主题班会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班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6:36:39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学会和父母沟通
让心与心更近
为什么我们难以和父母沟通?
如何与父母沟通?
与家长有效沟通八招
01
02
03
目录
为什么我们难以和父母沟通?
01
1.经常被忽视
人人都不喜欢被忽视的感觉,但无奈的是,这样的互动方式却经常在亲子之间上演。一旦我们觉得“父母又替我做决定了”,很容易解读为「父母完全不在乎我的感受」,失望会让表达的窗口渐渐关上,形成父母所看到的「默不吭声」或「拒绝沟通」。
2.以爱为名的情感绑架
很多父母喜欢强调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作所为都是因爱你而起。而随着我们的成长,会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未必都是对的,无条件的服从会让人倍感窒息。
为什么我们难以和父母沟通?
3.不被尊重的沟通
孩子的意见经常得不到父母的足够尊重。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我们说的话不重要”,因为不管怎么样,父母依然会按照他们的想法要求我们该如何如何做。父母没有把我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又如何和父母敞开心扉呢
为什么我们难以和父母沟通?
4.经常被泼冷水
当我们抱怨学习很累想休息一下的时候,父母会说:“别人都行,就你一个人累吗?你就是想偷懒,根本没有好好努力。”
我们无法从父母的语言中获得想要的情绪价值的时候,就会觉得和父母沟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会获得更多的负面情绪。
为什么我们难以和父母沟通?
如何与父母沟通?
02
1.尊重是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不认同父母,与他们时有争执。我们希望获得父母的尊重,但尊重是双向的,我们也要先尊重父母。
如果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多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让他们有被需要和尊重的感觉,那么与父母的沟通就会更有温度,他们也更能够听进我们的话,更能理解我们的需求。
如何与父母沟通?
2.倾听是前提
当我们和家长谈论事情时,保持专注,认真倾听对方,不仅仅体现在语言行为上,也体现在非语言行为中。
例如谈话时尽量放下手机或手里的其他物品,和说话者有眼神接触,甚至面对长辈的时候要身体坐端正、前倾,能够在听的过程中适当点头示意,表示你正在专注地听他讲。真正的听明白听清楚,准确把握他人的意思,才会使后续的沟通更为顺畅。
如何与父母沟通?
3.反馈是要素
当我们了解家人所说的内容或想法后,给予及时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有同学可能之前与家长的沟通不太愉快,觉得自己说什么他们也都不会听,所以现在习惯性地采用消极的方式来对待,例如“沉默不言,摔门回屋”等,但家长这时候会因为没有得到任何的反馈,往往情绪变差,甚至会更加生气、愤怒,沟通的内容就会从对事变成了对人。
因而我们要让单向的沟通变成双向的沟通。
如何与父母沟通?
4. 情绪是提示
在和家长沟通时,有时会伴随着情绪的波动,这是十分正常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情绪左右了我们的理智,也不要在极端情绪下和家长“硬碰硬”,因为这时候说出的话都是不经大脑思考且极度伤人的。
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的情绪不能很好控制时,最好要马上按下“暂停”键,可以明确地表达“我现在的情绪非常不好,我们大家都先冷静一下”,换一个空间,等情绪平复,理智回归以后再进行交流,否则沟通就是完全无效的。
如何与父母沟通?
5. 时间是过程
沟通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两次的谈话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双方观点不一致时,因而不要“急于求成”或是“过早放弃”。
如果你认为短时间没用,就不再继续沟通了,那么之前的辛苦就会白费,也会使你不信任“沟通”,拒绝再沟通。因此与家人沟通需要时间,要慢慢来。理解彼此和解决问题都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如何与父母沟通?
与家长有效沟通八招
03
与家长有效沟通八招
招式一: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与家长有效沟通八招
招式三: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与家长有效沟通八招
招式五:善于体谅。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招式七: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与家长有效沟通八招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学会和父母沟通
让心与心更近(共19张PPT)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生
一、“五到”策略
二、制定计划
三、课前预习
四、课中听课
五、课后复习
六、定期总结
目录
“五到”策略
01
“五到”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曾国藩家书》)尤其以心到最为重要,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多器官相互配合和相互感知信息,记忆的效率才会大幅度提高。学罡教育的教师获取的研究报告表明,光看只能获取知识的20%,光听只能获得知识的15%,光记笔记只能获得知识的10%。如果眼看、耳听、手写、脑思同时并用,则可获取新知识的50%,所以“五到”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能力的关键所在,一定要养成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习惯。
制定计划
0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学习计划是学习目标实现的保证,科学的学习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罡教育的教师认为:首先,每学期伊始,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给自己定制一个宏观的学习计划。在逐步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再做适时的调节。这样大致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合理的调配自己的时间。学罡教育的教师总结的学习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整个学期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的安排。
01
各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特别要重视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主修科目的时间安排,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避重就轻,造成偏科。
02
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03
学习计划
课前预习
03
课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个侧重点,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
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学罡教育的教师总结的基本要点如下:
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
课中听课
04
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答疑解惑的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学而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灌输的新知识。对自己之前已经了解的知识,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多角度思维。对之前不太了解的知识,跟随着老师的讲解也会迎刃而解。学罡教育的教师总结基本要点如下:
01
04
02
03
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将自己通过课前预习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同时形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好脑袋不如烂笔头”记忆力是有时间限制的,新知识接受的快,遗忘的也快,学习要温故知新,复习的时候笔记会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不懂的问题尽量不要过夜,不然容易积少成多。
课后复习
05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研究发现,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两天后只留下28%,6天后只剩下25%。这些数据表明,知识刚学过之后,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虽然记忆保留的量减少了,但遗忘的速度却放慢了。所以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学罡教育的教师认为当天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除了该堂课上学过的新知识,当天课后还要及时再复习。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间隔的时间也相对要短一些,即是说要经常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也可越来越长,到了一定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定期总结
06
定期的系统总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罡教育的教师认为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基础上进行的。
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概括化。
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具体的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而定。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生(共24张PPT)
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目录
个人礼仪
01
见面礼仪
02
公共礼仪
03
学校礼仪
04
个人礼仪
01
01 .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02.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03.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03.仪态举止
见面礼仪
02
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
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公共礼仪
03
(一)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不可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操。
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1)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2)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
(3)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都属于公共财产,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一)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二)乘车礼仪
(1)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
学校礼仪
04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礼仪: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01.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02.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01
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02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03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04
03.同学间礼仪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1)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2)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
(3)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4)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
(5)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6)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04.集会礼仪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05.校内公共场所礼仪
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
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我们中国自五千年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当然,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共20张PPT)
校园诚信教育
——以诚待人,以信立身
目录
01
诚信的定义及由来
05
如何做到诚信于人?
02
关于诚信的典故
04
诚信格言
03
关于不诚信的典故
01
诚信的定义及由来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诚信的定义及由来
“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
“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
“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何为诚信
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
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
何为诚信
02
关于诚信的典故
诚信典故 季布一诺
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关于诚信的典故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
关于诚信的典故
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关于诚信的典故
03
关于不诚信的典故
BY YUSHEN
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 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关于不诚信的典故
BY YUSHEN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关于不诚信的典故
04
诚信格言
BY YUSHEN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诚信格言
BY YUSHEN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诚信格言
BY YUSHEN
孔子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刘安
「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说林训》)
荀子
「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非十二子》)
程颐
「诚则信矣,信则诚矣。」(《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诚信格言
05
如何做到诚信于人?
要在人们心中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就必须始终保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信立人:
要做到诚信于人,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盗、不抄袭等。要始终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不以任何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
言行一致:
要做到诚信于人,就要坦诚相待,不隐瞒事实真相,不掩盖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坦诚相待:
如何做到诚信于人?
校园诚信教育
——以诚待人,以信立身(共24张PPT)
芒种节气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一、节气由来
二、节气特点
三、芒种节气习俗
四、节气饮食
六、芒种·絮语
五、芒种·诗词
目录
第一章节
01.节气由来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小满后十五日,斗指已,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芒种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的意思。清代学者陈三谟的《岁序总考》也解释道:“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意思是说,芒是草顶端的针状物,种,播种的意思;芒种即是有芒的谷物这个时候都可以播种了。水稻种植一般是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对“芒种”的含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增添了麦子收获,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
第一章节
02.节气特点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芒种节气,中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芒种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
芒种的气象谚语有很多,如"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芒种落雨,端午涨水"、"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台匙赠天的炎热。
一候螳螂生;
螳螂生的意思是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无声的意思是指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二候鹏始鸣;
鹏始鸣的意思是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芒种节气三候:
第三章节
03.节气习俗
(一)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三)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四)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第四章节
04.节气饮食
国人自古注重养生,讲究的就是"与时俱进",到了芒种,因为昼长夜短,要晚睡早起,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因此中午小憩一会儿缓解疲劳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俗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芒种时节,气温还会有变冷的时候,因此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芒种期间,天气炎热,降雨量多,高温潮湿。为了修养身心,人们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
在芒种节气里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芒种的养生重点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气机得以宣畅、通泄。
第五章节
05.芒种·诗词
/ 《咏荔枝》/
【明】区怀年
芒种家家听子规,
邀欢何处柳塘西。
香风十里嘘长夏,
万簇红云酿火齐。
/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第六章节
06.芒种·絮语
六月,年已过半,收的是上半年的果实,种的是下半年的幼苗。
人生如同种植,收与种同时进行着,日子也就顺着我们的犁痕徐徐延伸。我们既要踏实地埋头耕种,也要记得:
忙不是“茫”。不是人云亦云地忙碌,是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把努力的指针拨向一个具体的、适配实际的目标,朝着它付出日复一日的行动。
忙不是“乱”,不是好像做了很多事,到头来没有一点“获得感”。比做事更难的,是有选择地取舍和判断,是在冗杂的事物中化繁为简,归序合并的能力。
忙不是“慌”,不是焦虑时光,而是有信心、有耐心地平整土地。所谓“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不要让过度的忙碌遮蔽了观察生活的眼眸,多驻足感受,多辟出闲暇,多放松呼吸,在放慢的速度里,也可以找到前行的力量。
祝你在忙而美的季节,找到自己的节奏。忙有所获,种有所得,不失自在。
芒种节气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共23张PPT)
高效学习
快乐学习
CONTENTS
目录
贰/
学习效率低有哪些原因?
叁/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肆/
家长要避免的两大错误
壹/
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六个建议
01
学习效率低有哪些原因?
01.学习没有规划
有些孩子只会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走,优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没有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毕竟老师针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所以呢,孩子应该对自己的问题具体分析,跟着大方向走的同时要把自己的问题逐一解决,否则问题积累多了,更加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02.熬夜学习
有些孩子经常熬夜学到半夜,其实这种学习往往是无效的。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刻苦就会有收获,即使在疲劳的时候依然要坚持,可是当学生疲劳的时候,思路变得不清晰,面对大量的知识,觉得很乏味,甚至失去兴趣。
有时候,上课、以及自习课容易走神,学过的部分容易被忘记掉。也是由于孩子长时间得不到有效休息,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甚至生病,这样一来要实现高效学习,可能性不大。
03.没有科学方法
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这三种方式是大多数孩子容易犯的。所以,考试的时候,有些孩子遇到同样的题目,稍微改变一下就不会做了。
学习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也要把学到的内容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才算是真的掌握了。从高考改革来看,现在很少考查那些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大部分集中在理解和运用上。
02
家长要避免的两大错误
01.盯着孩子学习
有些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只要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学习的话,那么学习效率一定会提升的。其实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拼命死读而已,完全是没有任何技巧性的。
他们觉得只要在爸妈的面前展现出一副刻苦学习的样子就算可以了,但是事实的情况却证明了,他们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02.干扰打断孩子学习
还有一类父母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困难,所以经常来打扰孩子。甚至觉得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变得特别累,所以总是给孩子送水果,其实这样的做法都是很容易打扰到孩子的,这也就导致了孩子的学习效率低下。
所以说身为父母的我们有些事情该做,有些事情是不该做的。
03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01.清单法,制定学习计划
一个清晰的计划可以帮孩子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同时避免浪费时间。
家长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可以让孩子放学后,用清单法列出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每完成一项打一个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做好监督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确保孩子在时间内完成。
02.劳逸结合
并不是学习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事实上,学习时间过长反而会降低孩子的注意力和效率。
为了保持高效地学习状态,孩子需要劳逸结合,使大脑得到休息和恢复。例如,每隔一小时,让孩子休息5~10分钟,环顾四周,或者做一些伸展运动,让眼睛和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息。
03.查漏补缺,不要让知识漏洞越来越大
查漏补缺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复盘能力与改正习惯。对此,家长通过让孩子学会整理错题集,梳理学习进度等方式,提升孩子的知识储备,平时也可以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复习计划”。
例如,每日早起十分钟到二十分钟背诵单词或朗读课文,可以结合孩子错题本进行错题回顾练习,没有错题本的可以结合孩子平时作业本错题进行针对练习。
04.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
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有所进步的时候,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鼓励。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学习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那么自然而然也会把学习效率提升起来。
如果忽略了对孩子进步的鼓励,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和不学习完全没有什么两样。
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不代表孩子就是笨,更多是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习效率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以上的这些技巧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更快、更高效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04
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六个建议
一、确立目标,激发兴趣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切实可行,以便在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同时,家长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地考察、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环境,营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空间。
此外,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探讨问题,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习惯,自我管理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基石。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坚持执行。
这包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内容和难度、定期复习巩固知识点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多元学习,拓宽视野
单一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学生应当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如观看教育视频、参与在线课程、加入学习小组等。
这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五、鼓励探索,勇于创新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当被鼓励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勇于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和家长应当支持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六、反思总结,持续进步
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自主快乐学习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
通过确立目标、创造环境、培养习惯、多元学习、鼓励探索和反思总结,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在自主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者和家长的支持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理解、尊重和鼓励将是学生自主快乐学习之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高效学习
快乐学习(共19张PPT)
高考心态调节锦囊
202X
考生篇
家长篇
心态调整篇
01
02
03
目录
考生篇
01
考生容易产生哪些不良心态?
过分在乎名次升降的敏感心理:考生要学会在适当竞争的基础上看到自身的点滴进步,构建独立稳定的心理状态。
过度疲劳引起的烦躁心理:疲劳学习会出现焦虑、心慌气短等负面效果,考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文理科相互交叉学习。
过分追求完美的苛刻心理:有的考生对自身要求过高,也会影响备考效率,应适当调整心理期望值,同时协调好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找一个宣泄途径。
3
认为“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对于自卑的考生,要不断激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
4
觉得“都会了”的自负心态:考生要客观评价自己,健全正确的心理机制。
4
考生容易产生哪些不良心态?
1.自我暗示减压法:在焦虑、紧张和烦躁时,不妨自我鼓励一下,对自己说:“该复习的我都认真复习了,还怕什么呢?”“和别的同学相比,我花的功夫一点也不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紧张呢?”
2.焦点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
考生减压小技巧
3
肌肉放松减压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轻松的姿态坐好,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放松肌肉,然后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这个方法要持之以恒,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4
过渡性减压法:考前一周慢慢减少学习强度和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
考生减压小技巧
首先,考生要做好基本的情绪调节和压力调节。用理性分析、合理宣泄、运动和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让自己在压力中发挥潜力。
其次,考生的时间很紧张,做好规划,让每一天变得井井有条,成为自律的自己。
第三,调节生物节律。考生要在精力充沛的时间进行最重要的学习,并选择符合自己长远目标的事情坚持努力。
第四,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考生遇到难题可以和同学讨论,有困扰可以向老师求教,有压力可以和父母诉说。
考生如何管理好情绪、时间和人际关系?
家长篇
02
时刻保持头脑清晰
父母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时,可观察自己的呼吸并让这种专注力保持一段时间。
观察呼吸可以帮助头脑保持清晰,不被瞬间产生的大量情绪感受所影响,避免某些行为演变成为冲突。
要做情绪稳定的陪考者
避免固有片面思维
父母要避免总是想着“他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下降就是因为他不努力”……可以试着改变对孩子的负面评价,看到他的优势与潜能。
要做情绪稳定的陪考者
如果只是一次发挥不好的科目,那应该相信孩子之后可以考出真正水平。如果是经常发挥不好的科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浮动的原因,找到问题症结。
接纳孩子的情绪
考试成绩的波动可能导致孩子有一些情绪,父母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正常反应,要多倾听、少说教、不横加指责,多给孩子鼓励和积极反馈;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支持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陪伴,满怀信心,轻松迎考。
要做情绪稳定的陪考者
临近高考,大部分孩子和父母会处于紧张和压力的氛围中。父母希望孩子学习有方法,取得好成绩,孩子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收获满意的回报。
然而,虽然双方目标一致,却因处境、方法与思考角度不同,在沟通中往往会引起误会、抱怨与不满情绪,从而适得其反。
孩子全力以赴冲刺高考的这段时间,父母若想给孩子适合的陪伴,建议在学习中尝试后退,把选择权给予孩子;在生活中尝试并行,把尊重给予孩子;在交流中尝试前进,把希望给予孩子。
父母要给考生适合的陪伴
心态调整篇
03
考前焦虑不意外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大惊小怪。要知道紧张、焦虑等情绪,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表现,很多人都会有,这是因为大家都很在乎考试这件事。
其实,焦虑、紧张也未必就是坏事,因为适度紧张可以维持大脑的兴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往往是有好处的。
不夸张地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时信心孕育着成功,也能创造奇迹。有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了信心上。
想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等方式,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1.拿出一张白纸,写下备考中你的优势,包括你为考试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提高等等。
2.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对自己说:“我这一天过得很充实,我又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我每天都在进步,我真的挺了不起的……”反复说几遍,你会带着自信、满足和愉悦的心情进入梦乡。
3.早晨起床时,你也可以自己说:“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经过休整我精神抖擞,信心百倍,相信今天我会收获更多!加油!”
增强自信很重要
考试前一天晚上要正常作息,不需要很早就上床睡觉。可在睡前1小时喝一杯牛奶、枣茶等安神食品;也可用听轻音乐、看课外书催眠、热水泡脚、洗澡等方式放松。
如果真的躺在床上睡不着,也不要太紧张,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要坦然对待。因为紧张而夜不能寐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而带来的失败心理——这回我完了!
十几岁正是人生中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影响不大,如果因为恐惧害怕先乱了方寸反倒会对考试发挥影响更大。
考前失眠不心慌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认为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因为太难,而算不上考砸了呢?
对一个学生来讲,最后分数的取得是各门科目综合的分数。建议“考一门丢一门”,因为分数不会因你多想一点而多一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尽力去答题了,集中精力去应对下一门,想着“下一门考好了,不就能把上一门的分数给补回来了吗?”
总而言之,高考不可怕,考前焦虑也不可怕,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采取合适的方法应对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考间心态要稳定
高考心态调节
202X(共22张PPT)
端午假期
安全主题教育
端午节设立背景
01
端午节习俗活动
02
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03
目录
端午节设立背景
01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活动
02
扒龙舟
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种”身份,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的风俗,而且在每年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先民把黄道附近的星宿分为28星宿,分四东南西北四组,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端午这天,东方龙星正好到了最南边的最中的位置,信奉天文的先民们这天自然要祭祀,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来源。
跳钟馗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据悉,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浸龙舟水
龙舟水,发生在小满至夏至期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雨与龙是联系在一起的,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上,行云布雨。在自然天象上,仲夏期间正是苍龙七宿飞升正南中天之时,在《易经·乾卦》爻辞中曰:“飞龙在天”。在仲夏端午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水寓意吉祥,龙舟水及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03
防溺水安全
假期期间,各地气温较高,溺水事件易发高发,家长务必要增强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督促孩子牢记防溺水“七不两会”:
“七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
7.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两会”
发现险情---
1.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
2.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交通安全
1. 教育孩子外出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同时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切记不可在马路上玩耍、嬉笑打闹或突然猛跑横冲直撞过马路;
2. 告诉孩子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骑乘电动自行车,要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得并排骑车、勾肩搭背或赛车;
3. 警惕汽车盲区,告诫孩子停驶的汽车也危险,让孩子牢记“三不”:不在车前跑,不在车后留,不在车边站;在家门口、小区内、车库也不能放松警惕;
4. 教育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遵守地铁、公交车、长途大巴车等乘车规范,待车停稳后,有序上下车;上车后坐稳扶好,不要在车上吃东西或喝饮料;
5. 提醒孩子不乘坐超员超载车,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特别是寄宿学生假期往返注意乘车安全;
6. 天气炎热,家长切勿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居家安全
1. 向孩子讲明火灾隐患,教育孩子不玩火,不让孩子接触火柴、打火机等物品。告诉孩子不乱动、乱拆电线、插座和电器设备,避免电伤害;
2. 告诫孩子不要在阳台、窗户等危险的地方玩耍,谨防高空坠落;
3. 帮助孩子了解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并告诫孩子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直接报警;
4. 勿让孩子独自在家,并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注意防骗、防盗、防抢;
5. 对于消毒剂、农药等危险品,要妥善保管,防止孩子误用、误食。
食品安全
1. 夏季炎热,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喝生水,防止疾病的发生和食物中毒;
2. 粽子是不易消化的食物,请家长让孩子适量进食,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3. 不到无证摊点、快餐店、小店购买食品或用餐。不购买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和“三无”食品;
4. 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避免食用生、冷的食品;不采食野菜、野果、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
网络安全
1. 为预防孩子沉迷网络,请家长与孩子约定好每天的上网时长,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及时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防范孩子打赏主播、游戏充值等行为;
2. 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严禁在网络上发布、转发虚假消息;教育孩子不浏览不健康网页,不要随意注册不熟悉的网站账号,不痴迷游戏,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3. 当前网络诈骗频发,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上网过程,教给孩子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让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4. 特别注意防范冒充警察和公检法人员、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5. 警惕网络交友,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
心理健康安全
端午假期正值高考,同时期末质量评估也将临近,孩子可能会压力过大。因此假期期间,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 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充分表达意愿;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2.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与孩子一起参与居家、户外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有针对性地教育、提醒、疏导孩子正确看待考试,减缓孩子的焦虑情绪;
4. 帮助孩子汲取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
5. 发现孩子情绪波动较大,要及时引导,让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
防性侵安全
1.加强性教育知识普及。不要忌讳给孩子讲生理知识,多给孩子普及性知识,有助于他们免受侵害。可以巧妙地运用绘本故事、微信、小视频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了解性知识。
2.加强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聊天,引导孩子把藏在心里的秘密向家长说,并教会孩子把坏人坏事曝光。比如,很多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这个时候就要教育孩子,即使是亲戚朋友,如果对孩子意图不轨或有举动,也要及时告诉家长。
快乐假期,安全第一。多一次安全教育,孩子就多一份安全保障。家长朋友,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您积极配合,切实做到安全第一监护人的职责,把安全教育与安全监护工作落到实处,让孩子健康成长。
衷心祝愿您及家人度过一个安全、祥和、幸福的端午假期!祝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节日愉快!
端午假期
安全主题教育(共26张PPT)
端午节节日科普
端午节传说及由来
端午故事
端午习俗
端午美食
端午诗词
目录
端午节冷知识
端午节传说及由来
01
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名称来源
“端”是开端、开始,“午”就是炎热的夏天,午时是11:00-13:00之间,是一天里最盛热的时候,端午则是一年之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也就是盛夏的开端。
端午节传说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端午故事
02
曹娥救父投江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故事。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其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后投江而亡,从江中抱出了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因为曹娥投江的时间是五月初五,正好是端午节,于是有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
屈原投江
战国时期,屈原因反对尹子兰而被赶出都城。楚顷襄王即位后,听信谗言,放逐屈原。屈原满怀悲愤,写下《离骚》,最终于流放途中,客死汨罗,以身殉国。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一身正气且英勇无畏,值得我们的尊敬与怀念。于是,相传为了防止江中潜蛟吃掉屈原尸体,楚国人往江中投入米等许多食物。后来,粽子渐渐产生了……
端午习俗
03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他的真身。如今,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
赛龙舟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点雄黄酒
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龙漱水
龙漱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漱水、洗龙漱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漱水”的俗语流传。
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丝线。后到下雨天将五彩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美食
04
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油的鸭蛋黄、雄黄酒。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吃“煎堆”。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吃“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端午诗词
05
《南歌子·钱塘端午》
宋·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荪黍连昌歡,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是芳。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竹枝歌》宋·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端午》元·张玉娘
晓糁蒲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
莫漫相逢宜楚节,独怜清梦隔潇湘。
端午节冷知识
06
01 端午节的国际地位
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庆祝端午节,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02 粽子与屈原的关联
虽然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但实际上它与屈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而将其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屈原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03 赛龙舟的起源
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最初是古代先民祭祀龙祖的一种仪式。人们通过划龙舟来祈求龙祖的保佑和庇护。后来,随着屈原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赛龙舟也逐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04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除了粽子外,端午节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习俗。例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吃“五黄”食品(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以祈求平安和健康。而在北方地区,则有吃“十二红”的习俗(如油爆虾、炒苋菜、咸鸭蛋等),寓意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05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例如,在江浙地区,人们会举行“斗百草”的游戏;在福建地区,则有“挂钟馗像”的习俗;在四川地区,则有“游百病”的传统。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节节日科普(共26张PPT)
夏至
6月21日22时58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是属于蓝天,绿意,与蝉鸣的日子;
夏至,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诗意流淌的时节;
夏至,是一段满载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光阴。
走进夏至,生活里明亮美好的物事也如约而至。
夏至由来
夏至习俗
夏至三候
夏至养生
夏至诗词
01
02
03
04
05
目录
夏至由来
01
每年6月21~22日,太阳位于黄经90°时是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为何最早?公元前7世纪,先人用土圭测日影,据《恪遵宪度》:“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做“夏至”。
夏至由来
夏至这天,正午的阳光几乎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平常是立竿见影,但这个时候立竿不见影。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在这天,与家人、朋友相聚一处,品尝一碗好面,清香,酣畅,满足,恰如悠长的夏日,予人无限的回味。在嗦面的快乐中,互道一声夏安:愿时光慢些走,愿有岁月可流长。
夏至由来
夏至三候
02
夏至初候 鹿角解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高温的洗礼真正开始,世间万物笼罩在夏日熏风之中。大地的内部蓄积了满满的热量,夏之热力不断地向外辐射着散发着。
风是热烈的,雨是热烈的,初夏的明媚被骤来疾去的风雷暴雨取代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据此写出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的气息,绝不甘于平淡,不甘于绵软。它是猛烈的,炽热的,犹如生命的状态。鹿角在夏至脱落,是自然界万物更替的结果。
夏至二候 蝉始鸣
无蝉不夏天。骄阳酷暑里的声声蝉鸣,仿佛在告诉人们:知了知了,热啊热啊。伏天的暑热开始进入高潮。
天气不断趋向极致的热,考验着生命的承受力,也催进着生命的孕育。走进盛夏的密林,热辣辣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将夏之浓绿变得深浅不一,斑斓无比。这看不尽看不透的绿色里,知了鼓翼而鸣,宣告着暑盛伏天的到来。
不只有蝉,还有荷。赏荷听蝉,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雅兴。
宋代词人周邦彦写过一首《鹤冲天》,描写得美极了:“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想象一下,深深院落里,梅雨暑风,高柳乱蝉,池上新荷水中鱼戏,羽扇拂去烟尘气、烦心事,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这是何等洒脱、快意!
夏至三候 半夏生
到夏至三候,夏天已过了一半还多。半夏是药草,在这个时节从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了出来。
这个时节,仲夏的风景变得十分美丽。
仲夏的绿格外富有韵味。深深浅浅的叶子,都是油亮油亮的,浓密的绿荫在最为充分的阳光与雨水的洗礼下,显得那么透亮,又带有几许深沉,挡不住的生命力蕴藏在那看不到底的绿色里。
仲夏的花在热烈中不乏娇嫩。栀子花绽放在绿叶里,一簇一簇的金银花从院子边爬出来,清爽沁人,颇有“晚风来去吹香远,簌簌冬青几树花”的意境。
仲夏的天空和云朵有着最为丰富的美。碧空万里会忽然变成乌云密布,一阵疾风骤雨后,如洗的蓝天和一朵朵姿态万千的白云,把一个极其奇妙的“云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更别提雨后彩虹和落日云霞了,那灿烂无比、变幻多姿的色彩,会让一颗平素沉稳的心也激动起来。
最美的当然是仲夏之夜!仲夏的夜空,没有春的朦胧,没有秋的忧郁,没有冬的清冷。仲夏的夜空,热烈,明朗,纯净。仲夏的星空,是最美的星空,一如生命最美的状态!
夏至习俗
03
古时,夏至日被尊为“夏节”或“夏至节”。餐桌上除了桃李瓜藕和凉粉外,还有挂面,吃面长寿,长长的面条或许还暗示了夏至长长的白天。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灾消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脂粉”,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
夏至吃面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所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南方多见阳春面、三鲜面,北方则以打卤面和炸酱面为主。恰逢夏至新麦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
吃馄饨
夏至这天,江苏常州、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养生
04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夏至起,不久便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此时,消夏防暑要及时补水,可多食苦瓜、芹菜、茼蒿、苦菊等苦味。宜晚睡早起,适时午休,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调息静心,心静自然凉。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以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瓜、香菜等。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念,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诱发、加重心脏疾病。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
夏至诗词
05
夏至到,盛夏至。夏至,是一首激昂向上的交响乐,如夏雨般狂放,如夏花般绚烂,如夏夜般浪漫,景至,情至,如诗如画……
《咏二十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子夜吴歌·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