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之《论语》导读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之《论语》导读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17:09:39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2018-11-20名著导读《论语》1论语国学经典导读预习讨论: 共分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开头——“为什么会这么说”)介绍《论语》; 2、(《论语》只有——当成座右铭)对后人的启发; 3、(孔子不是一个神——最后)更全面认识孔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论语》是什么?《论语》导读为什么读《论语》?怎样读《论语》?《论语》是什么?《论语》导读一、版本;
二、篇章;
三、形式;
直录式 问答式 交谈式 夹叙夹议四、内涵。《论语》导读为什么读《论语》?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二、教育的精辟言论;
三、为人的格言警句。《论语》对后人的启发:韩国:尊孔崇儒基地有232座
日本:尊孔子为“先儒孔宣父”
越南: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Russell)“要像孔子以礼待人。”
美国总统林肯赞扬孔子仁义博爱的人道主义,特别赞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平等恕道。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联合宣言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联合国制订的《世界人权宣言》,这份宣言一开始便说:“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人各赋有理性、良知,诚应和睦相处,情同手足”,这些话完全是《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仁者爱人”。
1、嬉笑怒骂。要读人,不要只读文2、好学刻苦。3、人文关怀。4、渴望自由。《论语》导读 不是一个神要读人,不要只读文用心读,置己于其中《论语》导读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躬 行要读人,不要只读文用心读,置己于其中读到心里,便要躬行《论语》导读怎样读《论语》?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信仰民族的精神丰碑《论语》是什么?《论语》导读为什么读《论语》?怎样读《论语》?《论语》导读反思
兖州实验高中 陈士营
1. 持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这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发言回答,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针对同学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文本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2.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读读记记,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时地记下来关键知识点。
其二,读的习惯。《论语》导读,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其三,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的精彩言论就一闪而过。所以在环节上安排了两处停下来写东西的部分。
其四,问的习惯。在课堂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勤于思考,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问来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就成了自己的知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 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这些都融合中每一节课里。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论语》导读
兖州实验高中 陈士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 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理解、 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重点难点: 1.《论语》主要思想内涵给后人的启发。
2.怎样去读《论语》 ,突出个性解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全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明确全文结构。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为什么会这么说”)介绍《论语》;
第二部分、(《论语》只有——当成座右铭)对后人的启发;
第三部分、(孔子不是一个神——最后)更全面认识孔子。
二、介绍《论语》——解决《论语》是什么
(1)学生自由畅谈(你所知道的《论语》)
(2)课文中的介绍:①版本②篇章③形式④内容。
三、对后人的启发——解决为什么要读《论语》
1、课文中的介绍:对后人的启发
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第二、教育的精辟言论;
第三、为人的格言警句。
2、补充世界各地都在学孔子。
四、更全面认识孔子——解决怎样读《论语》
第一、要读人,不要只读文;
第二、用心读,置己于其中;
第三、读到心里,便要躬行。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附板书】《论语》导读
①是什么
②为什么
③怎么做
《论语》导读
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为什么会这么说”)介绍《论语》;第二部分、(《论语》只有——当成座右铭)对后人的启发;第三部分、(孔子不是一个神——最后)更全面认识孔子。抬起头来看看,先介绍《论语》是什么,然后《论语》给我们这么多启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的原因,最后,一个更加丰富可爱的孔子会引领我们怎么认识孔子以及怎样读《论语》。所以,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解决《论语》是什么
(1)请同学们自由畅谈(你所知道的《论语》)
那么,大家看课本,课文中怎么介绍的?文章的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2)课文中的介绍:①版本。②篇章。找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比方说第一篇叫作“学而篇”名字就是后人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中的前两个字作名字,又分为16章。③形式。有哪些形式呢?介绍完形式之后,又告诉了我们的是④内容。内容很丰富,中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
二、解决为什么要读《论语》
1、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表现中几个方面?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中“仁”上。孔子虽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他有句话点出了为政者必须要端正自己。这句话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教育的精辟言论。自己读,光读《论语》中的话。再来一遍。有不明白的不?此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后边还有一句。什么意思?有个成语出自这里面,举一反三。再联系上下文。两千五年前的教育理论,依然先进,并且将一直先进下去。第三、为人的格言警句。自由朗读本段。最后一句说“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成座右铭”请同学们找出一句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明为什么。写在本子上。
总之,各年龄段的人,每种身份的人,任何地位的人都能从《论语》中受到启发。因此,我们要读《论语》。此外,我还想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不光我们要读《论语》,世界各国都在读。
2、补充世界各地都在学孔子。
几乎全世界都把孔子当成神一样供奉和膜拜。但是大家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孔子不是一个神”,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答案。前后位讨论概括一下。孔子是个可爱的人,读《论语》就从全面认识这个人开始。
三、解决怎样读《论语》
第一、要读人,不要只读文。读课文,找一个学生翻译一下。若想真正读体会其中奥妙,你可以把自己设想成其中的一员,到了暮春大家都脱去了冬装换上了轻松的衣服。你是那些戴帽子的五六人中的小七,也可以是童子六七人里的小八。第二、用心读,置己于其中。孔子对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规划的,他是如何规划的?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一段。了解这种规划。看于丹怎么说。第三、读到心里,便要躬行。
同学们看投影,总结一下,先是要读人,再是置己于其中,还得躬行。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借助各种现代化渠道,借鉴别人的成果,形成自己的看法。作为先驱者,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齐读,直起腰来。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这更是我们的信仰。如同课文最后一句话所说的。“精读细研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一定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