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做好中国人
学好中国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传
统
节
日
大任务二:
传统节日,
怡然“字”乐
情
境
任
务
传统节日,是特殊的时间节点,更是文化基因的体现,千百年来,传统节日浸润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传统节日与传统风俗,在课堂中收获节日新体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老的节日都蕴藏了哪些魅力。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让我们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吧!
活动一、讨论节日,了解传统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第三单元 识字
传
统
节
日
chuán
tǒng
自
传
zhuàn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活动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自
读
要
求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自读要求: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舟
zhōu
统
tǒng
堂
táng
巷
xiàng
郎
láng
饼
bǐng
赏
shǎng
艾
ài
祭
jì
巧
qiǎo
菊
jú
贴
tiē
宵
xiāo
乞
qǐ
翘舌音
后鼻音
春
chūn
节
jié
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节
jié
日
rì
花
huā
灯
dēng
清
qīng
明
míng
节
jié
龙
lóng
舟
zhōu
先
xiān
人
rén
中
zhōng
秋
qiū
圆
yuán
月
yuè
全
quán
家
jiā
转
zhuǎn
眼
yǎn
团
tuán
圆
yuán
热
rè
闹
nào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贴
郎
赏
站—贴
朗—郎
常—赏
熟字换一换
减一减
“
”
察
—
=
宀
祭
吃
—
=
口
乞
“字理识字”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船 舰
艇 艘……
楷书
舟
活动二、走进传统节日,了解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pào
cháo
sǎo
piāo
活动二、走进传统节日,了解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qiáo
zhào
gāo
nào
“炮、潮、扫、飘、桥、照、高、闹”这些字韵母都是“ao”
诗词、儿歌等句末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称为押韵。押韵能使诗词、儿歌声韵和谐,具有节奏和声调美。
课文中讲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
春节的日期:
正月初一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窗花的寓意是渲染气氛,并寄托百姓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代表着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和美好祝愿。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元宵节的日期:
正月十五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元宵节
宵:夜晚,元:初,
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吃元宵
放烟花
看花灯的人们挤满了大街小巷是个什么样的场面呢?
热闹
人山人海
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踏青远足,去大自然赏春日美景!
民间习俗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
端午节的日期:
五月初五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包粽子,吃粽子
赛龙舟
插艾草
端午节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和插艾草,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
饮雄黄酒
佩香囊
端午节
乞巧节的日期:
七月初七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乞巧”:汉族旧时风俗,乞巧是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的习俗,乞巧是“乞求智巧”的意思,这一天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苑向织女星乞巧,能够传授她们心灵手巧的手艺。也乞求自己能够长得美丽,嫁的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七夕节,也称为“七夕节”、“女儿节”、“乞巧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
乞巧节
中秋节的日期:
八月十五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赏月
吃月饼
中秋节
重阳节的日期:
九月初九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又称“重九”。
敬老
赏菊
登高
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从我做起!
重阳节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与第一句相呼应
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什么节日又来了?
活动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巷”是上下结构,第五笔撇、第六笔捺紧贴第四笔横,撇捺舒展。
“团”是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
“热”是上下结构,四点底第一点和后面三点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
“闹”是半包围结构。“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在竖中线上。
“舟”是独体字,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长横压在横中线上,两点上下对称。
巷
团
热
闹
舟
活动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左中右结构,左、中高,右低,右边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街
“贝”字旁撇要长,最后一笔是点。左右等宽。
贴
活动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写舒展。
艾
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
闹
第
二
课
时
活动一、复习字词,回味节日
祭扫
热闹
团圆
传统
贴窗花
赛龙舟
赏菊
小巷
满堂飘
大街
元宵
牛郎
艾香
满堂飘
活动一、复习字词,回味节日
传统节日
春节——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放烟花
清明节——祭扫 踏青
端午节——赛龙舟 包粽子 挂艾草
乞巧节——乞巧
中秋节——吃月饼 赏月
重阳节——敬老 赏菊 登高
活动二、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活动二、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4月4、5或6日)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交流,从这些传统节日中挑选1-2个,说一说你是怎么度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呢?
过中国节,做中国人!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活动四、循序渐进,熟读成诵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说出儿歌中代表此节日的句子。
布置作业
(1) 把这篇文章美美的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 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制作一张节日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