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2、理解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情感和生活情趣。3、体味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江月”这一词牌名还是第一次接触,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对辛弃疾的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古文的理解还是存在着一些难度。
3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从词描绘的山村风光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看到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简介“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西江月”。
活动2【导入】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
西江月作者:辛弃疾
活动3【讲授】教师范读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活动4【讲授】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活动5【讲授】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以抗金报国自任,理想不能实现,遂将满腔忠愤全寄予词。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活动6【讲授】讲解“词牌”“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 题目时间:夜地点:黄沙岭事情:行是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所作。
活动7【讲授】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活动8【讲授】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活动9【讲授】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活动10【讲授】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忽见”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活动11【活动】学生讨论 1、用自己的话描述词。参考: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得格外欢快。此时,词人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地鸣叫,(好像预见了今年的丰收)。七八个星挂在天边,两三点雨落在身上,看来要下大雨了,赶紧避雨吧。转过溪水尽头,那熟悉茅店就在旁边。2、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赏析品味。
活动12【练习】课文同步练习
1、用/划分两级节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词中句子——————,————————写江南村庄盛夏月夜图,而----------,-------则从侧面烘托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3、你注意到词中的“忽”字了吗?词人夜行遇雨,而旧时的茅店及时出现在词人面前。请想象作者当时心理活动,50字左右
活动13【测试】课文同步测试
1、品读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
(1)、说说上阕一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情景下词人心情如何?
(2)、说说上阕三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此刻词人心情如何?
(3)、想象下阕一二句展现的画面?词人的心情呢
(4)、描绘下阕三四句画面?并说说人物心情怎样?
2、辛弃疾的词大多风格豪放,但这首词却清新明丽,轻松活泼,处处洋溢喜悦之情,词人用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副美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南山村月夜图。请大家说说哪些句子侧面烘托,哪些句子又动静结合?
活动14【作业】学生作业
1.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作()。这首词用空行的方法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辛弃疾,字幼安,号(),()代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选自《》。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2.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3.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两句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这两句。 划节奏: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4.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活动15【讲授】课堂小结
这首词,在短短的篇幅里,既写了景,也写了人,因此,不但写出了农村夏夜的幽美,而且表现出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词篇语言浅明,笔调轻快,选材精当,描写逼真,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尤其是衬托手 法的运用,使得词生
课件13张PPT。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西江月”。词西江月作者:辛弃疾 课文感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课文朗读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以抗金报国自任,理想不能实现,遂将满腔忠愤全寄予词。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了解作者是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所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间:夜?
地点:黄沙岭??
事情:行 词牌题目 课文分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课文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课文分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课文分析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 “忽见”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参考: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得格外欢快。此时,词人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地鸣叫,(好像预见了今年的丰收)。1、用自己的话描述词。谈七八个星挂在天边,两三点雨落在身上,看来要下大雨了,赶紧避雨吧。转过溪水尽头,那熟悉茅店就在旁边。2、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赏析品味。这首词,在短短的篇幅里,既写了景,也写了人,因此,不但写出了农村夏夜的幽美,而且表现出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词篇语言浅明,笔调轻快,选材精当,描写逼真,富有浓郁的乡土 气息,尤其是衬托手 法的运用,使得词生 动,深刻,耐人寻味。
小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