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期末专项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期末专项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11 20:46:57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期末专项训练
阅卷人 一、填空题
得分
1.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   。但在组合凸透镜下我们可以看清   ,如图。
2.(2024六上·涟源期末)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则应向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大清晰,应转动   。
3.用透镜组合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主要由   、调节旋钮、   、载物台、   等组成。
4.如图,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步骤是:   、   、   、   、   、   。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没有   。各种各样的细胞。
6.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   、   、   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   和   等微生物,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法国科学家   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   联系起来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7.微生物包括   、   、古菌、真菌和显微藻类等。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   、   、   、   、   、   、   等。
阅卷人 二、判断题
得分
8.(2024六上·深圳期中)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的凸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
9.(2024六上·深圳期中)改变简易显微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会有明显改变。(  )
10.(2024六上·深圳期中)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航天航空事业与昆虫研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领域。(  )
11.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这是显微镜的问题。 (  )
12.(2024六上·岳阳期中)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一样的。 (  )
13.(2024六上·石首期中)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
14.(2024六上·深圳期中)微生物一般情况下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
阅卷人 三、单选题
得分
15.(2024六上·深圳期中)安安取池塘里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这些霉点是由(  )结集而成的。
A.细胞 B.灰尘 C.微生物
16.(2024六上·罗湖月考) 以下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蘑菇
B.木耳
C.花粉
17.(2024六上·罗湖月考) 制作洋葱玻片时,可以用(  )为洋葱细胞染色,以便于观察。
A.红墨水 B.碘酒 C.高锰酸钾
18.(2024六上·深圳期中) 下列图中,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是(  )
A.
B.
C.
19.(2024六上·深圳期中)下列表述属于放大镜镜片特点的是(  )
A.中央薄,边缘厚 B.中央薄,边缘薄 C.中央厚,边缘薄
20.(2024六上·深圳期中) 在放大镜下观察,平平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是(  )的。
A.相同 B.不相同 C.以上选项都有可能
21.(2024六上·滨江期末)细胞是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A.血小板 B.肌肉细胞 C.白细胞 D.红细胞
阅卷人 四、多选题
得分
22.(2023六上·青岛期中)动物细胞的结构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阅卷人 五、连线题
得分
23.(2024六上·罗湖月考) 请将图示生物与其名称连线。
保卫细胞 线形虫 喇叭虫 植物根尖细胞
阅卷人 六、综合题
得分
24.爷爷不小心把自己的老花镜打碎了,爷爷没有了老花镜无法看报纸,小科用玻璃和清水等材料为爷爷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放大镜,爷爷用这个放大镜就能看报纸了。请解释水滴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原因。
25.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二字,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已经达到操纵原子的世界先进水平。
(1)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  )放大的倍数更大。
A.扫描隧道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2)我们(  )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晶体硅表面的“中国”二字。
A.能 B.不能
(3)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前,(  )就已经使人们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组成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放大镜
阅卷人 七、简答题
得分
26.(2023六上·新都期末)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阅卷人 八、解答题
得分
27.(2023六上·洛阳期末)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仍可以吃,这种说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阅卷人 九、实验探究题
得分
28.(2024六上·喀什期中)下图是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图中的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 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    ,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   。
(3) 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   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 太阳光经过放大镜时会   光线(填“会聚”或“发散”)。
29.(2024六上·宝安期末)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
(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肺炎双球菌”如图所示,模仿上题中表1的描述方式,用文字简单描述此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
(2)肺炎双球菌是一种微生物,写出你还知道的微生物名称   。(至少2种)
30.(2024六上·罗湖月考)学校实验小组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制作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玻片包含以下的六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断取洋葱内表皮②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③盖上盖玻片④给洋葱表皮标本染色⑤用吸水纸吸多余液体⑥ 展平洋葱表皮标本
A.②①⑥③④⑤ B.⑥②③⑤④① C.①⑥②④⑤③
(2)取样时,用小刀在洋葱    (选填“外表皮”、“内表皮”或“洋 葱肉”)上划一个“   ”字,用镊子撕取,制成标本。
(3)当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情况后,应做好记录。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记住形状结构,眼睛离开目镜,画出细胞
B. 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右眼看着记录单画出细胞
C.右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记住形状结构,离开目镜,画出细胞
(4)实验小组观察到的洋葱细胞最有可能是(  )。
A. B. C.
(5)如图,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洋葱图像偏右上方, 应把载玻片向    (选填“左上方”、“右上方” 或“右下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6)观察水中的细微物体,证据(  )能最有力地证明它们是生物。
A.它们的个体有大有小
B.它们在水里游动,遇到刺激有反应
C.它们的形状多种多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密密麻麻的一片;它们的肢体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让我们看到细微之处。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2.【答案】左;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明影区偏向左下方,视野②中的明影区位于中央位置,因为载物台上的载坡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若要使图中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细准调节旋钮。
3.【答案】目镜;物镜;反光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用透镜组合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故答案为:目镜;物镜;反光镜。
4.【答案】滴;取;展;盖;染;吸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
1、滴,用滴管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撕,在内表皮,用小刀轻轻划一个指甲大小的“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3、展,用镊子把洋葱表皮放到水滴中央,展平,不要有折叠。
4、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5、染,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进行染色。
6、吸,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2-3次。
5.【答案】细胞壁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祥,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6.【答案】伤寒;鼠疫;霍乱;细菌;病毒;路易斯·巴斯德;疾病;青霉素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伤寒;鼠疫;霍乱;细菌;病毒;路易斯·巴斯德;疾病;青霉素。
7.【答案】细菌;病毒;水蚤;变形虫;草履虫;钟形虫;新月藻;线虫;衣藻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构造简单,身体微小。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题目说法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很模糊,应该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调焦操作。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很模糊,他应该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调焦操作。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生物细胞等。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航天航空事业与昆虫研究都需要观察微小事物,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领域。题目说法错误。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
1、滴,用滴管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撕,在内表皮,用小刀轻轻划一个指甲大小的“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3、展,用镊子把洋葱表皮放到水滴中央,展平,不要有折叠。
4、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5、染,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进行染色。
吸,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2-3次。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这是制作的玻片标本没展平,不是显微镜的问题。题目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不同类型的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植物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格子,动物的细胞表面像足球,人的口腔细胞呈椭圆形,人的细胞呈卵形,人的神经细胞比较长,有突起,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慢微生物的运动,使其更容易观察 。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病毒一般情况下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题目说法错误。
15.【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安安取池塘里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这些霉点是由微生物结集而成的。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不属于微生物的是花粉 。微生物通常指的是那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17.【答案】B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玻片时,可以用碘酒为洋葱细胞染色,以便于观察 。碘酒染色后,洋葱细胞的结构会变得更加清晰,便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8.【答案】A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故选A。
19.【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故选C。
20.【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故选C。
2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人体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
22.【答案】A,B,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
23.【答案】
【知识点】生物细胞;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喇叭虫、植物根尖细胞、线形虫、植物保卫细胞。
24.【答案】水滴是透明的且中间厚、两边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知识点】放大镜;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水滴在玻璃上,会形成中央厚、边缘薄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透明物体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25.【答案】(1)A
(2)B
(3)A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1)简易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小,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3亿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更大。故选A。
(2)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晶体硅表面的“中国”二字。故选B。
(3)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前,电子显微镜就已经使人们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组成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故选A。
26.【答案】制作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片→滴液→撕取材料→展平表皮→盖片→染色。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顺序是: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一块洋葱表皮、用解剖针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是染色均匀。
27.【答案】错误,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28.【答案】(1)厚;薄
(2)B;A
(3)显微
(4)会聚
【知识点】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1)根据对凸透镜的认识,图中的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大则视野小,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B,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A。
(3)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将光线聚集在一点上,产生大量的热量。
29.【答案】(1)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
(2)酵母菌;变形虫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微生物
【解析】【分析】(1)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常用来观看病毒细菌,帮助医生了解病菌生物结构以便找到应对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肺炎双球菌”形状是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的
(2)常见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如酵母菌、变形虫、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30.【答案】(1)A
(2)内表皮;#
(3)B
(4)A
(5)右上方
(6)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滴水→撕取→展平→盖片→染色 →吸水。
(2)“取”,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 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近似长方形,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近似圆形。
(5)如图,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洋葱图像偏右上方, 应把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6)观察水中的细微物体,它们在水里游动,遇到刺激有反应能最有力地证明它们是生物。
1 / 1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期末专项训练
阅卷人 一、填空题
得分
1.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   。但在组合凸透镜下我们可以看清   ,如图。
【答案】密密麻麻的一片;它们的肢体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让我们看到细微之处。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2.(2024六上·涟源期末)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则应向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大清晰,应转动   。
【答案】左;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明影区偏向左下方,视野②中的明影区位于中央位置,因为载物台上的载坡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若要使图中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细准调节旋钮。
3.用透镜组合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主要由   、调节旋钮、   、载物台、   等组成。
【答案】目镜;物镜;反光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用透镜组合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故答案为:目镜;物镜;反光镜。
4.如图,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步骤是:   、   、   、   、   、   。
【答案】滴;取;展;盖;染;吸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
1、滴,用滴管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撕,在内表皮,用小刀轻轻划一个指甲大小的“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3、展,用镊子把洋葱表皮放到水滴中央,展平,不要有折叠。
4、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5、染,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进行染色。
6、吸,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2-3次。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没有   。各种各样的细胞。
【答案】细胞壁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祥,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6.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   、   、   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   和   等微生物,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法国科学家   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   联系起来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答案】伤寒;鼠疫;霍乱;细菌;病毒;路易斯·巴斯德;疾病;青霉素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伤寒;鼠疫;霍乱;细菌;病毒;路易斯·巴斯德;疾病;青霉素。
7.微生物包括   、   、古菌、真菌和显微藻类等。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   、   、   、   、   、   、   等。
【答案】细菌;病毒;水蚤;变形虫;草履虫;钟形虫;新月藻;线虫;衣藻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构造简单,身体微小。
阅卷人 二、判断题
得分
8.(2024六上·深圳期中)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的凸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题目说法正确。
9.(2024六上·深圳期中)改变简易显微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会有明显改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很模糊,应该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调焦操作。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很模糊,他应该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调焦操作。题目说法正确。
10.(2024六上·深圳期中)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航天航空事业与昆虫研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领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生物细胞等。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航天航空事业与昆虫研究都需要观察微小事物,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领域。题目说法错误。
11.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这是显微镜的问题。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
1、滴,用滴管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撕,在内表皮,用小刀轻轻划一个指甲大小的“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3、展,用镊子把洋葱表皮放到水滴中央,展平,不要有折叠。
4、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5、染,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进行染色。
吸,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2-3次。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这是制作的玻片标本没展平,不是显微镜的问题。题目说法错误。
12.(2024六上·岳阳期中)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一样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不同类型的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植物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格子,动物的细胞表面像足球,人的口腔细胞呈椭圆形,人的细胞呈卵形,人的神经细胞比较长,有突起,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3.(2024六上·石首期中)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慢微生物的运动,使其更容易观察 。
14.(2024六上·深圳期中)微生物一般情况下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病毒一般情况下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题目说法错误。
阅卷人 三、单选题
得分
15.(2024六上·深圳期中)安安取池塘里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这些霉点是由(  )结集而成的。
A.细胞 B.灰尘 C.微生物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安安取池塘里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这些霉点是由微生物结集而成的。故选C。
16.(2024六上·罗湖月考) 以下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蘑菇
B.木耳
C.花粉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不属于微生物的是花粉 。微生物通常指的是那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17.(2024六上·罗湖月考) 制作洋葱玻片时,可以用(  )为洋葱细胞染色,以便于观察。
A.红墨水 B.碘酒 C.高锰酸钾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玻片时,可以用碘酒为洋葱细胞染色,以便于观察 。碘酒染色后,洋葱细胞的结构会变得更加清晰,便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8.(2024六上·深圳期中) 下列图中,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故选A。
19.(2024六上·深圳期中)下列表述属于放大镜镜片特点的是(  )
A.中央薄,边缘厚 B.中央薄,边缘薄 C.中央厚,边缘薄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故选C。
20.(2024六上·深圳期中) 在放大镜下观察,平平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是(  )的。
A.相同 B.不相同 C.以上选项都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故选C。
21.(2024六上·滨江期末)细胞是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A.血小板 B.肌肉细胞 C.白细胞 D.红细胞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人体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
阅卷人 四、多选题
得分
22.(2023六上·青岛期中)动物细胞的结构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答案】A,B,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
阅卷人 五、连线题
得分
23.(2024六上·罗湖月考) 请将图示生物与其名称连线。
保卫细胞 线形虫 喇叭虫 植物根尖细胞
【答案】
【知识点】生物细胞;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喇叭虫、植物根尖细胞、线形虫、植物保卫细胞。
阅卷人 六、综合题
得分
24.爷爷不小心把自己的老花镜打碎了,爷爷没有了老花镜无法看报纸,小科用玻璃和清水等材料为爷爷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放大镜,爷爷用这个放大镜就能看报纸了。请解释水滴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原因。
【答案】水滴是透明的且中间厚、两边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知识点】放大镜;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水滴在玻璃上,会形成中央厚、边缘薄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透明物体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25.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二字,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已经达到操纵原子的世界先进水平。
(1)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  )放大的倍数更大。
A.扫描隧道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2)我们(  )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晶体硅表面的“中国”二字。
A.能 B.不能
(3)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前,(  )就已经使人们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组成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放大镜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1)简易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小,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3亿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更大。故选A。
(2)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晶体硅表面的“中国”二字。故选B。
(3)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前,电子显微镜就已经使人们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组成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故选A。
阅卷人 七、简答题
得分
26.(2023六上·新都期末)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答案】制作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片→滴液→撕取材料→展平表皮→盖片→染色。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顺序是: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一块洋葱表皮、用解剖针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是染色均匀。
阅卷人 八、解答题
得分
27.(2023六上·洛阳期末)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仍可以吃,这种说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错误,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阅卷人 九、实验探究题
得分
28.(2024六上·喀什期中)下图是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图中的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 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    ,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   。
(3) 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   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 太阳光经过放大镜时会   光线(填“会聚”或“发散”)。
【答案】(1)厚;薄
(2)B;A
(3)显微
(4)会聚
【知识点】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1)根据对凸透镜的认识,图中的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大则视野小,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B,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A。
(3)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将光线聚集在一点上,产生大量的热量。
29.(2024六上·宝安期末)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
(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肺炎双球菌”如图所示,模仿上题中表1的描述方式,用文字简单描述此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
(2)肺炎双球菌是一种微生物,写出你还知道的微生物名称   。(至少2种)
【答案】(1)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
(2)酵母菌;变形虫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微生物
【解析】【分析】(1)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常用来观看病毒细菌,帮助医生了解病菌生物结构以便找到应对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肺炎双球菌”形状是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的
(2)常见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如酵母菌、变形虫、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30.(2024六上·罗湖月考)学校实验小组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制作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玻片包含以下的六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断取洋葱内表皮②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③盖上盖玻片④给洋葱表皮标本染色⑤用吸水纸吸多余液体⑥ 展平洋葱表皮标本
A.②①⑥③④⑤ B.⑥②③⑤④① C.①⑥②④⑤③
(2)取样时,用小刀在洋葱    (选填“外表皮”、“内表皮”或“洋 葱肉”)上划一个“   ”字,用镊子撕取,制成标本。
(3)当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情况后,应做好记录。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记住形状结构,眼睛离开目镜,画出细胞
B. 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右眼看着记录单画出细胞
C.右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记住形状结构,离开目镜,画出细胞
(4)实验小组观察到的洋葱细胞最有可能是(  )。
A. B. C.
(5)如图,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洋葱图像偏右上方, 应把载玻片向    (选填“左上方”、“右上方” 或“右下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6)观察水中的细微物体,证据(  )能最有力地证明它们是生物。
A.它们的个体有大有小
B.它们在水里游动,遇到刺激有反应
C.它们的形状多种多样
【答案】(1)A
(2)内表皮;#
(3)B
(4)A
(5)右上方
(6)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滴水→撕取→展平→盖片→染色 →吸水。
(2)“取”,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 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近似长方形,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近似圆形。
(5)如图,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洋葱图像偏右上方, 应把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6)观察水中的细微物体,它们在水里游动,遇到刺激有反应能最有力地证明它们是生物。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