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4-30 21:04:00

文档简介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四)
第二单元B卷(开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1、 积累和运用(2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4分)
澎 pài( ) (gèn)______古 (bǔ)_____育 阻(ài)_____
迷惘( ) 懊悔( ) 崎岖( ) 炽痛(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4分)
(1)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漂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2)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景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
(3)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感觉不到的。( )
(4)黄河出现在亚州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
3. 文学常识填空。(8分)
①《最后一课》,作者________,他是法国作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②《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③ ,掀起万丈狂澜; ,结成九曲连环。
④《木兰诗》中写战场艰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
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拟人)
5、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大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味与探究(10分)
6.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感受。 (2分) .
(1)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2)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7.汉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往往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你能写出不少于四个表示“笑”的(不能有笑字出现)词语吗 (2分)
8、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不超过20字)(2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横线,并说说理由。(2分)
把中原大地______(劈、分 )成南北两面。
10、口语交际。(2分)
上课铃声响了,某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XX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1)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思考(40分)
(一)《最后一课》郑振铎(17分)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 ”c在电话里说。“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A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1、这《最后一课》发生的地点是(  )(城市名),文中的(   )和(   )给我们作了提示。(3分)
12、 12月8日这一天,暨大校方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3分)
13、“听说日本兵……”一句是(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4、请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3分)
15、请精读“对于要……一旦离别了呢。”一段,写 5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语句流畅。(4分)
(二)《泰山印象》(12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 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 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 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 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 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 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 (3分)
17.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 (3分)
18.“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 (3分)
19.“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
读书佐酒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 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表达与交流(30分)
再读现代文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节选)中“对于要……一旦离别了呢。”一段,然后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5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三)
第二单元A卷(闭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4分)
(1)、狂澜( )(2)、祈祷( )(3)、澎湃( )(4)、懊悔( )
(5)、污秽( )(6)、屏嶂( )(7)、默契( )(8)、斑斓( )
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括号里(3分)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祁祷的钟声也响了。 ( )
(3)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
3、古诗文默写(4分)
(1 )(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2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 )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的成语是(       )。
4、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句古诗:(2分)
5、你最近想必又读了些好书,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的书名及主要内容写出来。(限20字以内,3分)
6、你的同学李宏君把你的复读机借去用,可在课间的时候他发现复读机不见了。当他告诉你这件事时,你会如何对他说。如果你再去找老师的话,你又会怎么说。——当然,你只是想找出你的复读机,要回你的复读机而已。(4分)
对李宏君说:
对老师说: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 一)《最后一课》 (15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7、本文选自(  )国作家(    )的《最后一课》。(2分)
8、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 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4分)
9、选文第二段 中“这种方式”指什么 (2分)
10、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而“我”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分)
11、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 )和( )描写方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4分)
(二)《月是故乡明》(共15分)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2.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至少三件)(3分)
13.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即“在微苦中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1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一种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4分)

15.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2分)
16.作者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见到的月亮,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渗透了浓郁的感情。请你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50字左右)(3分)
(三) 文言文阅读(10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给下面的词注音(1分):鞯(    )  骑(    )
18、解释下面的词(2分):但(     )  朔(    )
19、用自己的话说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2分)
20、试指出选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一种,并举选文中的例句一个来说明。(3分)
21、试用10个以内的字概括第二段的大意(2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任选一)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之中”为题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文体不限,500字左右。
23、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别气馁,要坚信“我能行”;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请别沮丧,要坚信“我能行”;“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会迎刃而解。
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二单元A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1)、狂澜(lán )(2)、 祈祷(dǎo )(3)、澎湃(pài)(4)、 懊(ào)悔
(5)、污秽huì(6)、、屏嶂(zhàng ) (7)、 默契 qì (8)、 斑斓(lán )
2.(1)“嶂”改成“障” (2)“祁”改成“祈” (3)“澜”改成“谰” 3、(1)、 当窗理云鬓(2)、散入春风满洛城(3)、峨眉山月半轮秋 (4)、 扑朔迷离4、略 5、略6、略 
二.阅读理解
(一)7、法,都德 8、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感谢老师的服务,表示对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9、坐在教室里听课 10、他不能再教法语了,学生们不能再学法语了,被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 11、神态,语言 略
(二)12.数星星 看月亮 梦月亮 摸鸭蛋13.思乡之情是苦的,但是故乡生活的甜美却让人产生无限回味,感受到无穷的幸福。14.(1)对比 突出思乡之情(2)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5.晴空一轮明月,清光上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16.略
(三) 17、jiān jì 18、只,北方  19、略 20、排比、互文、夸张 例句略 
21、木兰的战场生活 
三、表达与交流 略
二单元B卷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湃 亘 哺 wǎng ào qū chì 2.(1)漂(飘) (2)景(境)(3)状(壮)(4)州(洲) 3.①略②略③略④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C 5、略
二 |品味与探究(10分)
 6.(1)在困境中,要以顽强的民族精神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把祖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国家,这种奋斗,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2)为了收复故土,作者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7、略 8、略 9、“劈”能显示出黄河雄伟的气势和磅礴的力量。10⑴批评那位同学松懈拖沓,上课了不按时进教室⑵说话要体现亲切平和,讲清事理,避免讽刺挖苦。
三、阅读与思考(40分)
(一)11、上海、黄浦江,孤岛 虹口 12、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13、语言,交待背景之类 14、略 15、略
(二)16、我感到十分可怕,在自然面前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也感受到了寒冷。17、因为他们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他们在险峻的自然面前写下了人类的自信。18、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讴歌。
(三)20、(1)喜欢 (2)听到 (3)拍(击) (4)授给(给、给予) 21、B
22、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意思符合即可)
23、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
四、表达与交流(30分)略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