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0.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21:25:47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戟),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2学情分析
《赤壁》是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史之作。虽只有短短的四句,却语意隽永、悠长,学生宜多读多悟。教学时结合学生喜欢读历史故事的特点,以欣赏赤壁之战的图片导入新课,说地理位置,回顾赤壁之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杜牧其人,以及所处时代背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针对“二乔”、“东风”探究诗歌的主题,品悟作者借历史故事传达的思想感情,归纳诗歌的写法。对“机遇与成功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敢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意识与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的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说一说这是哪里?
2、赤壁是个地名,有同学知道它的理位置吗?
3、小说《三国演义》中曾描写过一场战争就发生在这里,大家知道是什么战争吗?
4、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由周瑜率领孙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以五万敌二十万,在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高度评价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一个指挥若定、意气风发的军事家形象瞬间跃然纸上。1200多年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路经此地,面对曾经风云际会的古战场,面对一把断折的戟,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史诗《赤壁》,表达出一番别样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赤壁》。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有关杜牧的生平简介。
2、有关《赤壁》的写作背景。
3、有关赤壁之战的基本情况。
三、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1、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的字音、节奏读准。
戟(jǐ) 、销(xiāo)、前朝(cháo)
2、听朗读录音,揣摩诗歌的情感,处理好自己读诗的节奏、轻重音、语气的抑扬顿挫等。
3、指明学生朗读,请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5、学生结合注释,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注意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
(戟、前朝、东风、周郎、铜雀台、二乔)
6、展示学生所写诗歌的大意。
四、诵读涵咏,体味情感
1、一场盛况空前的历史战争,可写的人物、事件、场景数不胜数,诗人没有浓墨重彩地描绘赤壁之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而是从一支不起眼的断戟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⑴“戟”与什么有关?“沉埋在沙中的折戟”会让人产生什么联想?
⑵“铁未销”会引发人什么样的感慨?
⑶面对这把未销蚀的戟,诗人有何举动?有何发现?
⑷小结:折戟与古代战争有关,而诗人又是在赤壁这个地方发现的这支断戟,把它洗干净辨认,发现是三国时的遗物。这支戟很自然的就让诗人联想起几百年前在此发生过的那场战争,从而引起诗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对赤壁之战的议论作必要的铺垫。(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显示作者构思的巧妙)
诗的一、二句叙事,写兴感之由,为下文写对历史的评价做了铺垫。
2、这是一首咏史诗。所谓的咏史诗,是这借吟咏、评价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诗的三四句,诗人由叙事转为议论。
⑴“东风”仅指自然界的风吗?
⑵“周郎”指周瑜,赤壁之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还有那些人?
⑶ “铜雀台”是为谁修建?主要功能是什么?“二乔”指哪两个人?
⑷三、四句诗人说:“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那么大小乔就会被关押在铜雀台了。”表面上看,诗人是说周瑜因为占尽东风的便利,大败曹军,使得大乔、小乔免于被困于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的厄运。实际上是这样吗?
A、关于“二乔”的探讨
宋·许顗(y?)在《周彦诗话》里曾说:“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读书人,秀才)不识好恶。”
你认为许顗对杜牧的批评有理吗?你认为杜牧在这里仅仅只表示出对大乔、小乔的担心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孙权的哥哥)、周瑜的妻子。铜雀台是曹操的后宫,里面有他从全国各地网罗来的美女、歌妓,供他寻欢作乐。一旦东吴灭亡,这两个大美女就极有可能被曹操掳走。所以大乔、小乔的命运其实是暗示了东吴的命运。作者说美丽的大乔、小乔被曹操掳去锁进铜雀台,其实意思是说东吴也灭亡了。作者不直接写赤壁之战的重要性,而是借两个美女的美女的命运表现出赤壁之战对吴、蜀两国的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语言生动形象,含蓄隽永,比直接点出其厉害关系更耐人寻味。这还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B、关于“东风”的探讨
作者认为东吴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赤壁之战时刮起了东风)。诗人并未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设这次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失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将重写。由此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的胜利,不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实力,而是偶然的机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论者评议:“诗意谓非东风助顺,则瑜不胜,家必为曹公所得矣。”
这样看来,杜牧说周瑜胜利是因为得到了很好的机遇。精通军事、曾经注解过《孙子兵法》的杜牧难道不清楚赤壁之战能获胜的根本原因吗?你觉得诗人是要借三、四句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一个英雄人物,一个天才,有了机遇的帮助,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才能成功。诗人表面上说周瑜,实际上是在说自己。自己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济世的才情与志向却无法施展。因此,诗人借用典故,主要是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显示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豪爽胸襟。)
小结:《赤壁》写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诗人借史咏怀,评价赤壁之战周瑜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得到东风之助,说明机遇之于成功的重要性。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五、细读研磨,归纳写法
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以大、小乔两个美女国家的命运。
2、使用典故,借古讽今
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抑郁不平之气,同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六、激情吟诵,升华情感
1、周瑜抓住机遇,把握了有利的因素与条件,在火攻时趁着强劲的东风烧毁了曹操的数千只战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你是否也认为机遇对于成功来说起决定作用?
2、如何评价周瑜?
3、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课件21张PPT。赤壁的地理位置杜 牧赤壁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诵读诗歌,把握节奏折戟(j?) 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cháo)。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诵读诗歌,把握节奏折戟(j?) / 沉沙/ 铁未销,
自将/ 磨洗 /认前朝(cháo)。
东风 / 不与 /周郎便,
铜雀 / 春深 /锁二乔。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注意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
戟、前朝、东风、
周郎、铜雀台、二乔读通诗歌,理解诗意折断的戟沉没在泥沙中,(历经岁月)铁还没有完全销蚀。我把它拿起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赤壁大战时的遗物。
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那么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深锁铜雀台了。戟
诵读涵咏,体味情感 诗人为什么要从一只折断的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诗人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写对赤壁之战的议论作必要的铺垫。周瑜和曹操铜雀台东吴美女诵读涵咏,体味情感 关于“二乔”的探讨
宋·许顗(y?)在《周彦诗话》里曾说:“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读书人,秀才)不识好恶。”
借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诵读涵咏,体味情感 关于“东风”的探讨
有论者评议:“诗意谓非东风助顺,则瑜不胜,家必为曹公所得矣。” 借用典故,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显示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豪爽胸襟。细读研磨,归纳写法
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使用典故,借古讽今激情吟诵,升华感情
机遇与成功的关系
如何评价周瑜把握机遇 争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