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08: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诗歌分析一定不会让你单纯重复,或者翻译。
一定要考你对内容的理解、逻辑的分析、手法的运用、语言的评析。
提出的要求:
1,读懂诗歌,理解大意
2,分析类型,甄别手法,辨析语言
3,答题规范,书写工整有序
设问方式
直接 考察 (2021浙江)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2019浙江)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6全国)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间接 考察 (2023全国乙)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新高考)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直接 考察 (2021浙江)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2019浙江)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6全国)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间接 考察 (2023全国乙)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新高考)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设问方式
关键词:
如何描写
怎样描写
作了……铺垫
赏析……艺术
运用手法
提出的要求:
1,读懂诗歌,理解大意
2,甄别手法,分析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3,答题规范,书写工整有序
艺术手法·总括
艺术手法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3组
2组
12个
9个
艺术手法·描写
描写
写人
写事
写景
白描
工笔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描写对象
描写方式
描写角度
远近/高低/动静/视听/点面结合
虚实/点面
虚实结合,何为虚,何为实?
所谓“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险峻的山势。所谓“虚”,是指诗歌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中的部分。具体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境 .
(3)设想的未来之境。
(4)设想的对方之境。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手法:多种感官结合/绘声绘色绘形
作用:通过多种感官阐释事物的多方面的特点
艺术手法·描写
艺术手法·描写
描写
写人
写事
写景
白描
工笔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描写对象
描写方式
描写角度
远近/高低/动静/视听结合
虚实/点面/多种感官(绘声绘色绘形)
艺术手法·抒情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艺术手法·抒情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手法:托物言志
作用: 借自然界或生活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艺术手法·抒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手法:以景结情
作用: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艺术手法·抒情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手法:借事抒情
作用:分为因事缘情,寄情于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两种。
①因事缘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叙述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②用典抒情: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感,表面上回忆历史,叙述古人之事,实际上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艺术手法·抒情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以景结情
借事抒情 因事缘情,寄情于事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
表现手法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比
衬托——反衬
衬托——正衬
比兴
想象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表现 手法 对比
衬托 (正衬、反衬)
比兴
联想、想象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
反差强烈、突出主旨
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鲜明
化虚为实,形象生动;明朗浅显,婉转曲折
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渲染气氛,激发想象
创造意境、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手法:渲染、烘托
作用:创造气氛、突出形象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白居易《登乐游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手法:象征
作用:开阔意境,平中见奇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手法:对写
作用:曲折有致,情韵深长,情感表达更为深婉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手法:以小见大
作用: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情趣生动,联想丰富,充分表达主题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
手法:反复
作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①内容上,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 ②形式上,回环往复,增强韵律感,有音乐美。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9
表现 手法 对比
衬托 (正衬、反衬)
比兴
联想、想象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
反差强烈、突出主旨
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鲜明
化虚为实,形象生动;明朗浅显,婉转曲折
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渲染气氛,激发想象
创造意境、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9
渲染、烘托
象征
对写
以小见大
反复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
开阔意境,平中见奇
曲折有致,情韵深长,情感表达更为深婉
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情趣生动
联想丰富,充分表达主题
①内容上,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
出主题;
②形式上,回环往复,增强韵律感,有音乐美。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12
比喻
比拟
夸张
设为/反问
比兴
互文
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生动性、言简意赅
突出本质,引人联想
引发思考,突出内容
化虚为实,形象生动;托物言志,寓景于情;渲染气氛,激发想象
用典
通感
言简意丰
强化意境,含蓄隽永
增强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1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手法:借代
作用:突出本质特征,文章简洁精炼,引人联想
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手法:双关
作用:语言含蓄隽永,加深语意,印象深刻
修辞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手法:列锦
作用:增强诗歌意象的密度与情感的力度
意象鲜明,烘托氛围,创造意境
联想空间丰富
修辞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木兰辞》
手法:顶真
作用:①环环紧扣,引人人胜; ②议事说理准确严谨;
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④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夸张
设为/反问
比兴
互文
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生动性、言简意赅
突出本质,引人联想
引发思考,突出内容
化虚为实,形象生动;托物言志,寓景于情;渲染气氛,激发想象
用典
通感
言简意丰
强化意境,含蓄隽永
增强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借代
双关
列锦
顶真
突出本质特征,文章简洁精炼,引人联想
语言含蓄隽永,加深语意,印象深刻
①增强诗歌意象的密度与情感的力度
②意象鲜明,烘托氛围,创造意境
③联想空间丰富
①环环紧扣,引人人胜; ②议事说理,准确严谨
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④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总结
1,读懂大意,判断诗句在写人/写事/写景/抒情
2,判断写人/写事/写景与抒情的位置关系,确定抒情方式
3,判断是否有修辞/表现手法,
4,答题规范,手法/手法运用内容/表达效果缺一不可
练习:(2022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
??????????????????????????????????????????????????????????????????
寻阳五溪的溪水,逆流而上一直流入巫江。
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练习:(2022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寓情于景: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
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练习:分析诗人是怎样描写泉水的。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fú) 衾(qīn)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脉: mài①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②动脉的跳动。③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mò形容用眼神表达爱慕的情意
襆:包袱,亦指包扎。
衾:被子。
清圆:形容泉声清越、圆润。
因为喜欢千岁庵前的那一汪清泉,诗人特意背着包裹来这里借宿。
一开始突然听到叮叮咚咚的泉声,还以为房门外正对着溪流;渐渐地,听久了,又产生了一种整座房屋变成小舟,漂浮在水上的错觉。
时而像汹涌的波涛,激烈澎湃;时而又如涓涓细流,圆润清脆。
你看以前当年王羲之等人相聚于兰亭,也曾以清流激湍来代替丝竹管弦。
??????????????????????????????????????????????????????????????????
??????????????????????????????????????????????????????????????????
??????????????????????????????????????????????????????????????????
练习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①运用比喻、对比、侧面描写。颔联写刚开始听泉声,以为溪水在门口;长时间听后,又怀疑屋子变成了船。突出了泉声的美妙动听和多化变样。
②通过对比,颈联描绘水声有时如怒涛汹涌,有时如细雨润物,用“怒声”与“细点”的声音强弱对比,展现了泉声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③用典,将《兰亭帖》与如今水声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水声悠扬的由衷喜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