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文
言
文
之
1.成因
(1)造字的原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2)书写的原因。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3)印刷的原因。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著之竹帛”。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故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一、考点探究 辨析通假字的诀窍
本字
通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用之意。
明确概念:通假字
导学自学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们一般用“通”来表示,如“A通B”。
“通假”
导学自学
明确分类
通用字
假借字
古今字
本无其字,同音替代
导学自学
2.类型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包括:
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如:“反”通“返”,“知”通“智”。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
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导学自学
2.类型
古今字。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了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
如:“莫”同“暮”,“益”同“溢”。
在阅读时遇到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导学自学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7.图穷而匕首见。
8.入则无法家拂士。
“员”通“圆”
“具”通“俱”
“案”通“按”,审察,察看
“知”通“智”
“受”通“授”
“不”通“否”
见:同“现”
拂:同“弼”;辅弼
导学自学
以下情况要考虑通假字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依据字音推断
依据字形推断
一
二
三
讨论释疑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仓促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3.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的)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一
讨论释疑
“颁”,通 “斑”
1、完全相同
依据字音推断
二
①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要”通“邀”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2、声母相同
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项羽本纪》)
“亡”通“无”
“内”通“纳”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讨论释疑
依据字音推断
二
3、韵母相同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影”
讨论释疑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是“海”的意思。
②举酒属客
1、增加偏旁
依据字形推断
三
“属”通“嘱”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讨论释疑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绌”通“黜”,罢免,革除
“振”通“赈”,赈济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3、更换偏旁
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
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
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反馈生成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人乃寤而请之。(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功劳的 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拓展提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傍——旁 不——否 嘿——默 息——熄 乡——向 亡——无 寤——悟
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词语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轻重变化、感彩变化
一、词义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范围。
如:
①“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②“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③“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例:“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④“甘”,古义指美味,味道甜。今义除了以上的说法,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比如“甘心情愿。”
如:
“让”在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二、词义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范围,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谷”字:由谷类的总名(如“五谷”:麻、黍、稷、麦、菽)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 。
“臭”字,古代泛指各种气味,《易经》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臭”就是指香味。现在“臭“只指臭味了。
“子”字,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三、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
①“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②“涕”,古代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③“穷”,古代表示“困窘”、“走投无路”义;今义:指贫穷。
④“走”,古义为“跑”、“逃跑”的意思; 今义:指走路。
四、词义轻重变化
指词义演变过程中出现强化或弱化
①“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语义增强。
②“病”,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现代汉语中,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都通称为“病”,不再单纯地表示“重病”这个意思。词义弱化了。
③“憾”的古义是“怨恨、不满”;今义:表“遗憾”,程度变轻了。
④“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今义:表“仇恨、怀恨”,程度加重了。
五、感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彩(词义的褒贬)发生了变化。
如:
①“逢迎”,古义是“迎接;对面相逢”,中性词;今义是“迎合”,贬义词。
②“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是“得力助手”之义;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变为贬义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是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卑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④“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即是古义; 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很乖。”
此外,还要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
有时文言文中两个意义相关的词因为语法结构上的关系连在一起使用,而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一个词,词义也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一个,这时不要把它们等同起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
“突然出击,骤然杀出”
例如:铁骑突出刀枪鸣。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故事 先例、旧事/旧的典章制度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
南面 面向南而坐,即“称帝” 南边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可怜 可爱 / 可惜 值得怜悯 可怜体无比
可怜辜负好韶光
指示 指出,给人看 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璧有瑕,请指示王
可以 可以凭借……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从:跟随;而:而且 连词 吾从而师之
祖父 祖辈和父辈 爷爷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为 把……当作 认为 以为神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旁系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非常 意外事故(名词) 很、大(副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缘故“, 名词;表原因的虚词;用来,靠它来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余叩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鱼肉 鱼和肉 鱼的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左右 侍卫人员、侍从 方位词;控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牺牲 作祭礼的牲畜 为正义而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山东 崤山以东 山东省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婚姻 姻亲 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反馈生成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答案] 交换
(2) 虽然,受地于先王
[答案] 即使这样
(3)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答案] 于是
(4) 非若是也
[答案] 这样,如此
(5) 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 只是
(6) 以头抢地尔
[答案] 碰,撞
(7) 休祲降于天
[答案] 吉祥
(8) 秦王色挠
[答案] 屈服
(9) 长跪而谢之曰
[答案] 古时一种把腰挺直的坐姿 道歉
1.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汝可以模拟得之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D.然后得一夕安寝
拓展提升
√
【答案】C
【解析】A.句意: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模拟,古义是“想象揣摩”,今义是“模仿”。
B.句意: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幸福。福利,古义是“幸福”,今义是“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
C.句意:窗外稀疏的梅枝漏出了月光的影子,仿佛在遮掩映衬着。依稀:古今意思相同,均为“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D.句意:这样以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然后,古义是“这样以后”,今义是“连词,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2.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
【答案】D
【解析】A.“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表示许可。句意: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
B.“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句意:傲视他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
C.“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句意: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D.“构怨”,结怨,古今意思一致。句意: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B.乃更被驱遣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答案】B
【解析】A.“改错”:改变措施。句意: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措施。“改错”的今义:改正错误。
B.“驱遣”古今义:驱赶。句意:还是被赶走了。
C.“告诉”:报告申诉。句意: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的今义:诉说。
D.“不行”:不能走路。句意: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到了九岁还不能走路。“不行”的今义:不允许,不答应。
4.下列各句划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其实百倍
√
【答案】A
【解析】A.“胜负”,古今同义,胜利失败。句意: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
B.“根本”,古义,树木的根,在土里的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句意: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
C.“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句意: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焦土。
D.“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实际上,事实上。句意:它的实际数目有一百倍。
5.加红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A.使之西面事秦
B.汝可以模拟得之
C.因之以饥馑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答案】C
【解析】A.古义为“面向西方”,今义为方位名词,西方。句意: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
B.古义为想象、揣摩,今义为模仿。句意: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
C.古今义相同,均为饥荒。句意:接着又遇上饥荒。
D.古义为小人谗言,今义为详细讲述。句意: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
6.下面各句中加红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以尔车业,以我贿迁
√
【答案】B
【解析】A.句意: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B.句意:回想当初从军时,杨柳轻柔随风荡漾。古今意义相同。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C.句意: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句意: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贿”,古义:财物,这里指嫁妆。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7.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答案】C
【解析】A.“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B.“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方大道上的主人。
C.“无礼”,古今同义,均为“没有礼貌,不用礼节对待”。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D.“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句意:傲视他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
8.下列各句中,加红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齐楚之精英
D.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答案】D
【解析】A.一日:古义,表示时间短;今义,一天。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句意: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
C.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优秀人才。句意:齐国、楚国的精华物资。
D.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古今同义。句意: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9.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形容枯槁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明道德之广崇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答案】C
【解析】A.句意: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B.句意: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C.句意: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道德”古今同义,均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D.句意:然而他们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从容”:古义,委婉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10.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行李之往来
C.虽然,每至于族
D.秋毫不敢有所近
√
【答案】D
【解析】A.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句意: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B.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句意:外交使者来来往往。
C.虽然:古义,“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今义,即使,表让步。句意: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集结的地方。
D.秋毫:古义和今义都是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句意: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
11.下列加红词语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乘骐骥以驰骋兮
B.余方心动欲还
C.怨灵修之浩荡
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答案】A
【解析】A.“驰骋”,指骑马快速奔跑。句意: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B.“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句意:我正心惊想要回去。
C.“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句意:我怨恨我那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
D.“三岁”,古义:泛指多年;今义:指年龄。句意:自从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12.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俯足以畜妻子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答案】D
【解析】A.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句意:下能养活妻子儿女。
B.古义:两个词。以,介词,用来;及,动词,推广到。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句意: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
C.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句意: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D.古今同义:未曾。句意:三年之后,不曾看见整头的牛了。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