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文言文断句技巧
真题再现
(2023·新高考Ⅰ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
2023年新高考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都是以上题型。
(2022·新高考Ⅰ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命题特点
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
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
当名词作主语时,一定要关注前后主语的一致性与变化性。另外,要注意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0题中出现的“上皇”是指唐高祖,而不是唐太宗,而“故皇”则不是故去的皇帝,而是两个词,翻译为“所以”“皇帝”。
一.语法结构断句法
另外,如果两个名词连用,则中间可以断开。
常见的代词有三类: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等。
第三人称:之、其、彼。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经常作谓语。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只留下后面的谓语,因此我们在断句时,可找出句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1)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
(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3)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
虚词可以使前后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难度较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更为容易。
常见的情况有:
二.虚词标志断句法
类别 常见例词 断句技巧
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窃、请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其后一般断开
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乎 感叹句末尾 哉、夫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复句关联词语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其前一般断开
复音虚词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
/
/
/
/
/
/
/
/
/
/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
/
/
/
/
/
/
/
/
/
/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
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⑤陈述;⑥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特殊句式断句法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岂……哉等。
被动句式:为……所…… 、受……于……等。
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固定句式 断句要求
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 前后可断,中间不断
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何以……为,唯……为……,孰与……乎(固定句式) ……者,……也 前后可断,中间须断
与其……,孰若…… ……,抑(还是)…… 其……,其……也 非惟……,抑亦……(不只是……,而且是……)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注:鹘:鹰隼之类的禽鸟。凫:野鸭。
/
/
/
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
如排比、对偶,其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如果能分辨出这些特点,断句则相对容易多了。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1)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
/
/
/
/
/
/
/
/
/
/
/
/
/
/
2.虚词标志断句法
1.语法结构断句法
4.特殊句式断句法
5.修辞方法断句法
一、通读文段析语境,理解文意是关键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文言断句步骤及方法
3.对话标志断句法
方法小结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读)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析)
第三步:借助方法,巧妙断句。(断)
第四步:仔细推敲,检查修正。(查)
真题演练
1.(2023·新高考Ⅰ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
2.(2023·新高考Ⅱ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 A 所 B 陷而欲胜 C 敌 D 不亦难乎 E 臣故曰无术焉 F 苻坚之类 G 是也。
√
√
√
√
√
√
3.(2023·全国甲卷)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母异 A 之 B 谓 C 族人曰 D 是儿 E 爱我 F 如此 G 多 H 知孝养我矣。
4.(2023·全国乙卷)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君遇之 A 无礼 B 彼若有时 C 反 D 国 E 而起兵 F 即恐为曹伤 G 君 H不如杀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