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整理与运用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整理与运用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09: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整理与运用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法)布莱士 帕斯卡尔
议论文
所谓议论文,是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的文体,其写作目的是表达某种观点、阐明某种道理。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立场观点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议论上,既通过议论表明观点,也通过议论证明观点。议论色彩特别浓重的文章中,常常有整段整段的议论,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叙述。但绝大多数议论文,并非单一使用议论的方式,还会综合运用叙述、说明、描写、抒情等。
议论文写作非常需要准备素材,学会取舍、剪裁,使之契合语境,如同“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自无法生,以有法长。自有法入,得无法出。有法之法小,无法之法大。毫无玄虚,不用害怕。
--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潘伯鹰
新课标卷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两个趋势:
一是重视思辨性,要求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基本指向近些年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能对身边新事物的发展有所思考。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整理
一、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存在的问题:
1、素材积累意识淡薄。
积累素材处于被动状态,为完成作业而做,素材整理无分类。
2、素材积累途径狭窄。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大多源于阅读,当下学习时间有限,学生的阅读面受到各种限制。
3、素材积累内容单一。
多青睐于文学素材,容易获得,提炼方便,但单一视角会显窄小。
二、议论文素材积累策略。
(一)广泛收集,分散积累方向。
1、立足语文教材,挖掘课内素材资源。
对于课本上素材要会概括,运用最好要能有所创新、不落俗套,才能吸引读者眼球。
2 、细读与选读相结合,促进课外素材积累。
每学期有整本书阅读,可进行研讨,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思想产生碰撞,对文本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有利于学生整理成写作素材。
碎片化时间选读短篇文章,也可以读《论语》、《老子》等先秦诸子作品,每次选择一两则来读,其中的句子短小隽永富有哲理,同时也可把外国哲学对比来理解。
参照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朱尔斯 埃文斯的《生活的哲学》,可助学生打开积累的思路!
3、利用各种媒体,更新生活热点素材。
学生养成关注热点、关注社会的习惯。老师也会收集更新印成学案,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关注、思考时代生活,不是罗列一个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让学生对素材有想法,反哺于写作思维训练。
如对机器人这类智能机器的看法,可联系当下的科技热点:基因工程中的基因编辑、基因克隆等,智能军事工程中关于制造机器人大军、无人侦察机这一类对世界和平、人类生命安全或人类隐私安全有威胁的前沿科技,可以挖掘深度。素材可来自中国典籍、当代领导人对科技在方向上如何发展的讲话、国内外的科技杂志、英语的阅读理解,还有自己看过的科技电影等。
(二)素材分类整理。
1、议论文写作素材类型
议论文写作素材分为两大类:事例类素材和道理类素材。运用事例类素材,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运用道理类素材,引用名人的语句,在无形中借用名人力量,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论证过程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分类整理,方便提取
运用活页本,可以拆分合并。每一份摘抄包含三部分:一是简要的素材,二是相关的古诗文、名人名言、哲理句,三是分角度自主评论。可以抄写,也可以剪贴。
A、纵向整理
纵向,即时间纵线:从远古神话一直到现代,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出自己欣赏的人物,侧重从“人物生平”、“他人评价”、“诗句/名言/哲理句”这三方面来展开素材积累。可以先聚焦自己喜欢的历史时期,比如中国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朝、民国时期,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等。
如整理古希腊神话里的人物
“皮格马利翁”(达到心中期望的目标)
“伊卡洛斯之翼”(为梦想孤注一掷,也形容青年盲目冲动不理智)
“阿喀琉斯之踵”(致命的弱点,泛指存在的问题)
“忒弥斯手中的天秤与剑”(爱与正义)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形容人类活力,热爱运动)
“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处于绝境之中不沉湎于悲伤,积极面对生活)
“达摩克利斯之剑”(致命的威胁,社会问题)
“承担巨石的西西弗斯”(勇于担负自己的责任)
“拥有少年神伊阿科斯一般的激情、热爱探索的坚韧的心”(携着少年的血气方刚,追逐星辰与大海)
横向,即主题横线,设立一元主题,如“担当”、“底线”、“青春”等;二元主题,如“舍与得”、“利己与利他”、“科技与人文”等;三元主题,如”人 从 众“、”知 信 行“、”破圈 守圈 退圈“等。素材可涉及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科学、体育、时事新闻等方面,力求新颖、独特,可在备考过程中不断替换素材。
“意犹帅也”,文之精,全赖主题之明、思想之厚。高考考场作文的痛点在于学生在考场应激状态下,仓促之间往往在破题立论时,论点提炼只窥一斑,而难见全豹。而准确的审题往往需扣准材料要素关系链,才能条分缕析,说理透辟。
只有积累了众多的主题,并且对主题有明晰的理解后,面对考试中所给材料才会很快破题。只有当池子变大,思维才容易飞跃。
B、横向整理
一个主题可以有多个素材,也可以反过来一个素材多个角度解读出多个主题,这与前面整理一位人物素材一样,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一则素材可以用来论证不同的观点,整理时就建立起“一材多用”意识,在材料后面标明出不同角度思考的关键词。
将一个素材视为一个命题网络,明确网络上的各个节点,以及要阐明的主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到不少包含不同主题的素材,可以实现举一反三,减轻积累和记忆的负担,提高其运用时的灵活性。
B、横向整理
在整理某类主题时,文学、历史素材放在首选。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常倾向于考察学生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阅读文学历史,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文化现象、思想流派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文明演变、文化交融等宏观进程,以及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深层次的认知有助于考生在作文中展现更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时代洞察力,写出符合命题要求且有深度的文章,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使作文内容更具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提升文章的整体品质。
(参照许倬云的《万古江河》《经纬华夏》)
B、横向整理
一些优秀之作尤其多元主题的,可以成段成篇摘抄,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文训练,往往从“依葫芦画瓢”开始,你刚开始模仿出来的文章取决于所依凭的范文的优劣,这部分的素材整理可以摘录现成的文字,如优美的开头、结尾,如精彩的段落,如精辟的观点句,在议论文写作前期阶段可以模仿运用。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丰富多样,还会继续创新,命题人具有很强的防宿构意识。因此,学习范文,不只是借鉴其外在的结构形式,更要体味其内在的思想神韵;既要知其如何写,更要知其为何这样写。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范文的价值,将他人的佳作内化为自己的才华。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三)教师设计活动,促进内化。
1、课前演讲,促进独立人格养成。
课前五分钟演讲,从理解安全感价值感讲起,理解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真正地懂得自我独立人格养成的重要。每次设立主题,有主持,有成果记录。
参照:《大学之道》《自我超越: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新层次》
每一个生命个体其实都是一艘帆船,航行在人生这片海洋里。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在人生之海上扬帆远航的过程,途中我们可能遇到其他船只,跟它们互动,或者跟它们结伴航行。但是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得做好自己的掌舵人。
(三)教师设计活动,促进内化。
2、读与写相结合,促进辩证思维发展。
每周小练笔,对应课文学习,如对“善与恶”、“小与大”、“有用与无用”、“自由与独立”、“孤独”、“生与死”、“坚韧与苦难”等一些主题的理解。
这里侧重于”自由书写“,能阐述自己的想法即可,主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辩证看待事物。还可以对一个话题,迅速联想与之相关联的词或事物,并将所有想到的词或事物进行逻辑关系上的罗列。这是运用直观发散的思维方法建构“信息树”,解决素材的关联性问题。
老师要认真批阅,对学生的每一种观点阐述要给予正向评价,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从正面角度看待问题,这非常利于学生思维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
作文如作人,每一篇好作品外在的漂亮,是作者独特内在的外化。只有当一个人愿意从自己的内在开始,端正其心性、深刻其思想、丰富其认知,这才是能写出好文章的开始。有了这一层底色,学生去寻找素材的眼界会逐渐提升,格局会不断打开!
整理素材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阅读,将整理到的素材内化,不断突破原本的认知体系,最终建立自己的精致素材库,去除掉一些可不用的素材。“少则得,多则惑”,占据深度有效的素材,就是站在思维的高度上去写作!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运用
一、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存在的问题:
1、素材运用少且不准确。
素材积累不多,围着作文的材料大谈特谈来凑字数。还有未掌握素材积累的技巧,记得不清晰,理解不透彻,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2、素材运用不丰富。
固定使用几个素材,多用单个事例论证,行文毫无波澜,易单调。
3、素材运用缺乏灵活性。
素材直接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议论文中,不去分析素材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导致运用时灵活性缺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堆砌、宿构。
4、素材运用不深刻。
叙多析少,素材和观点联结松散,缺乏内在的逻辑结构。要不只是堆砌素材,并没有结合论点去展开论证;要不分析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不够深刻。
(一)运用写作素材要契合论点。
1、直接运用
适合直接运用的道理类素材,准确熟记,对应主题运用,使自己的论据更加充分,说服力强。
2、间接运用
①要有“一材多用”的思维,对于内容较散的道理类素材和事例类素材,进行剪裁、取舍,尤其事例类素材在“人+原因/目的+事件+结果/影响”几个要素的概括中通过换和添,突出关键词,强化要论证的论点。
②引用、化用可以不局限于论证,转过来可作为作者想法使用,把关键词替换。如:唯此xx之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与永光。
二、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策略。
(二)合理布局,灵活运用素材。
确定立意,一般会把想到的相关素材写到草稿纸上,决定大概使用哪些,确定各个素材在文中的位置,并且思考多样化运用素材:重点素材独当一面,正反素材对举呈现,同类素材集束捆绑,多样素材融合互补,鲜活时事素材要用,经典素材新用,小众陌生化素材妙用,事例类道理类素材结合使用等。
素材丰富生动起来,自然建立起各种关系,写作就具有了复杂性、深刻性。
二、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策略。
①开头处:运用名言或古今事例引出中心观点。
②概念界定处:作为对抽象概念后的形象阐述补充。
③各个分论点后:用来形成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
④倒数第二段处:联系现实及时事热点,引发号召呼吁。
⑤结尾处:以直接引用或化用名言作结。
(三)运用不同逻辑形式,展现不同的论证特点。
我们正常用论点在前,素材在后的形式,形成一个可以建构的句子排列,对于议论段落写作很有帮助。高中议论文主体段基本结构: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归纳逻辑是由具体到一般,材料句通过提供多个具体的实例或数据,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分析句来分析这些实例或数据之间的共性,得出分论点。材料句和分析句是其主要体现部分。
演绎逻辑由一般到具体,分论点句提出一个一般性的论点,阐释句通过具体解释或定义分论点,展示其普遍适用性。材料句和分析句提供具体的实例或数据作为分论点的应用例子,并分析如何从这些例子中推导出分论点的正确性。分论点句和分析句是其主要体现部分。
二、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策略。
(三)运用不同逻辑方式,展现不同的论证特点。
类比逻辑,由特殊到特殊,材料句提供一个与分论点相关的相似案例或比喻。分析句详细解释类比对象与分论点之间的相似性,分析类比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类比逻辑主要通过材料句中的比喻和分析句中的解释来实现。
因果逻辑,分论点句提出一个因果关系的论点。阐释句解释这个因果关系的背景和原因。材料句和分析句提供实例、数据或理论支持,分析如何形成因果关系。因果逻辑主要体现在分论点句、阐释句和分析句中。
不同的逻辑运用会带来不同论证方法的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等,由此,论证段落体现出不同的逻辑思路,展现出不同论证风格,文章自然显得丰富有趣。美学家朱光潜说:“说理文需要丰富的学识和谨严的思考。”素材为形,理为本质,体现议论文的理趣美。
二、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策略。
(四)聚焦素材分析方法,拓展说理深度。
在议论文中,素材的运用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运用素材时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通过分析素材,能够让素材与论点水乳交融,避免段落仅“观点句+材料句”的弊病。力求做到精选素材与深入说理相结合,拓展议论文说理的深度。这部分微观聚焦用上素材句后如何分析素材,有以下一些训练方法:
1、因果分析法 5、归纳分析法 9、层进分析法 13、让步分析法
2、假设分析法 6、类比引申法 10、求质分析法 14、综合分析法
3、条件分析法 7、阐释分析法 11、意义分析法
4、正反分析法 8、批驳分析法 12、求异分析法
二、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策略。
欧阳修曾对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有言:“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勤读与多写,是必须下的功夫,因此,议论文素材的整理与运用是写好作文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作文之法,才会有比较大的收获。
希望学生在一次次的运用中体会到积累素材带来的成就感,希望学生能写出真实有感的文章,也希望写作不会随着学生高考的结束而终结,愿他们能从写作中获得成长的乐趣,从文字中找到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