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09: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目录
文言翻译句子——联系语境,准确通达
1.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要点。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学习目标
目录
[教考衔接] 分析下列文言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关键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判断句、被动句。
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封(边界,疆域,使动用法)、
肆(扩大,扩张)、阙(侵损,削减)。
(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乃(于是)、之(到)、以(把)。
项伯于是在夜里快马加鞭赶到刘邦军队驻地,私下里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一、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信 达 雅
准确地表达
原文意思
文通字顺,
句意畅达
用语得体,
简明优雅。
目录
二、文言文翻译“六关注”,防范“六失误”
文言翻译要做到“信”,即;力争“达”,即;而“雅”,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即做到用语得体,简明优雅。所以翻译时要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运用“6关注”,防范“6失误”。
二、翻译方法
目录
(一)留
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人名、地名、朝代、年号、谥号、庙号、爵位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
失误点: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目录
对点训练1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施行,事毕,闻奏。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三司、府、县鞫狱,皆先诣辅国咨禀,轻重随意,称制敕行之,莫敢违者。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李辅国用事》)
解析 官署名“御史台”“大理寺”“银台”不用翻译,应保留。
答案 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人,有的审理裁决还没有结束,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下子释放了他们。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目录
【参考译文】
皇帝经常在银台门处理国家的政事,不管大小事,都由李辅国口宣制敕,写好后交给外面去执行,等事情完结后才上奏给肃宗。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人,有的审理裁决还没有结束,李辅国就追到银台门,一下子释放了他们。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三司以及府、县审理案件,都要先报告李辅国,听候他的指示,李辅国随意加以处置,不分轻重,都以皇上制敕的名义实行,没有人敢于违抗。
目录
对点小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解析] 士有自京师来者(定语后置句);以(介词,把);示(给……看)。
译文:(有一天)一位从京城来的读书人,把鲁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1)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解析] 奇(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奇); 尽(全,全部); 以(介词,把);此四人者,人杰也 (判断句)。
先生对我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全部告诉我,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
目录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杳,字士深,平原人也。……普通元年,复除建康正,迁尚书驾部郎;数月,徙署仪曹郎,仆射勉以台阁文议专委杳焉。出为余姚令,在县清洁,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湘东王褒称之。还除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母忧去职。服阕,复为王府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迁步兵校尉。昭明太子谓杳曰:“酒非卿所好,而为酒厨之职[注],政为不愧古人耳。”俄有敕,代裴子野知著作郎事。昭明太子薨,新宫建,旧人例无停者,敕特留杳焉。仍注太子《徂归赋》,称为博悉。
(选自《梁书 刘杳传》,有删改)
(1)出为余姚令,在县清洁,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湘东王褒称之。
[解析] 需要保留的词语有:余姚、湘东王。其他重要词语有:“清洁”,清正廉洁;“馈遗”,赠送财物;“褒称”,称赞,褒奖。
译文:(刘杳)出京任余姚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有人给他送礼,他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对他大加称赞和褒奖。
(2)昭明太子薨,新宫建,旧人例无停者,敕特留杳焉。
[解析] 需要保留的词语有:昭明太子、刘杳。其他重要词语有:“新宫”,新立太子;“例”,按照旧例;“无停”,没有留任。
译文:昭明太子死后,新立太子,原东宫人员按旧例没有留任的,皇帝下诏只留下刘杳在东宫任职。

目录
(二)换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1)将古代汉语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词;
(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3)将古今异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4)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
(5)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失误点: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目录
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解析 “请”意为请允许我;“挺身”有勇往直前之意;“壮”是意动用法,“认为……雄壮”;“固”意为“坚持,坚决”。
答案 (白孝德)回答说:“请允许我前往打败他。”李光弼认为他志向雄壮,但还是坚持询问他需要多少人马。
对点训练2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目录
【参考译文】
史思明率兵来攻打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来挑战。刘龙仙仗着勇力,把右脚举起来放在马鬣上,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看着各位将领说:“哪一位能够打败那个人?”白孝德请求前往。李光弼问道:“你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请允许我前往打败他。”李光弼认为他志向雄壮,但还是坚持询问他需要多少人马。白孝德说:“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出营门为后援,并请求大军在后面擂鼓叫喊来助威。”李光弼抚摸着白孝德的脊背鼓励他,然后让他出战。白孝德挟着两根长矛,策马横过河流而进,砍下刘龙仙的头颅,携带着它回来。
目录
[教考衔接] 分析下列文言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关键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对点训练2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目录
对点小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杳,字士深,平原人也。……普通元年,复除建康正,迁尚书驾部郎;数月,徙署仪曹郎,仆射勉以台阁文议专委杳焉。出为余姚令,在县清洁,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湘东王褒称之。还除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母忧去职。服阕,复为王府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迁步兵校尉。昭明太子谓杳曰:“酒非卿所好,而为酒厨之职[注],政为不愧古人耳。”俄有敕,代裴子野知著作郎事。昭明太子薨,新宫建,旧人例无停者,敕特留杳焉。仍注太子《徂归赋》,称为博悉。
(选自《梁书 刘杳传》,有删改)
目录
(三)调
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失误点: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目录
对点训练3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节选自《晋书·载记》)
解析 “朝贤儒士听者”是定语后置句,意谓“听到他评论的朝廷大臣和读书人”;“莫”意谓“没有谁,没有人”。
答案 (石勒)常常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评定古代帝王的好坏,听到他评论的朝廷大臣和读书人没有谁不赞美他。
目录
【参考译文】
石勒一向很喜欢儒家学说,虽然在军队,常常让儒生读史书给他听,(石勒)常常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评定古代帝王的好坏,听到他评论的朝廷大臣和读书人没有谁不赞美他。石勒曾让别人读《汉书》,当他听到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侯,非常吃惊地说:“这么做会失去天下的,刘邦是怎么得到天下的!”直到听到留侯劝谏,于是说:“幸亏有这个人啊。”
目录
3.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剌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 良吏传》,有删改)
目录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解析] “明日”,译为第二天(古今异义词);“甫”,译为刚刚;“视事”,治事,任职;“以”,介词,用;“贷”译为借到;“贷钞五千锭”(定语后置句)。
译文:第二天兴祖刚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义劝说盐商,(从他们那里)借到五千锭钱钞。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解析] “罢”,译为停止;“贫乏”,译为贫穷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徭薄敛”(互文);“治”,译为太平。
译文: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


合并
目录
(四)删
删除无须译出词语。
1.句首语气词、音节助词、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对译,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2.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失误点: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目录
对点训练4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智宣子将以瑶【注】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 瑶,即智伯。
解析 “夫以其五贤陵人”中的“夫”字,是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可删去不译,若翻译成“那些”则语意不通。“陵”通“凌”,欺凌,欺压;“其”,表反问语气,岂,难道;“待”,友善对待,友好相处。
答案 (智瑶)用五个超过常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
目录
【参考译文】
智宣子打算把智瑶立为继承人,智果说:“智瑶超过人的有五个方面,他不如人的只有一个方面。(智瑶)用五个超过常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遭灭门之祸。”(智宣子)不听智果的意见。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自己家族脱离智族姓氏,另立宗族为辅氏。
目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迁校书郎,转对,言:“边事之病,不在外而在内。”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又告于朝曰:“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行部问民疾苦,荐循良,劾奸贪,决滞狱。诣学宫讲说,创书院贵溪之南,祠先儒陆九渊。……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 (选自《宋史 袁甫传》,有删改)
目录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解析] “兴”,发动;“馈饷”,粮饷;“根本”,(国家)基础;“萧墙”,内部;“之”,结构助词,的;“也”是句末语气词,翻译时可删去。
译文: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
(2)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解析] “殣”,饥饿的人;“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而”,连词,表修饰,可以删去不翻译;“去”,距离;“赊”,长、久。
译文:道路上饥饿的百姓接连不断,甚至有全家互相叠压着死去的。这时节距离麦子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情况)更加紧急。
句末语气词
连词,表修饰

目录
(五)补
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
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失误点: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目录
对点训练5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解析 “令国中”是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在国内下令。强:使……强盛。“尊官”是“尊其官”的省略,即赐封他高官。
答案 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
【参考译文】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即位。秦孝公决心发奋振作,广施恩德,修明政治,想要让秦国强大起来。周显王八年,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在这时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
目录
5、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节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
目录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解析] “为”,担任;“闭庐精诵”为省略句。
译文: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乐恢)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解析] “仕本郡吏”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乐恢)和介词(于);“仕”,做官;“坐”,因;“莫”,没有。
(乐恢)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穿丧服奔丧。
省主语
省略什么?

目录
(六)变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1.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
2.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
3.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失误点:该变不变,语意不畅。
目录
对点训练6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扬雄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解析 汲汲:急切追求。戚戚:忧愁,悲伤。徼:同“邀”,求,谋取。徼名:谋求名声。“不修廉隅”,廉隅:本指棱角,古代比喻品行端正,“不修廉隅”指不故意修炼品行。
答案 (扬雄)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行在当世谋求名声。
目录
【参考译文】
扬雄为人朴素,处世宽缓温和,因为口吃,讲话不快,故而沉默寡言,喜好作深沉的思考,清静无为,没有嗜欲。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行在当世谋求名声。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目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移①镇陇右。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在泰州累年,边民怀惠,华戎宁息。潞王镇凤翔,不禀②朝旨,致③书于诸帅,言:“贼臣乱政,属先帝疾笃,迎立嗣君,以致残害骨肉,摇动藩垣。惧先人基业,忽焉坠地,故誓心入朝,以除君侧,事济④之后,谢病⑤归藩。”令推官郝昭以檄⑥起兵。潞王至昭应,前锋执⑦思同来献。潞王让⑧之曰:“贼臣倾我国家,残害骨肉。尔何首鼠两端,今日之罪,其可逃乎?”思同曰:“臣起自行⑨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⑩重藩,终无显效 以答殊遇 。”潞王为之改容欲用之。潞王入长安时,尹晖尽得思同家财,故尤恶之,与潞王心腹刘延朗亟言之。属王醉,不待报,杀思同并其子德胜。潞王醒,召思同,左右报已诛之矣。潞王怒延朗,累日嗟惜之。
(《旧五代史·王思同传》)
情境训练
目录
迁移辨析
结合语境推断文中画横线的实虚词的意思。
①移:          [辨析:移之官理 移:       ]
②禀:               
③致:          [辨析: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致:     ]
④济:          [辨析:靡计不施,迄无济 济:     ]
⑤谢病:              
⑥檄:               
⑦执:               
⑧让:          [辨析: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   ]
⑨行:        [辨析: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行:   
⑩历:          [辨析:历职郎署 历:       ]
效:          [辨析:信者效其忠 效:      ]
遇:          [辨析:出则接遇宾客 遇:     ]
:改任,调任 转移,  
承受,领受[提示:由后文给诸帅的书信推断] 
:传递,传送 传达,表达]成,成功 成功,成就] 称病引退居家或谢客来访[提示:由“归藩”的意义推断] 
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捉拿,逮捕 
责备,责问 [让:责备,责问] 队伍,军队 [队列,行列]历任,历次任职 :历次]
功劳 进献,献出]
遇:知遇,恩遇 [接待,款待]
目录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
②贼臣乱政,属先帝疾笃,迎立嗣君,以致残害骨肉,摇动藩垣。
答案 
①王思同爱好文士,无论贤与不肖,必在馆舍招待送给钱物,每年花费几十万。
②贼臣搞乱朝政,趁先帝病重时,迎立嗣君,以致残害至亲,动摇国家。
解析 采分关键点:①无:无论,不分。馆:在馆舍,名词作状语。贿遗:送给钱物。②属:恰好。笃:病重。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藩垣:藩篱和垣墙,比喻国家。
模拟训练
目录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何首鼠两端,今日之罪,其可逃乎?
②与潞王心腹刘延朗亟言之。属王醉,不待报,杀思同并其子德胜。
解析 采分关键点:①尔:你,你们。首鼠:迟疑不定。其:难道,表反问。②亟:屡次,多次。属:恰好。报:禀报,报告。
答案 ①你怎么在两者之间动摇不定,今日之罪,难道可以逃脱吗?
②(尹晖)对潞王的心腹刘延朗屡次进言。趁潞王喝醉时,不向上报告,就杀了王思同及其儿子王德胜。
目录
【参考译文】
王思同调任镇守陇右。王思同爱好文士,无论贤与不肖,必在馆舍招待送给钱物,每年花费几十万。在泰州多年,边疆百姓得到实惠,汉族与少数民族平安相处。潞王镇守凤翔,不接受朝廷旨令,写信给各地主帅,说:“贼臣搞乱朝政,趁先帝病重时,迎立嗣君,以致残害至亲,动摇国家。我担心先人创立的基业,忽然坍塌,所以发誓入朝廷以便清除君王旁边奸贼,事情完成后,病退回藩。”他下令推官郝昭发檄文起兵。潞王抵达昭应,前锋绑着王思同献上。潞王责备他说:“贼臣倾覆我们国家,残害至亲,你怎么在两者之间动摇不定,今日之罪,难道可以逃脱吗?”王思同说:“我出身行伍,受先朝爵位
目录
任命,秉持旄钺,历任重要藩镇官职,最终没有显著的功劳来报答特殊的知遇。”潞王为他的话改变了容颜,打算任用他。(但)潞王进入长安时,尹晖得到了王思同家全部财产,所以特别不想见到王思同,对潞王的心腹刘延朗屡次进言。趁潞王喝醉时,不向上报告,就杀了王思同及其儿子王德胜。潞王醒来,召见王思同,身边的人说已经诛杀了他。潞王对刘延朗很是气愤,对王思同的死嗟叹惋惜了多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