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2 19:18:48

文档简介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
阅卷人 一、填空题
得分
1.(2024五下·西城期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适量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
【答案】水分;温度;空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2024五下·乐清期末)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每组至少有3颗种子,主要是为了   。
【答案】保证实验准确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在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使用多颗种子而不是单颗种子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种子发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子自身的质量、健康状况等,单颗种子可能因为自身原因无法正常发芽,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多颗种子,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
3.(2024五下·新县期末)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答案】二氧化碳;水分 (水分、二氧化碳);养料;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水分;养料;氧气。
4.蚯蚓适宜生活在   、   的环境中。
【答案】黑暗;潮湿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5.(2024五下·宣州期末)一些鱼类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迁徙,它们能在相应的时间作出相应的变化,是因为它们体内有能调节生理活动的   。
【答案】生物钟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鱼类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迁徙,它们能在相应的时间作出相应的变化,是因为它们体内有能调节生理活动的生物钟。
6.(2024五下·慈利期末)学校科学小组用绿豆种子做了种子发芽实验,并观察了绿豆苗的生长,绿豆苗长势很好,但发现绿豆苗的叶子上出现了许多小洞,用放大镜仔细看,原来是许多蚜虫在吃叶子,旁边还有一些草蛉虫的幼虫在吃蚜虫。绿豆苗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出了生存所需的养料并放出   ,分析材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
【答案】氧气;绿豆苗→蚜虫→草蛉虫的幼虫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绿豆苗在光照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因此食物链为:绿豆苗→蚜虫→草蛉虫的幼虫。
7.(2024五下·云龙期末)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绿豆苗地常见的   (选填“食物链”或“食物网”),它最顶端的消费者是   ,生产者是   。
(2)在该生态系统中,若瓢虫灭绝了,那么其他生物会____。
A.灭绝 B.生活得更好 C.受到一定影响
【答案】(1)食物网;小鸟;绿豆苗
(2)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如图是绿豆苗地常见的食物网,它最顶端的消费者是小鸟,生产者是绿豆苗。
(2)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若瓢虫灭绝了,那么其他生物会受到一定影响。
阅卷人 二、判断题
得分
8.(2024五下·兴文期中)在食物网中,减少一种生物的数量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大幅度变化,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数量。
9.(2024五下·通榆期末) 在食物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题目说法正确。
10.(2024五下·南海期末)在一些条件下,环境发生了变化,动物们能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冬眠、迁徙、换毛、变色等。题目说法错误。
11.(2024五下·岑巩期中)大雨过后,我们经常能够在大白天看到小区的水泥路上出现蚯蚓,这说明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动物,是需要呼吸的,因此一场暴风雨过后,土壤中水分太多,缺少空气,蚯蚓会爬出地面透气。
12.(2024五下·河南期末)植物可以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能够利用阳光、 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自己所需的养分, 这是植物生存的基础。
13.(2024五下·临漳月考)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先长出叶,再长出根。(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14.(2024五下·兴文期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阅卷人 三、单选题
得分
15.(2024五下·金东期末) 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收集到如下数据。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湿润) 12 12 0
2号组 (干燥) 12 0 12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 。
A.干燥的环境有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B.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水
C.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故选C。
16.(2024五下·金东期末) 小科把6颗饱满的绿豆种子分成两组:1号组种子用透明杯子盖住,保持湿润:2号组种子用黑色不透明的杯子盖住,保持湿润; 两组都放在窗台上(如右图) 。小科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必须要有 (  ) 。
A.阳光 B.适宜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小科把6颗饱满的绿豆种子分成两组:1号组种子用透明杯子盖住,保持湿润:2号组种子用黑色不透明的杯子盖住,保持湿润; 两组都放在窗台上(如图) 。小科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必须要有阳光。故选A。
17.(2024五下·钱塘期末)玉米与玉米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为了得到(  )。
A.更多的阳光 B.更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更多的空气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玉米与玉米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 。行距和株距的设置对玉米的生长有重要影响。行距指的是相邻两行玉米植株基部之间的距离,它决定了玉米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及田间操作的便利性;而株距则是同一行内相邻两株玉米之间的距离,它影响着植株间的竞争关系及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 。通过合理的行距和株距设置,可以确保每株玉米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从而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
18.(2024五下·温州期末)某小组在探索蚯蚓选择的实验中,使用了蚯蚓、干土壤、水、有盖的盒子,顺利完成了实验,他们最有可能探索的问题是(  )。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
B.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
C.蚯蚓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
D.蚯蚓喜欢有植物的环境还是无植物的环境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准备一个长方形盒子把蚯蚓放在中间,两边分别放入干的和湿的土壤,然后放在黑暗房间内,5分钟后,观察哪里的蚯蚓数量最多,两边分别放入干的和湿的土壤,干湿度是变化的条件,实验研究的是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
19.(2024五下·五华期末)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人秋后,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以下因素中,不是引起丹顶鹤迁徙的是(  )
A.气候 B.日照 C.食物 D.降水量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对湿地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移到东北的繁殖地。中途,它们还会在合适的地方做短暂的栖息。3月末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它们就开始配对、筑巢。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20.(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物间存在多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晓光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整理了如下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A.青草→野兔→狐狸
B.水藻←虾←鱼
C.蝗虫→青蛙→蛇→鹰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A.青草→野兔→狐狸,正确;
B.水藻←虾←鱼,错误;箭头的方向错误;
C.蝗虫→青蛙→蛇→鹰,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
21.(2024五下·长兴期中)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在草原上大量放牧
C.大量砍伐树木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这些物种的干扰和破坏,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此外,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等行为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因为它们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些措施通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避免了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
阅卷人 四、综合题
得分
22.(2024五下·上城期末)鄱阳湖与长江相通,湖中有捕不完的外来生物——小龙虾。长江及鄱阳湖等实施禁渔后,鄱阳湖中的小龙虾逐年减少至基本消失;本土鱼类和途经鸟类明显增加。湖中有些鱼会捕食小龙虾,鸟还会捕捉藏在洞里的小龙虾。
(1)分析导致湖中小龙虾基本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天敌变多了
B.人类过度捕捞
C.鄱阳湖的水质对小龙虾不适合
(2)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小龙虾消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变差了
B.禁渔后人类对鄱阳湖的干扰减少了
C.禁渔导致鄱阳湖生物种类变少了
【答案】(1)A
(2)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及鄱阳湖等实施禁渔后,鄱阳湖中的小龙虾逐年减少至基本消失,这是因为小龙虾的天敌变多了, 湖中有些鱼会捕食小龙虾,鸟还会捕捉藏在洞里的小龙虾。
(2)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小龙虾消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变好了;禁渔后人类对鄱阳湖的干扰减少了,说法正确。
23.(2024五下·五华期末)右图是一片草原的食物网,请分析并完成以下问题
(1) 如果兔和鼠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将   。 (选填“增加”或“减少”)
(2) 如果人们把这片草原建设成城市,首先影响到的动物是兔、   、    。
(3) 如果人为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将   。
(4) 写出图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
【答案】(1)增加
(2)鹰;蛇
(3)减少
(4)草→兔→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如果兔和鼠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将增加。 这是因为兔和鼠作为消费者,它们以植物为食,当它们的数量减少时,对植物(这里是草)的消耗也会减少。
(2)草原被开发为城市时,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首先影响到的是兔,以及以兔喂食物的蛇和鹰。
(3) 如果人为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将减少。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动物的数量和生存环境 。
(4)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等。
阅卷人 五、简答题
得分
24.(2024五下·秦安期中)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会有哪些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答案】一般有迁徙、换毛、冬眠、夏眠等行为。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例如:动物适应季节变化一般有迁徙、换毛、冬眠、夏眠等行为。
故答案为:一般有迁徙、换毛、冬眠、夏眠等行为
25.教室植物角的花草因为疏于看管,有一些渐渐枯萎了。于是,老师委托妙妙小组照看植物角里的花草,他们应该怎么做呢?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建议。
【答案】示例:定期、适量地给花草浇水、施肥;分类管理,合理摆放,将喜阳的花草放在敞亮的地方,将喜阴的花草放在阳光无法照射到的地方。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让植物角的花草生长的更好,定期、适量地给花草浇水、施肥;分类管理,合理摆放,将喜阳的花草放在敞亮的地方,将喜阴的花草放在阳光无法照射到的地方。
26.(2023五下·镇雄期末)举例说一说夜行性动物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本领?(至少写两种)
【答案】①黄鼠狼善于奔走,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放出臭气御敌;②猫头鹰视觉敏锐,听觉灵敏,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晚上活动的动物包括:猫头鹰、蝙蝠、黄鼠狼。①黄鼠狼善于奔走,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放出臭气御敌;②猫头鹰视觉敏锐,听觉灵敏,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③蝙蝠喉内产生超声波,依靠回声定位在夜间飞行捕食。
27.根据下图,写出最长的一条由低到高的食物链。
【答案】草→蚱蜢→鸡→狐→虎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像链条一样,把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条关系就是食物链。食物链一般开始于绿色植物,终止于凶猛的动物。图中的食物链为:草→蚱蜢→鸡→狐→虎。
阅卷人 六、实验探究题
得分
28.(2024五下·珙县期末) 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18粒完好的豌豆种子分成6组,架在铁丝圈上,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中间的豌豆一半浸没在水中,并放在如下图所示的环境中(假设水中没有空气)
(1)这个小组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与温度、水和   关系。
(2) 同样条件的种子都放3粒是为了   。
(3) 几天后,该小组看到只有第   组种子发芽了,这说明种子发芽   。
(4) 第   组种子可以说明种子发芽除了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其它条件都具备,但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的是第   组种子。
(5) 第1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
【答案】(1)温度与种子发芽的关系
(2)避免因种子自身因素不能萌发
(3)2;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5;3
(5)缺少水分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1)这个小组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2)同样条件的种子都放两粒是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3)几天后,该小组看到只有第2对种子发芽了,这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4)第5对种子可以说明种子发芽除了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但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的是第3对种子。
(5)第1对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水分。
29.(2024五下·沂水期末)同学们,回忆一下铁生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需要选择的装置是 A 和    进行对比研究。
(2)选择装置 A 和装置B进行对比研究,是为了研究铁生锈是否与   有关。
(3)选择装置 A、B、C进行实验,一周后观察,   装置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   、   装置中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
(4)本实验证明,铁生锈的基本条件是水和   。
(5)下列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是 (  )
A.全部浸入水中
B.放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
C.表面涂上油漆
(6)下一步,你需要改进或再想尝试探究的是   。
【答案】(1)空气;C
(2)水
(3)B;A;C
(4)空气
(5)C
(6)根据学生的想法酌情核定,主要想考察学生对实验改进或探究的思路
【知识点】对比实验;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要求单一变量,小明想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那就以空气为单一变量,C装置用的是植物油封住液面防止空气进入,装置A与C的区别是没有植物油,可以让空气进入,其它条件都相同,符合实验要求,所以如果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空气,实验时应该选择装置C和A进行研究。
(2)对比实验,要求单一变量,选择装置 A 和装置B进行对比研究,是为了研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3)选择装置 A、B、C进行实验,一周后观察,B装置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A、C装置中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
(4)通过实验可以说明,铁是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铁锈的。
(5)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是在金属表面喷油漆。这是因为油漆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将铁与空气、水等导致生锈的因素隔绝,从而减缓或阻止铁的氧化过程。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是保护铁制品免受腐蚀的常用方法之一。
(6)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尝试。
30.(2024五下·西峡期末)下图是探探小组验证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制造“食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将甲组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    。
(2)隔了一天,探探小组发现    (选填“甲组”或“乙组”)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装置内    的浓度增加。(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3)过了几天,探探小组将燃烧着的火柴分别放入到甲组、乙组实验装置的玻璃罩内,发现     (选填“甲组”或“乙组”)装置内的火柴会继续燃烧。
(4)探探小组做这个实验说明: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     ,吸收    。这样,植物就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在植物体内。(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答案】(1)为了探究光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甲组;二氧化碳
(3)乙组
(4)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将A组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产生一个有无光线的变量,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隔了一天,探探小组发现甲组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装置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因为甲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是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过了几天,探探小组将燃烧着的火柴分别伸入到甲、乙两组实验装置的玻璃罩内,乙组装置内的火柴继续燃烧。原因是火柴燃烧需要氧气,而甲组植物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放入甲组装置的火柴不能继续燃烧;乙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出了氧气,可以使火柴继续燃烧。
(4)探探小组做这个实验说明:植物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这样,植物就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
1 / 1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
阅卷人 一、填空题
得分
1.(2024五下·西城期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适量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
2.(2024五下·乐清期末)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每组至少有3颗种子,主要是为了   。
3.(2024五下·新县期末)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4.蚯蚓适宜生活在   、   的环境中。
5.(2024五下·宣州期末)一些鱼类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迁徙,它们能在相应的时间作出相应的变化,是因为它们体内有能调节生理活动的   。
6.(2024五下·慈利期末)学校科学小组用绿豆种子做了种子发芽实验,并观察了绿豆苗的生长,绿豆苗长势很好,但发现绿豆苗的叶子上出现了许多小洞,用放大镜仔细看,原来是许多蚜虫在吃叶子,旁边还有一些草蛉虫的幼虫在吃蚜虫。绿豆苗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出了生存所需的养料并放出   ,分析材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
7.(2024五下·云龙期末)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绿豆苗地常见的   (选填“食物链”或“食物网”),它最顶端的消费者是   ,生产者是   。
(2)在该生态系统中,若瓢虫灭绝了,那么其他生物会____。
A.灭绝 B.生活得更好 C.受到一定影响
阅卷人 二、判断题
得分
8.(2024五下·兴文期中)在食物网中,减少一种生物的数量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  )
9.(2024五下·通榆期末) 在食物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  )
10.(2024五下·南海期末)在一些条件下,环境发生了变化,动物们能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11.(2024五下·岑巩期中)大雨过后,我们经常能够在大白天看到小区的水泥路上出现蚯蚓,这说明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  )
12.(2024五下·河南期末)植物可以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  )
13.(2024五下·临漳月考)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先长出叶,再长出根。(  )
14.(2024五下·兴文期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  )
阅卷人 三、单选题
得分
15.(2024五下·金东期末) 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收集到如下数据。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湿润) 12 12 0
2号组 (干燥) 12 0 12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 。
A.干燥的环境有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B.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水
C.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16.(2024五下·金东期末) 小科把6颗饱满的绿豆种子分成两组:1号组种子用透明杯子盖住,保持湿润:2号组种子用黑色不透明的杯子盖住,保持湿润; 两组都放在窗台上(如右图) 。小科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必须要有 (  ) 。
A.阳光 B.适宜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17.(2024五下·钱塘期末)玉米与玉米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为了得到(  )。
A.更多的阳光 B.更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更多的空气
18.(2024五下·温州期末)某小组在探索蚯蚓选择的实验中,使用了蚯蚓、干土壤、水、有盖的盒子,顺利完成了实验,他们最有可能探索的问题是(  )。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
B.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
C.蚯蚓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
D.蚯蚓喜欢有植物的环境还是无植物的环境
19.(2024五下·五华期末)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人秋后,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以下因素中,不是引起丹顶鹤迁徙的是(  )
A.气候 B.日照 C.食物 D.降水量
20.(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物间存在多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晓光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整理了如下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A.青草→野兔→狐狸
B.水藻←虾←鱼
C.蝗虫→青蛙→蛇→鹰
21.(2024五下·长兴期中)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在草原上大量放牧
C.大量砍伐树木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阅卷人 四、综合题
得分
22.(2024五下·上城期末)鄱阳湖与长江相通,湖中有捕不完的外来生物——小龙虾。长江及鄱阳湖等实施禁渔后,鄱阳湖中的小龙虾逐年减少至基本消失;本土鱼类和途经鸟类明显增加。湖中有些鱼会捕食小龙虾,鸟还会捕捉藏在洞里的小龙虾。
(1)分析导致湖中小龙虾基本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天敌变多了
B.人类过度捕捞
C.鄱阳湖的水质对小龙虾不适合
(2)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小龙虾消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变差了
B.禁渔后人类对鄱阳湖的干扰减少了
C.禁渔导致鄱阳湖生物种类变少了
23.(2024五下·五华期末)右图是一片草原的食物网,请分析并完成以下问题
(1) 如果兔和鼠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将   。 (选填“增加”或“减少”)
(2) 如果人们把这片草原建设成城市,首先影响到的动物是兔、   、    。
(3) 如果人为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将   。
(4) 写出图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
阅卷人 五、简答题
得分
24.(2024五下·秦安期中)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会有哪些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25.教室植物角的花草因为疏于看管,有一些渐渐枯萎了。于是,老师委托妙妙小组照看植物角里的花草,他们应该怎么做呢?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建议。
26.(2023五下·镇雄期末)举例说一说夜行性动物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本领?(至少写两种)
27.根据下图,写出最长的一条由低到高的食物链。
阅卷人 六、实验探究题
得分
28.(2024五下·珙县期末) 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18粒完好的豌豆种子分成6组,架在铁丝圈上,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中间的豌豆一半浸没在水中,并放在如下图所示的环境中(假设水中没有空气)
(1)这个小组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与温度、水和   关系。
(2) 同样条件的种子都放3粒是为了   。
(3) 几天后,该小组看到只有第   组种子发芽了,这说明种子发芽   。
(4) 第   组种子可以说明种子发芽除了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其它条件都具备,但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的是第   组种子。
(5) 第1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
29.(2024五下·沂水期末)同学们,回忆一下铁生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需要选择的装置是 A 和    进行对比研究。
(2)选择装置 A 和装置B进行对比研究,是为了研究铁生锈是否与   有关。
(3)选择装置 A、B、C进行实验,一周后观察,   装置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   、   装置中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
(4)本实验证明,铁生锈的基本条件是水和   。
(5)下列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是 (  )
A.全部浸入水中
B.放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
C.表面涂上油漆
(6)下一步,你需要改进或再想尝试探究的是   。
30.(2024五下·西峡期末)下图是探探小组验证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制造“食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将甲组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    。
(2)隔了一天,探探小组发现    (选填“甲组”或“乙组”)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装置内    的浓度增加。(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3)过了几天,探探小组将燃烧着的火柴分别放入到甲组、乙组实验装置的玻璃罩内,发现     (选填“甲组”或“乙组”)装置内的火柴会继续燃烧。
(4)探探小组做这个实验说明: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     ,吸收    。这样,植物就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在植物体内。(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分;温度;空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答案】保证实验准确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在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使用多颗种子而不是单颗种子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种子发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子自身的质量、健康状况等,单颗种子可能因为自身原因无法正常发芽,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多颗种子,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
3.【答案】二氧化碳;水分 (水分、二氧化碳);养料;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水分;养料;氧气。
4.【答案】黑暗;潮湿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5.【答案】生物钟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鱼类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迁徙,它们能在相应的时间作出相应的变化,是因为它们体内有能调节生理活动的生物钟。
6.【答案】氧气;绿豆苗→蚜虫→草蛉虫的幼虫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绿豆苗在光照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因此食物链为:绿豆苗→蚜虫→草蛉虫的幼虫。
7.【答案】(1)食物网;小鸟;绿豆苗
(2)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如图是绿豆苗地常见的食物网,它最顶端的消费者是小鸟,生产者是绿豆苗。
(2)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若瓢虫灭绝了,那么其他生物会受到一定影响。
8.【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大幅度变化,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数量。
9.【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冬眠、迁徙、换毛、变色等。题目说法错误。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动物,是需要呼吸的,因此一场暴风雨过后,土壤中水分太多,缺少空气,蚯蚓会爬出地面透气。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能够利用阳光、 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自己所需的养分, 这是植物生存的基础。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5.【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小科把6颗饱满的绿豆种子分成两组:1号组种子用透明杯子盖住,保持湿润:2号组种子用黑色不透明的杯子盖住,保持湿润; 两组都放在窗台上(如图) 。小科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必须要有阳光。故选A。
1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玉米与玉米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 。行距和株距的设置对玉米的生长有重要影响。行距指的是相邻两行玉米植株基部之间的距离,它决定了玉米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及田间操作的便利性;而株距则是同一行内相邻两株玉米之间的距离,它影响着植株间的竞争关系及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 。通过合理的行距和株距设置,可以确保每株玉米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从而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
18.【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准备一个长方形盒子把蚯蚓放在中间,两边分别放入干的和湿的土壤,然后放在黑暗房间内,5分钟后,观察哪里的蚯蚓数量最多,两边分别放入干的和湿的土壤,干湿度是变化的条件,实验研究的是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
19.【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对湿地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移到东北的繁殖地。中途,它们还会在合适的地方做短暂的栖息。3月末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它们就开始配对、筑巢。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20.【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A.青草→野兔→狐狸,正确;
B.水藻←虾←鱼,错误;箭头的方向错误;
C.蝗虫→青蛙→蛇→鹰,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
2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这些物种的干扰和破坏,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此外,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等行为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因为它们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些措施通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避免了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
22.【答案】(1)A
(2)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及鄱阳湖等实施禁渔后,鄱阳湖中的小龙虾逐年减少至基本消失,这是因为小龙虾的天敌变多了, 湖中有些鱼会捕食小龙虾,鸟还会捕捉藏在洞里的小龙虾。
(2)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小龙虾消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变好了;禁渔后人类对鄱阳湖的干扰减少了,说法正确。
23.【答案】(1)增加
(2)鹰;蛇
(3)减少
(4)草→兔→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如果兔和鼠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将增加。 这是因为兔和鼠作为消费者,它们以植物为食,当它们的数量减少时,对植物(这里是草)的消耗也会减少。
(2)草原被开发为城市时,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首先影响到的是兔,以及以兔喂食物的蛇和鹰。
(3) 如果人为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将减少。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动物的数量和生存环境 。
(4)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等。
24.【答案】一般有迁徙、换毛、冬眠、夏眠等行为。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例如:动物适应季节变化一般有迁徙、换毛、冬眠、夏眠等行为。
故答案为:一般有迁徙、换毛、冬眠、夏眠等行为
25.【答案】示例:定期、适量地给花草浇水、施肥;分类管理,合理摆放,将喜阳的花草放在敞亮的地方,将喜阴的花草放在阳光无法照射到的地方。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让植物角的花草生长的更好,定期、适量地给花草浇水、施肥;分类管理,合理摆放,将喜阳的花草放在敞亮的地方,将喜阴的花草放在阳光无法照射到的地方。
26.【答案】①黄鼠狼善于奔走,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放出臭气御敌;②猫头鹰视觉敏锐,听觉灵敏,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晚上活动的动物包括:猫头鹰、蝙蝠、黄鼠狼。①黄鼠狼善于奔走,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放出臭气御敌;②猫头鹰视觉敏锐,听觉灵敏,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③蝙蝠喉内产生超声波,依靠回声定位在夜间飞行捕食。
27.【答案】草→蚱蜢→鸡→狐→虎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像链条一样,把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条关系就是食物链。食物链一般开始于绿色植物,终止于凶猛的动物。图中的食物链为:草→蚱蜢→鸡→狐→虎。
28.【答案】(1)温度与种子发芽的关系
(2)避免因种子自身因素不能萌发
(3)2;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5;3
(5)缺少水分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1)这个小组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2)同样条件的种子都放两粒是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3)几天后,该小组看到只有第2对种子发芽了,这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4)第5对种子可以说明种子发芽除了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但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的是第3对种子。
(5)第1对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水分。
29.【答案】(1)空气;C
(2)水
(3)B;A;C
(4)空气
(5)C
(6)根据学生的想法酌情核定,主要想考察学生对实验改进或探究的思路
【知识点】对比实验;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要求单一变量,小明想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那就以空气为单一变量,C装置用的是植物油封住液面防止空气进入,装置A与C的区别是没有植物油,可以让空气进入,其它条件都相同,符合实验要求,所以如果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空气,实验时应该选择装置C和A进行研究。
(2)对比实验,要求单一变量,选择装置 A 和装置B进行对比研究,是为了研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3)选择装置 A、B、C进行实验,一周后观察,B装置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A、C装置中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
(4)通过实验可以说明,铁是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铁锈的。
(5)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是在金属表面喷油漆。这是因为油漆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将铁与空气、水等导致生锈的因素隔绝,从而减缓或阻止铁的氧化过程。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是保护铁制品免受腐蚀的常用方法之一。
(6)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尝试。
30.【答案】(1)为了探究光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甲组;二氧化碳
(3)乙组
(4)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将A组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产生一个有无光线的变量,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隔了一天,探探小组发现甲组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装置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因为甲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是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过了几天,探探小组将燃烧着的火柴分别伸入到甲、乙两组实验装置的玻璃罩内,乙组装置内的火柴继续燃烧。原因是火柴燃烧需要氧气,而甲组植物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放入甲组装置的火柴不能继续燃烧;乙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出了氧气,可以使火柴继续燃烧。
(4)探探小组做这个实验说明:植物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这样,植物就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