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3 17: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练 2024--2025学年
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反映了远古人类居住条件的变化, 而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磨制石器的发展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家畜饲养的出现 D.陶器玉器的制作
2.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人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中,发生在①时期的是( )
A.盘庚迁殷 B.国人暴动 C.诸侯争霸 D.商鞅变法
4.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顺应自然 B.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5.《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记载:“正月农纬厥耒,囿有见韭;三月摄桑,委扬,始蚕,祈麦实,越有小旱;四月囿有见杏;五月种黍、菽、糜时也。”这说明夏代历法( )
A.体系发展已趋于成熟 B.催生了农时观念
C.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D.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
6.“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班固《汉书》中的这段记载,说明秦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世袭制
7.据统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囚徒共226人,约占当年该县编户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A.人口众多 B.徭役繁重 C.战争频繁 D.刑罚严苛
8.《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是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与破釜沉舟相关的战役是( )
A.楚汉之争 B.垓下战役 C.漠北战役 D.巨鹿之战
9.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开发江东 B.②短暂统一 C.③八王之乱 D.④休养生息
10.以下文物共同佐证了南朝时期( )
A.粮食作物的高产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商品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11.《汉书》载:“然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12.《宋书》云:“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是全国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3.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外交流 B.结束分裂局面 C.加快汉化脚步 D.巩固北魏政权
14.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北方政权的对立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的交融
15.历史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一本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书中提出的绿肥轮作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才实行。”此著作应是( )
A.《氾胜之书》 B.《兰亭集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二、综合题
16.改革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整编百度文库《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摘《商君书.境内》
材料三:
材料四:“汉兴,海内为一……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致富……。富致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治起,富致巨万……”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五:为了提高鲜卑族的文化水平,便于读汉人书,接受汉文化,文帝下令宣布:“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咸阳玉禧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所体现此次改革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3)上图所体现的变法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4)针对材料四所出现的问题,西汉武帝为改变这状况,实行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在全国统一推行什么货币?
(5)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改革?其中“正音”指的是什么?
(6)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这次改革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17.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春秋争霸形势图

材料二 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摘自王书熙编著《汉武帝刘彻传》
材料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匈奴主力丧失怠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材料四 如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材料五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方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材料六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2023年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往来与斗争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四图中反映的事件有什么意义?根据所学指出,与恩格斯的论述最吻合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分析归纳,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方面即可)
(5)结合所学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
参考答案:
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根本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盖房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磨制石器的发展、家畜饲养的出现、陶器玉器的制作,都是推动人类过定居生活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的主体,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尧舜都是部落联盟时期著名的首领,并非“人文初祖”,ACD选项中都包含尧或舜,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根据时间轴上①处信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项正确;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1年,排除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4.A
结合所学可知,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A项正确;建立中央集权统治、以法治国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BC项;“兼爱”“非攻”属于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5.C
根据材料可知,夏代历法记载的是不同月份对应了不同的果蔬、农作物的生长,可见,夏代历法与农业生产紧密,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夏代历法体系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夏代历法和农时的关系,排除B项;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据材料“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可知,《汉书》认为秦朝设置了郡和县,且郡县长官治理地方,因此可以说明秦朝实行了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实行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实行于汉初,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世袭制出现于夏朝,与秦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D
根据题干“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因徒共226人,约占当年该县编户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及结合所学可知,迁陵县有相当比例的人口犯罪而成为囚犯,这是秦朝法律严苛的结果。D项正确;仅凭迁陵县登记人口不能得出整个秦朝人口数量,排除A项;徭役繁重是指统治者向民众征发的徭役多,而材料是反映当地囚犯数量,排除B项;战争频繁是战争问题,而材料是当地的司法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D
根据题干“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和所学知识可知,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D项正确;楚汉之争指的是项羽和刘邦的斗争,与破釜沉舟无关,排除A项;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被围,突围后自刎,排除B项;通过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排除C项。故选D项。
9.B
根据时间轴可以得出②位于三国之后,结合所学知识,结束了三国时期混乱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是西晋,而西晋统一时间很短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最终灭亡,所以属于短暂统一,B项正确;①属于三国时期位于北方的魏政权,而开发江东的是东吴政权,排除A项;十六国后期,西晋灭亡后,司马炎在南方建立东晋,所以③指的是东晋,而八王之乱爆发在西晋,排除C项;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所以④是北魏,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与休养生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根据题干信息“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釉鸡头龙柄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南朝时期的瓷器,见证了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D项正确;粮食作物主要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耕作制度、复种制度、灌溉技术等方面,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商品贸易的繁荣主要表现是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繁多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年份换算成世纪的方法,是将这个年份的百位(或百千位)上的数字加1,而一般认为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为世纪初期,一个世纪的后30年为世纪后期,世纪末一般是指一个世纪的后二十年,一个世纪的100年中,公元前个位十位数上的数字越大,时间越早,个位十位数上的数字越小,时间越晚,公元后正好相反。因此公元前119年处于公元前2世纪末,D项正确;ABC项表述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经济重心是指全国范围内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是全国经济重心”不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而是其发展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江南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书》中提到的“地广野丰”说明江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自然条件优越是其能够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至江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这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据题干“……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和所学知识可知,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故北魏孝文帝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目的是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C项正确;孝文帝的举动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孝文帝此举是为了加快汉化脚步,而不是巩固北魏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根据材料中的画像砖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产方式,相互交融,体现了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项正确;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排除A项。北方政权的对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北河西走廊的画像砖,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根据材料“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D项正确;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氾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时间不符,排除A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是农书,排除B项;《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不是农书,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2)措施:奖励军功。
(3)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措施:盐铁专卖;货币:五铢钱。
(5)改革:孝文帝改革;“正音”:汉语(汉话)。
(6)贡献: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17.(1)历史时期:春秋时期。
(2)变化:由和亲演变为武力征伐。原因:匈奴威胁汉朝的统治,影响汉朝的大一统;西汉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3)意义: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4)体现:①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②政治制度上,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③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④民族心理:民族隔阂和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5)民族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