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教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法则,最早用于描述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即约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帕累托法则的核心观点是约20%的变量操纵着80%的局面,所以,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和80%。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源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
长尾理论阐释的是丰饶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丰饶世界”,这里所说的“稀缺”和“丰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选择权。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取材于杨晓宏、周效章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来提升服务效益。
据对山东某公共图书馆一年内图书借阅记录的统计,发现16.1%大类的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81.1%,借阅册数分布、图书大类分布等大部分数据基本吻合二八定律的特征。目前情况下,纸质图书仍是图书馆主要馆藏,二八定律是图书馆纸质传统资源采购的主要指导方针。对于图书馆无法采购的需求量少的文献,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帮助读者寻找资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多层次、复杂的信息需求,以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为宗旨的图书馆联盟的出现,突破了成员图书馆之间存在的数据异构异源和平台建设差异,实现了优势互补。
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在此统称为民间图书馆。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
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形式各异的民间图书馆活跃在社区文化中,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徐大伟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发起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读者只需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带走选中的图书,但需在读完之后将书转赠他人。湖南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成”,藏书近5万册。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读书学习,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并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逐步建立了18个家庭阅读点。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在当地点燃了荧荧文化火种。
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填补了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空间,长尾效应正在扩大延伸。
(取材于傅宝珍、张磊、李镜媛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八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
B.长尾理论关注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将能解决传统规模经济无法解决的某些问题。
C.公共图书馆借鉴二八定律进行纸质传统资源采购,因其纸质图书仍是主要馆藏。
D.民间图书馆弥补了公共图书馆设置不均衡的局面,满足了群众广泛的阅读需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八定律的20%和80%并非确数,在商业领域,其分别指向产品比重和收益比重。
B.长尾效应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形成的市场累加起来会比主流市场还要大。
C.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理论,在经济学领域,前者优于后者。
D.图书馆联盟借鉴长尾理论,在成员图书馆间采用馆际合作方式,实现了优势互补。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二八定律”的一项是( )(3分)
A.亚马逊在线商店,提供了数百万种不同的商品,但每一种的销售量都不大。
B.为使人力资源作用最大化,某公司将高端人力培训资源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C.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常以“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创造瑰丽的艺术世界。
D.Netflix通过提供各种小众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满足了广大观众的需求。
4.根据材料二,请选择依次填入图2空缺处的内容。(4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5.作为中学生,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对自身学习有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登泰山记
余光中
①四月二日我在山东大学对五百多位师生演讲,是这样开始的:“访问山东,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程甘旅。能站在黄河与泰山之间,对齐鲁的精英,广义上也是孔丘与孔明的后人,诉说我对于中文的孺慕与经营,真是莫大的荣幸。”
②三天之后,正逢清明,我终于登上了泰山。
③能登泰山,总是令人兴奋的,不是因为它海拔之高,而是因为它地位之高,也不是因为它磅礴之广,而是为了它名气之大。
④泰山为五岳之尊,因为它是东岳。易经以震卦代表东方,《说卦》指出:“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东方是太阳所出,春天所由,自然是万物所生,功同造物。又指出:“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至于南方的离只得中女,西方的兑只得少女,北方的坎也只得中男,所以泰山成为众岳之长,峰顶刻立“五岳独尊”的石碑。
⑤在中国哲学里泰山占了如此的优势,难怪历代帝王都要东巡来此,祭祀天地,所以泰山也成了政权继承的阳刚图腾。政教相辅,儒家和道家的宗教景观相互辉映,从山下的泰安城一路攀登到山顶。从平地的神府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青帝宫、玉皇庙,多为道观,但中途的普照寺、斗母宫都是佛寺,而红门宫则释道合一,并祀弥勒佛与碧霞元君。至于儒家文化,则登山起步不久就有坊门巍巍,纪念孔子当年登临故事,到了玉皇顶前又有孔庙。
⑥峨峨岱宗,中华历史、宗教、文化的一大载体,不愧为人文气象最恢弘的名山。而载体的本身,众山罗拜,群峰簇拥,阴阳一割,神秀独钟,更为人文的价值提供了宏观壮丽的场景。就像一座纪念堂,鬼斧神工,本身已经是美的一大存在,更无论它所珍藏的纪念品了。泰山正是如此:几千万年以前,伊神之力,把燕山一推,又把喜马拉雅山一挤,就捏出了皱成了这么一大堆的岱宗,至今历齐鲁四百里方圆,青犹未了。几千年前,伊人之功,把泰山之石切割成形,有的立坊,有的盖庙,有的铺路,有的造桥,更幸运的一些就刻成了历代的碑文,或篆或隶,或行或草,人怕忘记的,都交给顽石去深刻保存,风霜去恣意摧毁。
⑦泰山地位如此崇高,经过历代名士题咏,名气更加响亮,甚至常见于成语,成了崇高、重大、安稳的象征。占了地利,儒家的至圣与亚圣每当用喻,辄就近取材,你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一句“挟泰山而超北海”,就把自己的“家山”愈炒愈热。最有趣的是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对秦王如此进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是楚人,举高山为喻却推齐鲁的泰山。他当然不便推举楚山,但对秦王上书,却也不举华山,甚至境内更高的终南山或太白山。那时秦王尚未一统天下,东巡泰山,不过前代的帝王从伏羲、神农一直历尧舜而禹汤,传说都封过泰山,已成传统。李斯不说泰山高,而说其大,乃强调其“博大有容”。
⑧四月五日,正是清明节当天,山大外事处的夏建辉先生与中文系的孙基林教授陪着我存、幼珊注与我,上午参观过孟庙,便从邹城北上,中午在泰安接受了山东科技大学的午宴,餐后又去岱庙巡礼,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左盘右旋,沿着黄西河一路乘车上山,直达中天门。
⑨再往上就没有车道了,背包和提袋必须随身携带。五个人就又背又拎地踏着黄土,向西侧的凤凰岭走去,不久就到了索道起站。
⑩刚刚坐定,笑声还未停,车厢忽然凌空而起。五人齐发低抑的惊呼,有一起从悬崖跳水的幻觉。那么大一整座山岳,横岭侧峰,忽然从我们脚下给抽走,无依无凭,我们竟白日升天,乘在同一片云上,要飞到,咦,哪里去呢?透明的立方云阁外,由于琉璃的长窗紧闭,隐隐只传来天风呼啸,似乎大块在暗暗转轴,此外,群峰都寂寂,不像有什么异样。不过做八分钟的仙人罢了,本来值不得大惊小怪,于是一切都置之度外了,不觉得是飞着,倒像是在浮游嬉戏,带笑相看,都感到幸福非凡。可怕的秦始皇啊,当年远途跋涉来登山,如果能看到我们此刻的逍遥,又何苦去蓬莱求仙求药呢?这么想着,上面那翘首天外的月观峰,原来只让我们仰窥其下颔的,竟已朝我们转过脸来。那许多傲然的山头,大大小小,都转过了脸,低下了头来。索道到站了。
返仙为凡,再下车时,天风迎面掴来,高处果然寒不可胜,比刚才的中天门显然又低了几度,只有七八度的感觉。加上天阴风劲,东岳果然不可儿戏,大家纷纷加衣。我在厚袄外面更戴上呢帽、围巾,披上大衣,顶风前进,仍觉寒意袭脊,呼吸紧张。
淡赭带灰的城楼侧影,鸱尾隐隐,南天门近了。这里是中天门仰攀的目标,有名的十八盘天梯到了顶级,汗尽的山客到此才苦尽甘来,可以回头一笑了。比起十八盘严苛的折磨来,此去玉皇顶的登天坡道几乎像坦途了。我们的五人行,避重讨巧,以八分钟的逍遥游代替了八十分钟的鲁道难,似乎是聪明之举,但平白放过了机会,未能徒步登山,向东岳致敬,却不甘心。
过了南天门便是天街,游客便多了。靠山的一边是旅馆与商店,人气显得颇旺,不下于城里的闹街。但山壁下面却是众峰簇拥,涧谷深幽,地老天荒的一片沉寂,偶尔几声鸟叫,填不满万古的空山。向晚的阴翳已有些暮意,云正从谷间层层升起。
从月观峰过南天门,再踏陡斜的磴道到玉皇顶,不过七百五十二级,可是地藏菩萨在下面扯后腿,凛凛天风在上面呼应,却也脚酸了,到后来,每提一步,就像要跨高高的门槛。回顾来路,已经半陷在暮霭里,并不觉得自己终于修成了神仙,却需要好好休息一夜了。
(节选自《泰山一宿》,有删改,标题为编者加)
注:“我存”是余光中的夫人, “幼珊”是余光中的二女儿。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经以震卦代表东方,而泰山正好是东岳,因而泰山在中国哲学里占据优势。
B.作者以李斯《谏逐客书》独用泰山取譬为例,旨在强调泰山“博大有容”的特征。
C.作者避重讨巧的“聪明之举”,是对“未能徒步登山,向东岳致敬,却不甘心”的懊悔。
D.本文与姚鼐《登泰山记》都侧重写偕友登泰山的经过,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7.下列对文中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⑥段运用伊神一“推”一“挤”的神话故事,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泰山的形成。
B.第⑩段短句为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巧妙地表达了坐索道的不同心理感受。
C.第 段“天风迎面掴来”运用了比拟手法,描写出山风之大和寒冷山风吹打在脸上的疼痛感。
D.第 段中用泰山南天门天街的热闹反衬山壁下涧谷的沉寂,突出了泰山自然景观的壮美。
8.文中多处化用古诗文。请从文中找出三处,指出其出处并分别说明其作用。(6分)
9.作者在开篇认为“访问山东,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程甘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甘旅”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尽复得齐城。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材料二:
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王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也?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
(节选自苏轼《乐毅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惠王自为A太子B时C尝不快于乐毅D及即位E齐之田单F闻之G乃纵H反间于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恰巧,适逢,与《鸿门宴》中“会其怒,不敢献”的“会”的意思相同。
B.让,责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的“让”意思不同。
C.所以,表原因,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相
同。
D.安,指使老幼安定,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用法不
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昭王把在齐国缴获的战利品带回燕国,让乐毅带兵进攻尚未攻克的齐国城邑,后来只有莒和即墨没有被收服。
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使得赵国趁着燕国疲弊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乐毅用书信回应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义,不敢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渔利的机会,不会做有损燕国之事。
D.论者认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而乐毅未能成功伐齐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4分)
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4分)
14.苏轼认为乐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踏莎行·送别刘子思
张孝祥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岐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注】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被贬至广西桂林,次年遭贬落职而放归。他北归之后,其友刘子思被贬。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三句,描绘了送别之地的荒僻冷落,渲染出离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
B.上片后二句对仗工整,运用叠词绘形绘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C.下片结尾两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希望友人被贬之处有青山绿水聊以慰藉。
D.全词起于景,结于景,移情入景,虚实相生,意境悠远,感情丰富而深沉。
16.“岐路”一词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何理解本词中的“岐路”?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用典是古诗文创作常用的一种手法,文人常用典故表达情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 , ”的典故,表达对沦陷区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2)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 ”两句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曲折地表现了伤今怀古之情。
(3)在高三忙碌紧张的复习中,你会引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
”对陪伴你三年的同窗进行劝勉。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新鲜蔬果是平衡膳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获取多种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学》发表了一份【a】“蔬果排行榜”,评出19种高代谢质量蔬果。①它们含有丰富的钾、镁、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营养素,②通过影响与慢性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指标,③如胰岛素、炎症、内皮功能、脂肪因子、脂质的变化情况,④最终减缓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摄入的高代谢质量蔬果占比越高,患重大慢性病的风险越低;如果摄入的是低代谢质量蔬果,即使蔬果总摄入量高,也无法降低慢性病风险,甚至还可能让糖尿病风险增加13%。因此,要想更好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可以多选择【b】“高代谢质量蔬果”。
要想更好地实现蔬果的防病价值,一定要养成每天吃蔬果的习惯,并且要【c】“会吃”。一方面保证餐餐有蔬菜,可多选择深色蔬菜,比如深绿色、红色、橘红色或紫红色的蔬菜,这类蔬菜富含 -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一大来源;另一方面可选择吃五颜六色的蔬果,保证花青素、叶黄素、叶绿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的摄入。不仅如此,烹饪方式也很重要。研究显示,生胡萝卜属于高代谢质量蔬菜,而煮胡萝卜和胡萝卜汁属于低代谢质量蔬菜。
从营养角度来说,不同的蔬果都有各自的健康优势。因此很多朋友在减重过程中,总是把主食拒之门外,但对蔬果却不限量,这种做法是否科学?水果含有果糖,果糖到底是【d】“敌”是“友”?果糖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果糖代谢有一个显著特征,即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也不会刺激胃分泌饱食因子和瘦素,也就是说,(推论)____________。所以,(结论)____________。
18.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材料中【abcd】四处引号的作用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人民日报》,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夏衍《包身工》)
C.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D.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根据文中最后一段的内容,分别写出合理的推论及结论。(3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中华文化里,“春”是许多美好寓意的象征,代表着新生、希望、活力、温暖、灿烂等。把“春”字拆开来体会和联想,可以品味出许多不一样的内涵。
1938年春,陶行知先生在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时,把“春”字拆为“三、人、日”,并说三人为众、“日”在“众”下,意思就是只要全国民众团结一致、齐心抗日,便一定可以把日本侵略者打倒。
“春”字也是“丰、人、日”三字的叠合变体,人们对丰收岁月的美好祈望就是“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又说“庄稼长得好,全靠播种早”,这既是人们对春耕春作常识的总结,也蕴含着丰收始于播种的哲理。
“春”字的草书写法特别像“青”字的上半部分和一个“去”字上下组合而成。草法作“春”便有了青春易逝、时不我待的况味。
陶行知先生对“春”字的拆解,有怎样的妙处?(4分)
22.仿照“春”字的拆法,从以下汉字中任选两个汉字拆开来体会和联想,赋予其不一样的内涵。要求:拆字正确,内涵丰富,语言通顺。(4分)
备选汉字:拓 杂 躬 粒 加 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答案
1.A.【解析】A.“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错误,依据“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可知企业的目的是“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而不是“追求范围经济”。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C.“前者优于后者”错。于文无据,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理论,但它们在理解和应对市场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并没有进行比较。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二八定律”是: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
A.提供百万商品,但“销量不大”,不符合“获得80%的成果”。
B.“少数人”是“关键的20%因素”,“高端人力培训资源集中”即是“识别和优化”。
C.“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并没有说到“20%关键因素”和“80%成果”。
D.“小众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满足广大需求”,没有“识别和优化”的过程。
4.①. 头部 ②. 民间图书馆 ③. 乡村图书馆 ④. 家庭阅读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①依据材料二:“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可知①是头部的“公共图书馆”,此处填“头部”;②是“那根长长的尾巴”,此处填“民间图书馆”;③④则是“众多细小的力量”,根据“从大到小”的逻辑次序依次填“乡村图书馆”“家庭阅读点”。
5.①二八定律强调集中精力学习关键知识,突破重点。学生应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②长尾理论提倡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学习视野,建立多元化学习体系。
③根据长尾理论,在长尾资源中寻觅个性化学习材料,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规划,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理论要点1分,启示1分,如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习视野;利用技术工具”,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①“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根据二八定律,关键的20%知识点通常可以影响80%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应集中精力于重要的知识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学习效果。据此可概括为:二八定律强调集中精力学习关键知识,突破重点。学生应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②“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长尾理论强调利用各种小众资源满足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不同领域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形成多样的学习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知识需求。据此可概括为:长尾理论提倡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学习视野,建立多元化学习体系。
③“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长尾理论启示学生在广泛的学习资源中找到契合自己兴趣与需求的材料,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通过针对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实现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据此可概括为:根据长尾理论,在长尾资源中寻觅个性化学习材料,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规划,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
6.C【解析】A.以偏概全,“又指出: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也是泰山在中国哲学里占了优势的原因。B.作者引用李斯的例子是为了论述泰山地位崇高。D.本文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侧重点不同,本文侧重写了泰山的文化。
7.D【解析】D.南天门天街的热闹和山谷的沉寂是对比,没有突出某一方,体现的是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融。
8.①第6段“阴阳一割,神秀独钟”“青犹未了”,出自杜甫《望岳》,描绘了泰山雄伟的气势和秀丽的风景。②第10段“横岭侧峰”,出自苏轼《题西林壁》,描写了泰山山峰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的景观。③第10段“似乎大块在暗暗转轴”,出自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④第11段“高处果然寒不可胜”,出自苏轼《水调歌头》,写出泰山一山之上气候不同,抒发了作者的敬畏之情。⑤第12段“逍遥游”出自庄子《逍遥游》,表达了登泰山乐在其中的心理感受。⑥第12段“鲁道难”出自李白《蜀道难》,表现了攀登泰山的艰难。
【评分标准】一处2分,①指出出处1分,出处能写出诗名及相关诗句都给分,如①第6段“阴阳一割,神秀独钟”“青犹未了”,出自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泰山雄伟的气势和秀丽的风景。②说明作用1分。
9.①美好的文化体验。作者体会到泰山在中国哲学中的优势地位,体验到泰山在历史、宗教、文化的丰富内涵,领略到其崇高、重大、安稳的象征意义。
②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景观丰富,令人陶醉、感受逍遥。
③温暖的人情陪伴。有友人及家人相伴,让作者倍感温暖。
【评分标准】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DEG.(句意: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惠王自为太子时”是句子的状语成分,“尝不快于乐毅”省略主语燕惠王,其中“于乐毅”是“不快”的后置状语,故应在其后断开,即D处;“及即位”的主语是“惠王”,与后句“齐之田单闻之”主语不同,应在中间断开,即E处;“齐之田单闻之”和“乃纵反间于燕”都以“齐之田单”为主语,两句之间存在先后承接关系,应在中间断开,即G处。)
11.C.【解析】A.正确。“会”:恰巧,适逢。B.正确。“让”:责备/谦虚。句意: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C.错误。“所以”:表原因/表凭借。句意: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D.正确。“安”为使动用法,“美”为意动用法。用法不同。句意: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12.B(“使得赵国趁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理解有误,原文表述为“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即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是燕惠王担心发生的事情,尚未发生。)
13.(1)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过听”,误听传言;“隙”,嫌隙;“捐”,抛弃,放弃。以上3处各1分,大意1分。)
(2)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三个“王”均译为“称王”;“审”,明白;“为”,表被动。以上3处各1分,大意1分。)
14.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1点1分,共3分)
15.C 【解析】C.“希望友人被贬之处有青山绿水聊以慰藉”错,根据“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可知希望刘君早日脱离南方烟瘴之地,回到青山绿水风景好的江南来。
16.①“歧路”指二人的分别之地。作者北归,友人南去,两人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表达了浓厚的离情别绪。
②“歧路”指友人的贬谪之路。友人被贬岭南,前往瘴疬之地,作者盼望友人早日脱离苦海,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
③“歧路”指作者自己多年漂泊、沉浮的仕宦之路。世事难料,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表达了作者在历经艰辛之后的沧桑与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词中开篇描绘了“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这样略显荒凉的场景,点明了这是与友人常常分别的地方。而“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岐路”一句,直接表明了当下两人一个向北、一个向南的不同去向,即将在此处踏上不同的路途,“岐路”在这里首先就是实实在在的分别之地,是两人即将各奔东西、天各一方的那个现实中的岔路口,承载着当下浓厚的离情别绪。
②从词下阕“君方南去”以及“须君早出瘴烟来”可以知晓,友人刘子思是要前往南方
瘴疠之地,也就是被贬谪到条件恶劣、充满艰难险阻的地方。这里的“岐路”便象征着友人所要踏上的那条充满坎坷、危机四伏的贬谪之路。词人深知友人此去的艰难,所以殷切地盼望友人能够早日从那“瘴烟”之地脱身归来,“岐路”一词饱含着对友人即将面临困境的深深同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未来处境的担忧。
③根据注释可知诗人人生之路充满了波折,命运多舛,难以掌控自己的去向与前程。此刻看到友人也要踏上类似的艰难之路,感同身受,词中的“岐路”也就不仅仅是当下分别的这个岔路口或者友人的贬谪之路了,更勾起了他对自己这些年在仕宦生涯中漂泊不定、历经沉浮的感慨。自己一路走来,面对诸多选择、变动,如同行走在错综复杂的“岐路”之上,充满了艰辛与无奈。通过“岐路”一词,词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传达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沧桑与感慨。
17.(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得益
18. C 【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的作用:a. 引用;b.强调;c.强调;d.特殊含义。A.引用;B.强调;C.反语;D.特殊含义。
19.①修改为:它们含有丰富的钾、镁、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④修改为:最终降低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语序不当。“钾、镁、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营养素”并列不当,“营养素”跟“钾、镁、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是种属关系,应改为“它们含有丰富的钾、镁、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④搭配不当。“减缓……发病风险”搭配不当,应改为“降低……发病风险”,故改为“最终降低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推论:果糖不易产生饱腹感,人们不知不觉就会摄入过多;
20. 推论:果糖不易产生饱腹感,人们不知不觉就会摄入过多;
结论:蔬果不限量的减肥方法并不科学。(推论2分,结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断的能力。
推论:根据“果糖代谢有一个显著特征,即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也不会刺激胃分泌饱食因子和瘦素”可知,人们在摄入果糖时,身体不会及时产生饱腹感信号,所以不知不觉就会摄入过多果糖,因此推论为 “果糖不易产生饱腹感,人们不知不觉就会摄入过多”。
结论:因为果糖不易产生饱腹感,人们就容易摄入过多,而水果含有果糖且很多人减重时蔬果不限量,就达不到减重的效果,结合前文的问题可知减重过程中,蔬果不限量的做法不科学,因此结论为“蔬果不限量的减肥方法并不科学”。
21.①合时节,陶先生是在春天时拆解“春”字,与季节紧密相联;②合时局,陶先生对“春”的拆解,配合抗日宣传,激励人心,有巧思,也有深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拆“春”字,既合时节又应时局,既有巧思又有深意。“‘春’字也是‘丰、人、日’三字的叠合变体,人们对丰收岁月的美好祈望就是‘春’”,是从“春”和季节关联的角度去解读,合时节;“把‘春’字拆为‘三、人、日’,并说三人为众、‘日’在‘众’下,意思就是只要全国民众团结一致、齐心抗日,便一定可以把日本侵略者打倒”,则是从时局角度出发,去通过拆解,重新组合含义,使其可以鼓舞人心,配合了抗日宣传,很巧妙。
22.示例一,拓:要想有所开拓,必须先自己动手挪开绊脚石。
示例二,杂: 何谓“杂”?原因是八、九、十都混在了一起。
示例三,躬: 人老了,腰背变得像一张弯弓,身子自然也就矮了许多。
示例四,粒:人是铁饭是钢,人如果几天没吃米饭,恐怕连站立起来都很难。
示例五,加:做任何事情不能光靠口说,还需要下大力气去做,这样才能增加价值。
示例六,夯:夯实根基,要出大力,无论是造房子、搞学问,还是做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陶行知先生对“春”字的拆解及解读方法,将拆出的几部分构成一定的语义内容关联即可。
拓,可拆解成“手”和“石”两部分,再从“拓”字的含义入手,构成关联的解读,“拓”是开辟,解读可以是用手搬开石头,才能有所开拓。
杂,可拆解成“八”和“九”“十”三部分,再从“杂”字的含义入手,构成关联的解读,可以是八、九、十都混在了一起,即为“杂”。
躬,可拆解成“身”和“弓”两部分,再从“躬”字的含义入手,构成关联的解读,“躬”是自身、亲自、弯曲等意思,构成关联的解读,可以是人老了,腰背变得像一张弯弓,身子自然也就矮了许多。
其它字照此方法解读即可。
23.作文
审题:
漫画的主要构成部分:一座小山,几丛鲜花;两个人——“占有者”“欣赏者”。
“占有者”从山上采摘了一束鲜花,神情鬼祟,又沾沾自喜,他看似占有了鲜花,其实并无心欣赏,仍在回望山头,他未必能得到美的享受。
“欣赏者”背着双手,气定神闲,隔水相望,他不想着去采摘,却以更广阔的视角、更从容的气度,一览无余地欣赏到了鲜花之美。
鲜花象征的是世间美好的事物。两类人代表两种人生态度、生活哲学与审美境界:“占有者”以控制和拥有为目的,更在意对物质的拥有,更看重最终的结果,更倾向于实用性与功利性;“欣赏者”以远观和静赏为追求,更在意内心的愉悦,更看重情感的满足,更倾向于精神性和审美性。
从采花与赏花的动作神态,不难看出,漫画对二者的态度是有一定褒贬倾向的,我们更乐于接受“欣赏者”。但对“占有者”也可以有辩证的评价:人生来就有攫取、掠夺、占有的欲望,而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得物质资源的基本满足,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过强的占有欲,可能让人不够洒脱坦荡,变得过于计较,患得患失,进而陷入不安、焦虑的漩涡,也可能损害他人与公共的利益。而欣赏者的心态则更平和与知足,更能领略生活的美好,更容易获得幸福。
立意:
怀欣赏之心,得物之真谛
私占独窥一隅,赏观得见全貌
共赏繁花之灿烂,勿学折枝之独占
莫因占有陷泥泞,更向欣赏那畔行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他想联合军队打算留在齐国,朝着南面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做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
材料二: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