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14: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一曲传心声,天涯共知音
初读感知
①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创作缘由: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本诗的写作缘由
③情感:凄切伤怀
④文体:抒彩浓重的叙事诗
任务一:齐读序言,概述序言的内容与作用
①元和 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时首创年号——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②左迁 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③出官 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与“入官”相对,“入官”指官员从地方或基层被选拔或任命到中央或京城任职。
任务一:齐读序言,概述序言的内容与作用
《学习笔记》P52
任务一:齐读序言,概述序言的内容与作用
诗歌体裁《学习笔记》P50—51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活动1:依据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将诗文分层:
任务二:诵读诗歌,梳理诗歌结构,明确重要字词意思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注意:请圈点、勾画重要字词意思,疏通文意。
双线叙事
品读诗歌
赏析音乐描写
音乐是一种储存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尽管存在于一瞬间,但它可以在人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象。
音乐也是一种很抽象的符号,用文字记录音乐是相当困难的。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如何将听觉上转瞬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化为视觉上可以辨识的有形的文字。
依据思维导图,结合具体诗句,分小组讨论,对诗词中的琵琶曲的描写进行分析。(5min)
任务一:再读诗歌,品读音乐描写的精妙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运用比喻,以声写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银瓶乍破水浆迸)
巧用通感,以形写声
(冰泉冷涩弦凝绝)
侧面烘托,以景写声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角度别样,以人写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
任务一:再读诗歌,品读音乐描写的精妙
(2)结合琵琶声的特点
思考:诗歌第二节对琵琶声的描摹,传递着怎样的情感变化?
任务一:再读诗歌,品读音乐描写的精妙
诗句 特点 情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悠扬婉转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2)结合琵琶声的特点
思考:诗歌第二节对琵琶声的描摹,传递着怎样的情感变化?
任务一:再读诗歌,品读音乐描写的精妙
诗句 特点 情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悠扬婉转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2)结合琵琶声的特点,思考:诗歌第二节对琵琶声的描摹,传递着怎样的情感变化?
任务一:再读诗歌,品读音乐描写的精妙
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情感低沉、哀怨
(2)结合琵琶声的特点,思考:诗歌第二节对琵琶声的描摹,传递着怎样的情感变化?
任务一:再读诗歌,品读音乐描写的精妙
鉴赏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运用比喻修辞和拟声词写出了琵琶声的清脆圆润,高低流转,轻快流畅。(概括性描述)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给人一种激烈、紧张、急促的感觉(内容分析),仿佛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焦躁、不安或者愤怒(情感表达);
”小弦切切如私语”,则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私密的感觉(内容分析),仿佛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柔情、思念或者哀愁。(情感表达)
③通过琵琶的音色变化,让人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表现了琵琶女的欢快明朗,唱出了她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内容作用/诗意情感)
尝试赏析诗句
鉴赏诗词中的音乐描写:“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①琵琶女初次演奏时的旋律低沉抑郁(概括性描述)
②借由弹者和听者的情感交流,将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表达出来(内容分析):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倍感孤独凄凉。(情感表达)
再读诗歌
赏析沦落人形象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请同学们齐读诗歌三、四节,勾画相关语句并概括。
任务一: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请用“昔时____________,如今__________”句式进行概括。
任务一: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琵琶女的人生变化有三:
一是年岁增长,外貌变化,从年轻貌美到年老色衰;
二是居住地变化,从京城到浔阳;
三是生活变化,从受人追捧、日日欢乐到江口守空船,形单影只,无人关心。
任务二: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乐为心声”
作为抒情性的叙事诗,“音乐”描写与人生经历在双线叙事结构中的前后互文关系。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演奏乐音
人生经历
任务二: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乐为新声”
作为抒情性的叙事诗,“音乐”描写与人生经历在双线叙事结构中的前后互文关系。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演奏乐音
人生经历
任务一: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诗人的人生变化也有三:
一是身份变化,从昔日为官被重用到贬谪江州不被赏识;
二是居住地变化,从京城到浔阳;
三是生活变化,从高朋满座,被人拥护到孤身卧病,鲜有知己。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请依据诗文,探析原因。
任务一: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知人论世
《新唐书·白居易传》【作者】欧阳修
十六岁的白居易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名气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戏谑道“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等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但这个少有才情之人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到三十二岁的白居易才得到一个九品的校书郎,诗人内心颇感“小才难大用”。白居易的满腹才华,就以这种方式进入了仕途,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租下一旧房子,度过了一段清闲却又失落的时光。
武则天时期,因一首《长恨歌》,白居易名声大振,朝廷封他为翰林学士,白居易终于凭借出色的文采,从一个小小县尉一步跨到皇帝身边。
不久,又任左拾遗,但好景不长,皇帝不太满意着这个过于耿直的言官,调任为京兆户曹参军,这让壮志满怀的白居易备受打击。这一年,白居易母亲去世,等到丁忧结束回到朝廷,皇帝却任命他为太子左善赞大夫,不仅是个闲职,而且连活动范围都受到限制。
就在这时,宰相武元衡被人杀死在街上。白居易上奏章,认为宰相被暗杀是一件国耻,应当追查凶手和幕后指使,却被人授之以把柄。
最终,白居易被宪宗降罪,贬为江州司马。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请依据诗文,探析原因。
任务一: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③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④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任务一:再读诗歌,赏析沦落人形象
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把诗人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自己忧国遭贬的满腔忧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泪的内涵的真实写照。
既有诗人对压迫妇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有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请同学们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品读意境,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描摹出具体可感的画面。
任务三:品读意境,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示例:“枫叶荻花秋瑟瑟”秋风瑟瑟,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无语凝噎,木然注视着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他们沉重的心绪如枫叶荻花飘转在寒风中一样。
(1)请同学们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品读意境,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描摹出具体可感的画面。
任务二:品读意境,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示例:“枫叶荻花秋瑟瑟”秋风瑟瑟,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无语凝噎,木然注视着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他们沉重的心绪如枫叶荻花飘转在寒风中一样。
(2)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在诗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品读意境,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情景交融,表达了悲伤的离别之情。营造出哀伤的氛围,为故事定下凄切的感伤基调。②“唯见江心秋月白”营造了清冷、宁静,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高超技艺的感染力。③“绕船月明江水寒”情景交融,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哀的心情,描写其年老色衰后被人冷落的命运。④“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情景交融,烘托出诗人被贬后孤独、凄冷、悲哀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白居易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的原因:
任务三:品读意境,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③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④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⑤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1)试对李白、杜甫、白居易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对比,填写下表。
任务四:对比联系,赏析三篇诗歌情感
篇名 诗人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白通过梦游天姥山的幻境,抒发了自己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的志向和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怀。
杜甫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心系家国的复杂感情。
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凉境遇,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失意。
(2)三人都身处困境,抒发了内心的哀情,但诗歌却呈现不同的风格。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和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结合三首诗歌,谈谈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
任务四:对比联系,赏析三篇诗歌情感
①浪漫主义作品,感情强烈,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②现实主义作品,注重细节及体验的真实性,常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