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红烛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品鉴诗歌的艺术手法
素养 突破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红烛》,完成1~3题。
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0分)
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 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10分)
“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10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祈 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①;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 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②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③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髠,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①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②石霤(liù):滴下的水。③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唯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赞美,凸显出诗人对民族辉煌的历史与人文精神的歌颂。
C.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坚毅追问,可见,他所说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中有迷惘;诗人另一首《红烛》借助“红烛”表达了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两诗均洋溢着幻想与情绪的渲染。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C.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形式上是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深化。
D.本诗语言质朴无华而情感直白,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典故及古代人物事迹的引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
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祈祷”的注释为: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本诗题为“祈祷”,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有怎样的愿望。(12分)
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 请简要分析。(12分)
C级 情境创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老人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 ①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 ② ,颓废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根天线,只有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竖起天线, ③ ,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时仍觉年轻。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9分)
答:① 6字
② 6字
③ 6字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丢掉理想,就会使得青春逝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9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8分)
1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10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参 考 答 案
课时4 红烛
1.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2.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象征的表现手法。
3.表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4.D(“均洋溢着幻想与情绪的渲染”错误。两诗都蕴含着炽烈的爱国情感)
5.D(“语言质朴无华而情感直白”错误,应是“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
6.①诗人希望国人能传承民族精神,丢弃卑怯,自尊自强,担负起复兴中华的重任。②诗人希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呼唤民族文化复兴,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
7.诗人借具有代表性的人和物含蓄表现“中国人”的特征:①借杰出的历史人物寄寓“中国人”应有担当天下、奋斗反抗等精神;②借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寄寓“中国人”应具备坚韧毅力和团结一心等品质;③借凤凰授歌等文明的繁盛景象寄寓“中国人”应热爱中华历史,传承灿烂文化。
8.示例:①方堕暮年 ②热忱抛却 ③捕捉乐观信号(第①处填入的句子应与“并非垂老”字数相同,意思相反。第②处填入的句子应与“岁月悠悠”字数相同,意思与“理想丢弃”相近,能成为“颓废必至灵魂”的原因。第③处填入的句子应能紧承“竖起天线”这一比喻句,能成为“仍觉年轻”的原因)
9.示例:①原文用“忧烦”“惶恐”“丧失自信”这三个词和短语描述失去理想后的精神状态,将悲观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更加细致、鲜明、准确;用“心灵扭曲,意气如灰”描述“青春逝去”,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可感。②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更肯定,与前面“颓废必至灵魂”整体句式一致,强化了表达意味。③“丢掉理想,就会使得青春逝去”与上文“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意思有重复,且语言寡淡直白,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不统一。(从句式上看,原文“忧烦”“惶恐”“丧失自信”三个词语前置,强调了失去理想后的精神状态,突出了悲观的心理活动,改句置换为“理想”,语言苍白、单调。“心灵扭曲,意气如灰”描述“青春逝去”的状态,更加生动、形象、可感。 “定使……”用于肯定,且与前文“必至……”句式一致,强化了表达意味。改句“丢掉理想,就会使得青春逝去”与上文“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意思有重复,语言寡淡、直白,没有原句生动、形象,且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不统一)
10.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把“人心中的某一部分”比作“一根天线”,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内心对外界信息的回应,令人印象深刻。(“人人心中皆有一根天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的对象是人心中的某一部分,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其直接表述出来,只呈现它的喻体“一根天线”,“天线”是用来接收信号的,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内心对外界信息的回应,令人印象深刻)
11.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谁不为羁旅他乡时故乡款款深情的召唤而泪下 (从句式、格调等角度综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