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插秧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插秧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8: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插秧歌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分析诗歌的情感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插秧歌》,完成1~3题。
插秧时节农家繁忙有哪些具体体现 请简要概括。(6分)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8分)
第四联写田夫回答田妇,但第三联中却写田夫“只不答”,这样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14分)
文氏外孙【注】入村收麦
苏 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文氏外孙:文骥,苏辙的外孙。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有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的特点。
B.准备收麦了,却遇连日阴雨,终于放晴后,乡邻们都非常高兴。
C.诗中写到家人准备“大饼”“村酤”,以犒劳收麦者,充满生活气息。
D.诗人也受到感染,末两句写抖擞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5.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赏析。(9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14分)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妇农父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7.这首诗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 诗人情感与杨万里《插秧歌》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赏析。(9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4分)
田  舍
范成大①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诗歌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范成大之诗善于在首联渲染气氛,为全诗的主题做好铺垫,本诗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B.本诗首尾呼应,中间的几组跳跃性镜头——筑圃、儿童……看似不相统属,实则一线贯串。
C.本诗和《插秧歌》相同点颇多:均为律诗,均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劳动艰辛的主旨。
D.尾联前句直抒胸臆;后句以景结情,金黄的稻子直铺天边,凸显了水稻丰收在望的场景。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间两联的表达效果。(9分)
C级 情境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桐油由于附着力强,容易干燥,光泽度好,因此用途广泛,可作为防水涂料用来刷制油纸伞、木盆、木桶甚至是木船。据史料记载,明代郑和在修整宝船时,每年秋天都要上一次桐油,可见桐油为郑和下西洋立下了  ①  。然而,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现代文明  ②  。很快,由化工纺织面料制成的遮雨伞和防晒伞涌入市场,它们款式新颖,折叠自如,携带方便,不需要刷桐油;同时,各式各样经济轻便的塑料桶、塑料盆取代了木桶、木盆,它们也不用上桐油……与桐油相关的营生渐渐不被重视。近些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  ③  ,原生态的东西越来越受到青睐,纯天然的物品也越来越珍贵。桐油因为具有耐酸、耐碱、耐热等,所以被广泛地用于车船、电器、日用品等的制作工艺。此外,由于纯天然且气味芳香,用桐油替代油漆的绿色家装时尚正悄然兴起。“油桐花/油桐花/满山遍野是你家/春风吹来哗啦啦/飘飘洒洒像雪花…… ”此刻,家乡的儿歌又在耳畔响起,那样好听,那样亲切。
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
答:①       ②      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除运用呼告、反复、叠词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这五种手法的表达效果。(6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条启示。(6分)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中,“懒蚂蚁”很重要,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杨万里《插秧歌》语言自然,“            ,           ”以人物的语言结尾,读来令人莞尔。
(2)杨万里《插秧歌》中,“           ”和“         ”两句写“田夫”的动作。
(3)杨万里《插秧歌》中,“          ”写孩子们参加劳动,“          ”写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体贴。
参 考 答 案
课时6 插秧歌
1.全家参与,冒雨劳作,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斗笠喻为头盔,将蓑衣喻为铠甲,形象地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3.不矛盾。“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写田夫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
4.D(“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错,“赋诗怜汝足精神”意思是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5.(1)杨诗主要通过正面描写表现劳动的场景:①“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地表现劳动分工;②局部特写表现辛苦,“雨从头上湿到胛”特写雨中抢插的情景,表现春雨之密、之急、之大;③以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④以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田夫不正面回答妻子唤他吃饭,却叮咛妻子照管好鹅鸭,不要破坏秧苗。(2)苏诗主要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劳动的场景:①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劳苦辛”表现抢收新麦时劳动的紧张、热烈;②用“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紧迫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
6.B(“蜿蜒起伏”错误,诗中说“田塍望如线”,写出了田埂的齐整,不是“蜿蜒起伏”)
7.(1)这首诗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2)①这首诗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诗人表达了劳动的愉悦之情。②杨万里的《插秧歌》中,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诗人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佩之情。
8.C(本诗通过描写农人整修场圃的劳动等,表达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9.①营造了一种闲适的意境:孩子无忧玩耍,鸟雀在斜阳下热闹地飞鸣,远处村庄袅袅炊烟,原野中草木发出浓郁香气。②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写出了喜庆丰收的景象。
10.示例:①汗马功劳 ②势不可挡 ③深入人心(第①处应填入表“很大的功劳”之意的成语。第②处应填入表“不可阻挡”之意的成语。第③处应填入表“被广泛接受”之意的成语)
11.示例:桐油因为具有耐酸、耐碱、耐热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地用于车船、电器等的制作工艺。(原句存在两处语病:“具有”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等”后加“优点”;“电器”和“日用品”并列不当,可删掉“日用品”)
12.(1)还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2)表达效果:①“油桐花/油桐花”运用了呼告和反复手法,突出强调了对油桐花的喜爱、亲近之情;②“满山遍野是你家”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油桐花以人的情感,强化了对油桐花的喜爱、亲近之情;③“哗啦啦”“飘飘洒洒”运用叠词描摹油桐花的声音和形象,使其形象更具体,并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④“……像雪花”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油桐花随风飘落的美丽场景,满含对油桐花的喜爱之情。
13.示例:①勤与懒相辅相成,“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②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跳出狭窄的视野,发现并解决问题;③一个组织分工要合理,人适其事,事得其人。
14.(1)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2)田夫抛秧田妇接 低头折腰只不答 (3)小儿拔秧大儿插 唤渠朝餐歇半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