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登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 登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9:1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 登高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登高》,完成1~3题。
1.文学常识填空(10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     ”,他亦被称为“      ”,作品集有      。
2.下列对《登高》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5分) (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身的状况,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现实观照的结果。
3.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 (8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15分)
奉寄高常侍①
杜 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②,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③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④,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②开元二十七八年间(739-740),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结识。③曹刘:汉代文学家曹植、刘桢的并称。④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诗人认为和高适的友情并没有因初逢之后分别时间久远以及友人的升迁而发生改变。
B.颈联用“廉颇”典故突出了高适的年龄,又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C.虽有明媚的春光,但诗人想到自己人生迟暮,更觉友情之可贵,因此更觉离别之悲伤。
D.全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寄奉之作,由从前事写到目前事,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待友之挚情。
5.前人论此诗,认为杜甫“赠诗不做谀词”。对这一观点应该怎样理解 请结合颔联进行简要分析。(10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6~7题。(15分)
征  夫【注】
杜 甫
十室几人在 千山空自多!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注】此诗于广德元年十月作于阆州。时吐蕃围攻松州,蜀人被征戍守,战事失败,死伤甚众,故有此作。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路衢”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叙写家人与征夫生离死别的场景,催人泪下。
B.“城市”句与上句相对,写热闹的城市也听不到欢声笑语,更显景象之悲凉。
C.“漂梗”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战乱时期人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状态。
D.“衔枚”句展示了出征将士们手持武器上阵杀敌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必胜的信心。
7.这首诗起首两句格调沉郁,请简要赏析。(10分)
C级 情境创新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20分)
夏季是草木生长旺盛的季节,天气愈热,万物愈加  ①  。在山里,这种蓬勃的生命力达到了高潮,仿佛有看不见的通道,将所有热烈的色彩汇聚起来,如涓涓细流般不声不响,却鲜翠得几乎要溢出来。在一片翠绿之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块块金黄的色彩,颜色稍微跳脱,但并不显得突兀。这便是山里的麦田。山里不比平地,没有一望无垠的土地,也没有如黑土地般膏腴的土壤,不过,勤劳的山里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去创造出耕地。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于是,山间就有了耕田,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大的能顶得上两个篮球场,最小的不过三五尺见方。因为只能依据地势而开垦,所以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不规则图形,几乎没有方方正正的标准的农田。进入五月,麦穗开始泛黄,麦芒恣意生长,麦粒被包裹着开始饱满、膨胀,麦秆弯曲,就像满载而归的乡亲们,手捧着沉甸甸的喜悦。初夏的风一起,它们便欢腾起来,笑得  ②  ,一株麦穗倒向另一株麦穗,挤挤挨挨,互相推搡着涌向一边,再兴奋地奔涌回来,  ③  地进行着一场场接力。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
答:①       ②      ③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15分)
长久以来,人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基本停留在文本之上,古诗词“诗乐舞不分”的传统演绎形式,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化,逐渐消隐于历史之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吟唱”这一传统诗词演绎形式才逐渐走进诗词爱好者的视野。
那么,  ①   孙永忠教授解释说:“要理解‘吟唱’就要了解那个时代诗词的呈现方式。第一种是诵,就是诵读,照着诗的节奏、语调念出来,有一点音乐氛围;  ②  ,把诵读基础加强,有些平声字可以拖长,仄声字可以缩短,  ③  ,要看吟诵者的音乐能力,或者看你的师承;接下来才是歌,歌是简单的人声,即徒歌的形式,很多诗词比较原始一点,比如《长干行》,可以用一些民歌的形式来唱;唱就更复杂了,是一种综合的表演形式,谱曲之后,音乐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唱。”也就是说,吟唱是在古典诗词传统的“吟”和“唱”的基础上,综合现代舞台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新的古典诗词表现形式。1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9分)
答:①               15字
②               15字
③               15字
1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杜甫《登高》中“         ”一句写峡中“高猿长啸”,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之意味,“            ”一句勾勒出一幅鸟群回旋于江水洲渚之上的景象。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杜甫在《登高》中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
参 考 答 案
课时5 登高
1.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2.C(“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错)
3.“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惨;“常”写常年;“作客”写漂泊异地;“百年”写一生;“多病”写身体之衰弱;“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台”写高峻阔远之地。
4.B(“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错误,应是从侧面表达了对高适的称赞)
5.①颔联认为高适可与曹植、刘桢并驾齐驱,这是对高适的文学才能的赞美。②但也认为高适在楚蜀统领军队未尽全力,委婉地指出高适在军事能力上也存在不足。
6.D(“衔枚”句展示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灾祸,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愤慨)
7.①首联两句一问一叹,描绘出一片凄凉、荒无人烟的景象,反映了在战争频繁的混乱时代,老百姓因苦于征战远戍,或流落他乡,或被抓当兵,或因饥寒而死,造成人口急剧减少的状况。②“几人在”与“空自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战乱带给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和无穷苦难。③首联以极为沉痛的语气,为全诗奠定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意思对即可)
8.示例:①生机勃发(生机勃勃) ②前仰后合 ③乐此不疲(合理即可)
9.运用叠词和排比手法,描绘劳作的场景,突出山里人耕地的辛劳,语言有音韵美,感情强烈。(意思对即可)
10.示例:被包裹着的麦粒开始膨胀、饱满。(原句存在两处语病:“麦粒被包裹着开始”结构混乱,可改为“被包裹着的麦粒开始”;“饱满、膨胀”逻辑语序不当,可改为“膨胀、饱满”)
11.示例:①究竟何为“吟唱” ②第二种就是吟 ③好听不好听
12.吟唱是一种新的古典诗词表现形式,它是在古典诗词传统的“吟”和“唱”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了现代舞台表演形式。
13.(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