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并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 《琵琶行并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9:11:17

文档简介

8.3 琵琶行并序(1)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主旨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琵琶行并序》,完成1~4题。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B.委身为贾人妇 贾人:姓贾的人家
C.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奏
D.因为长句 长句:七言诗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例句:转徙于江湖间
A.送客湓浦口
B.本长安倡女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感斯人言
3.这首诗的序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有何作用 (9分)
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9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3分)
岁  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爇:焚烧。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忌妒而先被淘汰。
C.“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D.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9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3分)
六月三日夜闻蝉①
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②。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注】①此诗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在苏州因病休假时所作。②东京:东都洛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诗歌前四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既有动景、静景描写,也有嗅觉、视觉、听觉描写。
B.诗人以蝉作为联想的基础,并将其放在特定的气氛中,既新奇,又亲切。
C.诗人写故宅竹林,既因竹林风清与当前境界接近,更含早日辞官闲居之心。
D.诗歌最后两句通过实景月与船寄托情思,并以问作结,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风格。(9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3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诗人去年还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却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并序》一脉相承。
10.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9分)
C级 情境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琵琶行并序》一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至能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 通观全诗,一曲琵琶吟,情动知音心,弹奏者充沛的情感表达,首先拨动了听者的心弦。随之,诗人摹写弹奏乐曲的  ①  ,极尽变化之美,用丰富的画面形式将抽象的听觉意象化为视觉意象,调动了读者的感官,牵动了读者的情思。诗人善将变化多姿、强弱有致的音乐描摹出来,讲究浓与淡、密与疏的  ②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  ③  ,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急剧变化的音乐节奏美感与跳跃、轻快、明丽、圆润的艺术效果。一开始乐曲的氛围是明丽轻快的,转眼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从莺语之流畅轻盈逐渐转向沉咽,再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沉涩之处幽细难寻,而音乐所拨动的情感之声却在曲调进入“休止”之时悄然延伸。“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时,唤人想象,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丰足意味。片刻休止是为蓄势,即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发,千军万马,铁骑奔突,刀枪齐鸣,达至全曲激越雄健、亢奋澎湃的高潮。在雄壮的乐声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  ④  。
1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中“魔力”的具体内涵。要求不超过25个字。(6分)
答:                         25字
1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8分)
答:①       ②      ③       ④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9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        !”这两句诗上。
参 考 答 案
课时6 琵琶行并序(1)
1.B(贾人:商人)
2.C(例句和C均为状语后置句。A省略句,省略介词“于”。B判断句。D被动句)
3.①主要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②作用: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4.①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直接描写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②感叹评论,通过对乐声的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③侧面衬托,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5.B(“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忌妒而先被淘汰”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6.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
7.D(诗歌最后两句为诗人想象的家乡之景,并非实景)
8.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诗人描绘了飘香的荷花、清晨的露珠、随风飘动的柳叶、初生的新月、鸣叫的新蝉等意象,营造了宁静空明之境,表现了夏夜纳凉的清爽舒适。诗歌后四句多用口语,诗人联想到家乡的场景,透露出身在异乡的愁苦。
9.A (“昔年”并非“去年”,而是“往昔、往年”之意)
10.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②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苦。③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11.示例:①情感充沛。②变化多端。③画面丰富。④化听觉为视觉。
12.示例:①纷繁复杂 ②错落有致 ③暴风骤雨 ④戛然而止(第①处应填入表“多变”之意的成语,与“极尽变化之美”呼应。第②处应填入表“参差不齐”之意的成语,与“变化多姿、强弱有致”呼应。第③处应填入与“雨”有关,而且表“极有气势”之意的成语,与“如急雨”“发音浊杂深厚”呼应。第④处应填入表“突然停止”之意的成语,与“曲终收拨当心画”呼应)
13.①连用五个四字句,复述诗句描摹的雄壮景象,最后用一个长句进行评价;②既有很强的节奏感,又因逐步拉升的语言气势与内容合拍而极具感染力。
14.(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8.3 琵琶行并序(2)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56分)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马蹄敲击着地面,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这里与车内男人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又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暮眠,可是去年秋天他突然卷起行囊一步步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城,蹚过黄河,涉过长江,来到此,竟一下子满眼是水了——北面是长江,南面是鄱阳湖,江与湖以及纵横的支流此一条彼一条划开大地,波光粼粼,涛声起伏。江州,原来是一个到处水光潋滟的地方啊。
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
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大唐离李渊在晋阳起兵后一统中原称帝,已经过去近两百年。天下还是李家的,只是在经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王朝已不可遏止地由盛转衰了。一年多前,他还在宫中,悠哉游哉地当着太子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没想到他被扣上一个“伤名教”的罪名,被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
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那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嫉恨。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刺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四十四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纪,他却已两鬓斑白。读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都知道他姓白,名居易,这个名字源于《礼记·中庸》中的词句:“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祖父替他取此名,大约只是希望他一生都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放平常心,素位而行,以待天命。另外他字“乐天”,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他做到了吗 显然没有,否则宰相被杀这么大的事,哪轮得上他说什么呢
但委曲求全地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 人生在世,说该说的话,做应做的事,才不枉痛快走一遭。此处不留爷,爷去千里外,他立即孤身离京。“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除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
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
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盩厔县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诵的《长恨歌》吗
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悼念妻子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词慰藉,唱和不断。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
所以他连夜赶到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
突然想起两个人: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和曾任江州刺史、前些年已在苏州去世的韦应物。都是旷世奇才,诗情蓬勃。“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有李白,是的,李太白!李前辈多么偏爱庐山啊,甚至不吝把香炉峰瀑布,夸张成“疑似银河落九天”。如果他们仍活着,仍长衣宽衫行走在江州,那么,一起在山水间饮酒把欢,诗来歌去,将会怎样地宽慰被冷落于江湖中的惶恐与疼痛啊。
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的船正待出发,他急步上前,一腔愁绪,把盏话别。
接下来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并序》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之后他又去北门外的浔阳楼,看到的是“……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万千感慨涌起,于是提笔挥就一首《题浔阳楼》。
2022年9月我登上浔阳楼时,是个阴天,江水依旧执着东流。一场大旱之下,江面瘦了许多,但众多货运巨轮仍匆忙来去,几只白鹭或上下翻飞,或泊在岸边,远处,红墙乌瓦檐角依稀可见,很恍惚,时空在忽远忽近间跳动。迎着风,倚栏眺望,今夕何夕 犹抱琵琶化着面靥妆的脸一闪而过,大弦小弦的乐音似隐似现。
年轻时我背诵过《琵琶行并序》,在岁月的磨损下,许多句子都已模糊残缺了。那时曾怀疑只是为赋新诗,江州司马才强说愁,泪无论如何都不至于那么滂沱而下湿了青衫。从九江市回来后,我买了两本《白居易传》来读,竟在某个瞬间也蓦然为之伤感了。
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愤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乐曲,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霎时把他的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
A.宰相武元衡被当街刺杀,足见当时藩镇势力极其嚣张,朝廷平藩讨叛任重道远。
B.白居易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乘车赶往湓浦口,可见他们的情意深厚。
C.“诗穷而后工”,白居易成功创作千古名篇《琵琶行并序》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D.文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居易品行、才华的无上赞美之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
A.文章构思颇有特色,作者打破常规,开头不从自己登临写起,而从白居易送别友人写起,匠心独运。
B.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
C.文章大量引用白居易的诗词,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助于刻画其形象特点,也强化了文章的诗意色彩。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叙事写人,状景达意,语言明白晓畅又典雅形象。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4分)
(1)简要分析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2分)
文章在刻画白居易的形象时,运用第三人称,有什么好处 (12分)
白居易被贬江州,其《琵琶行并序》中所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与本文所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有何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1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26分)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人。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⑤照乘:明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表面上的作伪。
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晶莹的外观炫人。
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6.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分)
B级 情境创新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8分)
(1)《琵琶行并序》中的“          ,          ”两句,写乐曲突然暂停,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夜深梦回时追忆往昔、悲伤难抑的诗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          ”,后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疑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          ”尽显其悲伤凄切。
参 考 答 案
课时7 琵琶行并序(2)
1.B(由原文“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可知,白居易当时送别的不是元稹)
2.B(“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错误,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是插叙,不是补叙)
3.(1)①渲染送别时的环境气氛。②与下文“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形成呼应,点明“送别”这一中心事件。③引出白居易在京城的生活片段。(2)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助于客观地叙事写人。②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其形象。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4.不同:《琵琶行并序》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本文中的江州则水光潋滟,涛声起伏,无论是江上的帆、湖上的鸟,还是不远处的庐山,都让他百看不厌。原因:这与写作背景、目的不同有关。《琵琶行并序》写和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琵琶女的相逢,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故眼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本文重在突出白居易被贬后精神并不颓废,他从江州的自然风物和历代先贤留下的文化印迹中获得了精神慰藉,故而其景呈现出明朗、开阔、秀丽的特点。
5.B(“性质相同,都是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这样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但爱”“可知”两词可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
6.(1)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2)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照乘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
7.(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3)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