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3-4 世界的聚落(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3-4 世界的聚落(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13 20: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设计: 李方 课型: 讲读新授课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重点】21世纪教育网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学习难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学习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使用备注
一、自主先学
(一)阅读教材60-65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在疑难处做标记
1.人们集中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
6、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 ,窗户 ,屋顶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 ,门窗 。
7、世界文化遗产如:历史悠久的 、古镇、 ,以及古代的 、 、 、陵墓等。
8、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小组交流、校正答案
(三)检测记忆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1.读课本第60---6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60—60页文字完成下表
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
物质娱乐生活
城市
乡村
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探究二
读课本63页图3-27.3-28完成下表,了解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北非的平顶屋
三、质疑拓展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四、检测反馈
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2、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 (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3、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 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 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北京中关村
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7、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 早期居民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
C 我国南方的民居多为平顶
D 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坑
9、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 农村—放牧 B. 牧场—伐木 C. 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自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