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生物
课题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背景[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屎壳郎出国”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接着教材设计了“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精确测量,获得数据,分析数据,从中找出不同植被影响空气湿度的规律,得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结论。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学情分析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很难在学校里完成,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以自己进行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方法
学会使用干湿计,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价值
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资料、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进行课前实验。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生物会影响其生存的环境)
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生物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积极发言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探索新知
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阅读p11资料
讨论:
1.牛、屎壳郎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屎壳郎,而不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
3.根据上述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说明理由。
评价总结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平时,我们走进树林里,会觉得空气新鲜、凉爽,说明了树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那么植物对环境的湿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如何进行实验?
介绍演示用干湿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的方法,读数据的方法。
次数
植被情况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1
2
3
平均
1.为什么要选择3个时间段测?(每天的温度变化会影响湿度的变化)为什么要重复3次测?
2.为什么选3种不同的植被?(选择不同植被,才能正确找出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裸地作为对照)
3.为什么不能在有水源处测?(排除干扰因素)
适当引导
出示测量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评价小结 :同一时段不同植被湿度不同,裸地最小,灌木丛最大。从整天看,中午是湿度最小,早晨湿度最大。可见,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说明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4.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
如制造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吸收毒气、杀灭病菌、减弱躁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加速降尘、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监测环境、美化环境。
引导学生小结:生物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阅读 小组讨论、交流
回答
阅读课文实验方
案,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
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
交流
通过同学们自己归纳,不断思考及反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表达能力。
分层作业
课课练
完成作业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灌木丛﹥草地﹥裸地
早晨﹥ 傍晚﹥ 中午
教后小记
本课的难点1.学会资料分析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干湿计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拿实物给学生认识,教会学生使用方法与读数。这个实验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如何设置对照,怎样考虑因素时间因素,如何减少误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