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3 21: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一、趣味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哦。
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逾矩( ) 一箪食(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可别被它们“迷惑”啦。
学而不思则惘( ) 饭疏食,饮水,曲躬而枕之( )
二、创意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春秋时期______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
三、根据文章的逻辑排序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四、下列句子均是对《论语》语句的现代改编,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论语》,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B. 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时刻提醒人们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C. 一个人若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他在品德修养上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D. 《论语》中的智慧,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它为我们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五、深度课内阅读
阅读《论语》中的以下章节,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
2.在学习态度方面,你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解。
六、拓展课外阅读
孔子的教育智慧
孔子一生收徒讲学,他的教育方法独具一格,影响深远。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另一个学生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听到了就去做。”公西华对此感到疑惑,便问孔子原因。孔子解释道:“冉有性格谦逊,做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果断行动;子路逞强好胜,所以我要他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孔子还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比如,颜回安贫乐道,孔子对他赞赏有加,经常当众夸奖他的德行;子贡擅长言辞,孔子就引导他发挥这一特长,同时教导他要言行一致。
此外,孔子倡导终身学习。他自己就是一个好学不倦的典范,“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停止追求知识的脚步。
1.文中提到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相同问题给出不同回答,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理念?
2.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举例说明。
3.孔子倡导的终身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感受。
参考答案:
一、趣味字音字形
1.lún ;yuè ;yùn ;xǐng ;chuán ;yú ;dān
2.惘—罔;躬—肱
二、创意文学常识
1.孔子;大学;中庸;孟子
2.丘;仲尼;鲁;仁
三、情境句子排序
4 2 1 3
四、别样病句辨析
A(“通过”“让”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五、深度课内阅读
1.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启示我们在学习时,要培养对知识的兴趣,以学习为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单纯知道知识不如爱好知识,爱好知识不如以学习知识为快乐。
3.在生活中,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同学思维敏捷,能快速想出解题思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善者”;有的同学可能粗心大意,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就要以此为戒,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即“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六、拓展课外阅读
1.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让他们在成长中取长补短。
2.如对于颜回安贫乐道的特点,孔子当众夸奖他的德行,激励他坚守品德;对于子贡擅长言辞的特长,孔子引导他发挥优势,同时教导他言行一致。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3.启发我们学习不应局限于学校阶段,而是贯穿一生。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新技能,如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编程等,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竞争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像孔子一样,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