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3 22:21:36

文档简介

从江县下江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夏启实施王位世袭制,这一变革虽然在当时引起了权力的争斗,但是却在无形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开始了奴隶社会“家天下”的时代。据此可知,世袭制的出现( )
A.造成社会公平丧失 B.顺应历史的发展
C.开创地方行政模式 D.推动文明的出现
2.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B.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C.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D.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山上修建了都江堰
3.“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材料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文化发展 B.增强军事力量 C.扩大选才范围 D.巩固国家统一
4.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据此可知,这一农民战争( )
A.启迪了后世反封建的抗争精神B.使农民起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C.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斗争
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材料所述情况反映了当时( )
A.政府特别重视工商业B.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
6.某班学生以“王朝兴衰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夏桀以人为骑尽作乐”“秦二世统治残暴虐黎民”“汉文帝以德化民创盛世”等历史史实。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王朝兴衰的关键是( )
A.疆域是否辽阔 B.是否以民为本C.制度是否完善 D.是否崇尚节俭
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平抑市场物价 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商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8.他重建了汉朝,以“柔道”治国,简政安民,释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并广设学校,致力文教。后世称“他”的统治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
9.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10.“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汉人,他们从黄河流域历经几次大迁徙,到达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西晋统治者的政策B.八王之乱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11.东晋初年,祖逖率军北伐,经四年苦战,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正当他厉兵秣马,准备进军河北时,朝廷派戴渊为都督指挥祖逖,并扼制祖逖后路。材料描述的是,东晋初年( )
A.朝廷决意收复中原B.朝廷阻挠将领北伐
C.政权被文臣所控制D.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12.东晋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王羲之在继承前期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 )
A.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B.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C.重视整体、强调集体D.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5分,共10分)
13.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了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14.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 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刘邦取得了最终胜利。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15.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16.东汉中期以后, 的局面反复出现,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为了扩大势力,他们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17.220年, 逼汉献帝退位,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8.(1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他任用贤才,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这也促进了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的辉煌。
——卜宪群《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代取得文明成就的原因。(2分)
材料二
图① 西周毛公鼎   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高53.8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749字、499字、500字三说),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图② 司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因其内部刻有“司母戊”而得名(有学者认为应称为“后母戊鼎”)。该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司母戊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线条清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图③ 四羊方尊   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中图①②③所示文物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司母戊鼎与四羊方尊铸造工艺的共同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并仿照图①示例,从图②或图③中任选一个历史文物制作一份简介卡。(要求:制表,并从文物名称、铸造时间、造型特点、历史地位四个方面进行介绍。)(4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2分,共21分)
19.(20分)某学校七(1)班同学以“西汉的兴盛”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请阅读下列探究材料,回答问题。
【补充内容,解读史料】
西汉前期社会经济情况
汉初状况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应对措施 汉高祖时期:“兵皆罢归家”;释奴为民;轻徭薄赋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以农为本;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治世局面 A
(1)请将A处补充完整,(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西汉初期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2分)并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2分)
【运用大事年表,简要概括】
汉武帝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41年 景帝崩,彻以太子即帝位。
公元前140年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古今治道。董仲舒对《天人三策》,推明儒学,罢黜百家。
公元前127年 用主父偃言,颁《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各将骑五万、步兵数十万分道出击匈奴,北逐单于。
公元前118年 罢三铢钱,铸五铢钱。
公元前110年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尽管天下盐铁。
公元前106年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以《六条》察事。
——摘编自罗义俊《汉武帝评传》
(2)请根据汉武帝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年表,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角度进行概括,相信你可以完成。)(4分)
【搜集人物图片,撰写介绍】
蔡伦像 司马迁像 霍去病像
官职:尚方令 主要事迹:改进造纸术 地位:古代发明家 官职:太史令 主要事迹:撰写《史记》 地位:古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官职:骠骑将军 主要事迹:多次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地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将领
(3)两汉时期涌现了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请仿照示例,为蔡伦或司马迁写一篇100—15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要求:题目自拟,史实准确,条理清晰,价值导向正确。)(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示例,从官职、地位、事迹、精神品质等角度介绍历史人物,相信你可以完成仿写。)(6分)
【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汉国力兴盛的原因。(4分)
20.(22分)某班历史老师围绕“丝绸之路”设计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了解丝路人物】
“然张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初骞行时百余人,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1)上述材料中的张骞“凿空”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一行人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任务二 探寻丝路地标】
―→―→―→
丝绸之路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点的名称。(4分)
A: (填城市)
B: (填国家或地区)
【任务三 展示丝路交流】
(3)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8分)
【任务四 传承丝路精神】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摘编自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代“丝路精神”的内涵。(2分)并根据材料归纳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4分)答案:
1.(B)
2.(C)
3.(D)
4.(A)
5.(C)
6.(B)
7.(B)
8.(C)
9.(D)
10.(B)
11.(B)
12.(B)
13.夏桀。
14.国家统治权。
15.清静无为。
16.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7.曹丕。
18.(1)原因:商汤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2分)
(2)实物史料。(2分)共同点:两者都是青铜礼器;都是商代青铜文化的代表性成就。(4分)
(3)【图①示例】
文物名称:毛公鼎 铸造时间:西周晚期 造型特点: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 历史地位: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文物名称:司母戊鼎 铸造时间:商代后期 造型特点:整体大型厚重,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足上铸的蝉纹,线条清晰 历史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文物名称:四羊方尊 铸造时间:商代晚期 造型特点: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的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造型精美 历史地位: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19.
(1)A:文景之治。(2分)境况:百姓流离失所,大片田地荒芜,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民众得不到温饱,社会动荡。(2分)政策:休养生息政策。(2分)
(2)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思想上“尊崇儒术”;军事上北击匈奴。(2分)
(3)
示例:西汉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时期任骠骑将军,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将领。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多次出击匈奴,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中,与卫青率领精骑深入大漠,大胜而归,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为汉武帝时期从军事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做出重大贡献。其身上展现的爱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值得后人继承学习。
题目:造纸鼻祖蔡伦
蔡伦,东汉宦官。由于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他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们要学习他潜心钻研,勤于思索,勇敢探索的科学精神。
题目:史学巨匠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他继任太史令后,秉承父亲的遗志,用10多年的时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身上展现的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值得后人继承学习。(6分,合理即可)
(4)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织;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人才辈出等。(4分)
20.(1)事件:张骞通西域;(2分)精神: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报效祖国。(2分)
(2)A:长安(填城市)
B:欧洲(或大秦)(填国家或地区)
(3)丝绸之路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丝绸之路给西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答对两点即可,8分)
(4)丝路精神: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2分)意义: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答对两点即可,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