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诉衷情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22:20:36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知音-晓意-悟情”的学习方法了解诗词大意。 2.通过对“觅”“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初步掌握诗词赏析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
2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资料,且在上期已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培养,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诗意的理解可以借助资料和小组探究完成。
2.孩子们在诗词赏析上仍然困难,分析不全面,肤浅。
3.在朗读上往往情感不够充分,易抢拍。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分析“觅"“梦”“泪”“空”等字词的表达效果和含义。
2.掌握诗词对比和用典的手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难点:
1.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不满。
2. 基本掌握诗词分析理解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回忆你知道的陆游的诗词名篇名句。引出对陆游的简介以及课题、写作背景。
活动2【活动】聆听诵读,揣摩情感。
1.学生边听边跟读,注意语气情感。 2.指名朗读,订正字音,知道断句。
活动3【活动】小组自学讨论
1.老师指导理解题目的意思。 2.结合注释资料理解词意。
3.整体感知,探讨“衷情”的内容。
4.集体交流探讨结论。
活动4【讲授】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1.抓住“觅”字,感悟词人当年的雄姿英发,壮志凌云。
2.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吗? (2)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 景? 3.体会“泪”,体验诗人的情感。 4、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5.抓住“心”、“身”体会词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带来的无奈、悲愤、不满。
活动5【讲授】小结手法
对比、用典
活动6【活动】再读感悟,拓展延伸。
1.同学们,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词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读这首诗吧。 2.请你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抒发爱国情怀的名句?
活动7【讲授】板书:
驰骋沙场          壮志难酬
衷情
建功立业          无奈悲愤
课件14张PPT。学过的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游山西村》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诗人(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和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并称“辛陆”。有《放翁词》。
陆游简介诉 衷 情 写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诉 衷 情 陆游 朗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我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如今那关塞河防边的生活已成梦境,梦醒后不知何处寻求,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金兵还未消灭,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在天山抗敌,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结合注释 翻译词句整体感知请你谈谈初读诗词,你从中读出了哪些“衷情”?
驰骋沙场 衷情 壮志难酬
建功立业 无奈悲愤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这一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  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著的追求。 “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南郊前线的勃勃英姿。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的含义“暗”蕴含的情感。
“梦”不仅指词人所作之梦,更是他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祖国统一,人民幸福的梦想。体会“暗”蕴含的情感。
“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词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上片“当年”开头,“梦断”一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对比《示儿》的“空”,理解其含义 《示儿》的“空”是指虚无之意。
本词是白白之意
词人的了“泪”因何而流?忧国忧民、壮志未酬,身先老 “未”“先”“空”三个三字句形势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暗含着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小  结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小  结 主题:
词人将往昔的积极报国与今日的衰老无为作对比,表达了自己抗金复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拓展延伸 爱国诗句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