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年巴黎奥运会中,中国队一共获得枚金牌,下列几种关于奥运比赛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如图在掷铁饼比赛中,中国选手冯彬投出米的好成绩。“米”指的既不是铁饼在空中的路程也不是铁饼位移的大小
B. 如图主裁判根据网球在红土地上留下的印记判断球是否出界时,可将网球视为质点
C. 如图中国队在男子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以分秒的成绩夺得金牌。“分秒”指的是夺金时刻
D. 如图运动员刘洋获得男子吊环奥运冠军,此时每根绳的拉力等于刘洋自身重力的一半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停止,若在第内的位移是,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最后一秒内的位移的大小为 B. 第一秒内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C. 初速度的大小为 D. 加速度的大小为
3.如图所示,物块、叠放在一起,用绕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连接两物块的细线水平.定滑轮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大小为的水平力拉物块,使物块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力传感器上的示数为,不计滑轮与力传感器的重力,与、与水平面的接触面均粗糙,则( )
A. B.
C. D. 无法判断、的大小关系
4.重庆中某物理兴趣小组研究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时的速度为
B. 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C. 物体在时刻回到出发点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5.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如图所示叠放,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上表面水平,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块一定会沿斜面向下滑 B. 物块可能会沿斜面向下滑
C. 物块可能沿水平面向左滑 D. 物块一定不会沿水平面向左滑
6.一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开始刹车到停止的过程可看成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开始第一秒内与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之比为,刹车距离为,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的数值为( )
A. B. C. D.
7.子弹垂直射入叠在一起的相同木板,穿过第块木板后的速度变为。可以把子弹视为质点,已知子弹在木板中运动的总时间是,认为子弹在各块木板中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且木板相对于地面始终保持静止,则( )
A. 子弹穿过第块木板所用的时间是
B. 子弹穿过前三块木板所用时间之比为
C. 子弹穿过前块木板所用的时间是
D. 子弹穿过第块木板所用的时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8.在距离地面高的位置以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最后落至地面。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则小球在最高点的坐标为
B. 从最高点到落地点,小球的位移为
C. 从抛出点到落地点,小球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D. 从抛出点到落地点,小球的速度变化量为
9.某班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而常见的情景模型:将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的小球用轻质柔软的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的点,在外力、细线拉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与的夹角为,开始时水平。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形成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保持角及小球位置不变,逐渐缓慢减小角直至竖直向上,则、都逐渐减小
B. 保持水平,逐渐缓慢增大角,则、都逐渐增大
C. 保持角不变,逐渐缓慢增大角,直至悬线水平,则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D. 只增加细线的长度,其他条件不变,、都减小
10.如图所示、,,是三个质量均为的物块,叠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一端系住物块,另一端固定,,,均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物块与接触面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为 B. 物块一定受个力的作用
C.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D.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1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和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拉其中一个质量为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B.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C. 水平拉力最大为 D. 水平拉力最大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调节滴水计时器,使其每滴一滴水放开小车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痕,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
由数据可得水痕对应时刻小车的速度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滴水时间间隔略大于而未被发觉,则测得的小车的加速度值__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3.如图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物理模型法
图中沿方向拉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其中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图中的和的合力的理论值是__________,实际测量值是__________。
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分为、,且两弹簧秤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4.如图所示,、、依次是斜面上的三个点,间距为,。一个小球以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一固定斜面,沿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小球第一次通过点,又经第二次通过点求: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间的距离是多少?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5.如图所示,斜面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悬挂在绳、的结点处,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且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与斜面体上质量为的物块相连,斜面体的质量,倾角为,与之间、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改变物块的质量,使、、始终保持静止,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取,,,则:
当与之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时,求绳的拉力大小;
当的质量时,求物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求物块质量的最大值。
16.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规定:如图所示,当行人行至斑马线上的点时,三条车道均需让行;当行人行至点时,内侧两车道需要让行,最外侧车道可以通行;当行人行至点时,最内侧车道需要让行,外侧两车道可以通行;当行人行至点时,三车道均可通行。若市有一条笔直的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均为,当伤者一瘸一拐的以的速度沿着连线匀速走到点时,一女司机开着一辆最大加速度为、最大速度为的甲车已在最外侧车道的停止线位置停车等待,同时,另一老司机开着启动和制动最大加速度均为、最大速度为的乙车正在最内侧车道的不远处以最大速度匀速驶来。当老司机发现伤者匀速走来时,便以最大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在伤者走到点时,乙车停在停止线的位置。求:
乙车在离停止线多远处就必须得刹车;乙车刹车的时刻伤者的位置在哪里;
若甲车和乙车均按照规定礼让行人和通行,并且都以各自最大的加速度和速度行驶,则乙车追上甲车前甲乙两车运动过程中车头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在第问的基础上,乙车在开车后多长时间能和甲车平齐。即车头共线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
大于。
13.【答案】
不能
14.【答案】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从运动到过程,有
将 , , 代入上式解得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通过点,有
将 , , , 代入上式解得
可知
又
解得
15.【答案】【解答】
设受摩擦力为零时绳中拉力大小为,对沿斜面方向有
解得
若的质量为时,设此时绳中拉力大小为,则对有
对有
解得
方向沿斜面向上;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则绳的最大拉力为
对有
解得
对、、整体,地面对的摩擦力为
地面对的支持力为
解得
所以物块质量的最大值为 。
16.【答案】乙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走过的距离为
所以乙车必须在离停止线前处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刹车。
乙车停下来用时
伤者在内走过的距离为
故乙车刹车伤者正好在点;
伤者行至点时,乙开始启动,此时甲车已经行驶
由题意,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最大,此时,乙车运动的时间
运行距离
甲车运动,而甲车到达最大速度需要,
当乙车从启动到达到最大速度运行
甲车运动时间,即甲车已经达到最大速度,并以最大速度运行了,行驶距离
两车距离
还需匀速运动
所以乙车从启动到与甲车平齐共用时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