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部编版期末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部编版期末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09: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部编版期末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43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在神奇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足不出户游四方,看园中yōu yǎ( )的丁香花,看海上汹涌péng pài( )的波浪;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聆听狼牙山五壮士yì lì( )在xuán yá( )边壮烈豪迈的口号,聆听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的xuān gào( );我们可以跟随宇航员遨游太空,jiē kāi( )宇宙生命zhī mí( ),感受地球母亲的kāng kǎi( );我们还可以浏览新闻时事,及时了解zhèng fǔ( )的新决策。当然,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dǐ yù( )不良网络游戏的诱惑,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开阔眼界,做到健康上网。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4分)
(1)第二日,我便要他捕(bǔ pǔ)鸟。
(2)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chuàn cuàn)了。
(3)在一瞬(sùn shùn)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4)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正在教同学们掷(zhèng zhì)铅球。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汹涌澎湃的小溪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B.体育课上,他扭伤了脚,从操场跌跌撞撞地走回了教室。
C.他年轻时好吃懒做,如今生活穷困潦倒,真是自作自受。
D.蹦极在我们心目中是一种让人心惊肉跳的运动。
4.下面对课文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穷人的同情。
B.“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这句话表现了桑娜对孩子的关心与疼爱,体现了她善良的品质和母性的光辉。
C.“‘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个不徇私情、威望极高的老支书形象。
D.“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这句话说明了在太阳系中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高( )流( ) ( )( )曼舞 余音( )( )
( )( )天工 画( )点( ) 笔走( )( )
(1)上面词语中表示“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的词语是 。
(2)虽然过了许久,但那优美的歌声似乎还在我耳边回荡,真是 ,三日不绝啊!
(3)张旭的书法 ,李白的诗篇豪放不羁,他们的作品引人入胜。
6.选词填空。(4分)
幽雅 优雅
(1)这里环境( )恬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2)他那种( )的风度是任何人都模仿不了的。
瘦削 瘦弱
(3)缺吃少穿的生活,使他愈加显得( )了。
(4)他( )结实,红头发,有一双目光锐利的蓝眼。
7.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字母)(4分)
A.动作描写  B.环境描写  C.神态描写 D.语言描写  E.外貌描写 F.心理描写
(1)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 )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 )
(3)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
(4)“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
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修改病句)
(2)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3)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改为反问句)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充诗句:“ ,江清月近人。”“待到重阳日,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知道的唐宋八大家还 有 ,这首诗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风大雨急的诗句是“ ,
”。
3.大自然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你看那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的自然风光,不就是孟浩然笔下“ , ”(《过故人庄》)描绘的景象吗?在我心中“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正是对夏日乡野鹊飞,蝉鸣之景的绝美刻画;“ , ”(《宿建德江》),正是朦胧月色下的江景图。每一处美景,都饱含诗意,让人流连忘返。
三、阅读与理解(21分)
(一)(11分)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 ,《牛》的作者是 ,收藏画作《牛》的人是 。(3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所宝以百数
(2)拊掌大笑
(3)今乃掉尾而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文中有两处“笑”,但笑的原因各有不同。阅读短文,试着写一写。(2分)
(1)“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是因为
(2)“处士笑而然之”是因为
(二)(10分)
①在我住了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白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②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仔细阅读文章片段,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3分)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这句话中的“檐前积雪”指的是 ,这里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3.文中引用了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李璟描写丁香的诗句,请你将这两句诗补充完整:“芭蕉不展丁香结, 。”“ ,丁香空结雨中愁。”(2分)
4.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2分)
五、口语交际(4分)
近几年,倡导“使用公勺公筷,推行分餐制”的文明就餐宣传活动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某市在推行此活动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议。请你站在不同的人群的立场,写一写他们的看法。
老年人:使用公勺公筷,分开就餐,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影响亲友之间的感情,我觉得这样做不好。
青少年:使用公勺公筷是讲究卫生的表现,这样就不用吃别人的“口水”菜了,分餐制我们也能接受,这样能使饮食更加安全卫生。
餐厅老板:
医护人员:
六、作文(20分)
(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习作。)
题目一:以《我给 点赞》为题写一篇习作。想一想自己对哪个人,哪种做法或者哪些事物十分赞赏,选择一个自己最为赞赏的人物或做法或事物来写。
要求:(1)要写清楚点赞的理由,要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优点,或这个做法的好处或这个事物的特点;(2)将题目补充完整,习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
题目二:有人认为丰富的知识是财富,有人认为纯真的友情是财富,也有人认为善良的美德是财富。其实,挫折、勤奋、诚信、开心、包容……都是财富。请围绕“财富”这个话题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所选内容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
要求:(1)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2)题目自拟,结构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共3页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一、
1. 幽雅 澎湃 屹立 悬崖 宣告 揭开 之谜 慷慨 政府 抵御
2. bǔ cuàn shùn zhì
3.A
4.A
5. 山 水 轻 歌 绕 梁 巧 夺 龙 睛 龙 蛇 轻歌曼舞 余音绕梁 笔走龙蛇
6. 幽雅 优雅 瘦弱 瘦削
7. B A E D
8.(1)虽然道具是虚拟的,但是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
(2)示例: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开运动会了。
(3)这难道不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吗?
二、1.野旷天低树 还来就菊花
2.苏轼 欧阳修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三、(一)1. 苏轼 戴嵩 杜处士
2.所珍藏的 拍手 却 摆动
3.有一幅是戴高的《斗牛画》,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4. 画中的斗牛与现实中的表现不一样,画错了。 杜处士认为牧童说得对。
(二)1.形状:十字小白花、形成一簇、开满一树;
颜色:莹白、紫色;
气味:香气直透毫端。
白色的丁香花 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丁香花的洁白无瑕和繁茂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丁香花的美丽和魅力。
同向春风各自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
4.雨中的丁香朦胧、妩媚,线条模糊,给人一种梦幻、迷离的感觉,就如同印象派的画作。丁香与微雨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富有韵味的美,因此作者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