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5-08 23:05:00

文档简介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十)
第五单元B卷 (开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léi弱( ) línɡ冽( ) 毛骨悚然( ) 盘盂( )
阴mái(   ) biān(   )骨   泅(    )水 斫痕(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____然不同 迫不____待 语无____次 梦____以求
养精____锐 色彩斑____ ____而不舍 ___ ___来迟
3.填空(3分)
(1)《论诗》中说明文学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 , 。
(2)《荒岛余生》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国人,著名作家。
(3)举目四望, 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 在他们的脚下。
4.写出下列带点的字所指代的人物。(2分)
①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      )
②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
③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
④弃其杖,化为邓林。(  )
5.句式学用(2分)
结合课文对比体会“悲”与“伟大”的内容。(用“悲在 ,而 伟大”表述)例: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6.结合语境,回答问题。(3分)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摇篮曲’啦?”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
① 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如果你是这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2分)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二.探究与品味(10分)
8. 怎样理解“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分)
9.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3分)
10.《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分)
三.阅读与理解(共40分)
(一)(12分)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1.上面语段选自奥地利作家 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其人物传记《三位大师》被我国教育部规定为中学生必读作品。(1分)
12.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1分)
答:
13.这段文字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 。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 。天气情况是 。这种情况表明任何希望都破灭了。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 (2分)
14.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 ,或 ”,李清照说“生 ,死 ”,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 ,留取 ”……(3分)
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2分)
15.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3分)
(二)生命的姿势(10分)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他们特意选定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天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一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俩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摘自《现代女报》2001年1月15日)
16.找出故事发展的语言标志。(2分)
17.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环境之恶劣?(2分)
18.文中细致地描写孩子的脸色和神态的用意是什么?(2分)
19.你怎样理解文中结尾的一句话?(2分)
20.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本文写作手法上的一点看法。(2分)
(三)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8分)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A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在东方甚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能肯定它能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骨”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我也没想过去找这本书读,凭我的人生经历,
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B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经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事物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21.文中划线句A反映了“韩国成功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2分)
2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举重若轻: 水到渠成:
23.文中划线句B是否真的说什么事都用不着“钢铁般的意志”,用不着“技巧和谋略”?此话是针对什么问题说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四)两小儿辩日(10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见两小儿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而日中时远也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
25.请填出句中省略的词语。(2分)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_____________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______远,而日中时_________近也。
26.翻译句子。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7.两小儿的“辩斗”给了你什么启发?(2分)
28.所掌握的知识,试回答: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分)
四、表达与交流(30分)
29.探险,既是对人类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探险,可以使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读罢本单元的各篇课文,我们可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请你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九)
第五单元A卷(闭卷 )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l.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梦mèi 以求 zīzī 不倦 养精蓄ruì 冻饿之yú
liáo 以自慰 yāng yāng 不乐 毛骨sǒng 然 精疲力jié
2.用横线划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括号里。(2分)
(1)他们疲惫已极,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覆。( )
(2)在南极,即使你穿着你现在这身衣服,也根本不能抵卸那砭骨的寒风的攻击。( )
(3)他郑重其是地给我说:“如果你明天不准时到达车站,我就和你绝交。”( )
⑷他喘着气跑过来,和我说了一大堆话,但他语无论次,我没听明白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
3.填空: (4分)
①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4.《伟大的悲剧》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2分)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5.下列语句中的“走”与“夸父与日逐走”的“走”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儿童疾走追蝴蝶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走马观花 D.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6.根据例句,仿写句子。(2分)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做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 一样。
7. 古诗中有许多反映自然界色彩的句子,如“一田护水将绿绕”,“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请再写出一句 。(3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0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14分)
①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
②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③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把我每天的经历一一用笔记下来。我这样做,为的不是留给后来的人看(因为我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
坏 处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困苦万状。
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
我没有衣服穿。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的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
我没有人可以谈话,也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
好 处
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的缘故,饿死在这不毛之地。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怎样?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生用之不尽。
④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⑤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
8.第①段写出了鲁滨孙怎样的心情?(2分)
9.“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0.鲁滨孙要笔记每天的经历?说明了什么?(2分)
11.鲁滨孙用什么方法来自我安慰?对此你想到了什么?(2分)
12.第④段中哪句话与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相呼应?(2分)
1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鲁滨孙的心情已归于平静了?(2分)
14.你有过身处逆境的经历吗?你是怎样走向“阳光”的?(2分)
(二)(14分)
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 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5.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2分)
答:
16.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7.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8.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2分)
答:
19.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答:
20.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 (2分)
答:
21.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1]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 [2]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3]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 [4] 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选自《山海经》)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
^1 喙:鸟嘴。
^2 自啸:叫自己的名字。
^3 溺:被水淹死。
^4 湮:淤塞,这里是填的意思。2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2分)(1)夸父逐日( ) (2)夸父与日逐走( )(3)未至,道渴而死( ) (4)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23.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部分。(2分)(1)( )饮于河渭。 (2)弃其杖,( )化为邓林。(3)未至( ),道渴而死。 (4)(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24.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文: (2)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译文:25.“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2分)答:26.根据第二个文段写出一个成语。(2分)答:三、表达与交流(40分)27.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虽已殒落,但七名“真正英雄”却留给人类以强烈的震撼。我们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你认为怎样的人令你佩服,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10分)28.题目: 那一天,我 ______________ (30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兼有恰当的抒情、议论,不少于500字。 3.从最真切的感受着眼,表达真情实感。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第五单元A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寐 孜孜 锐 虞 聊 怏怏 悚 竭2.(1)覆—履 (2)卸—御 (3)是—事
(4)论—伦3.①化为邓林。 ②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③各领风骚数百年④黄梅时节家家雨4.B 5.D 6.略7. 一行白鹭上青天 等
二.阅读与理解
(一)8.孤独、沮丧的心情。9.考虑到好事使我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考虑到更坏的情况使我们做事更周密、严谨。10.给自己看减轻苦闷。11.用“借贷”方的格式来自我安慰。
12.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自慰的事情。13.①对处境有好感。 ②不再望海,等待船来。 ③一心一意安排生活并尽量改善生活。14.提示:谈战胜困难的经历
( 二)15.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16.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7.与同伴和人类和谐相处。18.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19.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苔藓、能和同伴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企鹅、具有奉献精神的老教授的赞美之情。20.欲扬先抑,反衬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21.捷克老教授在考察研究中不顾身体,忘我工作。
( 三)22.(1)追赶(2)跑 (3)在道路上 (4)黄河 23.(1)夸父 (2)杖 (3)大泽 (4)精卫 24.(1)河和渭河的水不够,夸父又赶到北边的大泽去饮水。(2)漳河在这里发源,向东流入黄河。25.胜利了。他进入了太阳,他死后,手杖还化作桃林,造福人类。(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6.精卫填海。
三、表达与交流 27.略 28.略
第五单元B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羸 凛  sǒng   yǘ 霾 砭 qiú zhuó
2.迥 及 伦 寐 锲 蓄 斓 锲 姗姗
3.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2)笛福 英 (3)朦胧 匍匐
4.鲁滨孙、刘连满、麦考利夫、夸父 5.示例:悲在生命的毁灭,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伟大。悲在失去朋友亲人,而无私的爱伟大 6.①上课时你怎么可以睡觉呢?②我正陶醉在《川江号子》中呢!7.略
二.探究与品味
8、这是斯科特他们的观点,表现了他们当时极度沮丧、绝望的心理。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了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它启示我们怎样看待英雄。
9、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的教师代表,在这里“整个国家想象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10、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地描写珠峰的景色。(具体语句,略)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的景色。这样一张一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阅读与理解
(一)11. 茨威格 12.略,有道理即可 13.疲倦已极 燃料已经告罄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 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14.泰山 轻于鸿毛 当作人杰 亦为鬼雄 自古谁无死 丹心照汗青 几首诗均可,可自选角度 15.文中指斯科特一行虽然在南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却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驻世人心间。
(二)16.“妻子的体温在进一步降低”17.“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
18.文中细写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来之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19.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任何倾注了母爱的行为都是高尚的应该永远铭记。20.可以从典型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这一方面展开。
(三)21、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 22、比喻以轻松的态度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 比喻功到自然成 23、不是;针对那些“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而说的 作者的用意是鼓励人们不要害怕困难,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会取得成功的
(四)24.①争论 ②认为 ③正午④寒冷 25.①去人 ②出时去人 去人
26.①这不是说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②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等到中午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27.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8、略29、略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