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程导入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 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热闹、南京的 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 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 上北平——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平——的典丽 堂皇,幽闲清妙。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目标引领
1、品读“秋味”,深入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2、理解本文“主观情”和“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3、在平凡衰败中体悟独特的“悲”之美,感知郁 达夫独特的审美趣味。
①形散神聚。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 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神聚",即散文所要表 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散文以表现性情见长,实现物我统一,展现 作者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
论性散文等。
散文
特点
分类
独立自学
了解“散文"
混混沌沌dùn 潭柘寺 zhè 槐树huái
扫帚sào zhou
一椽破屋chuán 廿四桥niàn 颓废tuí
平平仄仄zè
独立自学
读文正音
引导探究
活动一;通读入境,初品秋味
1、故都指的是哪里
北平
2、故都的秋有哪些特点 (找文眼)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 得静,来得悲凉 ”
3、江南的秋有哪些特点
“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
对比衬托。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 —北国之秋胜于南 国之秋,从而表达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
驯鸽飞声
蝉声衰弱
落蕊无声—
以动衬静
极致的安静
状态清闲自在
关系清晰互通
活 景中寻情,涵咏秋味
清
静
人
引导探究
活动二;景中寻情,涵咏秋味
请快速阅读第3—11段,思考作者分别描写了哪几副 秋景图来体现悲凉这一特点的,请用五个字分别概括 这几幅图
(11)
秋果奇景图
(7-10)
秋雨话凉图
(5)
秋蝉残鸣图
(4)
秋槐落蕊图
(3)
小院秋晨图
赏秋景 品秋情
牵牛花(朝荣) 牵牛花本就清 冷、悲凉感十 足,“秋草”不比“春草”那 样充满生命的蓬勃与朝气,秋
草体现的是一种衰 败的生命形 态。秋草的“疏疏落落”增
添了一种荒芜、萧瑟的感觉。
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牵 牛花底下还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
冷色调、生命短暂
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
美。”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寂静,
生命的绽放固然美丽,但能看到生 命的凋零之美也是一种对生命无常 的领悟。若郁达夫此时选择了高大 的秋槐,怕是缺少这样的美感,当 然,这和郁达夫本身的审美旨趣也 不相符。
99
为何不写高大的秋槐而写落蕊
《葬花吟》有言:“花谢花飞飞满
凋零、衰败
落蕊
就像枣子挂满枝头,色泽鲜艳, 散发着成熟的气息,代表着生命的 繁荣。但北风一吹,尘土一扬,仿 佛在预示着这些果实也会随着风的 吹拂和尘土的掩埋,逐渐凋零。
“秋的全盛时期”正面临着凋零的
结 局 ,所谓的“胜景”是终结 前的狂欢,是短暂的,是以衰
成熟到八九分 亡为背景的。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 沙灰土的世界”
思考: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
小结
细细品读,仿佛这些凄凉的秋景,都显露着不与世争、
独处角落的颓废感。但在郁达夫的心里,他却用这些 呈现着颓废之气的树叶、秋风、秋雨、秋蝉、牵牛花、 槐树,勾勒出了一个能让他在“颓废”中感觉唯美、感
觉心静的自然世界和精神乐园。
活动三;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作者为何把秋的“悲”当做美来欣赏
目标升华
伍
历代文人笔下的秋
跟中国文人的“悲秋”情节有关。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 甫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郁达夫 (1896年 - 1945年),原名郁文
,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 烈士。曾赴日留学十年,在异国他乡饱尝孤独 苦闷,性格敏感忧郁。郁达夫提倡“静”的文 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 组织。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迟桂花》等 。
了解郁达夫
●留日十年,受日本物哀美学影响。
●物 哀 :
●事物引发的内心感动,大多与“雅美”、“有趣”等 理性化的、有华采的情趣不同,是一种低沉悲愁的情 感、情绪。悲与美是相通的。 —— 《日本国语大辞典》
●日本重要学说“物哀说”,体现了日本人在人世无常
中玩味的悲哀,从残缺与不完美中发现趣味的美学偏
好 。
● 物哀说的几个重要美学特征:寂静为美,恬淡为美, 残缺为美,死亡为美。
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 世文学”
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将自然的“客
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 一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 有秋的寂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 然一体。
课堂小结:
陆,当堂诊学
仿写句子,体悟秋味
示例: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
仿写: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
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 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 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在小院每一座低矮的破屋内。
,
作答处 :
强化补清
“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都的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 北国秋日的风光,更体会到了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和浓 浓的情意。
课后请同学们从写景角度、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角度 任选其一,写一篇文学短评,字数100字左右。
故都的秋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