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临考抢分金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临考抢分金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04 09:52: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临考抢分金卷
数 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6,则第三边的长不可能是  
A.4 B.6 C.8.5 D.10
2.如图是某校园内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该校园内汽车行驶的速度x(千米/小时)应满足的不等关系为(  )
A. B. C. D.
3.如图,在Rt△ABC中,AC=BC,点D为AB中点.∠GDH=90°,∠GDH绕点D旋转,DG,DH分别与边AC,B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E=BF B.AE+CF=AB
C.AE2+BF2=EF2 D.△DEF始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一次函数y=mx+n与y=mnx(m≠0,n≠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5.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6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如图所示,道路与道路平行,道路与道路的夹角为.城市规划部门想修一条新道路,要求,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7.若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8.对于命题“若a>b,则a2>b2.” 能说明它属于假命题的反例是(  ).
A.a=2,b=1 B.a=﹣1,b=﹣2
C.a=﹣2,b=﹣1 D.a=3,b=-2
9.如图,直线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点,D为线段的中点,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当的周长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10.如图,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直线 交于点 ,则关于 的不等式组 的解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垂足为D.若,则的长为   .
12.如图所示,射线BA、CA交于点A,连接BC,已知AB=AC,∠B=40°,那么x的值是   .
13.用一条长为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这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倍,则它的腰长为   .
14.如图,是直线上一点,,平分,交于点,,于点,则   .
15.已知一次函数y=(k+3)x+k2-9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的值为    .
16. 若整数使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整数,且关于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个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和为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
17.(9分)A,B两地之间有一条长为600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都从A地匀速开往B地,乙车先出发,然后甲车再出发,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已知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为   千米/时,乙的速度为   千米/时.
(2)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3)当甲车与乙车相距的路程为80千米时,求此时乙车行驶的时间.
18.(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在图中作出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2)写出,的坐标;
(3)求出的面积;
19.(9分)某蓄水塔在工作期间,每小时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到只进水不出水,到既进水又出水,到只出水不进水.下图是某日水塔中蓄水量y(立方米)与x(时)的函数图象.
(1)求每小时的进水量;
(2)当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从该日到,当水塔中的蓄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求出x的取值范围.
20.(9分)已知:在△ABC中,∠ABC=90°,AB=BC,CD平分∠ACB,交AB于D,过B作BE⊥AC交AC于点E,交CD于点F.
(1)根据描述补全图形;
(2)试判断△B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求证: .
21.(9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E是AB的中点,DE平分∠ADC.
(1)求证:CE平分∠BCD;
(2)求证:AD+BC=CD;
(3)若AB=12,CD=13,求S△CDE.
22.(9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ABC=90°,AB=BC,E是AB的中点,CE⊥BD.
(1)求证:BE=AD;
(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
(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23.(12分)在四边形中,,,,E为中点,连接,交于点F.
(1)当时,______,_____;
(2)当的大小改变时,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求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的度数;
(3)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若,则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临考抢分金卷
数 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6,则第三边的长不可能是  
A.4 B.6 C.8.5 D.1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设其第三边的长为x,
6-3 第三边的长不可能是10.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列出不等式判断即可.
2.如图是某校园内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该校园内汽车行驶的速度x(千米/小时)应满足的不等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限速5公里”即速度不能超过5公里每小时,
故用不等式可表示为:x≤5.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限速即不超过的意思,即可得到答案.
3.如图,在Rt△ABC中,AC=BC,点D为AB中点.∠GDH=90°,∠GDH绕点D旋转,DG,DH分别与边AC,B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E=BF B.AE+CF=AB
C.AE2+BF2=EF2 D.△DEF始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连接,如图所示: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为斜边的中点,
∴,
∴,
又∵,
∴,
∴,

∴,A不符合题意;
B、∵,∴,即.
∴,
又∵,
而与不一定相等,
∴不一定等于,B符合题意;
C、在中,∴,C不符合题意;
D、∵,∴,
又∵,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CD,证出即可证得A;根据线段相等证出,可证得B;根据线段相等和勾股定理可证得C;根据判断角度即可.
4.如图,一次函数y=mx+n与y=mnx(m≠0,n≠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当mn>0时,m、n同号,y=mnx过一三象限;同正时,y=mx+n经过一、二、三象限,同负时,y=mx+n过二、三、四象限;
②当mn<0时,m、n异号,y=mnx过二四象限,m>0,n<0时,y=mx+n经过一、三、四象限;m<0,n>0时,y=mx+n过一、二、四象限;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m、n同正,同负,一正一负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
5.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6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甲步行速度==60(米/分);
故①结论正确;
设乙的速度为:x米/分,
由题意可得:16×60=(16-4)x,
解得x=80
∴乙的速度为80米/分;
∴乙走完全程的时间==30(分),
故②结论不正确;
由图可得,乙追上甲的时间为:16-4=12(分);
故③结论不正确;
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
故④结论不正确;
故正确的结论有①共1个.
故答案为:A.
【分析】由图象可得甲4min行驶的路程为240m,利用路程÷时间=速度可得甲的速度,据此判断①;设乙的速度为x米/分,根据甲16min的路程=乙(16-4)min的路程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进而判断②;由图可得乙追上甲的时间为(16-4)分,据此判断③;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米,据此判断④.
6.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如图所示,道路与道路平行,道路与道路的夹角为.城市规划部门想修一条新道路,要求,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CD,∠BAF=42°,
∴∠DFE=∠BAF=42°,
∵∠C=∠E,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FE=∠BAF=4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求解.
7.若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解:∵k=-2<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又∵点(-1,y1),(2,y2)都在函数y=-2x的图象上,且-1<2,
∴y1>y2.
故答案为:C.
【分析】由k=-2<0,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再结合-1<2,即可求解.
8.对于命题“若a>b,则a2>b2.” 能说明它属于假命题的反例是(  ).
A.a=2,b=1 B.a=﹣1,b=﹣2
C.a=﹣2,b=﹣1 D.a=3,b=-2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当时,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例就是符合已知条件但不符合结论的例子,据此即可求解.
9.如图,直线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点,D为线段的中点,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当的周长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点E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接,交y轴于点Q,则,连接,
的周长,点是定点,则的长不变,
当重合时,的周长最小,
由,令,令,则
是的中点
,点F是E关于y轴对称的点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代入,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令,则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B、C的坐标,结合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可求出点D的坐标,作点E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接,交y轴于点Q,则,连接,点是定点,则的长不变,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DF的解析式,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10.如图,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直线 交于点 ,则关于 的不等式组 的解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解得
∵直线 与直线 交于点



解得
∵直线 与直线 交点的横坐标为:-2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又∵当y=0时,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故可得图象
由图象可知, 的解集是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求出交点坐标,后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写出不等式组 的解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垂足为D.若,则的长为   .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B=30°,ED=5,∴BE=10,∵DE为BC的垂直平分线,∴EB=EC=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利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E的长,然后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EC,最终求出结果。
12.如图所示,射线BA、CA交于点A,连接BC,已知AB=AC,∠B=40°,那么x的值是   .
【答案】80
【解析】【解答】解:∵AB=AC,∠B=40°,
∴∠C=∠B=40°,
∴x°=40°+40°=80°.
故答案为:8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C=∠B=40°,再根据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13.用一条长为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这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倍,则它的腰长为   .
【答案】8或
【解析】【解答】解:设一边为x cm,则另一边为1.5x cm,
①当长为x cm的边为腰时,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cm、x cm、1.5x cm,
由题意可列方程:x+x+1.5x=28,
解得x=8,
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8cm和12cm,满足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符合题意;
②当长为x cm的边为底时,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cm、1.5x cm、1.5x cm,
由题意可列方程:x+1.5x+1.5x=28,
解得:x=7,
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7cm、10.5cm、10.5cm,满足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符合题意;
∴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8cm或10.5cm.
故答案为:8或10.5.
【分析】设一边为x cm,则另一边为1.5x cm,分类讨论:①当长为x cm的边为腰时,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cm、x cm、1.5x cm;②当长为x cm的边为底时,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cm、1.5x cm、1.5x cm,再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14.如图,是直线上一点,,平分,交于点,,于点,则   .
【答案】5
【解析】【解答】过点M作MH⊥BC于点H,如图所示:
∵PO平分∠AOC,
∴∠POC=∠POM,
∵PM//BC,
∴∠MPO=∠POC,
∴∠MPO=∠POM,
∴MO=MP=10cm,
∵∠MOH=30°,∠OHM=90°,
∴MH=MO=5cm,
∵PM//BC,PD⊥BC,MH⊥BC,
∴PD=MH=5cm,
故答案为:5cm.
【分析】过点M作MH⊥BC于点H,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MPO=∠POM,再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MO=MP=10cm,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H=MO=5cm,最后求出PD=MH=5cm即可.
15.已知一次函数y=(k+3)x+k2-9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的值为    .
【答案】3
【解析】【解答】解:把(0,0)代入y=(k+3)x+k2-9得k2-9=0,
解得k=±3,
而k+3≠0,
所以k=3.
故答案为:3.
【分析】将(0,0)代入y=(k+3)x+k2-9中可得关于k的方程,求出k的值,由一次函数的概念可得k+3≠0,据此可得k的值.
16. 若整数使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整数,且关于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个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和为    .
【答案】34
【解析】【解答】
∵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个整数解,
解得:

解得13<m≤19
∵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整数
解得
∴ 满足条件的m的值是:15,19
则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和为 34.
故答案为:34.
【分析】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要求,得出m的取值范围,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要求,共同得出符合条件的m的值即可。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
17.(9分)A,B两地之间有一条长为600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都从A地匀速开往B地,乙车先出发,然后甲车再出发,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已知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为   千米/时,乙的速度为   千米/时.
(2)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3)当甲车与乙车相距的路程为80千米时,求此时乙车行驶的时间.
【答案】(1)80;60
(2)解:R点表示甲到达终点B地,此时乙行驶了,
∴当时,,此时
∴,
∵S点表示乙也到达终点B地,
∴,
∴,
设直线,把,代入得:
,解得,
∴直线;
(3)解:设直线,
把点,代入,得:
,解得:,
∴直线,
当时,,

∵直线,
当时,,
∴,
∴当甲车与乙车相距路程为80千米时,此时乙车行驶的时间为8小时或小时.
【解析】【解答】解:(1)设甲的速度为千米/时,乙的速度为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甲的速度千米/时,,
∴千米/时,
故答案为∶ 80;60.
【分析】(1)由图象可得:甲(8.5-1)h的路程为600千米,甲(4-1)h的路程等于乙4小时的路程,求解可得甲、乙的速度;
(2)R点表示甲到达终点B地,此时乙行驶了8.5h,求出乙8.5h的路程,进而得到m的值,表示出点R、S的坐标,设RS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将R、S的坐标代入求出k、b的值,据此可得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RQ的解析式,令y=80,求出x的值,令直线RS解析式中的y=0,求出x的值,据此解答.
18.(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在图中作出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2)写出,的坐标;
(3)求出的面积;
【答案】(1)解:如图,即为所求.
(2)解:,
(3)解:
【解析】【分析】(1)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据此找出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根据点A′、C′的位置可得相应的坐标;
(3)直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9.(9分)某蓄水塔在工作期间,每小时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到只进水不出水,到既进水又出水,到只出水不进水.下图是某日水塔中蓄水量y(立方米)与x(时)的函数图象.
(1)求每小时的进水量;
(2)当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从该日到,当水塔中的蓄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求出x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到只进水,水量从5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
(立方米/时),
∴每小时的进水量为5立方米.
(2)解:当时,设函数,
∵该函数经过点,

解得:
∴当时,;
(3)解:当时,;
所以当时,每小时水量上升3立方,
∴每小时出水量为:(立方米),
当时,令,解得:,
当时,令,解得:,
结合图象得,当水塔中的蓄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
x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分析】(1)4:00到8:00只进水,水量从5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即可求出每小时的进水量;
(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当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分时间段求出蓄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x的取值范围。
20.(9分)已知:在△ABC中,∠ABC=90°,AB=BC,CD平分∠ACB,交AB于D,过B作BE⊥AC交AC于点E,交CD于点F.
(1)根据描述补全图形;
(2)试判断△B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求证: .
【答案】(1)解:补全的图形为:
(2)解:△BDF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BC= ,AB=BC,BE⊥AC,
∴∠ABE=∠CBE=∠A=∠BCA= ,
∵CD平分∠BCA,
∴∠BCD=∠ACD= ,
∴∠CFE=∠BDC=∠BFD= ,
∴BD=BF,
∴△BDF为等腰三角形;
(3)解:如图,延长CB到H使BH=BF,
∵∠ABE=∠CBE=∠A=∠BCA= ,
∴BE=EC=EA= ,
∵∠ABC= ,
∴∠HBD= ,
∵BD=BF,
∴BD=BH,
∴∠H=∠BDH= ,
在△ACD和△HCD中

∴△ACD≌△HCD,
∴AC=CH,
∵BD=BH=BF,
∴ ,
∴BE= .
【解析】【分析】(2)由余角的性质得∠BFE=∠BDC=67.5,可得BD=BF,可得结论;
(3)延长CB到H使BH=BF,由“AAS”可证△ACD≌△HCD,可得AC=CH,可得结论。
21.(9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E是AB的中点,DE平分∠ADC.
(1)求证:CE平分∠BCD;
(2)求证:AD+BC=CD;
(3)若AB=12,CD=13,求S△CDE.
【答案】(1)证明:作EM⊥CD垂足为M,
∵ED平分∠ADM,EA⊥AD,EM⊥CD,
∴AE=EM,
∵AE=EB,
∴EM=EB,
∵EB⊥BC,EM⊥CD,
∴EC平分∠BCD
(2)证明:由(1)可知:AE=EM=EB,
在Rt△DEA和Rt△DEM中,

∴△DEA≌△DEM,
∴DA=DM,同理可证:CB=CM
∴CD=DM+MC=AD+BC
(3)解:由(1)可知:EM=AE=EB= AB=6,
∵EM⊥CD,CD=13,
∴S△EDC= DC EM= ×13×6=39
【解析】【分析】(1) 作EM⊥CD垂足为M,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AE=EM ,再根据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即可得出CE平分∠BCD; (2)利用HL判断△DEA≌△DEM, 得出DA=DM ;同理可得CB=CM ,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EM=AE=EB= AB=6, 再代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出.
22.(9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ABC=90°,AB=BC,E是AB的中点,CE⊥BD.
(1)求证:BE=AD;
(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
(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ABC=90°,
∴∠ABD+∠DBC=90°,
∵CE⊥BD,
∴∠BCE+∠DBC=90°,
∴∠ABD=∠BCE,
∵AD∥BC,
∴∠DAB=∠EBC,
在△DAB和△EBC中,

∴△DAB≌△EBC(ASA)
∴AD=BE
(2)证明:∵E是AB的中点,即AE=BE,
∵BE=AD,
∴AE=AD,
∴点A在ED的垂直平分线上(到角两边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AB=BC,∠ABC=90°,
∴∠BAC=∠BCA=45°,
∵∠BAD=90°,
∴∠BAC=∠DAC=45°,
在△EAC和△DAC中,

∴△EAC≌△DAC(SAS)
∴CE=CD,
∴点C在ED的垂直平分线上
∴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
(3)解:△DBC是等腰三角形
∵△DAB≌△EBC,
∴DB=EC
∵△AEC≌△ADC,
∴EC=DC,
∴DB=DC,
∴△DB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证明△DAB≌△EBC(AS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D=BE;(2)分别证明AD=AE,CE=C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即可解答;(3)△DBC是等腰三角形,由△DAB≌△EBC,得到DB=EC,又有△AEC≌△ADC,得到EC=DC,所以DB=DC,即可解答.
23.(12分)在四边形中,,,,E为中点,连接,交于点F.
(1)当时,______,_____;
(2)当的大小改变时,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求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的度数;
(3)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若,则_______.
【答案】(1)40°,20°;
(2)结论:不变,证明:如图,连接 ,
∵,,
∴是等边三角形,
∴,,
又∵E为中点,
∴,
∵,
∴.
∴;
(3)如图,作,交于点G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4).
【解析】【解答】(1)∵,,
∴,
如图,连接
∵,,
∴是等边三角形
∴,,
又∵E为中点,

∵,
∴.
∴.
∵,
∴.
(4)∵,
∴设,,
∵由(3)得:,
∴,
∵,E为中点,
∴,
由(2)知,
∴,
∴,
在中,,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的度数,然后求出,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度数;
(2)连接,证明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求出的度数,再利用解题;
(3)如图,作,交于点G,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即可得到之间的数量关系;
(4)设,,结合(3)得出,然后再根据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解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