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4-15 06: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复习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通过温习知识来构建知识的网络、掌握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升华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建构知识网络和升华对概念的理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品质。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里包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方法。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对常见长度、时间、速度的感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估测技能。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基础。“比值法”定义速度是初中阶段定义物理量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速度图像的识别和理解是今后理解各种图像的基础。生活中会经常应用参照物、速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等。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了解“比值法定义物理量”这一常见研究方法;升华对速度等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对于长度的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掌握刻度尺的正确 使用方法、初步掌握速度的概念。学生的能力基础:会使用刻度尺测量常见的长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关于 v、s、t的简单计算。学生的研究方法:对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不熟悉。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本章的知识和概念处于浅层的认识,缺乏系统的归纳 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复习课不喜欢简单的重复,希望有新意的建构和学习 兴趣的激发。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会根据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会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提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2. 多角度理解匀速直线运动。3. 会用平均速度来粗略计算变速运动,会测量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1. 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 2. 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习交流能力。3. 会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修正自己不正确观点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
1. 加深对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2. 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加深对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七.教学创新点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九.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进入复习课 提问: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这是为什么?今天这堂课让我们再回首《机械运动》, 加深对速度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引导学生填写知识清单 回顾基础知识,把握知识要点,理清本章知识脉络
整理本章知识树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树 通过梳理知识树形成知识网络
热身反馈,小试牛刀 引导学生完成小测验,检测本章学习情况 完成知识检测,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讲解典型例题,重点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 典型题分类掌握解题方法
课堂检测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检测题 完成自我检测题
小结与评价 今天这节复习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吧。 归纳总结。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围绕“速度”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展开,以速度为主线,将第一章中的重要知识进行了串联,并升华了对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概念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