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保卫大坝钱钢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20课1、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面对灾难时人民子弟兵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责任感。学习目标说明:
???? ???本文选自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30年前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
大的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那一年,有一个“脚蹬翻毛皮鞋、肩背手压式喷雾器、身穿防疫
队的白色大褂,整日奔波在那片震惊世界的废墟上”的23岁青年,10年后,身兼记者和作家双
重身份,重回唐山,写出了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作品《唐山大地震》。本课文记录的是震痛人心的唐山地震之后的次生灾害——陡河水库大坝即将溃堤,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坝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用真实、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再现了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作为读者“揪心”的感觉直到“艰难保卫”成功之后才“释然”。这是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氛围所产生的“感同身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圈划、朗读,进一步体会人民子弟兵所具备的精神素质。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以自读为主,通过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感受文章所营造的紧张氛围并体会那些感人的画面。
2、难点:理解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朴素使命感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说明:
??????? 这是一篇真实、生动的纪实性报告文学,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圈划、朗读等方式,引导学
生把握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方法。而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学生有可能会有“贴
标签”的思维,理解成“伟大、坚强、不畏艰难”而已。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
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面对灾难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朴素使命和“积极感
人”的坚强力量。这是战胜灾难的根本所在。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真实、生动的纪实性报告文学,在阅读的过程中,作为读者“揪心”的感觉直到“艰难保卫”成功之后才“释然”。这是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氛围所产生的“感同身受”的效果。而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坚强形象则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圈划、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方法。而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学生有可能会有“贴标签”的思维,理解成“伟大、坚强、不畏艰难”而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面对灾难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朴素使命感和“积极感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作者简介钱钢:浙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排长、干事,《解放军报》记者、记者和处长,《地震报》干部。全国记者协会理事。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8月,23岁的钱钢以救灾队员的身份来到唐山,“脚蹬翻毛皮鞋、肩背手压式喷雾器、身穿防疫队的白色大褂,整日奔波在那片震惊世界的废墟上”。8年后,他又以记者和作家双重身份,重新奔走在刚刚复苏的唐山大地上,写出了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作品——《唐山大地震》。著有《裂变》、《军魂》、《火药发明者的子孙》等。报告文学《蓝军司令》(合作)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军第一届文艺奖,《唐山大地震》获1986年全国十大畅销书奖、1987年金钥匙奖。 1979年进入《解放军报》成为职业记者,曾参与创办《中国减灾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1998年至2001年任《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
现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MP)主任、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7.28唐山大地震4.20雅安大地震4.20雅安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5·12汶川地震是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它震痛了灾区人民的心,也揪着全国人民的心,地震之后,人们还没有在悲痛中走出时,一场次生灾害又架在了灾区人民的头上,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放映地震的相关剪辑镜头,最后定格在唐家山堰塞湖)谁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记者兼作家身分的钱钢用真实、生动的语言记录的类似于决战次生灾害堰塞湖的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唐山大地震(唐山、丰南大震灾)是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发生在距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的特大地震,震源距地面6公里。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地震造成的大规模伤亡和损失主要归结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突然性。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 唐山地震纪念墙快速阅读课文,知晓课文内容: 唐山地震后,时逢天降暴雨,陡河水猛涨,大坝岌岌可危。在这紧急关头,一支部队的官兵赶到,用双手摇动绞车,开启了十几万斤重的闸门,保卫了大坝。解除了唐山遭受地震后,再次可能遭受的灭顶之灾。难险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哪些环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形势险除险难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第1节“陡河!陡河!”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连续的名词加感叹号,营造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思考:第2节开头为什么说陡河水库告急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险情?”
大地震时不期而至的突发灾难,随之产生的险情也是无法预料的。
文章在这节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用意是什么?
这些数字极具说服力,具体说明地震对大坝造成的巨大破坏,突出当时情况的危急。思考:举1923年东京地震后的大火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强化了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紧张气氛。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统称为次生灾害。 第3节中写“暴雨中,住在水库周围的地震幸存者们乱作一团……没命地往高坡上跑。”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从人们的“乱作一团”的场面中感受到了极度的恐慌,营造了一种极恐怖的气氛。接着作者通过议论直接点明这种慌乱的逃命景象造成的心理影响。——“恐怖的情绪迅速蔓延,一时之下,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危险的态势,直接危及人心。”
“沉沉的雷声挟裹着水库中的波涛的喧响。一队军人正跑步奔向水库大坝。”喊叫声、雷声、波涛声、跑步声交织,营造出非常紧张的气氛,似乎决堤之险就在顷刻之间!第4节描写陡河水给大坝造成的极度恐怖的险情。思考,文章从几方面来表现的?
从二个方面来表现当时的险情:一是陡河的水急涨;一是大坝几乎不能承受面临溃堤。
“急涨着的陡河水像沸腾般地咆哮着,黑汽蒙蒙,浊浪汹涌,拍打着有裂纹的坝堤,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运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陡河水库水位急涨,大坝岌岌可危,唐山人民危在旦夕,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形容敌兵压境时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雁门大守行》。下句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意思是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千疮百孔的大坝”、“发出支撑不住的痛苦的呻吟”、“宽厚的堤坝此时竟薄得像一张透明的纸页”。
这一环境描写,用夸张的手法,营造了“溃堤之险,危在旦夕”。思考:面对大坝面临的危险,最好的排险方法是什么?
打开溢洪闸
从第4节的结尾到文章最后,请同学们圈画出表现“打开溢洪闸”困难的语句,体会这些语言蕴含了子弟兵怎样朴素的情感?例如:第4节:“士兵们每四人一组,用手臂的力量去摇动绞车,去开启那十几万斤重的闸门。”
第5节:“四个壮小伙子拼命地摇动一百圈,闸门提高还不到一厘米!”、“钢铁大闸一毫米一毫米地上升了”。
第6节:“倘若倒塌,屋内的人不仅会被砸死,而且会栽入数十米的‘深渊’。”第7节:“绞车房已经震裂,站在外面,都能见到里面的人。”“摇,拼着命摇,汗珠子吧嗒吧嗒地掉,心怦怦地跳。”“谁都有可能送命,可是没有缩脖子的。”“可是从轮班到接班,没二话,上。”“手磨破了,腰快断了。”“绞车房猛烈晃动起来,站着的人都栽倒在地。”
文章既有直接的描写,又有对参加大坝抢险的解放军战士魏世德的采访,体现打开溢洪闸的艰难,突出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生命安危,英勇抢险的无畏精神。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子弟兵是如何选择生与死的?找出关键句读一读。(1)“在那十分钟内,谁都有可能送命,可是没有缩脖子的。”
(2)“大清早我们刚扒过死人,身上的血迹还在,人挨砸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知道。”
(3)“可是轮到接班,没二话,上!”
……在这场“惊心动魄、血水交融”的保卫战中,人民子弟兵身上所折射出的力量:它是义不容辞的、它是朴素的、它是积极的、它是坚强的,它是感天动地的。思考:面对这样的困难,当时子弟兵是怎么想的?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境界?
“我当时想,水库决堤可怎么得了?唐山要灾上加灾啊!”
他们考虑的是决堤之后的巨大灾难,因而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这个“小我”,去保护唐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个“大我”。我们从魏世德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感受到解放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总结:作者怎样刻画保卫大坝的艰难的?难环境危险:条件简陋:人员疲惫: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安危义不容辞抢险救灾的崇高与伟大风雨飘摇、大地战栗、恶浪发光、涛声如雷……用手臂的力量去摇动绞车摇动100圈,闸门提高不到1厘米、整整七八个小时、拼着命摇,汗珠子啪嗒啪嗒地掉,心怦怦地跳、我们光着身子,……腰快断了……感悟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形势险恶,气氛紧张,是为下文除险艰难作铺垫均是体现形势险恶,气氛紧张。除险艰难是通过人物描写来体现的。人物描写是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这里体现了子弟
兵为了人民,抗震救灾义不容辞的崇高品质。
比较、赏析请阅读2、4节,赏析它们异同:同异刻画对象:大坝、河水反映中心:形势危急表达方式说明描写表达效果具体、准确形象、生动拓展练习1、3组的同学请用说明的方法,理性地介绍我们的学校;
2、4组的同学请用描写的方法,感性地介绍我们的学校;
让来宾们对我们学校光辉的历史、优美的环境有个充分的了解。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理归纳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氛围的方法。
2、推荐阅读:《唐山大地震》钱钢著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圈画、小组讨论中感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设计了4个问题,先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写什么?然后读懂怎么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意图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文章。上好课后还是发现还是我讲得太多,学生讨论交流太少。欢迎各位老师同学谢谢各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