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理清起承转合的写作层次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儒家士大夫的自尊自信
此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交谊很深,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后世尊称他为“诗豪”。他是谁?听提示猜人物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文集》)传世。走进作者文章背景 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策知府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刘禹锡得罪权臣,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室三厅的房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不怒反喜,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气坏了策知府,他让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依旧在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府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于是他和书丞商量后逼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光,搬家三次。刘禹锡想,这狗官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偏要乐。于是,他就愤笔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你知道吗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zxxk座右铭大全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你知道吗 文章题目的含义: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学生齐读课文辨音识字德馨苔 痕案 牍鸿儒西蜀 何陋调素琴(xīn)(dú)(hónɡ rú)(shǔ) (lòu)(tiáo)(tái) 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划分节奏 每小组出一名同学,根据节奏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好的一组,予以奖励!朗读比试成果展示通过抢答环节,进行朗读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异)。 斯(这)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爬上)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弹琴),阅金经(佛经)。无丝竹(奏乐的声音)之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分析文章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里。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译文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著名
灵异这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长到映入质疑探究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指合奏乐器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有学问的人
没什么学问的人扰乱质疑探究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
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质疑探究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1.文章第一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起笔不落俗套。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2.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眼中作者的陋室是什么样的?请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环境(景幽)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3.与作者交往的都是哪类人呢?请用原文回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友贤)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4.作者在陋室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调素琴,阅金经。-日常生活(事雅)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5.从上面的分析中能看出作者眼中的陋室是怎样的,它真的简陋吗?不简陋。为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请用原文回答。 我们如何来理解文章中的“德馨”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课文小结: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髙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6.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想通过陋室来告诉我们什么?
对偶。(用原文回答)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调素琴,阅金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不陋,表达出作者髙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7.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到 “诸葛庐”与“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两者和作者的陋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质疑探究品读课文 8.文中还一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做托物言志。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文章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物-陋室;志-安贫乐道的情怀 ,高洁傲岸的节操。效果检测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
遂以名楼
卷卷有爷名
是:斯是陋室
是吾剑之所从坠(著名)(命名)(名字)(判断动词)(这儿)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效果检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定语后置的标志)2、找出课文中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效果检测2、找出课文中对偶句(4)调素琴,
阅金经。(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效果检测3、翻译句子
效果检测(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里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3、翻译句子
效果检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合奏乐器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山 水比喻起兴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中心)研读课文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陋室不陋景——环境优美人——交友高雅事——生活闲适研读课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研读课文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研读课文安贫乐道,高洁伟岸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君子之德)小结课文举例说出修辞手法 和 论证方法比(喻)(起)兴
对比
借代
对偶 (对仗)
拟人
反问、引用
举例
类比 “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诸葛庐
子云亭
颜回巷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象征手法: 托物言志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本节小结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当堂测试拓展延伸(改编《陋室铭》) 峰不在高,有险则奇。书不在多,有识则行。虽是困苦,却也充实。清晨校园静,琅琅读书声。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华盛。可以论中外,博古今。无世俗之困扰,无明日之烦忧。外有大操场。内设科技楼。吾曰:何苦之有? 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 展示成果读书铭
书不在多,精典则名。读不在广,受益则行。斯是读书,惟吾静心。家中藏万卷,埋头苦读辛。篇篇有哲理,只字无浅印。可以喝杯茶,养养心。无城市之喧嚣,无世俗之纷扰。南边枝头鸟,西处桃花杏。文人云:“其乐无穷。”
?展示成果好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你知道吗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名言警句四、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查找并写出自己的座右铭。 2、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五、板书设计《陋室铭》 刘禹锡
居室环境——景幽
交往人物 ——友贤
日常生活 ——事雅
志—安贫乐道的情怀 ,高洁傲岸的节操物——陋室 托物言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