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5 08: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村里的土鸡蛋,山核桃换了新装,摇身一变成了精美文创;白云之下,古朴的民居、淳朴的老乡、现代的民宿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
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登山步道蜿蜒曲折,一幢幢古朴民居和崭新的民宿散落在山岭之间,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
从大学生村官到驻村第一书记,10多年来,王玉栋用一腔热血和昂扬斗志,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出耀眼光芒。
“拨云岭村要发展,仅靠种植传统农作物,致富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走上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王玉栋翻转着爬满老茧的双手,伸出又黑又粗的食指,指点着那幢幢散落在山岭间的高端民宿集群及熙来攘往的游客说。
他还在拨云岭村努力打造非公党建之家,设置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套餐,满足不同非公党组织需求,成为非公党建开展组织生活的主阵地,通过“党建+民宿”“党建+旅游”“党建+”等模式,引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该村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山川秀美,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各类山果及珍贵中药材丰富,同时藤编工艺与竹编工艺远近闻名。2022年4月,拨云岭村依托这些资源,注册成立首家集体公司融泰商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丰富拨云岭产品内容,扩大拨云岭品牌影响力。目前,拨云岭村已开发云物文创产品11个,云礼农产品9种,村集体公司累计销售额达300余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摘编自中青报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葛慧君《一个青年先锋的乡村振兴实践》)
材料二:
2019年8月下旬和11月上旬,调研组对甘南州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两次调研工作,先后深入甘南州7县1市,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特色村寨、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专业村、旅游扶贫村以及农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以召开小型座谈会、重点访谈、个别访谈、非结构式访谈等方式,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了解到,夏河县依托达宗湖、白石崖溶洞、桑科草原、拉卜楞寺、甘加八角城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以绿色崛起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围绕一个核心、打造六大景区﹑拉开一条长线、覆盖十个乡镇、串起十个名村、美化一带一廊、建设三大基地,编排一台大戏,提升建造两城、配套五大设施”为思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建成28个旅游专业村,累计扶持建办自驾游营地,帐篷营地、农(牧)家乐等276家,其中星级农(牧)家乐192家,全县旅游从业人数达到4000多人。卓尼县有出名的羊肚菌、蕨麻、蕨菜等土特产,有九巅峡、大峪沟、藏王故里、洮砚之乡等自然人文资源。该县主打牌是绘就幸福美好新家园,以“三变”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打造农家乐和乡村景点,全面推进乡村体验游、观光游、深度游,全县已建成旅游专业村12个,发展农家乐130户,带动488户贫困家庭增收致富。近年来建成“红色博峪村”“田园力赛村”“神秘江车村”“传奇尼巴村”“神泉若龙村”“多彩西尼沟村”等一批生态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
(摘编自马亚美 杨勇《甘南藏族自治州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调查报告》)
材料三: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根据调查员同调查对象的接触方式,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则是借助某种通信工具进行的访谈。
访谈有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分。结构性访谈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提纲进行,在调查中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也是标准的。非结构性访谈没有事先制定较详细的提纲,只有访谈题目或它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调查员只就调查的主题提一些笼统的问题,求得调查对象的回答,甚至有些问题是在访谈中形成的,访谈随着情况的发展深入下去。非结构性访谈适用于事先对调查主题知之不多,或希望深入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相比而言,这样的访谈得到的资料比较具体、细致、全面,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摘自王思斌《访谈法》)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反映了乡村振兴不能单纯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必须转变观念,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反映出乡村振兴应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与人文资源特色打造品牌亮点。
C. 材料一报道了青年先锋王玉栋致力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他通过积极发展高端民宿集群使村集体增收20万元。
D. 材料二中夏河县与卓尼县都注重打造旅游专业村,大力发展农家乐,走绿色乡村旅游之路,取得突出成效。
2. 下列对材料一的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通讯通过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如写王玉栋注册成立首家集体公司融泰商贸,凸现其创新开拓精神。
B. 这篇通讯描写王玉栋“翻转着爬满老茧的双手,伸出又黑又粗的食指”,这一细节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内容更真切感人。
C. 这篇通讯用“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发出耀眼光芒”这句颇有诗意的话,对王玉栋给予高度评价,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观点。
D. 这篇通讯通过一系列具体数据充分说明拨云岭村多元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意在突出王玉栋强烈敏锐的商业意识。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中对甘南州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运用了材料三介绍的访谈方法。
B. 材料二介绍了夏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及发展情况,说明调研具体、细致、全面。
C. 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各有其特点,在调研过程中可以根据调查需要进行选用。
D. 与间接访谈相比,直接访谈更能了解调查对象,访谈会更深入,获取的资料更丰富。
4. 材料一中第1段有哪些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从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访谈两方面,设计关于王玉栋乡村振兴实践的访谈提纲。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途风尘
彭荆风
天还没亮,地处云贵高原的某汽车小站就已经人声喧哗,很热闹了。
我们乘坐的那辆长途客车,昨晚已约定在今天七点钟开车,现在还只有六点,车厢里就坐满了人。
七点还差一刻,天就亮了。驾驶员试了试刹车,问道:“人都到齐了?”
“齐了,开车吧!”好几个声音像合唱队似的,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这里还有一个同志没有来呢!”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老大妈说道。
驾驶员不满意地扫了那几个说“齐了”的人一眼,大声说道:“旅客们,请再查对一下人数,不要丢下了人!”
一会儿,一个拖着两根长辫子的年轻姑娘,提着一个小包匆忙地赶来了。她刚上车,刚才说“齐了”的那几个人又像合唱队似的同声喊了起来:“同志,你快点好不好?大伙都在等你一个人呢!”
“是吗?”她腼腆地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我没耽误嘛!现在七点还差五分呢!”
那几个合唱队员的嘴被堵住了,只有一个穿着件青灰色夹克的人,还在好强地咕哝着:“你早来一点,还不是可以早一点开车。”
姑娘那略带病容的美丽脸庞上露出了一片红晕,她却宽容地没有理会。
当她低声说了句:“对不起。”要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给她让路时,我这才注意地看了她一眼:她上身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黄军衣,下身却穿的是一条蓝布裤子,看来不久前,她是在部队中工作的呢!
在旅途上,部队同志相见时,会立即引起一种战友相见的亲切感情,我立即给她让了路。她看了看我胸前的那几个纪念章,明白了我也是部队上的。
车开了,这条路上山高路险,车子颠簸得比较厉害。我回头看了看那位姑娘,她那略带病容的脸庞显得更加苍白了,两道眉毛也几乎皱在了一起。看来,她是个身体很弱的人,她正在晕车呢!
这天,我们车子到达那个中途歇宿的山城时,已经是黄昏了。车门一开,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首先和他那一伙人像一阵旋风似的拥出了,受了他们的影响,我也手忙脚乱地跟着挤出了车门,去寻找旅馆。
旅社的确很难找,等我费尽力气找到一个过夜的床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我遇见那位姑娘提着那沉重的小提包,缓慢地拖着疲倦的步子走过来。我问道:“找到旅馆了么?”
“没有。我最后下车,到处都被先来的人住满了。幸好那边很远的地方有家老乡愿意留我过夜。不然,真是又要在街头上露营呢!”
我感到有些不安,一到地方,我们只顾自己忙着抢旅馆去了,却忘记了在车上还有一个身体弱、正在晕车的女同志。作为对同志的关怀,我们做得很不好啊!
第二天早上,到七点钟时人们都已经自动在车厢里坐得整整齐齐的了,只有那个姑娘还没有来。
这可引起了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的话题,他嘲弄地说道:“女同志嘛,总有些啰唆事情,起了床,还要梳辫子呀!还要擦粉呀!她在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等候她一个人……”
七点十分又过了,才看到那位姑娘头发蓬松地匆忙跑了过来。一看到全车人那不耐烦的脸色,她就知道是自己迟到了,像犯了罪似的低下头,走进车厢里来。
她迅速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喘着气解释道:“就是那讨厌的背心难穿,二三十个扣子,一个扣子要扣好几分钟。”
穿青灰色夹克的人,仍然不肯放松:“那是什么漂亮背心?不穿也可以嘛!”
中午,我们的车子在山脚下的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旅客们也都下了车休息。
那位姑娘一个人坐在一棵柳树下。在汽车上颠簸了这一上午,她的脸色更苍白了。我走过去问道:“你原来是××部队的么?”
她这一路上都是沉默寡言的,这时也许是由于兴奋了,话也就像打开闸门的流水滔滔不绝地涌了出来。她告诉我:在抗美援朝刚开始的时候,她就参加志愿军到了朝鲜,最后一次战斗是在上甘岭打的。有天晚上,前沿打得很激烈,她背着一颗四十多斤的炮弹,在陡峭湿滑的山坡上爬行着,快要接近阵地时,一颗子弹打进了肩膀,她一阵昏迷,当时就连人和炮弹一同摔下了山沟里……
坐在我们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许是旅途寂寞谁都想听故事,但我却看到他们的脸上都显出了一种惊讶的神色,谁能想到:这个外貌文静的姑娘,却是个曾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呢!
“伤口都治好了么?”我问道。
她低垂下眼睛,忧郁地说道:“肩膀上的伤口是好了,背脊骨却还要穿着矫形背心长期疗养。我的一个哥哥在云南边疆工作,那边气候好,他来信要我到他那里去。这次就是去我哥哥那里。”
哦!我明白了,我完全明白了。可是我们却不了解她的痛苦,有些人还冷酷地讽刺嘲弄她。这些人真不像个新社会的公民。我抬起头向周围看了看,那些“合唱队员”们也坐在离我们不远的一棵柳树下听着我们谈话呢!奇怪,这时候他们都失去了平常那种高谈阔论、嘲笑一切的“气概”,脸上都是白一块、红一块的似乎有什么事使他们不安,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嘴唇一动一动地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
傍晚,汽车又到了一个中途歇宿的小站。当我们正茫然地在街头上徘徊时,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已快步从一家旅馆里奔了出来,对着她说道:“同志,你是不是还没有找到旅馆?我们已为你订好了一个房间。”
“为我?”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感到很突然。怎么也想不到这些人会关心起她来。
那些“合唱队员”们一窝蜂地拥上来,接过她的手提包,拥着她就往旅馆里走去。
第二天早上,要开车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应该设法为她换一个座位,出乎我的意外,她已安然在第一排的窗户边坐好了,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正坐在她原来的座位上呢!看见我,他向我笑了笑,我也亲切地向他笑了笑。
汽车又在那平坦的公路上飞驰着,朝霞刚洒满天边,公路旁的草丛和树梢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秧田里那嫩绿的秧苗已长得很高了,绿茵茵的就像一块块新织的绒毯铺在那广阔的田野里。这时,有人伏在车窗上轻声哼起了一支歌,歌词是叙说人们在幸福的生活里,怀念起那些为他们战斗过的英雄们……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驾驶员开车前先试了试刹车,并要求车上的旅客查对一下人数,可见这是一位工作很负责任的司机。
B. 年轻姑娘因为上车比别人迟而被同车人指责,她没有解释,可见她心地善良、心胸开阔。
C. 当发现姑娘找不到旅馆只能寄宿在很远的老乡家里时,我们同车人都为此感到十分愧疚而自责。
D. 穿青灰色夹克的人尽管表面上是一个自私爱发牢骚的人,但其实也是一个明白事理、知错能改的人。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合唱队员”来称呼车上的部分旅客,生动地刻画了这些人吵闹不休的样子,意在讽刺他们自私的行为。
B. 小说善于运用悬念,前部分写姑娘每次上车总比别人迟,先引出读者的好奇与疑惑,后文再揭晓原因。
C. 穿青灰色夹克的人一开始的“嘲讽”与后来的主动找旅舍和换座,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我”对姑娘的关心感动了他。
D. 小说以一支歌的歌词内容作结尾,意味深长,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为人民而战斗的英雄们。
8. 小说以“我”作为叙事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 同为战争题材,这篇小说与茹志鹃的《百合花》风格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侯生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公子与侯生决,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矫魏王令代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节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注】魏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与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下相应位置的序号。
今邯郸旦暮降秦A而魏救不至B安在C公子D能急人之困也E且公子纵轻F胜G独不怜公子姊邪?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不怜公子姊”中的“独”和“计不独生”中的“独”意思不同。
B. “让魏公子”中“让”,谦让意思;“约车骑百余乘”中“约”,大约的意思。
C. “未足以罪信陵”中“罪”,归罪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饭”的用法相同。
D. “非为六国也”中“为”,与《琵琶行》中的“因为长句”中的“为”用法和意思都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是传记,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谓生动传神,比如对侯生语言的描写,对信陵君的侧面烘托等;而材料二是议论文,以逻辑论辩见长。
B. 信陵君谦逊地对待士人,吸引来众多门客,这是各诸侯国十多年不敢施加武力攻打魏国的原因之一。
C. 信陵君估计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使决计前往赴死,但却遭到了侯生等众多门客的极力反对,于是就有了“窃符”之策谋。
D. 信陵君能成功救赵,得益于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得益于如姬的知恩图报,也与其仁爱、精选士兵等有关。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14. 对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司马迁和唐顺之的态度不尽相同,请分别概括他们对信陵君的评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这位乐师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乐师的气派。
B. 颔联“一挥手”是蜀僧起手拨动琴弦的动作,显得潇洒而遒劲。
C.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琴音终止后,余音袅袅,与钟声相呼应。
D. 这首五律语言庄重、典雅,对仗工整,用典巧妙,而又不着痕迹。
16. 古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值得玩味。这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和《琵琶行》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课内检测(本题共4小题,14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代诗人惯于用颜色修饰意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青色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悲凉心境;《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写落花堆积之状,寄托了李清照难解的愁绪。
(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打拍子将银钗敲碎,饮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借以表现她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18.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暧暧远人村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B.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随意。
C.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斥:斥责。
D. 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情应笑我 B. 凄凄惨惨戚戚
C. 人生几何 D. 失向来之烟霞
20.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体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
B. 《登高》首联领起全篇。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视线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动静结合中寓静于动。
C.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指的是京官被派往外地,即从中央政府调至地方任职,通常与被贬谪有关。
D.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豪放中蕴含着一种旷达的情怀,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对于世俗生活而言,诗是圣洁而温婉的。一旦命运将人们抛进阴森暗淡的沟壑中,也许只有诗才能带领人们走出狭小阴沉的天地,引导人们步入骄子阵营和强者行列。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希望的期许,正是诗的力量和诗的( )。诗,坚定地挺立在时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风霜雨雪,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阴晴圆缺。诗,坚毅地守护和捍卫着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当其他社会行为都( )之时,诗可能就是良知堡垒里的最后一名士兵,就是正义阵地上最顽强的一名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人才能成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在物欲( )的今天,唯有诗才能抵御人心的畸变与冷漠,才能抗拒精神的异化与堕落,也唯有诗能够愈合工业文明引发的心理溃疡,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强健状态。换言之,①只有一个民族②诗意激扬诗绪饱满,③才更加富有④创新精神和表现活力。
2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功效 销声匿迹 沸反盈天
B. 成效 偃旗息鼓 甚嚣尘上
C. 功效 偃旗息鼓 甚器尘上
D. 成效 销声匿迹 沸反盈天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 ① ,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 ② 。”——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2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B. 后者则需要摆脱消费社会的功利诱惑,不要为一时的“利”与“名”而迷失自我。
C. 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A四、写作(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答案:C
  简析:拨云岭村村集体增收 20 万元是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农产品,依托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模式等多种途径,并非仅靠高端民宿集群,选项以偏概全。
  2.答案:D
  简析:文中列举数据是为了直观展现拨云岭村多元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突出王玉栋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而非强调其商业意识,该项分析错误。
  3.答案:D
  简析:文中未表明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获取资料丰富程度的比较,只说非结构性访谈得到的资料比较具体、细致、全面,花费时间多,选项无中生有。
  4.答案:
  ①内容上:运用比喻(“精美文创”)和拟人(“摇身一变”)手法,生动描绘出拨云岭村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乡村振兴成果,如农产品升级、民宿与自然融合,让读者对村子形成美好初始印象。
  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拨云岭村乡村振兴实践的具体报道,为写王玉栋的作为做铺垫,引发读者对村子发展历程的好奇。
  ③效果上:增强文章可读性与吸引力,使读者更愿意深入了解村子变化背后的故事。
  5.答案:
  结构性访谈:
  ①请问您初到拨云岭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时,村里当时的经济状况、产业基础如何?
  ②您决定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是基于怎样的村情调研与考量?期间遇到来自村民、资金、技术等方面哪些难题?
  ③在打造 “党建+民宿” 等模式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④成立融泰商贸公司,推动文创、农产品开发,怎样挖掘本地资源特色,保证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⑤从启动项目到看到收益,这一路走来,您如何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困难与突破?
  ⑥回顾 10 多年扎根乡村,您觉得乡村振兴关键因素有哪些,对年轻干部投身乡村建设有何建议?
  非结构性访谈:
  围绕 “王玉栋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 展开,重点关注他在面对村民传统观念束缚、产业转型困境、市场开拓难题时的心路历程、解决办法,以及在此过程中个人成长、与村民关系变化等方面,不设固定问题框架,依据访谈情况灵活深入交流。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答案:C
  简析:文中仅 “我” 感到不安,不能推出同车人都为此愧疚自责,属于过度推断。
  7.答案:C
  简析:穿青灰色夹克的人转变是因为听到姑娘的战斗经历,内心受到触动,认识到自身错误,并非被 “我” 的关心感动,该项分析不准确。
  8.答案:
  ①增强真实性:“我” 作为亲历者,见证姑娘上车、找旅馆、讲述经历等情节,如 “当她低声说了句:‘对不起。’要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给她让路时……”,使故事仿佛真实发生在读者眼前。
  ②推动情节:“我” 对姑娘的关心、内心感受推动情节,“我感到有些不安…… 却忘记了在车上还有一个身体弱、正在晕车的女同志”,引发后文众人态度转变。
  ③展现人物:通过 “我” 视角展现姑娘坚强、宽容,如 “她上身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黄军衣…… 看来不久前,她是在部队中工作的呢”;穿青灰色夹克的人从自私到知错能改,“我” 的观察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9.答案:
  ①选材视角:都避开宏大战争场景,聚焦小人物经历折射战争影响。本文通过姑娘回忆展现上甘岭战斗,《百合花》从小通讯员、新媳妇日常互动反映战争背景下军民生活。
  ②人物塑造:注重刻画平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本文姑娘外表文静、内心坚强,面对嘲讽宽容以待;《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腼腆憨厚,新媳妇善良淳朴,形象跃然纸上。
  ③主题表达:以小见大,本文借姑娘与同车人故事歌颂战斗英雄,展现人性转变;《百合花》通过军民相处体现鱼水深情,展现战争中的人性美、人情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 答案:B、E、G
  简析:“今邯郸旦暮降秦” 主谓完整,“而魏救不至” 表转折,语义独立,故 B 处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是主谓倒装,“公子能急人之困” 作主语,“安在” 谓语,E 处断;“公子纵轻胜” 主谓宾全,“独不怜公子姊邪” 反问句,G 处断。
  11.答案:B
  简析:“让魏公子” 中 “让” 是 “责备” 之意;“约车骑百余乘” 中 “约” 是 “准备” 之意,该项解释错误。
  12.答案:C
  简析:文中未提及侯生等门客反对信陵君赴死,而是侯生为其出谋划策,建议窃符救赵,该项与原文不符。
  13.答案:
  (1)如姬愿意为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2)窃取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14.答案:
  ①司马迁:高度赞赏信陵君。着重赞美其重情重义、舍己为人品质,在赵国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窃符救赵,展现非凡勇气与担当;还体现他的谋略智慧,如依侯生计、精选士兵;最终成功救赵,维护赵国及六国局势稳定,其行为堪称英雄义举。
  ②唐顺之:评价褒贬兼具。肯定信陵君窃符救赵客观上缓解魏国危机、分担六国灾难,有积极作用;批判其主观动机,认为他因平原君姻亲关系,将个人私情置于魏王与魏国利益之上,忽视国家大义,行为动机不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答案:D
  简析: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快流畅,如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质朴平实,不事雕琢,并非庄重、典雅风格,该项赏析错误。
  16.答案:
  ①侧面烘托:李诗以诗人沉醉琴声,不觉暮色降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侧面烘托蜀僧琴技高超,令人陶醉;《琵琶行》通过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沉浸琵琶曲,侧面表现琵琶女技艺精湛。
  ②比喻修辞:李诗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将琴声比作万壑松风,展现琴声雄浑壮阔;“客心洗流水”,以流水喻琴声清润心灵。白诗用 “大珠小珠落玉盘” 等一连串比喻,形象描绘琵琶声高低错落、清脆悦耳变化,尽显弹奏者技艺高妙。
  (三)名篇名句默写 + 课内检测(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17. 答案:
  ①青青子衿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满地黄花堆积
  ③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④渌水荡漾清猿啼
  ⑤薄言袺之;薄言襭之
  18.答案:C
  简析:“挥斥方遒” 中 “斥” 是 “奔放” 之意,该项解释错误。
  19.答案:B
  简析:A 项 “多情” 古义 “多愁善感”,今义 “重感情”;C 项 “几何” 古义 “多少”,今义 “几何学” 学科名;D 项 “向来” 古义 “刚才、以往”,今义 “从来、一向”。B 项 “戚戚” 古今均表 “悲愁哀伤样子”。
  20.答案:B
  简析:《登高》首联视线是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先写高天猿啸,再到渚清沙白,最后鸟儿飞回,该项描述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本题共 2 小题,5 分)
  21. 答案:C
  简析:第一空,“功效” 侧重功能效果,书面语;“成效” 侧重成绩效果,口语书面皆可用,此处用 “功效”。第二空,“偃旗息鼓” 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与后文士兵、战士呼应;“销声匿迹” 指消失不见,此处 “偃旗息鼓” 合适。第三空,“甚嚣尘上” 形容不良言论嚣张,对应 “物欲” 语境;“沸反盈天” 侧重人声喧闹,此处选 “甚嚣尘上”。
  22.答案:
  ①处: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 “只有一个民族” 改为 “一个民族只有”,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放主语后。
  ④处:语序不当,按逻辑应是先有 “表现活力”,再有 “创新精神”,改为 “表现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23. 答案:C
  简析:文中 “孤魂” 引号表特殊含义,指找不到土地、漂泊无依的人。A 项表特定称谓;B 项表强调;C 项表特殊含义,指选不到导师而处境艰难的学生,与 “孤魂” 用法同;D 项表反语。
  24.答案:
  ①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
  ②不太有变动
  四、写作(60 分)
  审题:
  材料一以花谢、弦断因承受过多爱与压力,启示我们万事万物承受力有限,过度施压会致不良后果,强调施力需适度。
  材料二认为人能承受一切重压,且会因此坦荡充实,肯定人面对压力的强大韧性与积极收获,突出受力能激发成长。
  立意:
  1.《承压有度,成就人生》:开篇点明人生需承受压力,结合材料一指出过度压力如泰戈尔笔下花与弦,会致失败挫折;再引材料二说明适度承压让人成长,以司马迁、苏轼等为例,阐述把握承压 “度”,在不同境遇下调整应对,实现人生价值。
  2.《在承受中寻平衡,于挑战里铸辉煌》:先分析两则材料矛盾统一关系,提出承受要平衡自我与外界压力。如运动员训练,不过度损耗身体又突破极限;再联系生活学习,谈学生面对学业、职场人面对工作挑战,找准承受平衡点,化压力为动力,铸就辉煌。
  3.《合理承受,张弛人生》:开头总述人生如弓,承受如拉弦,太紧易断,太松无力。以创业故事为例,初期资金、竞争压力大,过度承压易崩溃,要合理规划、劳逸结合;又像艺术创作,有灵感压力也有放松调适,总结人生需依情况合理承受,收放自如,绘就精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在这个时候,诸侯因为公子贤能,门客众多,十多年不敢派兵侵犯魏国。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包围邯郸。平原君的使者车马接连不断地到魏国来,责备魏公子说:“如今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的救兵还没有来,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着急的品质体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难道就不顾念公子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以及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魏王畏惧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救兵,决计不独自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一百多乘,打算带着宾客前往秦军,与赵国一起死。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生。侯生屏退众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有能力偷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为这件事报仇雪恨的心思已经积蓄了三年,从魏王以下,想找到替她报父仇的人,没有找到。如姬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向北救援赵国,向西击退秦军,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如姬果然偷出兵符交给公子。公子出发时,侯生说:“我本来应该跟从您,因为年老不能前往。请让我计算您的行程,在您到达晋鄙军队的时候,我面向北方自刎,来为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到了军队,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整顿军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军队里的,哥哥回家;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去奉养双亲。” 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解围离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评论的人把窃取兵符当作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不足以怪罪信陵君。窃取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果真没有罪过吗?回答是:又不是这样。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信陵君只是一个公子罢了,魏国本来有魏王。平原君用婚姻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因为婚姻的缘故,想要赶紧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关系,不知道有魏王。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罢了。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而平原君也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那么,赵王与国家的重要性,比不上一个平原君公子,而魏国的军队和武器所依靠来保卫国家的,只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
(节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