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专题09 课外阅读(一)(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专题09 课外阅读(一)(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1: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09课外阅读(一)
备考策略
一、从写景中的想象和体验想开去的方法。
1.借助想象感受景物。如《草原》中:“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把羊群想象成绿毯上白色的大花,奇丽无比。
2.借助想象表达感情、感受。如《草原》中作者把骏马和大牛的表现写成好像是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3.借助想象扩展意境。如《花之歌》中:“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花儿给大地带来的美丽和芳香。
二、从写物中的联想和感悟想开去的方法。
1.借助写物中的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丁香结》中:“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写出了雨中丁香的特点,体会为什么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我们可以联想自己曾经在雨中的感受,在雨中看花的经历,从而理解丁香在雨中展现出的朦胧和妩媚,体会到在这种美好的体验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2.借助作者的感悟,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如《丁香结》中:“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结合作者的感悟,我们可以想到生活中许多不顺心的事,需要我们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
三、体会文章写好“点”和“面”的方法。
1.分析“面”是怎样被完整、有序地介绍的,是怎样烘托和陪衬“点”写出气氛的。如课文《开国大典》中的环境描写是对“面”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这些环境描写是怎样完整地介绍开国大典的场面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如何对表现中心起铺垫、烘托作用的。
2.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点”的,想想作者是怎样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来突出“点”的特点的。如课文《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来突出伟人的形象的。
专项训练
一、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安塞腰鼓(节选)
文·刘成章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②但是,看!
③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④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⑤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⑥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茂腾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作者从安塞腰鼓的______、______和鼓手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直接进行描写,并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特点。
3.文中第④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的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仿照⑤⑥段介绍一项你喜欢的艺术种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在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睡意,战士们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进行(严肃 严厉 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耗 磨难 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严 庄严 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A.话未说完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4.“轻装上阵”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战士们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用“___”画出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6.你认为国旗班战士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精神?
三、阅读。
中国皮影戏
①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记载,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思念心切,不理朝政,术士发明了皮影戏,以解汉武帝相思之苦,这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②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首先将兽皮处理干净,用药物使其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再镂刻成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是独立的,最后用线连成一体,分别加上连杠用以操纵。
③皮人的女性服饰多用凤、花、草、云等纹样,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矮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④皮影戏表演时,由艺人在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人,一边唱述故事,同时配以音乐。表演神话、武打故事时,人物或腾云驾雾,或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皮影戏深受观众喜爱。在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五十家。
⑤皮影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对丰富世界艺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⑥在元朝,皮影戏一度随着蒙古大军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后来,皮影戏被法国传教士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1.文章第1~4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中国皮影戏。
2.文章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放在文章中哪个位置最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4.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传承和发展皮影戏提出两点建议。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1943年,日本侵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②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三连的指战员们在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地区,突遭日军3000余人马兵分几路的包围,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决定自己与副营长徐福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战士“断后”。他们与日军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③歪头崮位于山东省沂水县与临朐县交界处的沂山,海拔600多米。此崮只有北面是较缓的坡,东、南、西三面都是绝壁,下临几百米的深谷,尤其是东侧绝壁,下部收缩,上部外探,远望犹如一个歪着脖子的人头,因而得名歪头崮。该崮是沂山所有山峰之中最为险峻、最具特色的山峰。二连从歪头崮的北面撤到这里后,发现没有退路了,营、连领导就决定在此固守,寻机突围!
④当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的时候,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开始了。副班长亓(qí)荣友站在前沿阵地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敌人组成前后三层散兵队形,向歪头崮山顶慢慢爬行。
⑤不久,日军的炮弹就接连在二连阵地上爆炸。沉闷的爆炸声过后,北山脊上飘荡起一片黑色的烟尘,随着北风覆盖了二连的阵地,许多战士剧烈地咳嗽起来。
⑥“毒气弹!快把嘴捂上!”经验丰富的王子固大声地喊起来。战士们立即采取了简单的防护措施,在连长齐之顺的指挥下开始反击,一阵机枪、手榴弹还击过后,敌人阵中顿时一片惨叫声,丢下100多具尸体,狼狈地逃回山下了。
⑦日军报复性的炮击又开始了。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一起向山上二连阵地轰击,同时,又调来了两架飞机参战,狂轰滥炸了两个多小时,小小的山顶落弹近千发。二连战士伤亡惨重,营长王子固牺牲了,副营长徐福牺牲了,连长齐之顺也牺牲了,全连只剩下不到30名战士,而且大都负了伤,武器也只剩下50枚手榴弹和一挺只有30发子弹的轻机枪。
⑧敌人又开始了冲锋。当敌人冲到几十米内时,战士们扔出手榴弹,炸倒了十几个敌人,那挺捷克式轻机枪弹无虚发,北坡上又多了几十具敌人的尸体。日军遭到重创,再一次开始后撤,企图集聚新的力量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
⑨山上所剩不多的战士们都非常清楚眼前的处境,他们相互鼓励着,已经不能战斗的伤员把为数不多的弹药交给了能战斗的战友,没有武器的战士就收集石块、棍棒,等待着最后拼杀时刻的到来。
⑩中午时分,日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一阵殊死拼杀后,只剩下双腿被炸断的排长孙现明、李兴诗、亓荣友等4个人。日军狞笑着朝他们一步步逼来。孙现明命令李兴诗等3人跳崖突围,李兴诗他们迅速朝悬崖处扑去,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同志们,永别了!”接着响起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孙现明同几个敌人同归于尽了。
“宁死不当俘虏!跳崖!”李兴诗站在悬崖边上,平静地对两名战友说,回身瞟了一眼正步步逼近的敌人,率先跳了下去。日军个个目瞪口呆,愣在原地,甚至不敢再往前迈进一步。接着,亓荣友同另一名战友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1.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励——____ 推行——____ 飘荡——____
3.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形容百发百中。( )
②一起走向毁灭或死亡。( )
③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
4.认真读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1)在敌人层层包围的危急关头,营长王子固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2)请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
营长王子固牺牲了,副营长徐福牺牲了,连长齐之顺也牺牲了,全连只剩下不到30名战士,而且大都负了伤。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李兴诗等三位战士跳崖时的心理状态。
6.下面是这篇短文层次结构的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五、阅读。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奋力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额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卖力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②赛船过后,城中的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③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端午节是农历的( )月( )日,相传这天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 )。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传达出的________的气氛,再从文中找出一处这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在端午日的庆祝活动中,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一下吧。
(1)众人焦急待龙舟(2)( )赛龙舟(3)( )
4.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中,许多连续的动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请你也用上连续动词写几句话。
5.古人关于端午节的描写有很多,下面是关于端午节场面描写的有()(多选)。
A.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D.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6.端午节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我们还有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享誉世界,比如:五行:___________五谷:_______五音:________五彩: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冻年货
①“上冻了!”当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zèng]亮的冰场。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然不富裕,但是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是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听到孩子们唱这首童谣,我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过年前,奶奶都会悄悄地早起,把一大盆面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胀得胖鼓鼓的,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剌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彩头。
④过去,哈尔滨冬天可以吃的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过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⑤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我长大后定居北京,也试过用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选自《冻年货》王彥有删改)
1.本文围绕“冻年货”写了奶奶在冬天____和____两个内容。
2.“更让我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是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应该放在第____自然段的开头。
3.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段环境描写,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哈尔滨的冬天( ),为下文冻年货做好了铺垫。
4.依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奶奶冻馒头的过程。
和面静静等待→做花馒头→( )→把多余的馒头冻起来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横线上填写哪个词语最恰当?()
A.喜气洋洋 B.欢天喜地 C.五谷丰登 D.蒸蒸日上
6.第③段中画“____”的句子直接写出了花馒头的样子,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A.写出了花馒头样子多,形状很逼真,突出了奶奶的手巧。
B.写出了花馒头样子多,形状很逼真,突出了作者非常馋。
C.写出了花馒头样子多,形状很逼真,突出了馒头样子好看却不好吃。
7.以下是同学们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王小明认为,文中的奶奶都九十多岁了,年纪如此大,每年还要张罗冻年货,为家人操劳,实在是太辛苦了,是子孙不孝。
B.李红认为奶奶九十多岁张罗冻年货,不是子孙不孝的体现。冻年货不但让奶奶的生活不单调,而且能为家人做事,她是欣慰的,是快乐的,体现了奶奶对家人深深的爱。
七、课外阅读。
鲁迅爱惜时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逝世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就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
1.写近义词:爱惜—( )疲倦—( )
2.写反义词:浪费—( )紧张—( )
3.根据下面意思在短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
日夜不停,干劲十足。( )
4.当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时,鲁迅是怎么回答的?(抄写这句话)
5.抄写文中的过渡句,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6.短文从几个方面来写鲁迅爱惜时间的?分别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打算怎样做?
8.请写两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爱书的故事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②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亲戚那里看了不少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本书。一听到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拿过来,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作“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右边的括号里。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
2.用“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用“”画出本文的一个过渡句。
3.文章围绕“鲁迅爱书”写了哪些事呢?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4.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6.结合生活实际,你从鲁迅爱书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九、阅读短文。
一件小事
①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②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③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④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⑤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⑥“你怎么啦?”
⑦“我摔坏了。”
⑧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⑨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⑩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
一九二〇年七月
(作者是鲁迅,选自《呐喊》,有删减)
注释:①伊,她。②斤斗,现在写作“跟斗”。
1.请简洁地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我”当时的内心活动。以下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想对车夫表达赞赏。
B.“我”想给受伤者付医药费用。
C.“我”想承担自己造成的过失。
3.品读下列句子,完成下列各题。
(1)这篇小说一共有四处环境描写,请将第四处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抄写下来。
(2)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从带点的词语,你体会到车夫心里是怎么想的?)
(3)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怎样的车夫?
5.有人说,像车夫这样做是会给自己惹麻烦的。读了这篇小说,你的看法呢?为什么?请简单写一写。
十、课外阅读。
银杏
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但在以后的岁月中,银杏也像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一样,由盛而衰,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到了第三世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退出生物界的历史舞台。只有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还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茵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银杏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用途。它的果实叫白果,果肉软滑香糯,做成甜食或其他食品,滋味极美,营养丰富。在园林方面,银杏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它对许多病虫害有特别的抵抗力,而且能抵御城市中的黑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污染,用它作为城市马路行道树,比其他植物多几分优越性。银杏的叶片形状别致,到秋天变成橙黄色,非常娇艳可爱,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得天独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世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经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3.银杏为什么还被称为“公孙树”?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银杏的,请在文中用“___”标画出关键语句。
6.为什么说银杏树可作行道树?如果让你为家乡的道路选择行道树,你最想选择哪种树(银杏树除外)?请说明理由。
十一、课外阅读。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爹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了。”
母亲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经深深地陷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支撑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有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阳光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忽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了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屋里,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也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还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第一段中写道“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读完文章后你认为父亲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为什么?
2.画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描写,作用是写出了父亲的__________,反衬出父亲生活的__________。
3.文中的柱子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柱子在“天亮的时候”“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的原因是( )。
A.因为虽然柱子很心疼父母,但又觉得既然鸡蛋已经拿来了,也不必难过太久,否则会耽误学习。
B.因为柱子明白,父母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好好读书走出大山,所以他翻开书页学习,渴望学有所成后好好报答父母。
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分试验田
①1959年9月,彭德怀同志搬到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居住。
②彭总在院子里开了许多块荒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院子里原来有个小水塘,彭总组织警卫人员把它挖深挖宽,种上藕,养上鱼。他还买了小猪,小鸡,小鸭子,分给大家饲养。一应农事上的开支,都是他一个人掏钱,有了收获,全部归大家所有。
③彭总在水塘边亲自丈量了一分地,作为试验田。这一分地土质很好,整得很平整,准备种小麦。我问他:“为什么刚好开一分地呢?”他说:“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容易计算产量。”
④彭总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每个土坷垃都敲得粉碎,还用手细细捏过。我说:“种庄稼都像您这样,一个人恐怕就只能种分把地啰!”他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咱们俩够吃上一两年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他问我笑什么。我说:“您在说笑话。”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不相信?好!你保守!”引得我又一阵大笑。
⑤劳动了一阵,坐在地边休息的时候,彭总把话说开了:“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多下肥我就多下肥,说要密植什么的,我都照着做。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分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这一下我才明白,原来他种这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当时报纸登着这里那里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他根本不相信。他要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他是不是保守。
⑥为了积肥,彭总想了很多办法。他到处收集人粪尿,还下水塘去挖塘泥。一天早晨,有人跑来告诉我,彭总下水塘捞鱼去了。我赶忙跑去,只见彭总卷起裤腿,两腿沾满了泥,身上也弄脏了,正踩着塘边的浓霜,提着一筐塘泥走上岸来。我跺着脚大喊:“咳!这么冷,小心您的脚……”
⑦彭总的脚在西北战场上冻伤过。那是打过了一场大仗,一个战士困极了,倒在雪地里就睡着了。彭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战士身上,没想到自己也倒在雪地里睡过去了。这些年来,每逢气候突然变化,他的脚就肿胀酸痛。
⑧天这么冷,他下水去挖塘泥,怎么受得了!我赶上去夺过他手里的筐,劝他说:“快洗洗脚,把鞋穿上吧,老总!”彭总朝我一个劲儿地挥手:“你不懂!你不懂!干活儿不会冻脚,停下来才要冻坏哩。”说着又跑去捡工具。我看见他赤脚站着直打颤,连忙脱了鞋袜下了水塘。一会儿,大家也来了,帮彭总把塘泥运上了岸。彭总累得满头大汗,望着一大堆塘泥说:“池塘挖深了,肥料也有了。今天一天就能晒个半干,把它上到咱们的一分试验田里,肥得很哩。”
⑨这一分地的小麦,长势一直很好。快收获的时候,彭总成天在地边守护着,不让麻雀去偷嘴。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筐”,最后一过秤,九十来斤。彭总说:“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
1.根据短文内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下面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亲自丈量——多积肥料——深翻细作——成天守护——仔细收打
B.亲自丈量——深翻细作——多积肥料——成天守护——仔细收打
C.亲自丈量——深翻细作——多积肥料一一仔细收打一一成天守护
D.亲自丈量——深翻细作一一成天守护——多积肥料——仔细收打
2.读读下面资料,能帮助你理解“浮夸风”的资料是()。
A.彭德怀同志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曾任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他种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
B.1959年前后,国内出现一股“浮夸风”,这种浮夸风,不顾事实,虚报成绩。表现在农业上就是谎报产量,吹嘘一亩田可产多少万斤粮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C.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地等于10分地。文中“分把地”表示数量近于一分地的意思,“千把斤”表示数量近于一千斤的意思。
3.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A.语言、动作 B.动作、神态 C.语言、神态 D.动作、心理
4.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彭总这句话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
A.这一分地不可能产千把斤、几千斤的粮食。
B.这一分地肯定能产千把斤、几千斤的粮食。
C.这一分地至少能产千把斤、几千斤的粮食。
5.文章插入了彭总战场冻伤的事情,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
7.你从故事中感受到彭总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陕北方言,意思是充满活力,这里指陕北后生在安塞腰鼓的熏染中,旺盛的精力和活跃奔腾的精神状态。 本意是因为恐惧害怕而抖动哆嗦,这里指观众被安塞腰鼓壮阔的气势所震感,情绪异常振奋的感觉。
2.鼓点 流苏 脚步 眼神 舞姿 比喻 排比 壮阔 豪放 火烈
3.夸张 排比 真实感受 形象生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浓烈的热爱之情。
4.好一个嵩山!好一个少林魂!每一招都破空而来,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每一拳都是力量的完美爆发,每一脚都使人沉漫在力与美的交部中,使人叹为观止。
二、1.严格 磨炼 威武
2.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3.B
4.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5.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在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睡意,战士们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形象。
6.示例:不怕吃苦,为了祖国的形象牺牲自我的爱国精神。
三、1.皮影戏的悠久历史 皮影制作 皮影戏表演
2.列数字 直观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皮影人物的大小,鲜明地说明了皮影的种类与形象特点
3.放在开头因为这句话是从总体上概括皮影戏的,后面都是从不同方面来分写皮影戏,所以放在开头最合适。
4.①保护皮影戏表演的老艺人;②加大皮影戏宣传力度。
四、1.歪头崮八十五壮士/激战歪头崮/歪头崮之战
2.激励 推进 飘扬
3.弹无虚发 同归于尽 目瞪口呆
4.决定自己与副营长徐福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战士“断后”,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强调部队损失惨重,突出战士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反复)
5.平静蔑视敌人毫不畏惧
6.A
五、1.5/五 5/五 屈原
2.龙舟赛紧张、热闹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3.争先恐后 胜利领赏贺端午
4.他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舒服地伸了个懒腰,开始看书。
5.ABCD
6.金木水火土 稻麦黍菽稷 宫商角徵羽 黄赤白黑
六、1.冻馒头 冻水果
2.④
3.非常寒冷
4.蒸馒头
5.D
6.A
7.B
七、1.珍惜 疲惫
2.约 松弛
3.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5.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 承上启下
6.两方面。一是鲁迅爱惜自己的时间,有计划的支配自己的时间;二是他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
7.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归有的。
八、1.梦寐以求 井井有条
2.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3.爱读书 爱抄书 爱护书 爱买书
4.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 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5.鲁迅一生清贫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而他的这些书,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是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6.要想精神富有,就要多读书
九、1.拉车的车夫在路上为了搀扶一位被他无意中带倒,并自称“摔坏了”,但在我眼中却装腔作势的老女人,竟放弃了生意去帮助她,“我”深受感动,托警察将车费交与车夫
2.C
3.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 体会到车夫毫不犹豫地搀扶老女人到巡警分驻所说明情况,听从处罚的决心。 车夫信任他人、同情弱小、勇于担责的精神很伟大;表达了“我”对车夫的敬佩之情。
4.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心地善良、敢于承担责任、正直无私的车夫。
5.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车夫的做法很对,他具有心地善良、敢于承担责任和正直无私高尚品质,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
十、1.指地理环境好,适合银杏生存。 文中指银杏珍贵而稀少。
2.不能删除。因为“大约”是约数,表示估计,而银杏的历史悠久,无法准确计算,只能说个大概。用“大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几十年以后结果。
4.举例子 列数字 具体说明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5.①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②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③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④银杏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用途。
6.①抵抗病虫害。②抵御污染。③具有观赏性。
小叶榕。能遮阴又不太高,四季常青。
十一、1.不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不可能在孩子要返校时候睡着了,而且,如果父亲真的睡着了,就不可能两次把鸡蛋放回包袱里。
2.外貌 年老 艰辛
3.柱子是个孝顺父母、勤奋努力的人。从柱子为父亲年老、母亲借钱流泪以及柱子把鸡蛋留给父亲可以看出柱子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从柱子在学校高强度学习、天亮就翻开书页可以看出柱子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孩子。
4.B
5.柱子的勤奋让我深受感触,和柱子相比我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更应该要努力学习,长大更好的报答父母。
十二、1.B
2.B
3.A
4.A
5.从彭德怀总司令把大衣脱下来盖在睡着的战士身上,感受到彭德怀总司令对战士的关心与爱护。
6.彭总精选一分地作试验田来证实他是不是保守。
7.①从彭总亲自种一分试验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实事求是、讲究科学的人。
②从他脱下大衣盖在战士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心战士的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