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10课外阅读(二)
备考策略
一、关注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1.分析情节的方法。(1)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2)寻找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寻找线索不仅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3)抓住场面。抓住场面,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2.分析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的方法。情节为人物服务,使人物性格得以表现。如《穷人》一文,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在分析情节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二、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取角度和事例的方法。
1.确定中心(全文中心、段中心)。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中心句、重点段落确定文章的中心。如《夏天里的成长》标题就告诉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开头提到万物生长,结尾提到“用力地长”,可以确定中心意思是“成长”。
2.分析层次和思路。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和写作思路。如《盼》先写妈妈送“我”一件新雨衣,“我”期盼下雨,然后写下雨了,“我”盼望穿新雨衣出去,最后写第二天“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文章以“盼”为线索,表现了“我”对穿新雨衣的期盼。
3.体会材料、事例的丰富和典型。在了解了文章选择的材料和事例后,我们要体会这些材料和事例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如《夏天里的成长》分别写了生物在夏天的“成长”,山、地、河、铁轨等的“成长”,人的“成长”,可见作者选择的材料非常丰富和典型,从不同方面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成长。
三、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1.体会内容的主次详略。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为主要内容,要详写。如《盼》将“我”放学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地跑回了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这部分内容写得很详细,突出了“盼”这一中心。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者有时会根据正面描写的表达目的,对应不同的情节发展点,着眼当时的环境、人物、事物、影响主要人物行为的条件,进行侧面补充穿插描写,突出正面描写要表达的内容。我们要通过这些侧面描写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
3体会细节描写。为了突出中心,文章常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描写人物,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描写景物,我们要通过体会这些描写来体会文章的中心。如《盼》一文,我们要抓住“我”的心理活动体会“我”的期盼。
专项训练
一、课外阅读。
致颜黎民的一封信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 ① )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吧,古人看见月缺花残,( ② )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 ③ )科学还不发达,( ④ )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是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糊涂虫。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文中括号处应填入什么词语?选择下面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固然 当然 自然 黯然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2.这封信是____写给____的。信的主要内容是____,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的人。
3.研读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填空。
这个句子用________来比喻读书,“许多花”比喻________,“蜜”比喻________,“叮在一处”比喻________。
4.鲁迅先生就读书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请你把这三点建议写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合适的选项字母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1)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2)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吧,古人看见月缺花残,(②)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③)科学还不发达,(④)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
(3)花生不一样,它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③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④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⑤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⑥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家乡的秋夜静谧得让人沉醉。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渺远的鸡鸣,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垂涎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给文章起一个题目。
3.结合关键句,写一写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4.第②~④自然段写了家乡的秋夜像美丽的水墨画。想一想作者写了哪几个画面,是怎样体现这部分的中心意思的。
5.请你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试着仿写一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
6.家乡的景色如美丽的画卷烙印在作者心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吗?
三、课外阅读。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儿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②当然,山上有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奇崛的岩石、飒爽的风;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清风懂,白云懂,连流泉也懂,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更懂。
④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儿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用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⑤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谁没有山雀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谁又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呢?山雀们却总是快乐的,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为了欢乐,它们会忙个不停。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鸟雀怎能如此尽情歌唱呢?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儿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⑦我想做一只鸟儿,在山中。
1.文章的主题是“鸟语”,但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先罗列了空山的花、树、岩石和风,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阅读此段你能想到的形容鸟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个)。
3.文中画“___”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_________时和_________时的山雀。
4.下列语句不属于作者运用联想表达独特感受的一项( )。
A.清风懂,白云懂,连流泉也懂,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更懂。
B.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C.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
D.透明的情意,像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5.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儿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儿,在山中”,联系全文,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剧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剧强调模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戏曲必将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它的独特的表现方法必将为世界戏剧所借鉴,为发展戏剧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1.体会短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感受艺术之美,完成填空。
(1)短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是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中国戏剧_______的特色。
(2)短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划“”的词语“一般”能够去掉吗?说说你的看法。
4.中国戏曲的传统技艺性指的是什么?请摘抄出相关语句。
5.中国戏曲的“写意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五、阅读。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贷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_______________
事迹二(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选出对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第⑥自然段,作者采用了()的写法描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语段在空白处填写出恰当的内容。
4.好的文章,有时题目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中心意思……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拟了几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合适?为什么?
A.题目《英雄张富清》B.题目《突击 突击突击》C.题目《突击队员》
我觉得最合适的题目是:( ),因为: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张富清特点非常鲜明,请你写出他身上的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作适当分析。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年味浓浓
①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离春节愈近,年味也就愈浓……
②这种味道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是难以用言语形容和表达的。它弥漫在寒冬腊月的空气里,散发在城乡每个角落里,只要你一推开房门,年味就会扑面而来。用你的鼻子轻轻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看,用你的耳朵细细听听,这年味就会注入你的肌体,让你也拥有这种味道。
③年味,弥漫在街巷,飘散在村屯。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城市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吉祥的装饰,精美的虎年挂饰,镶边的虎年对联、带有卡通老虎图案的精美窗花……无处不见,营造出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夜幕下,林立的高楼大厦上耀眼的霓虹灯,点燃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激情。在农村,辛勤劳作一年的村民朋友早已歇下脚来,蹲坐在自家小院里置办年货。杀猪、做豆腐、蒸粘豆包……当炊烟从家家户户阵阵升起时,村屯里便飘出一阵浓浓香味。
④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浓浓年味,浓浓情。品种繁多的年货堆积如山,琳琅满目,步履匆匆的人们穿梭于各大商场超市,精心为家人挑选喜爱的物品。从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年味,年味也无声息地感染着人们,快乐幸福的字样写满脸上,藏进心田。
⑤年味,弥漫在车站港口。怀揣着思乡之情的学子、农民工,满载着收获,满载着喜悦,满载着期待,等候在车站港口,相互问候着。翘首思乡的人们便拿起手机,向父母家人报平安,急切得恨不得自己能插上一双翅膀,瞬间飞往自己的故乡,投入亲人的怀抱。
⑥年味,弥漫在祝福中。那一封封写满温馨的思乡家书,那一张张精美的饱含祝福的贺年卡,那一条条写满情谊的手机短信,那一桌桌盛满醇香的亲情家宴,无不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⑦年味,是寒冬里的一把热火;年味,是亲人久别的一次相聚;年味,是爹和娘的一声呼唤;年味,__________________;年味,__________________。
⑧这色香俱全的年味啊,从远古的风俗中走来,从大地飞歌中走来,从幸福的生活中走来,从欣喜的笑容中走来,成为中华民族一道永恒的风景,飘散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之中。
1.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年味的。
3.短文开头引用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全文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气氛。
4.读读画“ ”的句子,完成填空。
(1)短文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让我们从____、____和____三个角度感受年味的浓烈。
(2)发挥想象:你的鼻子也许会闻到________;你的眼睛也许会看到________;你的耳朵也许会听到________。
5.短文第③自然段围绕“年味弥漫在街巷和村屯里”这一中心意思,通过列举三个事例说明中心,分别是:①大街小巷人们张灯结彩的情景;②_____的情景;③________的情景。
6.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年味还是什么呢?请写下来。
年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在内容和写作方法上都很有特点,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短文选取不同的方面,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突出了“年味浓浓”的主题。
B.从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和车站港口等地,能看出如今的年味要比过去的浓厚。
C.短文把年味弥漫在街巷、飘散在村屯作为第一个重点来写,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先让读者感受年味浓浓的气氛。
D.第⑧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且紧凑,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浓浓年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年味,弥漫在祝福中。过年啦,我们要给亲友送去祝福,你最想给谁发微信或电子邮件?又想送去怎样的祝福呢?写一写。
七、我能阅读课外短文《没有一句台词的角色》做题。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节日》的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分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就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②“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节日》里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漏谈话的内容。
③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演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④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⑤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节日的意义。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⑥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⑦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道:“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⑧“父亲”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⑨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所有观众的目光。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活:“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⑩四十年后,我对那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哪怕你一句台词也没有。
1.对待演出,妹妹的态度前后有很大变化,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表内。
报名时 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 排练归来
热情万分
2.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为了明确得知妹妹对待演出态度变化的原因,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自然段;为了了解妹妹表演的过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自然段至第____自然段。
3.小说中描写了“我”观剧时的感受和观众的反应,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5.下面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第一个人称叙述故事,注意铺垫和照应,行文有波澜。
B.小说的结尾才揭示爸爸对妹妹说的话,这样写更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C.“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表现“我”很有礼貌又略显拘谨的样子。
D.短文最后一段揭示了文章主题。
6.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他的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八、阅读。
寻找幸运的花瓣儿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在那儿,一时竟答复不上来。放学以后,我绕道去公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原来是四个花瓣儿呀!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公园,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仍没能找到。
②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的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③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搞恶作剧,故意欺骗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④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你看见了我,赶忙将丁香举到我眼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糊弄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⑤那天的课,我常走神儿,我老是想: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儿!放学后,我直奔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的丁香林繁花似锦,一树树的丁香花让人目不服接,有不少赏花的人在那里驻足欣赏。
⑥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⑦一朵一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五瓣儿丁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我几乎要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⑧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我找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⑨此时,我突然问自己:我将得到了什么样的幸运呢?我一时竟感到很茫然。我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地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惊真,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哦,我的幸运不就是源于一个新发现而带来的快乐吗?(有删改)
1.在选文“□”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我”为了寻找五瓣儿丁香,可谓“贪黑起早”。请在文中找出体现“我”“贪黑”和“起早”地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句子,加上横线。
3.“放学后,我直奔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这句话中的“直奔”能换成“走向”吗?为什么?
4.根据选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说说作者得到了什么样的幸运?
九、现代文阅读。
(一)夏之韵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简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的劳作与丰收的热望。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二)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诀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化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部依法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部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般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⑦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一一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⑧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夏之韵》是围绕哪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请简要概括。
2.《夏之韵》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在赞美夏季的同时又将夏与春、秋两季相提并论。这一写法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3.《苦夏》第③自然段围绕划线句子的中心意思,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事?
4.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对夏情有独钟,但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他们喜欢的理由。
《夏之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两篇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苦夏》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视觉、触角、嗅觉等感官来描写,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C.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都是用不同的几个方面或者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D.两篇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十、阅读小说,完成相关练习。
①我们的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拂着凉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干燥的热空气,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去,放下救生圈,把它拴好,便在救生圈里练习游泳。
③兵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入水里去的,他们觉得救生圈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
④两个孩子活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拼命朝锚上边有个小桶的地方游去。
⑤一个孩子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呀!”//
⑥甲板上突然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了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朝孩子们这边游过来。
⑧“回头游呀!回头游呀!游回来呀!有鲨鱼呐!”炮手扯开嗓子喊叫。但是孩子们没听见,仍继续向前游。他们笑着,嚷着,比起先还要快乐,还要喧闹。//
⑨炮手吓得脸色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划着桨,拼命朝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他们离孩子还远着呢。
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看,马上就听到一声尖叫,孩子们已经朝不同的方向游开了。
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炮手吧。他忽然离开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把炮口向下弯,瞄准好了,马上安上引火线。
军舰上的人,个个都吓呆了,大家都担心着出事故。//
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捂着脸。至于鲨鱼和孩子们的情形怎么样,我们没看见,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后来这声音愈来愈响。终于年老的炮手放开了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望。
死鲨鱼黄色的肚皮顺着浪潮漂荡着。一会儿,小艇划到两个孩子身边,把他们带到军舰上来。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1.小说中的“老炮手”经历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请根据“//”分好的段落提炼小标题:
儿子,加速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后来这声音愈来愈响。”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这声音会包括哪些内容?最少写两点。
3.文中多处写到“老炮手”,请根据下列描写把他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1)他忽然离开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把炮口向下弯,瞄准好了,马上安上引火线。
(2)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捂着脸。
4.你认为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具体情节写一写。
5.小说的第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它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6.“鲨鱼”与“老炮手”,你认为哪一个选作小说的题目更好?为什么?
十一、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环境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 40 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饮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孤岛!
⑥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
⑦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②、③、④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说明地球不幸的状况。
(2)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孤岛”的含义是_________。
2.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地球是人类“不幸的家”。
B.地球是美丽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C.地球的不幸来自人类,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3.文中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也能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不能抄写原文中的句子)
4.读了第③自然段,我想到了生活中人们乱丢垃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能设计出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写出你对欧文说的“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固然 黯然 自然 当然
2.鲁迅 颜黎民 讲怎样读书 谦虚严谨,爱护文学青年
3.蜜蜂采蜜 许多不同作家的著作 知识、优点 只看某一种类型的书或某一作家的书
4.①不要只看一位作家的著作 ②不要专看文学类的书 ③看看世界旅行记,了解各处风俗物产
5.C B A
二、1.深切地留恋。 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形容非常想吃或占有。
2.我爱家乡的秋夜
3.作者围绕“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这句话,写了“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和“家多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两方面的内容。
4.作者写了一望无际的田野、浓密的竹林、迷人的柿子园这三个画面。作者抓住田野、竹林、柿子园三个地方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光下家乡景色的美,从而体现“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这一中心意思。
5.天空中的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软软的棉花糖,有的像飞奔的骏马,有的像航行的白帆……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月光透过竹林酒在竹叶、竹茎上、小草上的美景,增强了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139.
6.节约水资源,爱护水环境。
三、1.运用对比修辞,重点突出聆听鸟叫是空山最别致的意趣,引出下文的描述。
2.两只鸟儿的鸣叫 百啭千声、清脆婉转
3.比喻 飞翔 落下
4.C
5.表达了作者对空山鸟语的喜爱和赞叹,以及醉心祖国大好河山的闲情逸趣。
四、1.作比较 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这样更有说服力。
2.文中指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对梅兰芳的表演不停地赞美。
3不能。“一般”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中国戏曲的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自由变化的,但也不排除偶尔使用布景的情况。使用“一般”一词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删去后就不符合事实。
4.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
5.舞台的空间 戏曲的情节 戏曲中的动作
五、1.①主动请缨 ②炸碉堡 ①扎根山区 ②修路或炸山修路
2.B
3.点面结合 张富清 老大爷 热火朝天
4.A 从概括主要内容角度拟题,全文介绍了张富清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的英雄事迹。
5.奋勇争先(他在战争年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身先士卒……)顾全大局(他在和平时期热爱祖国,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
六、1.这种味道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是难以用言语形容和表达的。
2.围绕中心句作者是从年味弥漫在街巷村屯、商场超市、车站港口以及祝福中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3.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迎新春 热闹喜庆
4.嗅觉 视觉 听觉 红烧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 声声祝福声
5.高楼大厦霓虹闪烁 农民朋友置办年货
6.是欢乐的家庭聚会 是满大街的红色
7.B
8.给我的好朋友明明: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七、1.一脸冰霜 很投入 兴奋
2.⑨ ⑤ ⑧
3.一是对妹妹表演的赞赏;二是从侧面烘托了妹妹的表演幽默精湛,富有感染力;三是说明妹妹通过努力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主角。
4.一是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条狗;二是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心思;三是演出时表演惟妙惟肖。
5.C
6.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面对逆境,我们不要抱怨命运和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八、1., ; , 。
2.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仍然没有找到。 第二天,我起的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
3.不能换成走向之后不能突出我急切的心情。
4.因为新发现而带来的快乐。
九、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本文用“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衬托“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忙碌,艺术地表达了作者对夏天、对劳动人的赞美。
3.①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②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③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④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⑤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
4.作者梁衡喜爱夏天的原因在于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还在于对夏天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敬意 《苦夏》作者喜爱夏季,是因为夏天是苦难的象征,苦难使人们具有承受力,并因承受苦难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创造力量),可以使人们获得苦涩、艰辛、悲壮的审美感受。
5.B
十、1.看到鲨鱼,呼叫“回头” 猛然惊醒,开炮射击 击毙鲨鱼,孩子得救
2.“鲨鱼被老炮手打死了”“孩子还活着”“水手正在奋力抢救孩子”。
3.(1)不能耽搁了,我得马上行动,干掉鲨鱼!也许不一定打得死鲨鱼,也许会伤到孩子们,但情况实在太危急了,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镇静点,我要瞄准它,干脆利落地解决它!老天保佑我吧!
(2)哪,情况怎么样了?鲨鱼被打死了吗?孩子们怎么样了?老天保佑!毕竟鲨鱼和孩子们距离太近了,我都不敢起身去看……
4.老炮手通过给孩子喊加油,说明他关爱孩子;当孩子遇到鲨鱼的威胁时,他又采用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打鲨鱼,因鲨鱼离孩子近在咫尺救孩子,这时,他没有犹豫,险中求胜,这表明老炮手以坚定的意志、沉稳大胆的双手挽救了两个孩子的生命,是个了不起的父亲。
5.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写天气闷热,孩子下海游泳作铺垫。
6.我认为用鲨鱼作题目更好,因为本文是以“鲨鱼”为线索,是故事情节中危险的制造者,没有鲨鱼的推波助澜,也不会有离奇的故事情节,如果用“老炮手”作题目就表达不出这种效果,也不符合作者的意愿。
十一、1.森林 空气 海洋 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2.C
3.东湖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54000平方米左右,定植梅树2万余株。
4.参与垃圾分类,保护地球家园。
5.欧文说我们的地球是“伟大而美丽”的,指的是在宇宙中只有我们的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同时又说它是“微小和脆弱”的,是强调地球承载能力、容纳能力、养活人口的能力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