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11课外阅读(三)
备考策略
一、抓关键句,提炼文章观点的方法。
1.抓首句。抓住起概括作用的首句能更好地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三自然段的首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2.抓过渡句。过渡句能起到总结上文、提示下文的作用,我们可以借助过渡句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中,第五自然段“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提出疑问,引出下文,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这正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之一。
3.抓总结句。文章的总结句往往在全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珍珠鸟》中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抓住总结句,我们就能提炼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二、抓关键句,理清观点达成的思路的方法。
1.抓关键句。抓住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起始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理清观点达成的思路。如《三黑和土地》中,“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这句话是全诗的中心句,也统领了前八小节内容。“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这句话自然过渡到三黑的联想和想象,串起了后面的内容。
2.抓关键词。关键词包括:表示并列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不但”;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因而”等。抓住这些关键词,可以理清段落内部观点达成的思路。
三、借助描写感受艺术风格的方法。
1.借助虚实结合的描写。在学习描写艺术的文章时,可以借助虚实结合的描写感受艺术风格。如《月光曲》第9自然段,“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实写,“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是虚写,借助虚实结合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由平静到激动的情感变化,也感受到《月光曲》从舒缓到激越的艺术风格。
2.借助动静结合的描写。在学习描写艺术的文章时,可以借助动静结合的描写感受艺术的高妙之处。如《京剧趣谈》中双方的对打,借助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舞台上激烈打斗中戛然而止的定格场面,能让我们更好地想象舞台表演情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动感十足、以虚显实的艺术风格。
四、借助其他相关资料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1.借助细节资料。文章中有一些细节,如果不查找资料,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如《少年闰土》中的“猹”“大祭祀”“潮汛”等,只有查找相关资料后,才能更容易理解;再如《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作者写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我们只有查找鲁迅的《自嘲》一诗(前者的出处)和《野草·题辞》(后者的出处)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诗句的含义。
2.借助相关评述。阅读文章时遇到一些不好理解的段落或文字,我们可以借助专家学者对作者或作品的评述来理解。如《好的故事》的课后阅读链接是冯雪峰和李何林对鲁迅的《野草》的相关评述,借助这两段文字,我们能较好地理解文章中难懂的部分。
专项训练
一、课外阅读。
①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②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的成绩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回老师出对子,上联是“独角兽”。邻桌同学想得到表扬,偷问鲁迅怎么对。鲁迅说:“四眼狗。”不料此同学竟真以此作答,戴眼镜的老师大怒,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鲁迅以书遮脸,憋不住笑出声来。
③鲁迅写信也十分有趣。一般情况下,收信人是教师,他在信的结尾就写“并请教安”:收信人是学生,他就用“即颂学安”。1925年,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就北京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家长式的管理跟许广平讨论,信尾用的是“顺颂嚷祉”,祝福她在吵嚷中得到幸福快乐,1935年,作家叶紫给鲁迅写信,信中说“我已经饿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钱”。鲁迅回了一封信,给了他一些钱,信尾问候语是:“即颂饿安!”
④鲁迅不但跟熟人逗乐,还时常跟陌生人开玩笑。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时,鲁迅喜欢开着窗伏案写作,那时,经常有人溜到楼下墙角小便。鲁迅就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朝着人家屁股“嗖”的就是一下。人家摸着屁股,龇牙咧嘴四处张望,鲁迅却躲在屋内偷笑不已。
⑤还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溜达,身后总跟着一个小特务盯梢。走着走着,鲁迅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圆递过去说:“拿去买饭吧。”特务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尴尬至极。鲁迅则哈哈大笑,昂首而去。
1.选文围绕鲁迅的“_______”这一特点,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戏耍特务四件事。
2.鲁迅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怎样的?实际上鲁迅还是个什么样的人?
3.通过本学期学习,相信你对鲁迅有了很多了解,请用一两句话评价鲁迅。
二、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小巷里的面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有一条小巷,巷子走到底是家小面馆,老板是个老头儿。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我看到了人世沧桑。
②小面馆没有招牌。清晨,小巷里的人们尚未起身时,小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附近人家的窗台。人们似被香味唤醒,走进小店,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一上午的能量。
③小面馆人少时,便由老头儿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头儿来协调。每天上班族和学生们急着离开时,总会听见老头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那赶时赶刻的上班族,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满意的目光走出去,迎来忙碌的一天。
④每当有人夸赞时,老头儿可不会谦虚,总是热情地招呼,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擀的,至于卤子嘛,我听这老爷子说,有时是他到乡下河沟里钓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道:“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头儿摆了摆手,带着一脸憨憨的笑容说:“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⑤____________。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上一句“老爷子下的面”或是“小伙子下的面”。至于我,偏爱老头儿下的面,老头儿的面筋道,他儿子的面偏软,老头儿的面味轻,他儿子的面味偏重。有客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而老师傅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
⑥的确,儿子煮的面上会淋一勺虾油,而老头儿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头儿下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爷子身上的烟火气,也许就留在面条里了。
⑦终有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街面。临走时,老头儿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______。老头儿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1.第①自然段主要对“老头儿”进行的描写方法是()。
A.语言、心理活动描写 B.外貌、动作描写
C.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D.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第②自然段对“涌”“漫”理解最恰当的是()。
A.“涌”“漫”直接写出了面馆排出的废水污染环境
B.“涌”“漫”具体表现了面馆排出的气味扰民,影响居民生活
C.“涌”“漫”用词不当,面香应该用“飘”才合理
D.“涌”“漫”用得生动,将面香当作水来写,写出面香浓郁、诱人
3.第⑤自然段,老头儿与他儿子所煮的面在口感上不同的是()。
A.老头儿的面筋道、味轻,儿子的面偏软、味偏重
B.老头儿的面偏软、味偏重,儿子的面偏软、味轻
C.老头儿的面筋道、味偏重,儿子的面偏软、味轻
D.老头儿的面偏软、味轻,儿子的面筋道、味偏重
4.第⑤自然段开头横线上填写最合适的句子是()。
A.老头儿的儿子也爱吃面 B.老头儿的儿子也爱喝酒
C.老头儿的儿子不会煮面 D.老头儿的儿子也是厨师
5.第⑤⑥自然段关于老头儿与他儿子所煮的面,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儿子做的面像酒,宜趁热享用。
B.儿子做的面需要用虾油调味,提升香气。
C.老头儿只需要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调味就能带出面的鲜美。
D.老头儿做的面闻不到香气,但轻咬面条时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肉馅。
6.老头儿身上时时流露着人生的智慧,请阅读第④自然段概括老头儿的表现
(1)老头儿以拱手道歉的方式来协调面馆人多时的矛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下哪项适合补充到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并说说理由。
A.淋上了虾油B.两三根香菜C.一条野生鱼
补充的内容为:( )(填序号),这样填写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故事阅读。
沉默的小号(节选)
音乐学院演出厅背后的树林是浓浓的黑暗。他无声无息地坐在黑暗中的长椅上。
乐队正在演奏。演出大厅在夜的天光下,更显出一番神圣与高贵。它像一座高高的城堡。它本身就是凝固了的音乐。
有一阵,他的灵魂从黑暗中起飞,回到了这座巨大而深邃的大厅里。
柔和的灯光照着舞台。紫红色的天鹅绒帷幕。黑色的演奏服里露出雪白的衬衫领子。观众的额头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发亮。音乐把他们带入天国,带入净土,也把他们带入幽静和欢闹。音乐是一种精灵。它在诱惑和启迪着人们的灵魂。在片刻之中,尘世消失了,一切丑恶和邪念皆遁去。剩下的只是一片干干净净的天真。
他演奏的是小号。
小号在暗色的背景下闪着古朴的亮光。小号的声音悠扬明亮,小号的声音单纯宁静。
他是乐团唯一的小号手。他的演奏是真正的,地道的。
他聆听着从那座“城堡”溢出的乐音:如潮,如云,如风,如雨,如秋之天空那般高远……
他追忆着从前。近来,他总是沉缅于这种追忆。
小号声从“城堡”中流入了夜空。
他不由得一阵神经质的颤抖。这个位置,本属于他。他感到愤怒,并有一种深刻的妒意。随即,便被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弄得心情一片悲凉。还有一丝纠缠不去的懊悔。
孩子寻过来了。
他看到了孩子。
孩子像盲人用脚尖试探路面一样慢慢地走过来。
“我并没有让你来找我。”
孩子尴尬地、畏畏缩缩地站在树下。
他站起来。他穿着一件过于宽松的风衣。
孩子的目光在夜色中黑亮黑亮地闪烁。
他走过来,拉起孩子的手,背对着演出厅,从黑暗走向黑暗……
——节选自曹文轩的《沉默的小号》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细读课文,理解“它”和“他”。“它像一座高高的城堡。”中的“它”指_______;“它在诱惑和启迪着人们的灵魂。”中的“它”指_______;“他无声无息地坐在黑暗中的长椅上。”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
(2)听着音乐,小号手的的内心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理清人物的内心变化。
______——______——失落——悲凉——______
3.“音乐把他们带入天国,带入净土,也把他们带入幽静和欢闹。”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对反义词来描写音乐?请结合生活体验谈一谈。
反义词:( )——( )
4.阅读文章中划“___”的语句,再借助下面的资料进行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体会艺术之美。
资料: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四、小说赏读。
越胆小越害怕,越胆大越不怕
①雨来和铁头,每人怀里抱着一杆红缨枪,双手插在袖筒子里,不住地歪着脑袋听动静。风,就像是开玩笑,故意用冰凉的手,摸他两人的脖子,用牙咬他两人的脚趾头。
②忽然,有嚓啦嚓啦的脚步声。两人探出脑袋,见一个黑影从街里出来,走得挺快。雨来把红缨枪伸过去,低声喝道:“谁?站住!”
③“我!”
④听声音是武装班长申俊福。他来到窝棚跟前,弯下腰,睁大两眼,说:“是你们呀!这封鸡毛信谁送去?沿村往西,快传!”
⑤雨来()过信,一(),信封上插着根鸡毛。他把红缨枪()给铁头,二句话没说,()腿就向村西()。旷野被寒冷的夜雾笼罩,四外一片漆黑。雨来在两棵大树旁边()下来,辨别了一下方向,就离开大路,()过一条不宽的水沟,()过一丛矮树棵子,沿着小路走下去。
⑥旷野很静。只有偶然间,风吹着地里的干柴叶子,刷啦刷啦响。不知为什么,过去小朋友们谈的话,偏这时候在雨来的耳朵里响起来。铁头说,狼啊,都是黑夜里爬出窝,到野地里寻找可以捕捉的食物。铁头说,狼这种野兽专找单行人,你在路上走,它在背后跟着,你一回头,它就趁势咬住你的脖子,咬断气管,把你咬死。
⑦雨来想起这些关于狼的故事,就一边走着,不住地瞪大眼睛向四下里看望。他心里反驳着铁头的话,哪儿有什么狼?山地有狼,平原地根本就没有狼。
⑧雨来挺着腰板往前走,两条小腿儿像长了翅膀一般飞快。雨来决心不再想狼的事。真是怪,他越是决心不想,狼的模样,越是清清楚楚地在他脑子里显现出来。而且,不知什么缘故,总觉着有一只狼,在屁股后跟着他。拖着长长的大扫帚尾巴,瞪着两只红红的小眼睛,伸着鼻子,闻他的屁股。雨来不住地转动着脑袋,左右回头往后看,可是什么也没有。他生自己的气,抖一抖精神,心里叫着:“越胆小越害怕,越胆大越不怕!”
1.选词填空。【走 交跳接停摸绕拔】
2.借助山形图,列小标题梳理小说情节。
开端______发展______高潮______结局______
3.勾画两个环境描写的语句,再联系雨来的表现,谈谈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环境①:__________;环境②:__________。
4.填空。
(1)本文节选自_____(作者)的《________》一书。
(2)默读①至⑤自然段,作者通过对雨来__和____的描写,展现了一位____的小英雄形象。⑥至⑧自然段,紧抓人物____描写,刻画出了雨来既____又____的人物形象。
5.“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又有生活的影子”。本学期你还读了哪部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吧!
小说:《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
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城市之肺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老的城市不断扩展,城市人口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城市里,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使人头疼的是空气污染严重,以及噪音扰乱着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②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要使城市更适合人们生活,必须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于是,大城市里开辟了许多街心花园,建设了林荫大道。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③科学家研究证明,城市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是森林空气中细菌含量的上百倍!幸运的是,有些可爱的“绿色卫士”在保护着人们;它们本身还会产生多种消灭细菌的物质,如痢疾病菌接触杨树叶后会死亡。
④树木花草在城市里的作用的确很大。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能大大减弱噪音,有显著的隔音效果。“绿色卫士”还有助于保护土壤的建筑物,使它们免受阳光暴晒。在炎热的夏天,小花园或树荫下的气温要比空旷处的气温低。医生调查证明,常到公园散步的病人,他们的心肺活动往往有明显好转。
⑤每当百花盛开、绿树成阴时,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使人心旷神怡。可是,你是否想过,城市里的树木花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健康,它们自己却被污染了的空气侵袭着,常常未老先衰,加速死亡。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可以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可能只有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在森林中能活四百年,在城市里只能活五十至七十年。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会使树木的生长速度降低一半。当然,不同树木有着不同的特性,有些树木抗污染能力是很强的,如有些品种的杨树、椴树和楲树。还有一些灌木抗污染能力也很强,如接骨木、绣线菊和金银花。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树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们在城市中更好地发挥“肺”的功能。
(作者是苏联的索科洛夫,选自人教版教材选读课文)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城市里出现的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噪音干扰。
(2)“城市之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1)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抓住关键句,可以帮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请仔细阅读文章的第②自然段,说说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六、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谦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纷至沓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③④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第①自然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了____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的母亲形象。
4.你从第②自然段“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这句话中的中“尴尬”一词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这句话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通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第⑧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②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③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④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⑤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⑥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⑦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有删改)
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这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搂住女儿”这一动作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请你找一找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3.第⑤段开始出现的“电缆”情节,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缆”的出现,给当时身处绝境的父女俩一次生命的转机,给了活下去的希望。
B.“电缆”是串联故事前后的重要因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电缆”让父亲受了伤最终导致重度脑震荡。
D.“电缆”是联结父亲与女儿之间“爱”的依托。
4.短文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你觉得好吗?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说说理由。
5.文中的父亲在危难时处处想着自己的女儿,而在《桥》一课中,老支书在灾难面前把自己的儿子从逃生的队伍里揪出来。你怎么看待这两位父亲?说说你的想法。
八、课外阅读。
怀念南极
①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宜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②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留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已有几千年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③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慕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
④喜爱企鹅,岂止是感情丰富的女性。我的镜头,也时时追逐着它们的倩影。为了拍企鹅,我会忘记自己在风雪中已经站了几个小时。我拍下了企鹅踏冰、企鹅卧雪,企鹅戏水,企鹅情侣,企鹅团队……镜头里的企鹅百态,尽透着它们的怡然自得,它们的温饱无忧。生命对于它们同样有那么多层的意义。它们在自己的属地上繁衍儿女,颐养天年。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乐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⑤这份美丽来自奉献。……他是捷克站的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度短缺,因为他们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碰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是美丽的。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籁,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⑥在纳尔逊冰盖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价值,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南极“生命的美丽”?
2.第①自然段在整个选文中起________作用。整篇文章的结构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第②自然段,文中“但马上为这点个念头而自责”中“这个念头”指什么而言?为什么会自责呢?
4.文中画线两处分别运用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作者说捷克老教授的精神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指什么?
九、课外阅读。
放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门铃响了,安安进门,妈妈生气地说:“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妈妈开始审问,“你做什么了?”“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安安嘟着嘴说。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几次,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和他的“死党”。四个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______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______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______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 )在那树干上,( )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 )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1.下面三句话摘自原文,写的是安安回家路上拐的三次弯。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句子并将序号填人文中第⑧⑨⑩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A.史提方转弯。
B.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C.克利斯转弯,已到了板栗街。
2.在第 自然段中填入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贴张瞟 B.贴瞪瞅 C.站瞪瞟 D.站眯瞅
3.品读句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B.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蹑手蹑脚”“尖叫”等词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
C.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乌龟背着硬壳”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观察蚂蚁时细致投入。)
D.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踽踽独行”一词写出了安安独行回家、孤独无依的样子。)
4.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看见安安忙着做了哪些事?照样子补充完整。
爬短墙→_______→观蚂蚁→_______→望松鼠
5.全文十多次写到了时间,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写写你的理解,不少于两点。
十、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碗水的愤怒
佚 名
①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②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 。七月天气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儿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③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小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的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地对老妇人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④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点儿水 ,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竟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⑤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⑥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竟跪到地上,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儿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⑦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子不远处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妇人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妇人挖的。前年大旱,水窖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⑧老妇人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
(2)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
2.用“___”画出文中描写黄河缺水的句子。
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并填空。
(1)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睡梦中的婴儿。
句中的“小心”“滴上一点点”既表现了小姑娘对水____________,又表现了她对小树苗的____________。
(2)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
句中的 “才”强调______,写出了老妇人对水的________。
4.只是一碗水,老妇人和小姑娘为什么那么愤怒?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5.“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此时此刻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6.水是生命之源。为了呼吁更多的人节约用水,请你设计两条宣传语。
参考答案
一、1.幽默 趣对对联逗同学 趣回书信找乐子 纸团弹弓打人屁股
2.鲁迅给人的印象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
鲁迅其实很幽默,成绩好,写信十分有趣,不但跟熟人逗乐,还时常跟陌生人开玩笑。
3.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1.B
2.D
3.A
4.D
5.D
6.老头儿几十年来坚持做好自己的手艺;老头儿讲究食物的品质,大方公开做面点。
7.B 小面馆将要搬到另一条街面,老头儿想要告诉街坊,儿子做的面已接近自己的风格,并希望儿子能把自己的手艺和人生智慧发扬下去。
三、1.音乐 小号手 愤怒 妒意 懊悔
2.幽静 欢闹 运用这样的一对反义词写出音乐的高低变化,表现出音乐的宁静和热闹的不同情境。
3.他聆听着音乐:从天边飘来一朵白云,云朵随风飘摇,风时而大,时而小,疏忽大雨、小雨叮叮咚咚地落下。
四、1.接、摸、交、拔、走、停、跳、绕
2.站岗放哨 接受任务 夜中送信 战胜恐惧
3.风,就像是开玩笑,故意用冰凉的手,摸他两人的脖子,用牙咬他两人的脚趾头。作用: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风的大和寒冷,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旷野被寒冷的夜雾笼罩,四外一片漆黑。作用:写出了夜色的寒冷和漆黑,推动情节发展。
4.管桦 小英雄雨来 语言 动作 机灵、敏锐 心理 紧张害怕、胆小 有责任心、勇敢
5.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坚忍不拔、勇敢不屈
五、1.人口日益增长 空气污染严重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
2.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树木花草是城市之肺(或城市的“绿色卫士”)。
六、1.谦虚,不自高自大 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
2.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供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因一时疏忽遭到主管的训斥。
3.外貌 贫穷和低微,自尊与自爱
4.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失望和忧伤。
5.比喻 母子俩的笑容 温暖的磁场 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6.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和赞美。
7.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七、1.环境 渲染气氛,写出当时天气十分恶劣,为下文作铺垫
2.女儿害怕时看到电缆时向下坠落时
3.C
4.好。题目不仅点明了父亲为了保护女儿而背朝大地向下坠落,还赞扬了这位父亲对女儿的爱。
5.我认为这两位父亲的做法都对。文中的父亲因为女儿小需要大人的保护,所以当女儿身处险境时,父亲处处为女儿着想;《桥》一课中的儿子已成大人,而且是一名党员,父亲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为别人着想,所以他才把自己的儿子从逃生队伍中揪出来。
八、1.作者从顽强、和谐、奉献三个方面感受到了南极“生命的美丽”。
2.总领全文 总分式
3.这个念头指:“我”真想采一丛地衣留作纪念。 自责的原因:因为“我”了解到地衣的生长需要很长时间,有这个念头就是对它来之不易的生命的一种破坏,是对它顽强生命的破坏。
4.列数字 举例子 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南极地衣的生长不易,更加表现出地衣生命的顽强。
5.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指: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九、1.B C A
2.B
3.C
4.逗狼狗 捡木条
5.(1)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2)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3)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4)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
十、1.苟延残喘 意味深长
2.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
3.极度珍惜 无比爱护 苗圃用水量极少 珍惜
4.因为在大西北这样用水洗脸就是在浪费水这是极大的罪恶。从中可看出大西北极其缺水,水非常珍贵。
5.对我来说,那一碗水不过是夏日解渴的一碗水,不过是可以用来嬉闹的一碗水,不过是可以用来洗脸的一碗水。我从来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为吃不上水、用不上水而烦恼痛苦。此后,我要节约用水。
6.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