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分类突破】第三部分 碰撞与交融——世界史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题型分类突破】第三部分 碰撞与交融——世界史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4 12: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碰撞与交融——世界史
八、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世界古代文明受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文明产生和发展具有多元性、相似性的特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1.上古时期
人类文明多元发展,各文明发展条件和特点各异,文明之间发生横向交往
政治 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后,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随着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
经济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是工商业、海外贸易相对发达
文化 古代各文明区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2.中古时期
人类历史延续了古代世界的农本经济,各地区基本独立发展,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明
政治 在欧洲,西欧的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东欧出现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是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经济 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地区的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文化 西欧城市中大学得到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帝国文化各具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九、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后期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是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
政治 英、美、法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近代法律制度与民族国家建立;国际法形成,外交制度建立;早期殖民扩张打破多元文明格局,给非洲、美洲、亚洲带来灾难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引发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发展,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思想 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兴起;商贸、人口迁徙、战争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十、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1.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政治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俄、德、法、日、意等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国家治理水平提高。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亚非拉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经济 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确立,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想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三大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亚非拉民族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的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
政治 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激化,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冲击了世界秩序,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转变。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被削弱
经济 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最终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实现工业化。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走向崩溃,到20世纪4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思想 列宁主义诞生,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兴起。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十一、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现代化模式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世界整体性加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烈变化
政治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民权、女权、反战运动兴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中国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国际协调,社会结构多层次化,“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福利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苏联、东欧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兴经济体崛起,传统经济秩序动摇,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
文化 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