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分类突破】主题十、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题型分类突破】主题十、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4 18: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十、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主题探究】
角度1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材料 西欧王权的演变
根据上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王权演变的阶段趋势并说明原因。
作答:



角度2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804年……是一部早期的资产阶级民法典,与当时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预”这一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则: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绝对所有权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及过失责任原则……这些都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自然法领域中的“天赋人权”理论在此民法典中的体现。
——摘编自[英]安德鲁·罗伯茨《拿破仑大帝》
材料二 直至19世纪末期,英国仍然没有可以大致被称作地方政府体制的东西。它仍然处于由数千个任命的机构和选举的机构同时并存的“混乱”状况中,这些机构中既有单一目标的,也有多重目标的。19世纪中期,虽然英国中央主管机构的设立未妨碍地方加强自治权力,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和民主色彩委实有所加强,但英国仍未形成统一的地方管理系统。许多小镇邑仍由卫生局或教区区吏管理,民主气氛淡薄。
——摘编自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形成的历史条件。
作答: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19世纪中期以来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答:





1.公元前4世纪,雅典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法官都不能实施没有刻写出来的法律、法令,不管是议事会还是由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任何法律都不能在不应用到所有公民的情况下用来针对某一单个的公民,除非六千公民大会通过秘密投票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雅典 ( )
A.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无遗
B.民主监督的机制较为完善
C.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
D.国家治理体现出理性意识
2.1968年6月,英国文官事务委员提出报告,认为今日英国文官制度基本上还是《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的产物,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对专家来说就是要在管理方面接受较多的训练,并且有机会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和得到更广泛的就职机会。该报告 ( )
A.主张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
B.促使英国政府减少干预公共事务
C.重视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
D.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变化的需要
3.在12世纪以前的欧洲,非理性的举证方式——乞求神灵广泛流传,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的非理性或泛神论式的断案方式被称为“神判法”。“神判”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
A.司法深受罗马法学的影响
B.教权与王权的平衡
C.庄园法庭是基层治理主体
D.司法实践带有宗教色彩
4.下图所示是1845年发表的绘画作品《安多弗巴士底狱——捡骨头求生的穷人》。它主要描述了当时英国安多弗济贫院院长对该院实行监狱式的管理,他克扣济贫院的食物份额,穷人饥饿难耐,哄抢啃食骨头上的腐肉。作为图像史料,它可用于研究英国 ( )
A.工业革命的进程 B.工厂制度的弊端
C.社会保障的演变 D.工人运动的发展
【热点聚集】
1.古代罗马文明中蕴含的国家治理文化
我们关注古罗马,自然会比较中国的国家结构跟古罗马的帝国结构有什么不同。其间,两个结构性的区别是明显的:一个是法治与人治,另一个是神人关系问题。古罗马确立了法治的国家体系,建立了普世宗教的结构和世界社会的结构。这两个东西,中国都没有。中国从秦一直到清,大都是大一统国家。国家统治的秘诀便是始皇帝确立的“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尽管借助了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手法,但主要诉诸国家力量维持统治。
古罗马统治被征服民族,实行的不是大一统,而是分层法治的办法:在罗马帝国范围内颁行万民法,让被征服民族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实施市民法,让被征服民族觉得似乎是自己统治自己。这是一个高明的做法。
——摘编自任剑涛《古罗马文明对世界有何独特贡献》
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人利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东、西方之分,将罗马和希腊并列归入“西方”,树立了一种“非亚洲”“非东方”的身份和文化定位,由此,“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同化了”。这 ( )
A.体现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
B.推动了希腊文化重心东移
C.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构建新的文化认同
1.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国晚期则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凯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屋大维)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阿波罗之子”的神格身份。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 ( )
A.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
B.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
D.王权统治的合法性
2.2世纪的古罗马帝国贵妇们非常喜欢中国的罗纱,并促使中国的丝绸大量销往欧洲,然而不久后,罗马帝国统治者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中国生丝的价格。这可以看出 ( )
A.丝绸贸易动摇了罗马统治根基
B.罗马帝国统治者不喜欢中国丝绸
C.统治者的措施影响文明的交流
D.中国的丝绸将持续大量销往欧洲
3.罗马帝国积极逐利、广泛扩张,征服了欧洲众多民族地区;盘剥底层奴隶的同时,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众多行省,借助持续收取大量赋税和征派劳役而获得巨额利益,但对各行省的经济发展并不承担什么责任。这导致了 ( )
A.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
B.地方对中央认同的弱化
C.奴隶制经济持久繁荣
D.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4.《查士丁尼法典》就其编辑方法而言,法律编纂委员会通过对先前法学家的援引来强调传统;法律条文也日渐统一于君主的谕令之中,民众、元老院、官员以及法学家的立法活动逐渐寿终正寝。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 ( )
A.旨在整理前代的法典
B.日益适应君主权力加强的需要
C.完善了法律编纂方法
D.法律渊源多元性特征更加明显
2.制度建设——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构想与实践
民主政治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而制度的设计必须符合民主实践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民主思想的引导和确证。民主政治实践、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民主政治理论研究三者之间相互促进。这其中尤其要重视民主理论的研究,因为,好的民主政治理论必然是在民主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而提出的有益于制度建设的理论,可以避免制度建设的失误。现实是制度的血液营养,理论是制度的精神生命。……而到了近代,民主思想对民主制度的建设则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近代欧美思想家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人类社会要建立一个好的政府,是靠机遇还是靠深思熟虑的选择 政治制度是合理选择的结果还是预先设计的结果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的人类智慧的含量越来越高。近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家经过深思熟虑,根据主权在民、法治国家、分权制衡等原理,精心设计了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而现代和当代的西方政治思想家同样经过深思熟虑,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解决西方民主制度的危机作了突出的贡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民主政治,要实现复兴和强盛,只有加强对民主政治本身的理论研究,才能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使民主政治实践少走弯路。
——摘编自董石桃《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其反思——基于制度史和思想史的宏观考察》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往往为贵族地主所掌控,选民人数直到1831年只有48.8万人。可是,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社会稳定促进选举权的扩大
C.议会改革推动工业革命深化
D.政府扩大了贵族地主的权限
1.1649年,查理一世在接受审判时强调王权神圣,国王被审判不符合上帝的安排。而法官则认为:君主与国民之间的关系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的服从义务。如今,这一纽带被破坏,因此审判国王合理合法。两人争论的焦点其实是 ( )
A.国王权力的来源性问题
B.国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
C.法院是否具有司法权力
D.国民是否可以处死国王
2.下表是1789—1830年法国新闻政策变动表。
时间 新闻政策
1789—1794年 前期施行无限制的出版自由;后期取缔所有反对派报刊
1794—1799年 放松新闻管制,但需书报检查并征收印花税
1799—1814年 取缔大量报刊,仅保留4家官报;加强书报检查;恢复出版许可证制度
1814—1830年 施行有限度的新闻自由,恢复报刊审查,利用政府津贴收买报纸
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
A.社会与权力结构动荡
B.工业化助推出版业发展
C.公民的素质不断提升
D.启蒙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英国国内各界几乎都持欢迎态度。但在法国确立共和制之后,英国国内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产生很大分歧,英国政府也开始转向保守并全力镇压内部的激进运动。英国政府意在 ( )
A.维持英国现存政治秩序
B.打击国内封建势力
C.赢得与法国争霸的优势
D.防范北美独立运动
4.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材料说明美国 ( )
A.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
C.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
D.民主深受垄断集团影响
参考答案
十、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角度1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答案 第一阶段:8—13世纪。趋势:西欧王权逐渐衰落。原因:封君封臣制导致权力分散;基督教会地位不断上升,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二阶段:13—17世纪。趋势:西欧王权不断加强。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自治城市对王权的支持。
第三阶段:17、18世纪之后。趋势:西欧王权不断衰落。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王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解析 第①小问,结合材料可知,西欧王权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13世纪,西欧王权逐渐衰落;第二阶段为13—17世纪,西欧王权不断加强;第三阶段为17、18世纪以后,西欧王权不断衰落。第②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第一阶段西欧王权衰落的原因: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导致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思想上,民众的思想被基督教会控制,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第二阶段西欧王权加强的原因:西欧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自治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第三阶段西欧王权衰落的原因:封建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18世纪英国、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角度2 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
答案 (1)条件:受到自然法精神影响;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强调经济自由;启蒙运动强调理性;重视公民平等权利;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问题:地方政府体制杂乱;管理系统尚未统一;基层管理仍带有宗教色彩,不够民主。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与当时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可知,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强调经济自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影响不断扩大,解放了人们思想,为《法国民法典》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等理念在欧洲传播,得到欧洲人民的支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的主张得到法国人民的认可,影响着法国法治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然法精神具有深远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它仍然处于由数千个任命的机构和选举的机构同时并存的‘混乱’状况中”“仍未形成统一的地方管理系统”“许多小镇邑仍由卫生局或教区区吏管理,民主气氛淡薄”可得出答案。
1.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4世纪,雅典民主精神朝着更注重法治的方向发展,并将民主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雅典立法要求法律必须适用于所有雅典公民,而不能仅适用于个别人,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国家治理体现出理性意识,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排除A项;民主监督的机制较为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2.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事务委员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这是因为旧的文官制度存在各种弊端,以及当时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需要更加专业的文官群体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该报告反映了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的需要,未体现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排除A项;该报告强调对文官的职业化的要求,与“英国政府减少干预公共事务”无关,排除B项;该报告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并没有提及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排除C项。
3.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的“神判”本身就是基于神灵的意志来作出裁决的,而且在特定的宗教和世俗场合中进行,这明显反映了当时司法实践带有宗教色彩,D项正确;虽然罗马法学对欧洲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神判法更多的是反映了宗教的影响而非罗马法学的影响,排除A项;虽然神判法涉及了教士和国王委派的官员,但这并不等同于教权与王权的平衡,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了将国王的庄园作为“神判”的场合之一,但并未提及庄园法庭是基层治理主体,排除C项。
4.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幅绘画作品反映了底层群众的悲惨生活以及济贫院的不作为,作为图像史料,它可用于研究英国社会保障的演变,C项正确;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且材料也未体现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图片中没有工厂制度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运动,而且穷人也不一定是指工人,排除D项。
1.古代罗马文明中蕴含的国家治理文化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人将罗马和希腊划归西方,树立“非东方”的身份定位,目的是构建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主体的区域文化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主要是希腊与罗马价值体系的同化,而不是构建多元价值体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希腊文化重心东移,排除B项;这种做法只是突出希腊、罗马的西方身份定位,并不会阻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
1.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造神”运动,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这有利于强化王权统治的合法地位,D项正确;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王权统治的合法性,“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罗马的“造神”运动为这一时期出现的专制王权作辩护,弱化了共和国的政治根基,排除B项;君权神授不代表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排除C项。
2.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统治者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中国生丝的价格,东西方丝绸贸易必将减少,这将影响东西方的贸易交流,C项正确,排除D项;“丝绸贸易动摇了罗马统治根基”夸大了丝绸贸易的作用,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喜好,排除B项。
3.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行省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经济剥削,获得巨额利润,但不承担经济发展的责任,这会引起各行省的不满,中央与地方产生矛盾,导致地方对中央政治认同的弱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罗马对地方的剥削,而非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排除A项;这种剥削和压榨不利于奴隶制经济持久繁荣,排除C项;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在15、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条文也日渐统一于君主的谕令之中”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适应了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在于强化君主权力,而非整理前代法典,排除A项;材料只介绍了法律编纂的方法,无法得知其是否完善,排除C项;材料并非强调《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渊源,排除D项。
2.制度建设——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构想与实践
A 解析 材料“‘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说明英国代议制发展迟缓,受到了限制;“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选民的人数,使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了政权,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选民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并非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而非议会改革推动工业革命深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贵族地主权限的变化,并且史实上工业革命后贵族地主权限减少,排除D项。
1.A 解析 材料中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国王不应被审判;而法官认为国王违反了其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应当接受人民的审判。前者认为最高权力来源于上帝,后者认为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两人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国王权力的来源性问题,A项正确;双方都认可国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排除B项;C、D两项并不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排除。
2.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几十年间,法国新闻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幅度的变动,从无限制的出版自由到严格管制,再到有限度的自由并伴有政府干预,政策的频繁变动直接体现了法国社会与权力结构的持续动荡,A项正确;题干信息并未直接涉及工业化对出版业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新闻政策的变动与公民素质提升、启蒙思想深入人心没有直接必然联系,排除C、D两项。
3.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这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相同,所以得到英国各界的支持和欢迎;但法国最终建立的共和政体与英国的政治体制不同,英国担心法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会对自己现有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因此态度发生转变。这说明英国政府态度的转变是为了维持英国现存的政治秩序,A项正确。英国是为了维护自己现存的政治秩序,并不是为了打击国内的封建势力和赢得与法国争霸的优势,排除B、C两项;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排除D项。
4.D 解析 根据材料“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写信表示感谢”及所学可知,在美国,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深受垄断集团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不能说明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排除B项;美国现在仍采用两党制,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