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习内容。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www-2-1-cnjy-com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2-1-c-n-j-y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 乒乓球 直尺 鼓 水盆
[教学流程设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引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进一步通过挖掘实验中潜在的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声音的传播
展示图片:真空罩内的闹铃。
思考:将空气抽出后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展示图片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展示图片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展示表格说明声速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设计情景,逐步引导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形式以及声速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21教育网
2、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音调
演示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并注意观察它振动的快慢。21·cn·jy·com
思考: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交流:
(1).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单位为赫兹(Hz).
(2).在结构、形状材料相同的情况下, 发声体尺寸越大, 发声的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对于片状物体,面积越大,厚度越厚,发声的音调越低;
对于细长物体,长度越长,直径越大,发声的音调越低;
拓展:多媒体展示课件分析实际生活中有关音调的知识。
2、 声音的特性——响度
演示实验:以大小不同的力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运动情况。
思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交流: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响度越小.21cnjy.com
3、 声音的特性——音色
思考:闻其声辨其人、辨别不同的乐器声音、辨别不同的动物声音
(设计意图:声音的三特性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实验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并充分挖掘实验中潜藏的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音调和响度有明确的区分,再利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声音的三特性)www.21-cn-jy.com
3、 声的利用
1、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设计意图: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声音的利用,并能够区分怎样利用声音,并加深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认识,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2·1·c·n·j·y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思考:什么是噪声?
交流:物理中,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1·世纪*教育网
2、 噪声的等级,参考课本
3、 思考:如何控制噪声
交流: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拓展:下列做法是怎样控制噪声的?
(设计意图:通过噪声的复习,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声音,并借此形成有关声音问题的知识结构)
5、 交流与思考
畅谈收获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