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年 级:七年级 科 目:历 史
课题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初步了解我国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发展进程;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2.观察相关文物图片与地图,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就,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初步认识并总结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基本规律,理解民心向背在王朝更替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 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难点 西周分封制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新发现式教学活 动设计 环节一:梳理探究 预计完成时间:25分钟
集体备课 个案补充
【整合知识,认知概念】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师:视频里提到的利簋为什么能被称为镇国青铜器?是因为它明确记载了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是什么呢? 武王伐纣发生在夏商周时期,夏商西周这个王朝是如何更替的,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进入第四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①通过文物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大禹的了解和认识;②学生结合第3课已有的知识和第4课的预习,对比思考,落实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③让学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有所感知。再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本课重点问题,承接下一环节。 二、思维建构 1.出示重点问题: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2.教师设置任务:请以围绕以上问题,结合教材内容,绘制学科思维导图(8分钟) 要求:思维导图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余可根据个人理解添加。 提示词:建立时间、重要人物、主要都城 3.学生活动:①学生根据提示词结合课本内容绘制思维导图;②学生上台展讲思维导图(1-2名学生),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分板块进行点评)。 4.教师活动:①及时点评学生表现,并对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②在课件中展示课本中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绿松石龙形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对重难点进行强调,如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盘庚迁殷。 5.知识巩固:将“夏商西周的更替”相关知识做成游戏,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巩固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①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并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感知本课的基础知识;②通过台上学生展讲,台下学生聆听学习,再次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强化;③生生点评,教师点评,找出台上学生的优点及不足,并进行补充,师生共同修改完善本课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④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性和迁移性,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模型建构。
环节二:概念迁移 预计完成时间:10分钟
集体备课 个案补充
【史料分析,深化概念】 1.提出问题: (1)展示夏商西周疆域变化图,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西周的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你会实行什么制度来巩固疆土?” (2)出示《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和《西周等级示意图》,提示学生学生诸侯的身份和形成的等级等角度思考。 (3)学生跟组员一起讨论该问题,讲思考的答案在课本中标注,教师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并请一名同学展示他勾画的课本笔记。 2.教师总结:所有的制度变革都是为了调和社会矛盾。都是为了巩固社会制度,通过分封对象里的王族和功臣我们发现周天子选择有血缘关系或有紧密联系的人管理土地和人民,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体现了周天子的权威,在前期有力的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在引导学生结合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多角度分析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思考分封制在巩固西周统治时所发挥的作用,可以从周天子政治统治、疆域控制、贵族等级秩序等方面回答。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分封制也体现中国古代“大一统”观念的萌芽,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初步形成在制度建构上的体现。 3.中考链接: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①选择题的设置较为简单,学生通过刚掌握的知识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容易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②教师对选项的设置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对知识的巩固
环节三:聚焦升华 预计完成时间:5分钟
集体备课 个案补充
【运用知识,迁移概念】 1.出示材料 2.提出问题:结合所学,思考夏商西周王朝走向灭亡的共同原因? 学生回答:我从桀、纣王、周厉王、周幽王的典型事例中,我发现末代统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残暴和昏庸,在他们的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这组同学分析的非常细致,点出了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和昏庸。 这三个王朝发展前期,也有一些英明的统治者,从这三个王朝的兴衰中,你能得到什么样的感悟? 总结: ①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勤政爱民;
②统治者不应奢靡浪费,应勤俭节约;
③得民心者得天下;
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⑤符合国情政治制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条件;
……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了解本节课所学王朝末代统治者的共同问题,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阶级矛盾的存在和激化是政权最终崩溃的根本原因。 二、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时政问题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完成《填充图册》1、2、5、7题 2.结合课本27页课后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妇好的生平事迹。
教学札记
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