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强化练】专题练六 中国近现代化(二)——经济、生活近现代化的变迁(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专题强化练】专题练六 中国近现代化(二)——经济、生活近现代化的变迁(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4 20: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练六 中国近现代化(二)——经济、生活近现代化的变迁
(建议用时: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辽宁高三模拟)下表所示为1850—1859年上海港和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单位:人)。这反映出(  )。 
年份 到上海港的外籍商人数 到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
1850年 362 362
1855年 243 334
1859年 408 172
A.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B.太平天国运动中心转移到广州
C.清政府关税自主权的逐渐丧失
D.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2.(2024·湖南长沙九校高三二模)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某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该城市(  )。
A.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
B.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
D.具有中西交融多元并举性
3.(改编)19世纪后半叶,洋布在城镇市民中的流行,不仅为人们的日常衣食生活增加了一种衣物质料,而且带来了消费方式、穿着习惯、社会身份、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变化。据此可知,洋布流行(  )。
A.加剧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化
B.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
C.成为社会文化变迁的一种因素
D.反映中国近代化取得显著进步
4.(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1883年12月《申报》刊登《中西公司异同说》一文,对中国近代企业中的股东大会做出如下评价:“原拟以为可者,无人焉否之;原拟以为否者,无人焉可之,此一会也,殊显可有可无,于公司之事绝无裨益。”材料体现了(  )。
A.中国照搬了西方企业模式
B.中国近代企业实行股份制
C.中国经济近代化艰难发展
D.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弊端
5.(2024·辽宁高三三模)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杨柳青年画《喜庆大来》。该画描绘的是年终岁末一富户公子衣锦还乡的盛况:他驾着福特T型硬顶轿车归至府门外,车内装满元宝,元宝正在由三名儿童从车上搬下运送回府。由此可知,该年画(  )。
A.说明汽车得到广泛应用
B.折射出交通的立体化趋势
C.迎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
D.体现社会生活的全盘西化
6.(2024·黑龙江高三模拟)1920年日本对华出口较1919年下降7.2%,下降数额为2 915万美元;1921年日本对华出口又同比下降8 696万美元。同期,其他国家对华出口增长3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B.欧美列强的商业竞争
C.群众性爱国运动的高涨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7.(原创)民国时期各类大众报刊时常刊登启事,这些启事往往由普通民众发布刊登,为某一时代劳动大众生活的反映。《徽州日报》就刊登了许多订婚和结婚启事、解除婚约启事、离婚启事等。该现象说明当时(  )。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婚恋观念呈现近代化
C.婚姻方式彻底发生变化
D.报刊主导了价值取向
8.(2024·江苏南通高三三模)《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下列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
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
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9.(2024·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二模)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根据省农民代表大会《金融问题决议案》宣布不准公钱局、商钱局发行市票,也不准市场上使用银元,凡持银元到市场上购买货物或到农村收购土特产的,均须先到浏东平民银行兑换纸币。该决议案(  )。 
A.顺应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B.有利于全国金融秩序的稳定
C.积累了金融工作的宝贵经验
D.增强了苏维埃政府的治理能力
10.(2024·广东大湾区高三二模)1938年前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早年制定的《矿业法》,强调“中华民国领域内之矿均为国有”,只有获经行政院核准后,才可与外国人合资经营矿业,但半数以上的股份应为中国各级政府所有,并有半数以上董事系中国政府之代表。国民政府此举(  )。
A.旨在与日本争夺重要的战略资源
B.呼应了民间的提倡国货运动
C.有助于应对国防建设的经济需求
D.示好西方以便争取战时外援
11.(2024·河南适应性测试)1955年5月,山西省高平县某乡成立卫生保健站,经费来源主要有三——农民群众的保健费、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益金和医疗业务收入,社员看病时只收药费。该举动得到卫生部肯定,并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由此可知,当时农村(  )。
A.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变革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C.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以解决
D.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2.(2024·河北唐山高三一模)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规划,1964年国家计委批准唐山铁道学院陆续迁往四川,并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内迁是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缩影。类似举措主要是为了(  )。
A.培养科技人才 B.应对紧张形势
C.改善工业布局 D.增强国防力量
13.(2024·福建泉州高三质检)20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筹划地铁建设,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长期徘徊。改革开放后,上海地铁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这反映了(  )。
A.技术水平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B.上海引进外资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C.交通改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D.国家政策影响基础设施建设
14.(2024·广东佛山高三二模)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后,获得国际上极高的关注和赞扬。茅盾先生观看后即兴赋诗:“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情,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体现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  )。
A.突出情节的曲折性
B.服务于国际市场
C.摆脱强烈的政治性
D.探索民族化道路
15.(2024·江西新余高三二模)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中国快递业之先河。2010—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快递业跨入百亿件时代,居世界首位。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
B.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
C.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
D.民众对快递的普遍接受
16.(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二模)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22年人民币在SDR的权重被提升至第三位,至2023年3月,法国、俄罗斯和巴西等7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加入外汇储备篮子。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②世界贸易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③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④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进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湖北圆创联盟联考)[工业化之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工业化问题的对立思潮
工业化思潮 反工业化思潮
孙倬章指出:中国因以农立国,故数千年以来,毫无进化之成绩;今欲与彼进化之工业国,并驾齐驱,以谋生存,而仍欲偏重农业,宁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乎 章士钊指出:“英德两国,为争工业之霸权,创开古今未有之大战局”“当世工业国所贻于人民之苦痛何若”
陈宰钧指出:“欲减少农民之人数,以期农化之实现,舍广立工厂,多雇佣工外,实无他术” 董时进指出:“农业国可以不需工业国而独立,工业国不能离农业国而存在”“中国若行工业化……外人之染指是也。农业之性质,不许人有攫取大利之机会”
杨明斋指出:“在农业进入工业之际,一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的道德、人格风俗习惯都是因之而变动……补救的办法,惟有急进于工” 龚张斧指出:“窃以为立国之道不在物质文明,而在风俗之淳厚;不在都市之华美,而在乡村之逸安”
——摘编自周积明、郭莹等著《震荡与冲突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潮和社会》
材料二 1940年,翁文灏提出“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认为中国要“加强国防,争取抗战胜利”以及“跻于现代国家之林”必须加紧发展工业,即以工建国;但同时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国家的主要财源依然要依赖于农业,此即以农立国。共产党人许涤新提出:“今日在可能之限度内我们绝不能放松工业化的工作;在抗战成功以后的建设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能够以自己本身力量来生产必需机器设备品的工业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重工业。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注重重工业,就是我们最好的参考。”
——摘编自郑大华、邹小站主编《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20—30年代工业化思潮和反工业化思潮的主要论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工业化问题展开论战的历史背景,并对论战进行评述。(8分)




18.(2024·广东大湾区高三二模)侨汇是指近代以来海外华侨汇款回国内的款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南洋是近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据统计,侨居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之一)的华人1931年为170.9万人,1934年为190.7万人,1938年达到222万余人。华侨中,“千百十万之富豪相继出现”,锡矿、橡胶等产业都被华侨掌握。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
——摘编自林金枝《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遭遇经济封锁,中国的外贸规模很小,平衡国际收支困难。1950—1988年,我国外贸逆差共计61.24亿美元,而同期侨汇约96.1亿美元,其中给侨属的小额赡家款占多数。国家通过提供专供生活物资等手段,将这些侨汇集中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投资性侨汇。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以1952年为100,到1955年就为305。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侨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起的作用。(6分)





19.(2024·广东高三二模)教育实践的成功离不开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
年份 教育方针
1934年 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1937年 洛川会议提出:“实行……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
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材料二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0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一中三条教育方针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在1957年和1990年制定的教育方针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90年教育方针的意义。(6分)






20.(2024·江西高考第一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以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等史料为依托,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了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丰富有趣的社会细节,如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介绍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丝绸业、盐业、采矿业等,从多个角度展示晚清时期西南地区富有地域特点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让我们得以一窥西南社会和平发展的热闹景象,对全面认识晚清西南社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摘编自屈小玲《晚清西南社会与近代变迁:
  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研究(1892—1910)》
  根据材料,以法国人观察西南社会的变迁的视角,写一篇游记。(12分,要求:题目准确,联系材料,内容充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可知,1859年,到上海港的外籍商人数超越了去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而到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则呈现下降态势,这说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从两广地区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B项;外籍商人到广州港和上海港的人数差异与清政府关税自主权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排除D项。
2.D 材料中的中国近代某城市既有体现中国传统的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又有体现西方影响的商埠区、工业居住混合区和西式新中心,这说明当时中国该城市具有中西交融多元并举性,D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国该城市经济功能十分突出,排除A项;该城市的地域划分没有明显的礼制和等级特征,不能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排除B项;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城市交通除传统的河运外,越来越依靠走电车、汽车的马路与走火车的铁路,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降低,排除C项。
3.C 据题意可知,洋布的流行带来了消费方式、穿着习惯、社会身份、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变化,这说明洋布的流行使市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C项正确;洋布流行无法引发社会各阶层分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伦理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洋布流行折射出近代化的一些信息,但D项说法夸大,排除。
4.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企业采用股份制经营方式,体现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状态,但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股东大会却形同虚设,在企业管理方面呈现出浓重的封建色彩,体现出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的曲折与艰难,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企业的股份制经营模式确实向西方借鉴和学习,但并非照抄照搬,故A项错误;材料意在通过中国近代企业股东大会的作用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存在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近代企业为洋务企业,故D项错误。
5.C 材料中的年画《喜庆大来》将新式的汽车与中国古代传统轿车样式相结合,车上装满元宝,突出民间传统衣锦还乡的美好愿望,这符合民众的审美情趣,C项正确;材料涉及汽车,但无法说明汽车得到广泛应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水陆空交通的立体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西式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信息,1920年至1921年日本对华出口呈下降趋势,而同期,其他国家对华出口增长3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各地抵制日货运动的进行,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是在1912—1919年,排除A项;抵制日货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欧美列强的对华出口,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D项。
7.B 《徽州日报》刊登了许多订婚和结婚启事、解除婚约启事、离婚启事,这说明当时的婚姻观念由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变为追求婚恋平等自由,因而可知婚恋观念呈现近代化,故B项正确;结束婚姻不一定是女性提出的,因而不能推知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A项错误;“婚姻方式彻底发生变化”的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报刊的舆论宣传不代表它已经主导了价值取向,D项错误。
8.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上海的工业相对发达,所以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从上海运输到湖州的货物应该以工业品居多,而湖州的货物很少运输到上海,由此说明小轮船这种新式交通便利了工业品销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物的流通,并不能体现农业生产的繁荣,排除A项;浙江与上海都属于东部地区,所以不能体现加强东西部的联系,排除B项;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19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9.C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省《金融问题决议案》的相关规定对打击投机倒把、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是有益的,为金融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C项正确;1926年,党的工作重心还未发生转移,排除A项;该决议案是湖南省农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未涉及全国,排除B项;当时苏维埃政府尚未成立,排除D项。
10.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修订《矿业法》有助于加强政府对矿业经营的管理,并且从中获取了半数以上的股份,这为当时国防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C项正确;国民政府此举并不是与日本争夺重要的战略资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营矿业与提倡国货运动的关系,排除B项;“中华民国领域内之矿均为国有”的主张不利于列强在华获取利益,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方面采取合作社的方式,说明当时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变革,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并且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排除B项;“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以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2003年后我国才逐渐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排除D项。
12.B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严峻,与美国和苏联都关系紧张。为了稳固国防安全,我国开始进行三线建设,唐山铁道学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搬迁的,所以类似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紧张形势,B项正确;唐山铁道学院即使不搬迁,也可以培养出相应人才,排除A项;唐山铁道学院不属于工业企业,其搬迁和改善工业布局无关,排除C项;一个学院的搬迁并不一定能够增强国防力量,排除D项。
13.D 上海地铁建设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有筹划,但长期徘徊,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地铁的修建,伴随着浦东开放,上海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上海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这反映了国家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D项正确;改革开放前中国就具备建设地铁的技术水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上海在基础设施修建上引进外资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上海交通的改善,没有涉及交通改善的影响,排除C项。
14.D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兼具哲情、画意与诗情,而水墨画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这说明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探索民族化道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动画情节内容,不能体现情节的曲折性,排除A项;获得国际上的赞扬不代表新中国的艺术创作就是为国际市场服务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摆脱强烈的政治性,排除C项。
15.B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出现了新思路,企业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结合,使快递服务更加安全、快捷,推动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经济特区创办与快递业发展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A项;“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并不是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即使是民众普遍接受也不能使快递业迅速发展,排除D项。
16.B 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说明人民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新的货币的加入也有利于世界金融体系的改革,①④正确,B项正确;“开始形成”的说法不正确,②错误;中国在当今世界金融体系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③错误,排除A、C、D三项。
17.答案 (1)工业化思潮: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和缓解人口困局;工业化有利于改良政治和社会风俗。(3分)
反工业化思潮:工业化导致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农业有利于经济独立和防范外国经济渗透;发展农业有利于保持淳朴民风。(3分)
(2)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引起国人的反思;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深受国外国内环境影响;日本的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建立重工业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农业人口众多带来社会压力;苏联工业化对中国的示范。(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评述:工业化思潮认识到近代中国发展工业,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实现国家振兴,特别是应对当时日本侵华的重要性;反工业化思潮对工业化发展导致的消极后果以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进行了客观思考,但把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工业化是偏颇的。总之,工业化是世界发展方向,工业化思潮更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潮和反工业化思潮的论战。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提取材料时间、内容信息,从国外、国内环境方面分析历史背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即可。
18.答案 (1)趋势:不断增加。原因: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华侨为规避风险回国投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投资环境;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稳定了金融秩序;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等等。(8分)
(2)作用: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侨汇对繁荣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均有显著作用;有利于保护侨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其对祖国的认同感。(6分)
解析 第(1)问第①小问,由材料“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可得出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②小问,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和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等方面说明。第(2)问,从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公益事业、祖国认同感等方面进行回答。
19.答案 (1)1934年教育方针形成的背景: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开展。1937年教育方针形成的背景: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1957年教育方针形成的背景:中共八大召开,确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6分)
(2)关系:1957年的教育方针为1990年的教育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90年的教育方针是对1957年教育方针的继承与发展。(2分)
意义:为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培养目标;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劳动者;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
解析 第(1)问,1934年教育方针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开展。1937年教育方针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1957年教育方针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共八大召开,确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一1957年教育方针内容和材料二1990年教育方针内容可得出1957年的教育方针为1990年的教育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90年的教育方针是对1957年教育方针的继承与发展;第②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0.答案 标题:中国西南地区游记。(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南地区,受到东南沿海近代化的影响,以及马帮行旅的传播,已经有了浓厚的近代化气息。比如:妇女“天足运动”,思想解放和女权运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此外,近代教育也在西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在西南地区,既可以看到富商巨贾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看到当地特色的农业、种植业,以及丝绸业、盐业和采矿业等手工业和工业的近代化进程。虽然这些变化与法国的现代化程度还相距甚远,但中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变革。(8分)
法国人在中国西南地区旅游的所见所闻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是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化的历史见证。(2分)
解析 首先,可围绕“晚清西南地区”“游记”“社会发展与变迁”拟定题目,如“中国西南地区游记”“中国西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其次,结合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产业发展等材料内容,描述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变迁。最后总结:法国人在中国西南地区旅游的所见所闻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