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强化练】专题练十一 世界历史切面(四)国际关系——从民族国家建立到国际关系演变(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专题强化练】专题练十一 世界历史切面(四)国际关系——从民族国家建立到国际关系演变(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4 20: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练十一 世界历史切面(四)国际关系——从民族国家建立到国际关系演变
(建议用时: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二模)14世纪蔓延欧洲的黑死病导致大量教授拉丁语的大中小学教师死亡,使得学校的拉丁语教育水平大幅下降,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逐渐走向衰落,欧洲各国的官方语言普遍从拉丁语转向方言。这一结果(  )。
A.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B.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推进
C.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D.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2024·湖南怀化高三二模)16、17世纪英国的古物研究运动蓬勃发展,学者们成立了“伊丽莎白古物学会”,并通过交换手稿、文献、通信以及聚会与互访等活动,交流研究心得和写作进展,互通学术信息,对英国的历史、法律、制度、宗教等方面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该运动(  )。
A.奠定了英国代议制度的基础
B.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C.提升了古物学家的社会地位
D.适应了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
3.(2024·福建福州高三三模)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
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
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
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
D.海洋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4.(2024·河南信阳高三二模)19世纪出现两种国家主义观念,其一主张“各国皆有治理其本国境内一切事情之权利,对于任何他国,概可勿顾”;另一主张“凡强大而文明之国家,对于文明较逊或政治未甚发达之国家,宜握治理之权利,并可望受其保护与治理”。这两种观念的碰撞使得(  )。
A.世界各地冲突不断 B.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C.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D.各国外交关系变化
5.(2024·广东高三二模)1814年,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如下:认同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若原有君主被拿破仑推翻,可由其兄弟或亲属代替为世袭君主。这一原则的提出(  )。
A.开创了用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
B.旨在恢复和巩固欧洲的封建秩序
C.使欧洲国家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D.打破了大国主宰欧洲事务的局面
6.(2024·湖北高三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共识:要维持民众士气,就必须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需要。两国政府都经常干涉经济以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粮食库存的公平分配。因此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上述材料说明一战(  )。
A.推动英法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
C.得到了英法民众的支持
D.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7.(2024·山东潍坊高三二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国联发送的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函件,美国均未回复。然而,美国官方代表几乎每次都列席国联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这说明(  )。
A.国联具有普遍性与权威性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冲击
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D.美国外交带有利己主义色彩
8.(2024·山东日照高三二模)下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于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作者意在(  )。
A.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的局势
B.表达出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
C.揭示新秩序不能长久维护和平
D.讽喻了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
9.(2024·黑龙江高三二模)随着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蔓延,1934年,以英法为首的30个国联成员国邀请苏联加入国联,并得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国的支持。同年9月18日,国联以38票对3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苏联加入国联的提案,并让苏联担任理事会常任理事。这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的逐渐壮大
B.当时欧洲外交的功利主义特征
C.经济危机缓和了欧洲意识形态对立
D.苏联的外交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10.(原创)1935年阿根廷发动了全民防治结核病的运动。在这次运动开幕式上,阿根廷大主教称:“为了祖国的利益,让我们成为更容忍、更友爱、更为阿根廷、更虔诚的基督徒,对抗结核病是人民和政府的事业,是所有人的事业。”阿根廷主教的发言(  )。
A.推动了阿根廷的民族独立
B.促进了传染病防治体系建立
C.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信仰
D.有利于凝聚民众的民族情感
11.(2024·安徽皖南八校高三三模)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东亚大陆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彼此割裂、尖锐对立,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这一秩序(  )。
A.深受美苏两大阵营影响
B.体现美国称霸世界野心
C.说明东亚历史恩怨深重
D.导致东亚地区长期动荡
12.(原创)从1957年10月开始,美苏两国科学家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尽管双方就交换从卫星获取的原始数据、卫星发射装置的详细参数等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但谈判在遥测信号频率和处理后的卫星数据的交流上都达成了合作意向。这表明(  )。
A.冷战中对抗与交流并存
B.合作共赢成为美苏共识
C.美苏争霸局势有所缓和
D.苏联卫星技术领先美国
13.(2024·广东深圳高三二调)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主张推动欧洲联合,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他反对法国成为美国的附属或“小伙伴”,而应当“在一个欧洲人的欧洲中间保持法国的面目”。由此可知,戴高乐旨在(  )。
A.建立统一市场,实施贸易保护
B.争取独立自主,提升法国地位
C.加强欧洲合作,解决“滞胀”问题
D.缓和法苏关系,保持欧洲均势
14.(2024·山东济宁高三三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先于联合国提出了非殖民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和苏联都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地化。其做法旨在(  )。
A.改变世界格局 B.打击老牌帝国
C.稳定全球秩序 D.服务冷战战略
15.(2024·安徽合肥高三四模)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A.推动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有利于推进国际司法民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16.(2024·湖南高三三模)下列图片可以用来说明,进入21世纪以后(  )。
图1 20世纪多边主义基本架构 图2 21世纪多边主义基本架构
A.世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B.世界愈益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领域出现逆全球化
D.世界单边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安徽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之际,由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家长制家庭没有像雅典那样分化为个体家庭,氏族部落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但是阶级分化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古代部落战争的结果是征服者把被征服者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从而使属于不同部落的人们组成了新的结构,于是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便具有了地域的性质。在古代中国,家长制家族组织却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家长制家族组织国家产生以后得到强化,原有的家庭结构生长成为政治结构的补充部分,成为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
——摘编自陈恩林《谈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材料二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从此,国家成为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和西欧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不同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8分)








18.(2024·河北唐山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世纪后半叶国际法大事记
1856年,欧洲大国与土耳其、撒丁诸国签署《巴黎海战宣言》,规定了海战法的四大原则。
1864年,欧美十二国签订《日内瓦红十字公约》,确立了战争法中伤病者及中立人民待遇的原则。
1868年,欧洲十七国签订《关于在战争中放弃使用某些爆炸性弹丸的宣言》,禁止使用一定重量以下的爆炸性弹丸或装有爆炸性或易燃物质的弹丸。
1874年,欧美亚二十二国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邮政公约《伯尔尼条约》,并正式成立了邮政总联盟。欧洲十五国签订了《关于战争法规和惯例的国际宣言》,规定作战人员与普通平民区别对待,不准掳掠民物等内容。
1883年,欧美十一国通过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同时设立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旨在保护专利及商标。
1884年,《保护海底电缆公约》签订,对平时海底电线的保护作出规范。
1890年,欧洲各国铁路代表制定了《国际铁路货物运送规则》,并创设国际铁路货运联盟。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
  条约集(1648—1871)》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半叶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后半叶国际法的发展。(6分)





19.(2024·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年来,“全球南方”概念持续升温。一般来说,“全球南方”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进入21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通过南南合作和区域及跨区域整合来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应对西方霸权秩序的挑战。乌克兰危机后,“全球南方”公开表达了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乌克兰危机也被视为“全球南方”政治觉醒的重要标志。“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个彼此认可、处境相似的发展共同体,具有鲜明的非西方、反霸权、谋发展、求正义的共性。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争夺、拉拢与分化的外交攻势。对此,“全球南方”国家应凝聚共识,在南南合作深入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
——摘编自崔守军《“全球南方”崛起的动因与影响》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全球南方”崛起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球南方”崛起的影响。(6分)






20.(2024·云南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际体系是由诸多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整体。世界国际体系的变迁如下表所示:
阶段分期 具体体现
区域性国际体系(17世纪以前) 城邦国际体系:与部落、城邦联系在一起,相对独立,自成一体
帝国区域性国际体系:多元并存(如东亚中华帝国体系、北方游牧帝国体系等)
现代欧洲国际体系(17世纪—19世纪末)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一系列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维也纳体系:协调体制,维护欧洲和平与均势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维持德国欧陆霸权地位
欧洲殖民扩张体系(15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美日独立后参与瓜分世界
全球性国际体系(1919—1991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欧洲霸权走向衰落,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20世纪70年代多元力量兴起
裂变中的国际关系(1991年后) 非西方世界崛起,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遭遇挑战;种种矛盾显现,成为未来国际体系难以逾越的问题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选择一个具体的国际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你对所选体系的看法。(12分,要求:观点明确,所选体系与史实相吻合,逻辑严谨。)











参考答案
1.D 根据材料可知,黑死病导致大量教授拉丁语的大中小学教师死亡,使得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逐渐走向衰落,欧洲各国的官方语言普遍转向方言,这一结果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萌发,D项正确;欧洲传统文化仍是基督教文化,其权威并没有被瓦解,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于1517年开始,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排除C项。
2.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材料所述有助于加强民众对英国的了解,进而加强国家认同,这适应了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转型,D项正确;英国代议制在中世纪晚期便已经出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历史、法律等的研究,并非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古物学家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
3.D 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商法典中的海商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争夺海上霸权,所以各国重视海商法反映了近代各国对海洋的争夺,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法国颁布《海事条例》,不能推出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排除A项;传承海洋法只是表象,不是材料的本质,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海商法,不能反映西方的国际法成型,排除C项。
4.A 根据材料可知,一种观点强调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事务,另一种观点强调文明强国具有对落后国家进行干预管理的权利,这两种观念的碰撞使得世界各地冲突不断,A项正确。
5.B 根据材料可知,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就是恢复法国大革命前正统王朝的统治,因而可知这一原则的提出旨在恢复和巩固欧洲的封建秩序,B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开创了用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排除A项;维也纳会议之前,欧洲国家的民族意识已经产生,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正统原则的确定,“打破了大国主宰欧洲事务的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A 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两国使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保证工业生产,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产品的分配等,政府干预经济即政府职能的转型,A项正确;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得到英法民众支持,排除C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可知,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与美国没有太大关系的函件美国不予回复,而与国家利益联系紧密的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美国却几乎每次出席,这表明美国的外交带有强烈的利己主义色彩,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联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并无有力证据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并无信息表明集体安全机制得到完善,排除C项。
8.C 根据“海军军备”“太平洋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使美国海军军备可以取得和英国相等的地位,壮大了美国海军力量,日本则受到压制,所以作者意在揭示新秩序不能长久维护和平,C项正确;作者是在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和平,而不是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排除A项;作者是在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并不是在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列强间的利益纷争,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1934年苏联得到英、法等大量西欧国家的支持,加入国联,这是在德、日等法西斯势力逐渐膨胀的情况下出现的,英、法等国邀请苏联加入国联意在借助苏联力量遏制法西斯势力,这说明当时欧洲外交的功利主义特征,B项正确;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阵营的建立,排除A项;苏联加入国联主要是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冲击,而非经济危机,排除C项;由于反共思想的存在,苏联仍受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斥,排除D项。
10.D 在全民防治结核病的运动中,阿根廷主教宣传为了祖国利益、更为阿根廷等,这一思想有利于凝聚民众的民族情感,推动了阿根廷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故选D项;阿根廷在19世纪初获得民族独立,排除A项;仅从阿根廷主教的讲话中无法得出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C项错误,不符合材料主旨。
11.A 根据材料“二战后”“彼此割裂、尖锐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双方进入冷战对峙,这种局势使东亚地区形成对立局面,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东亚范围,不能体现美国称霸世界,排除B项;材料中的秩序与历史恩怨有关,但无法体现历史恩怨深重,排除C项;二战后,东亚地区并未长期动荡,排除D项。
12.A 冷战时期,科学技术成为美苏两国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但同时材料表明美苏科学家存在交流,故选A项;材料只是表明美苏科学家在卫星数据和遥测信号领域有交流,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苏冷战局势缓和,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苏联卫星技术领先美国,D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B 根据材料可知,戴高乐主张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摆脱美国控制有利于欧洲的独立自主,归根结底是要提升法国地位,B项正确;戴高乐的目的是争取独立自主和提升法国地位,并不是建立统一市场和缓和法苏关系,排除A、D两项;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出现“滞胀”问题,排除C项。
14.D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地化,其目的在于拉拢第三世界国家,服务于冷战战略,D项正确;美国和苏联支持非殖民地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冷战战略,“改变世界格局”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美国和苏联支持非殖民地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冷战战略,“打击老牌帝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美国和苏联支持非殖民地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冷战战略,“稳定全球秩序”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15.B 由材料可知,国际法院进行诉讼程序改革,减少大国政治对司法的干预,这有助于推进国际司法民主化的进程,B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推动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排除A项;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缔结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第一次对战争权进行了限制,它要求各缔约国竭尽全力以保证和平地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院对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
16.B 由材料可知,在20世纪多边主义基本架构中,美国居于这个等级秩序的核心,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在多边主义基本框架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这说明世界愈益呈现出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世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经济领域出现逆全球化,排除C项;“世界单边主义得到有效遏制”与国际现状不符,排除D项。
17.答案 (1)不同因素:中国——部落征服战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长期存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级分化不明显;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推动,王权的加强,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6分)
(2)主要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欧洲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强调人民主权,淡化血缘关系。(3分)
影响:增强了公民的国家意识,确立了政治文化认同;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5分)
解析 第(1)问,中国方面可从部落战争、家长制家庭、商品经济、阶级分化等方面进行回答,西欧方面可从资本主义萌芽、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王权势力和资产阶级力量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18.答案 (1)趋势:国际法的签署国家增多,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形式由宣言到国际公约;应用领域从战争到交通、通信和知识产权等经济领域;战争法规的人道主义有所发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和制度也有所改进。(4分)
原因: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国家交往的实践活动;战争的连续不断发生及其残酷性引起了人们的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4分)
(2)积极:有利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为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利于科技发展和应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以后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3分)
消极:在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某些霸权主义国家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3分)
解析 第(1)问第①小问,可从应用范围、形式、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回答;第②小问,可从外交、战争、科技和经济等多角度探究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
19.答案 (1)表现:经济发展;政治话语权增强,外交上独立自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6分)
(2)影响: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使西方国家对外交作出调整。(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问,从经济、政治、外交、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方面回答。第(2)问,由材料“‘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个彼此认可、处境相似的发展共同体,具有鲜明的非西方、反霸权、谋发展、求正义的共性”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由材料“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争夺、拉拢与分化的外交攻势”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使西方国家对外交作出调整;由材料“‘全球南方’国家应凝聚共识,在南南合作深入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20.答案 论题:雅尔塔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2分)
阐述: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雅尔塔体系通过大国的妥协与合作,建立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协调了国际争端,维持了战后世界和平;雅尔塔体系将苏联与欧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十分有利;其主张的和平、民主与自由,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以及21世纪的宝贵遗产。(8分)
总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旧国际关系格局相比,雅尔塔体系虽然仍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但总体上更具历史进步性。(2分)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一个具体的国际体系,阐释对该体系的看法,如:雅尔塔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其次,根据材料“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20世纪70年代多元力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作用和现实意义等,说明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旧国际关系格局相比,雅尔塔体系虽然仍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但其总体更具历史进步性。最后,概括总结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