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阶段重点突破练(五)(原卷版+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阶段重点突破练(五)(原卷版+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05 0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阶段重点突破练(五)
一、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应用
1.人们常说“酒是陈的香”,而有的酒在存放过程中却会变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和水,乙醇分子中含有官能团—OH,故酒显碱性
B.乙醇可以被氧气直接氧化成乙酸
C.乙醇和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D.乙醇、乙酸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1 mol乙酸(其中的氧元素都用18O标注),在浓硫酸存在且加热条件下与足量的乙醇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B.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可能生成20 g的水和90 g的乙酸乙酯
D.反应后的物质中含18O的只有水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4.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伸入到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伸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W1=W2
B.无水乙醇,W1=W2
C.NaHSO4溶液,W1D.CO,W1>W2
5.现有四种有机化合物:
甲:
乙:
丙:
丁:
试回答:
(1)甲、乙、丁都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四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1 mol甲、乙、丁分别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最多的是________。
(3)丁与醋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酯有______种。
(4)①写出甲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丙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酯、油脂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6.甲酸香叶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新鲜蔷薇嫩叶的香味,可用于配制香精。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6O2
B.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
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23 g Na与过量的该物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
7.(2023·华师大二附中期末)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
②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既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④1 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8.某酯C6H12O2经水解后得到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和醇,再把醇氧化得到丙酮(),该酯是(  )
A.C3H7COOC2H5
B.C2H5COOCH(CH3)2
C.CH3CH2COOCH2CH2CH3
D.HCOOCH2CH(CH3)CH2CH3
9.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烃,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B→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他们在试管a中按顺序加入碎瓷片、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然后加热。
①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A和CH3COOH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反应制得乙酸乙酯。
①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填“加成”或“取代”)反应。
②与实验室制法相比,工业制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均只含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得到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继续水解得到乙醇
C.植物油、动物脂肪和乙酸甘油酯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皂化反应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某盐溶液,可观察到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又发生溶解,则该盐一定不是硫酸铜
11.(2022·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其他)和对应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其他) 结论
A 分别点燃蚕丝和人造丝织物 其中一种烧焦时有特殊气味 有特殊气味的为人造丝织物
B 将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 橙红色溶液变为绿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未出现银镜 蔗糖的水解产物为非还原性糖
D 将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葡萄糖具有氧化性
1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0%的稀硫酸,加热3~4 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____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未加碱液中和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碘水,可观察到________。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滴加稀盐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在火焰上灼烧
四、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13.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14.乙烷气体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选用的试剂依次为(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
C.溴水,碱石灰
D.水,浓硫酸
15.苯甲酸乙酯(C9H10O2)的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有芳香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CH3CH2OH+H2O
已知: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相关有机物的性质如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122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 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 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 8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的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 ℃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蒸馏的温度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a2CO3的加入量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五、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16.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6H6O6
B.乌头酸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含1 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1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2O6
B.1 mol该物质能与2 mol NaHCO3发生反应
C.该分子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D.该有机物在浓硫酸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醇,又可以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18.苹果酸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无臭,几乎存在于一切果实中,以仁果类中最多,是人体内部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作为性能优异的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和保健品等领域。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1)苹果酸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________L氢气。
(4)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字母)。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19.烃A的产量能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F的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以A为原料合成F,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写出决定B、D性质的官能团的名称:
B________、D________。
(2)A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4)实验室怎样区分B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F中少量B和D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苯 D.水
(6)用化学方程式描述(5)中不选择氢氧化钠溶液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重点突破练(五)
一、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应用
1.人们常说“酒是陈的香”,而有的酒在存放过程中却会变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和水,乙醇分子中含有官能团—OH,故酒显碱性
B.乙醇可以被氧气直接氧化成乙酸
C.乙醇和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D.乙醇、乙酸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C
解析 乙醇是非电解质,羟基在水中不能电离,溶液不显碱性,故A错误;乙醇被氧气先氧化为乙醛,再氧化为乙酸,不能被氧气直接氧化为乙酸,故B错误;乙酸和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乙酸,乙酸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错误。
2.1 mol乙酸(其中的氧元素都用18O标注),在浓硫酸存在且加热条件下与足量的乙醇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B.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可能生成20 g的水和90 g的乙酸乙酯
D.反应后的物质中含18O的只有水
答案 A
解析 酯化反应中乙酸提供—OH,乙醇提供H原子,用18O标注乙酸,则生成的产物中乙酸乙酯的结构中有18O,水分子中也含18O,故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1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的质量小于90 g,水的质量小于20 g。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答案 B
解析 乙醇、乙酸在浓H2SO4催化作用下,需要加热才能生成乙酸乙酯,故A错误;铜丝在外焰a处受热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移到内焰b处时,黑色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红色的铜、乙醛和水,故B正确;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无法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应选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故C错误;碘的沸点高于四氯化碳,蒸馏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在蒸馏烧瓶中获得碘,锥形瓶中可获得四氯化碳,故D错误。
4.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伸入到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伸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W1=W2
B.无水乙醇,W1=W2
C.NaHSO4溶液,W1D.CO,W1>W2
答案 B
解析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转变成氧化铜。A项,氧化铜不与NaOH溶液反应,因为铜丝增加了氧的质量,即W2>W1,故错误;B项,乙醇与CuO发生反应:CH3CH2OH+CuOCH3CHO+Cu+H2O,铜丝质量不变,故正确;C项,CuO+2H+===Cu2++H2O,铜转变成Cu2+,质量减少,W1>W2,故错误;D项,CO+CuOCu+CO2,铜丝质量不变,W1=W2,故错误。
5.现有四种有机化合物:
甲:
乙:
丙:
丁:
试回答:
(1)甲、乙、丁都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四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1 mol甲、乙、丁分别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最多的是________。
(3)丁与醋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酯有______种。
(4)①写出甲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丙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羟基 乙和丙
(2)甲 (3)3
(4)①+CH3CH2OH+H2O
②+NaOH+CH3OH
解析 (1)由结构简式可知甲、乙、丁都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四种物质中,乙、丙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2)羟基、羧基与Na反应生成氢气,1 mol甲、乙、丁分别与足量Na反应,甲生成1.5 mol氢气,乙生成0.5 mol氢气,丁生成1 mol氢气,故生成H2最多的是甲。(3)可能只有1个—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2种酯,也可能2个—OH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1种酯,则其共可以生成3种酯。
二、酯、油脂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6.甲酸香叶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新鲜蔷薇嫩叶的香味,可用于配制香精。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6O2
B.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
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23 g Na与过量的该物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1H18O2,A项错误;结构简式右侧的含氧官能团为酯基,不是羧基,B、D项错误;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项正确。
7.(2023·华师大二附中期末)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
②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既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④1 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 B
解析 分子中含有苯环,还含有羧基和羟基,则该物质不属于芳香烃,①错误;该分子含有碳碳双键,则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正确;该分子含有羧基和羟基,则既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③正确;1 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反应,分别产生1 mol氢气和1 mol二氧化碳,则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④错误。
8.某酯C6H12O2经水解后得到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和醇,再把醇氧化得到丙酮(),该酯是(  )
A.C3H7COOC2H5
B.C2H5COOCH(CH3)2
C.CH3CH2COOCH2CH2CH3
D.HCOOCH2CH(CH3)CH2CH3
答案 B
解析 因为酯水解后的羧酸、醇均含3个碳原子,羧酸即为CH3CH2COOH,而醇氧化得到丙酮,则醇应是2-丙醇(),故相应的酯为C2H5COOCH(CH3)2。
9.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烃,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B→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他们在试管a中按顺序加入碎瓷片、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然后加热。
①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A和CH3COOH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反应制得乙酸乙酯。
①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填“加成”或“取代”)反应。
②与实验室制法相比,工业制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2==C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①防倒吸 
②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透明油状液体,有香味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
(4)①加成 ②原子利用率高
解析 (4)①工业上用A和CH3COOH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只有一种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②与实验室制法相比,工业制法的优点是原子利用率高。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均只含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得到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继续水解得到乙醇
C.植物油、动物脂肪和乙酸甘油酯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皂化反应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某盐溶液,可观察到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又发生溶解,则该盐一定不是硫酸铜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含有氮元素,完全燃烧不只生成CO2和H2O,故A错误;葡萄糖生成乙醇不是水解反应,故B错误;皂化反应指的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乙酸甘油酯不属于油脂,故C错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变性,为不可逆反应,则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能溶解,则该盐一定不是硫酸铜,故D正确。
11.(2022·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其他)和对应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其他) 结论
A 分别点燃蚕丝和人造丝织物 其中一种烧焦时有特殊气味 有特殊气味的为人造丝织物
B 将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 橙红色溶液变为绿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未出现银镜 蔗糖的水解产物为非还原性糖
D 将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葡萄糖具有氧化性
答案 B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烧焦时有特殊气味,A项不正确;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醇被氧化,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时,要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检验,C项不正确;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葡萄糖被氧化,具有还原性,D项不正确。
1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0%的稀硫酸,加热3~4 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____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未加碱液中和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碘水,可观察到________。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滴加稀盐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在火焰上灼烧
答案 (1)①C6H12O6 ②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 溶液变蓝 (2)高级脂肪酸 (3)D
解析 (1)①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②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可检验葡萄糖,但必须在碱性环境下,才能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而在未加碱液中和的溶液中加入碘水后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水解。(2)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3)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①某些蛋白质分子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②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织品和其他纺织品)。
四、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13.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答案 A
解析 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
14.乙烷气体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选用的试剂依次为(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
C.溴水,碱石灰
D.水,浓硫酸
答案 C
解析 常温常压下乙烷、乙烯与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用于除杂,A错误;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O2,会引入新的杂质,B错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常温下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而被除去,乙烷化学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均不反应,故可用碱石灰干燥,C正确;常温常压下乙烷、乙烯与水均不反应,不能用于除杂,D错误。
15.苯甲酸乙酯(C9H10O2)的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有芳香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CH3CH2OH+H2O
已知: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相关有机物的性质如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122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 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 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 8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的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 ℃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蒸馏的温度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a2CO3的加入量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答案 (1)C (2)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的产率 (3)C (4)除去浓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 ℃时发生升华 (5)AD
解析 (1)圆底烧瓶加热时盛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所加液体总体积为25 mL+20 mL+
4 mL=49 mL,故选C。(3)步骤②的主要目的是蒸出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和乙醇,故温度选择85~90 ℃。(4)Na2CO3是具有碱性的盐,能中和作催化剂的浓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若加入Na2CO3的量不足,则苯甲酸未完全除尽,受热至100 ℃时会发生升华。(5)放气时,分液漏斗应倒置,缓慢打开旋塞,B项错误;静置时应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不能手持,C项错误。
五、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16.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6H6O6
B.乌头酸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含1 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答案 B
解析 乌头酸的分子式为C6H6O6,A项正确;含有—COOH和,能发生酯化(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项正确;1 mol乌头酸含3 mol羧基,最多能消耗3 mol NaOH,D项正确。
1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2O6
B.1 mol该物质能与2 mol NaHCO3发生反应
C.该分子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D.该有机物在浓硫酸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醇,又可以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A
解析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4O6,A错误;1 mol该物质含有2 mol羧基,能与2 mol NaHCO3反应,B正确;该分子中含有—COOH、—OH两种含氧官能团,C正确;该分子中含有—COOH和—OH,因此既可以和乙醇,也可以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18.苹果酸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无臭,几乎存在于一切果实中,以仁果类中最多,是人体内部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作为性能优异的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和保健品等领域。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1)苹果酸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________L氢气。
(4)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字母)。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1)羟基 羧基 (2)C4H6O5 (3)33.6
(4)ABCD
解析 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2个—COOH和1个—OH,都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故
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1.5 mol H2。苹果酸中含有—COOH,可与石蕊试液作用,可与NaOH、乙醇发生反应;含有—OH,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19.烃A的产量能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F的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以A为原料合成F,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写出决定B、D性质的官能团的名称:
B________、D________。
(2)A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4)实验室怎样区分B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F中少量B和D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苯 D.水
(6)用化学方程式描述(5)中不选择氢氧化钠溶液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羟基 羧基 (2)
(3)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分别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所取待测液为乙酸,另一种为乙醇(答案合理均可) (5)A
(6)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解析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是乙烯的产量,根据框图,B为乙醇,C为乙醛,F为某酸乙酯。因为F中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所以D为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所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和乙醇最好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故不选择氢氧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