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桌有多长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量感)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运算能力、应用能力)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量感、应用能力)4.在自主探究和交流思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标准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从而引出数学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1)(量感)
大黄狗和小老鼠是一对好朋友。这一天,大黄狗邀请小老鼠去他家玩,可小老鼠却以距离远为由拒绝了。大黄狗生气的说:“你不想去就不想去吧,怎么能说路很远呢?明明我每次到你家几步就到了。”引导学生思考大黄狗和小老鼠他们为什么会争吵。 学生听故事,思考问题。预设:大黄狗的脚步比小老鼠的脚步长。
环节二:讲授新课 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让学生了解尺子的三要素,引出长度单位厘米。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描一描等方法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充分感知到1厘米有多长。通过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提高学生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2)通过估一估,初步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得出测量的方法。(应用意识,运算能力)利用不同学生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得出不对准0刻度的测量方法。(运算能力,应用意识)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并运用新知。(应用意识,运算能力)
出示红红和林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白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不同。(揭示课题:课桌有多长)活动一:认识直尺,学习厘米。(教学目标2)1.引导学生回忆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小结:尺子的三要素: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2.感知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1cm,并说一说是如何快速找到1厘米的。小结: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2)引导学生用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cm有多长。(3)在学习单上描一描长度为1厘米的线,感受1厘米的长度。3.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活动三: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3)1.拿出铅笔,引导学生估一估铅笔的长度。2.教师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活动内容:测量铅笔的长度。活动要求:(1)量:量一量铅笔的长度。(2)说:同桌互相说一说测量方法。3.汇报交流。4.小结测量方法: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5.出示不同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判断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追问:不对准0刻度,可以测量出结果吗?小结:当对准其他刻度时,可以用物体一端的大刻度减去另一端的小刻度,得到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6.量一量,画一画。我们会量物体的长度了,那你会量线、画线吗?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单第2题。注意:量线、画线时要注意将长度写在线上。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预设:测量工具不同。学生回忆尺子要素,同桌讨论再汇报。预设:数字,长短不一的线条,厘米…预设:从0到1是1厘米,1到2是1厘米……学生借助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第1题描一描。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说。学生测量铅笔长度,并与同桌交流测量方法。学生独自观察判断,然后反馈。同桌讨论:不对准0刻度,可以测量出结果吗?学生独自量一量、画一画,并反馈结果。
环节三:巩固练习 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读一读,读出下面石头的长度。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环节四:拓展提升 通过视频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测量方法,还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增强民族自信,拓展国际视野。
厘米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那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长度单位,例如,我们常说的尺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是如何测量长度的。 学生观看视频。
环节五: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
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谈收获。
课后学习建议:请你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刻度尺子 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 cm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