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考点一对一
分析论证思路
典题示例
阅读文章《不求甚解》,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论证思路。
【答案】①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②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据此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③然后用正反两个事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提倡“不求甚解”的虚心的读书态度。④最后得出结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指点迷津
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首先要紧扣段落,然后划分段落层次,最后概括段落大意。
(2)论证思路就答题规范而言,一要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二要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三要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
(3)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
小试身手
本课第6题、第12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王粲(càn) 狡黠(xié) 粗暴(bào) 马南邨(cūn)
B.藻饰(zǎo) 诘难(jié) 策划(cè) 吹毛求疵(cī)
C.阐证(chǎn) 滞碍(zhì) 豁然(huò) 寻章摘句(zhé)
D.聪颖(yǐng) 要诀(jué) 逻辑(jí) 味同嚼蜡(jué)
【解析】A.“狡黠”的“黠”应读作“xiá”。C.“寻章摘句”的“摘”应读作“zhāi”。D.“味同嚼蜡”的“嚼”应读作“j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书籍 傅彩 提炼 孜孜不倦
B.怡情 劝戒 涉猎 狂妄自大
C.练达 枝节 统畴 诸如此类
D.灵秀 盲目 会意 全神惯注
【解析】B.“劝戒”的“戒”应为“诫”。C.“统畴”的“畴”应为“筹”。D.“全神惯注”的“惯”应为“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同学们喜欢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吹毛求疵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和无知的人。
C.即将毕业了,感谢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对我们高谈阔论的教导。
D.这部小说情节拖沓,语言又缺少表现力,读起来简直味同嚼蜡。
【解析】A.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B.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这里褒贬失当。D.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B.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诸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C.“地球一小时”活动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作出贡献。
D.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解析】B.句式杂糅,“源于……为基础”杂糅,可删去“为基础”。C.搭配不当,“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不可低估”搭配不当,可将“作用”改为“意识”。D.两面对一面,可在“抓住”前添加“能否”。
5.下面文段是为以“读书为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传承人类文明。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
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
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
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的嘱托,浓缩在书本中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根据上文“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的语境,可知应衔接“浓缩在书本中”。然后,“同时”作为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要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中,且按逻辑关系,也应先欢迎,再交班。故选B。
(一)阅读《谈读书》,完成题目。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作者先论述读书的不同目的,接着论述读书的几种方法,最后论述读书可以塑造性格、弥补精神缺陷等。
7.分析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谈谈其作用。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运用了比喻论证,将人的“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将读书学习比作“修剪移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这样写,说理含蓄而通俗易懂。
(二)阅读《不求甚解》的第二至第六段,完成题目。
8.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
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9.课文第六段运用了哪一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①举例论证。②举诸葛亮“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
@能力拓展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的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说只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的好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经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0.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11.请你写出有关阅读方面的一个事例或一句名言警句。
[示例]事例: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名言警句: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2.请你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① 第①段从网络阅读的现状入手,提出“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② 第②~③段列举自己和一位亲人读书的事例证明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论点。
→第④~⑥段,分析了读书“重”和“轻”的内涵。
→③ 第⑦段得出“无用”的阅读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的结论。
13.读完全文,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对“无用”阅读的看法。
示例:读“无用之书”未必有立竿见影的好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多读“无用之书”,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我们的阅历,磨炼我们的意志。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收获心灵的纯净。如我读了《简·爱》,被简·爱勇敢、顽强、勇于追求的精神所感动,她激励我勇敢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勤奋努力,不断追求,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围绕着“读‘无用之书’能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14.按要求完成名著阅读任务。
(1)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书名 《① 红星照耀中国 》
作者 ② 埃德加·斯诺
作品类型 纪实作品
作品简介 1936年,作者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此书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2)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红星”1: 毛泽东
“红星”2: 周恩来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的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示例一: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的品质。示例二: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作者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言之成理即可)
15.某中学组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1)宣传组准备制作活动标语。你想推荐下面哪一句?请结合活动主题简述理由。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B.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萨阿迪
我推荐 B (填序号),理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要全面吸收书本知识使自己具有渊博的文化,同时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行动必有所成,与主题不符。而“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意思是没有知识的旅行只能浮于表面,达不到意义深处,就像鸟儿没有翅膀飞不远一样,与主题相符,两者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2)策划组决定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启动仪式。请你根据要求,通知爸爸参加。
策划组组长:各位同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活动即将启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意义,我们准备邀请家长们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请同学们回去转告。
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你向爸爸转告这件事。
你说: 爸爸,您出差辛苦了!我们学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邀请家长参加,您有时间吗?
【解析】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然后结合题干“我们准备邀请家长们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讲清事由,最后用委婉的语气征求意见。注意题中“第二天晚上”这个时间节点,要在表述中将活动时间转换为“明天下午两点”。
16.课文《不求甚解》采用驳论的方法,颠覆了我们对“不求甚解”的认知。学习本文的写法,从下面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写出新意。200字左右。
近墨者黑 班门弄斧 开卷有益13 短文两篇
考点一对一
分析论证思路
典题示例
阅读文章《不求甚解》,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论证思路。
【答案】①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②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据此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③然后用正反两个事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提倡“不求甚解”的虚心的读书态度。④最后得出结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指点迷津
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首先要紧扣段落,然后划分段落层次,最后概括段落大意。
(2)论证思路就答题规范而言,一要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二要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三要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
(3)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
小试身手
本课第6题、第12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càn) 狡黠(xié) 粗暴(bào) 马南邨(cūn)
B.藻饰(zǎo) 诘难(jié) 策划(cè) 吹毛求疵(cī)
C.阐证(chǎn) 滞碍(zhì) 豁然(huò) 寻章摘句(zhé)
D.聪颖(yǐng) 要诀(jué) 逻辑(jí) 味同嚼蜡(ju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籍 傅彩 提炼 孜孜不倦
B.怡情 劝戒 涉猎 狂妄自大
C.练达 枝节 统畴 诸如此类
D.灵秀 盲目 会意 全神惯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喜欢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吹毛求疵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和无知的人。
C.即将毕业了,感谢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对我们高谈阔论的教导。
D.这部小说情节拖沓,语言又缺少表现力,读起来简直味同嚼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B.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诸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C.“地球一小时”活动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作出贡献。
D.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5.下面文段是为以“读书为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传承人类文明。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
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
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
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的嘱托,浓缩在书本中
(一)阅读《谈读书》,完成题目。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7.分析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谈谈其作用。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二)阅读《不求甚解》的第二至第六段,完成题目。
8.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
9.课文第六段运用了哪一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能力拓展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的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说只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的好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经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0.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11.请你写出有关阅读方面的一个事例或一句名言警句。
12.请你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①
→②
→第④~⑥段,分析了读书“重”和“轻”的内涵。
→③
13.读完全文,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对“无用”阅读的看法。
14.按要求完成名著阅读任务。
(1)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书名 《① 》
作者 ②
作品类型 纪实作品
作品简介 1936年,作者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此书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2)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红星”1:
“红星”2: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的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15.某中学组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1)宣传组准备制作活动标语。你想推荐下面哪一句?请结合活动主题简述理由。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B.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萨阿迪
我推荐 (填序号),理由:
(2)策划组决定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启动仪式。请你根据要求,通知爸爸参加。
策划组组长:各位同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活动即将启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意义,我们准备邀请家长们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请同学们回去转告。
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你向爸爸转告这件事。
你说:
16.课文《不求甚解》采用驳论的方法,颠覆了我们对“不求甚解”的认知。学习本文的写法,从下面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写出新意。200字左右。
近墨者黑 班门弄斧 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