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9:14:57

文档简介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考点一对一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概括
典题示例
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案】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指点迷津
1.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直接提出来的,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尤其要注意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总之”“综上所述”等。有的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蕴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针对阐述的问题,概括出中心论点。
2.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分论点?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不同角度入手,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与证明的,可以通过研读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论证角度,提炼分论点。
二是从段落关系入手,分论点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表现在段落层次上也是并列式的,各段落开头或结尾中句意相关、形式相近的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论点。
小试身手
本课第6题、第9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桥堍(tù) 桥梁(liáng) 契合(qì) 耀眼(yào)
B.接触(chù) 驱遣(qiǎn) 萌生(méng) 记载(zài)
C.阻障(zhàng) 海啸(xiào) 拘泥(ní) 凝望(níng)
D.苟安(gǒu) 一缕(lǚ) 旷远(guǎng) 曲折(qū)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社会里,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却先有了歌徭一类的东西。
B.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察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
C.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婉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D.这并不是说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看作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迅速发展着。
C.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D.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已经使他变得野心勃勃,他要振翅起飞了。
4.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诗情画意”经典诗配画创作大赛作为今年诗词大会的亮点之一,自9月赛事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吸引众多参赛者的目光。②据统计,诗配画大赛共收到学生及社会人士创作作品近8000幅左右。③作品富含想象力,类型多样,其中有400多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并参与线上投票,评选出“最具网络人气”作品奖。④通过经典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们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驱遣”“鉴赏”“接触”“萌生”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怅然凝望”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的第五至第十四段,完成题目。
6.下列最适合做选文论点的一项是(   )
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B.“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
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8.下列对课文第八、九段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的论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是反面论证。
B.如果想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正面论证。
C.读者不曾到北方,却能由这两句诗想象大漠的旷远、荒凉的静寂之美,这样扩大了眼界,获得了审美愉悦。这是举例论证。
D.选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
@能力拓展
请让语言表达回归真善美
码头青年
①春节前后这些天,不断收到和看到包含各种生僻异体字的祝福语,尤其是那个“龙行龘(dá)龘”,简直是闪瞎眼。除了龙行龘龘,还有前程朤(lǎng)朤、生活(yè)、百业骎(qīn)骎、财运(màn)。这些藏在故纸堆里本已发霉腐烂的字,不知何故,集体回魂。
②对这些字,在几个月之前,我既不知怎么读,也不知什么意思。我也相信,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
③这种语言文字运用的污染,其本质就是文化上的装腔作势,必然带来审美上的低级趣味。
④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文化水平有限的人更喜欢掉书袋说大词,而真正的高手,用三两句简单易懂的大白话就能把事物的本质说得一清二楚。
⑤这些发霉的古字突然被重新挖掘包装起来,这种装腔作势的危害不容小觑,因为导致整个社会快速低幼化、肤浅化的苗头,往往是从语言污染开始的。
⑥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
⑦铺天盖地的语言暴力,将直接导致语言的污染。几十年前,国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语言暴力,比如打倒、摧毁、砸烂甚至炮打。还有一些侮辱性极强的词汇也被高频率使用,诸如叛徒、特务、卖国贼等。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生活在如此语言环境中的人,就不可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和思维。
⑧和以前相比,当下的语言污染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一些被扭曲的语言渗透在日常生活里,往往更具麻痹性,危害性也更大。因为它们是通过一句句常用语影响公众的,难以觉察,也难以清除。这些言语就犹如微小剂量的砷,逐渐毒害着我们的思维。比如,裁员和失业,似乎是嫌这两个词丢人似的,偏偏叫灵活就业、优化,或者慢就业,更有甚者,叫“向社会输送人才”。再比如,将某种行为污名化,于是就有了恶意返乡、恶意讨薪、恶意躺平这些说法……
⑨对整个语言污染最严重的,可能是那些手握权力的人说的话。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当时的新华每日电讯还支招说,官话要焕发活力,就该跳出格式化表达,要有民生情怀的支撑,要接地气,才能激发民众的情感共振。问题指出了,解决办法也有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⑩在语言污染方面,短视频也在起着很坏的作用。我们看似每天接触很多内容,但是翻来覆去其实就是那点词汇量。最后,当你看到某个美好事物时,你已经不会用很精确美好的文字来描述,映入头脑中的词往往是:这谁顶得住啊!对于美景,千篇一律的文案是:一辈子总要去一次的某地。这就是短视频让人越看越蠢的重要原因。
汉语的星空本来极优美,无数先贤的经典诗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天空。可惜,今天的汉语世界,却有大量的空话、大话、假话、废话甚至脏话,污染着我们的视听,不容忽视。
请让语言表达回归真善美。
(摘自“码头青年公众号”2024年2月13日,
有删改)
9.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写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空只能写一种论证方法)
(1)还有一些侮辱性极强的词汇也被高频率使用,诸如叛徒、特务、卖国贼等。(   )
(2)这些言语就犹如微小剂量的砷,逐渐毒害着我们的思维。(   )
11.在作者看来,当今人们大量使用生僻字有哪些危害?
12.从选文内容来看,形成语言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1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一定从中获得了精神营养,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
14.某中学举行以“汉字在我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我们同学的作业中,如:把“染”的“九”加一点误写成“”;把“祈祷”的偏旁写成“衤”旁,把“袄”的偏旁写成“礻”旁;把“贪赃”误写成“贪脏”。
材料二:中国汉字,已走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的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结晶,在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魅力和神奇力量。
材料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节选自《十九大报告》)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写错的字,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分析这个字写法错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出一条要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的原因。
(3)班级拟出一期“认识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
[示例]
栏目名称:汉字演变史
内容: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知识。
[我的设计]
栏目名称:
内容:
15.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200字左右。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考点一对一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概括
典题示例
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案】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指点迷津
1.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直接提出来的,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尤其要注意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总之”“综上所述”等。有的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蕴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针对阐述的问题,概括出中心论点。
2.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分论点?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不同角度入手,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与证明的,可以通过研读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论证角度,提炼分论点。
二是从段落关系入手,分论点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表现在段落层次上也是并列式的,各段落开头或结尾中句意相关、形式相近的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论点。
小试身手
本课第6题、第9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桥堍(tù) 桥梁(liáng) 契合(qì) 耀眼(yào)
B.接触(chù) 驱遣(qiǎn) 萌生(méng) 记载(zài)
C.阻障(zhàng) 海啸(xiào) 拘泥(ní) 凝望(níng)
D.苟安(gǒu) 一缕(lǚ) 旷远(guǎng) 曲折(qū)
【解析】B.“记载”的“载”应读作“zǎi”。C.“拘泥”的“泥”应读作“nì”。D.“旷远”的“旷”应读作“kuàng”。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在原始社会里,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却先有了歌徭一类的东西。
B.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察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
C.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婉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D.这并不是说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看作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
【解析】A.“歌徭”的“徭”应为“谣”。B.“审察”的“察”应为“查”。C.“婉如”的“婉”应为“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迅速发展着。
C.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D.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已经使他变得野心勃勃,他要振翅起飞了。
【解析】A.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B.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特别突出。C.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D.野心勃勃:形容野心非常大。此处褒贬不当。
4.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①“诗情画意”经典诗配画创作大赛作为今年诗词大会的亮点之一,自9月赛事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吸引众多参赛者的目光。②据统计,诗配画大赛共收到学生及社会人士创作作品近8000幅左右。③作品富含想象力,类型多样,其中有400多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并参与线上投票,评选出“最具网络人气”作品奖。④通过经典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们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B.语义矛盾,可删去“左右”或“近”。C.成分残缺,缺少恰当的状语,在“评选出”前添加“由观众”。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C )
A.“驱遣”“鉴赏”“接触”“萌生”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怅然凝望”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解析】C.句子的主干为“读者和作者会面”。

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的第五至第十四段,完成题目。
6.下列最适合做选文论点的一项是( B )
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解析】从选文最后一段可以得出中心论点。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B.“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
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解析】B.“‘圆’用得不恰当”不符合文意;C.说法太绝对;D.“随便地”不符合文意。
8.下列对课文第八、九段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的论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是反面论证。
B.如果想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正面论证。
C.读者不曾到北方,却能由这两句诗想象大漠的旷远、荒凉的静寂之美,这样扩大了眼界,获得了审美愉悦。这是举例论证。
D.选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
【解析】D.选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能力拓展

请让语言表达回归真善美
码头青年
①春节前后这些天,不断收到和看到包含各种生僻异体字的祝福语,尤其是那个“龙行龘(dá)龘”,简直是闪瞎眼。除了龙行龘龘,还有前程朤(lǎng)朤、生活(yè)、百业骎(qīn)骎、财运(màn)。这些藏在故纸堆里本已发霉腐烂的字,不知何故,集体回魂。
②对这些字,在几个月之前,我既不知怎么读,也不知什么意思。我也相信,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
③这种语言文字运用的污染,其本质就是文化上的装腔作势,必然带来审美上的低级趣味。
④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文化水平有限的人更喜欢掉书袋说大词,而真正的高手,用三两句简单易懂的大白话就能把事物的本质说得一清二楚。
⑤这些发霉的古字突然被重新挖掘包装起来,这种装腔作势的危害不容小觑,因为导致整个社会快速低幼化、肤浅化的苗头,往往是从语言污染开始的。
⑥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
⑦铺天盖地的语言暴力,将直接导致语言的污染。几十年前,国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语言暴力,比如打倒、摧毁、砸烂甚至炮打。还有一些侮辱性极强的词汇也被高频率使用,诸如叛徒、特务、卖国贼等。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生活在如此语言环境中的人,就不可能产生健康的心理和思维。
⑧和以前相比,当下的语言污染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一些被扭曲的语言渗透在日常生活里,往往更具麻痹性,危害性也更大。因为它们是通过一句句常用语影响公众的,难以觉察,也难以清除。这些言语就犹如微小剂量的砷,逐渐毒害着我们的思维。比如,裁员和失业,似乎是嫌这两个词丢人似的,偏偏叫灵活就业、优化,或者慢就业,更有甚者,叫“向社会输送人才”。再比如,将某种行为污名化,于是就有了恶意返乡、恶意讨薪、恶意躺平这些说法……
⑨对整个语言污染最严重的,可能是那些手握权力的人说的话。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当时的新华每日电讯还支招说,官话要焕发活力,就该跳出格式化表达,要有民生情怀的支撑,要接地气,才能激发民众的情感共振。问题指出了,解决办法也有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⑩在语言污染方面,短视频也在起着很坏的作用。我们看似每天接触很多内容,但是翻来覆去其实就是那点词汇量。最后,当你看到某个美好事物时,你已经不会用很精确美好的文字来描述,映入头脑中的词往往是:这谁顶得住啊!对于美景,千篇一律的文案是:一辈子总要去一次的某地。这就是短视频让人越看越蠢的重要原因。
汉语的星空本来极优美,无数先贤的经典诗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天空。可惜,今天的汉语世界,却有大量的空话、大话、假话、废话甚至脏话,污染着我们的视听,不容忽视。
请让语言表达回归真善美。
(摘自“码头青年公众号”2024年2月13日,
有删改)
9.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请让语言表达回归真善美。 
10.写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空只能写一种论证方法)
(1)还有一些侮辱性极强的词汇也被高频率使用,诸如叛徒、特务、卖国贼等。( 举例论证 )
(2)这些言语就犹如微小剂量的砷,逐渐毒害着我们的思维。( 比喻论证 )
11.在作者看来,当今人们大量使用生僻字有哪些危害?
 ①带来审美上的低级趣味;②可能导致社会低幼化、肤浅化。 
12.从选文内容来看,形成语言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①手握权力的人说的话;②短视频的影响。 

1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一定从中获得了精神营养,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
 示例:我最敬佩毛泽东。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人物必须是书中的,理由合理即可) 

14.某中学举行以“汉字在我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我们同学的作业中,如:把“染”的“九”加一点误写成“”;把“祈祷”的偏旁写成“衤”旁,把“袄”的偏旁写成“礻”旁;把“贪赃”误写成“贪脏”。
材料二:中国汉字,已走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的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结晶,在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魅力和神奇力量。
材料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节选自《十九大报告》)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写错的字,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分析这个字写法错误的原因。
 示例:“赃”是形声字,意思是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与钱财有关,所以应是贝字旁。(答案不唯一,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写错的汉字,然后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分析其写法错误的原因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出一条要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的原因。
 ①汉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②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3)班级拟出一期“认识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
[示例]
栏目名称:汉字演变史
内容: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知识。
[我的设计]
栏目名称: 示例:趣解汉字 
内容: 用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方式,通过将汉字拆解或重新组合,电解释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栏目名称一定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栏目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不能过于空洞,要有具体的内容。
15.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