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2《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及景物不同特点,能用不同语气、节奏读出“天堂”动静之美。
2.懂得作者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结合阅读链接,体会自然之美和生命之趣。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景物不同特点,能用不同语气、节奏读出“天堂”动静之美。
教学过程
一、观照单元整体,任务驱动导入
1.明确单元主题: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的其妙与美好,正如单元导语中所说的那样:(生读:四时景物皆成趣)
2.回顾前课内容:本单元,我们将化身小小旅行家,跟着课本去旅行。在上一站的旅行中,我们去品味了古诗词里的意境之美,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生读诗句),还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生读诗句)。这世间的万千美景,美就美在这一动一静的变换之中。
3.揭示本课任务:这节课,我们继续单元任务二的学习,继续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去打卡“鸟的天堂”,一起读课题。
4.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几次去到“鸟的天堂”?哪位小小旅行家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做的旅行记录?
5.你的回答既简洁又明了,不愧是我们上一站旅行中评出的“最美旅行家”。
次数 时间 看到的景物 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二、活动一:品榕树静谧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榕树有什么特点?圈画关键词句,简单批注特点。
2.生自主学习。
3. 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1: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文中“不可计数”,我感受到榕树很大(板书:大),很茂盛。
预设2: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从文中“枝上又生根”我感受到榕树特别的茂盛。(板书:茂盛)
(1)品读“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的特点。
(2)出示图片,简介榕树独木成林的原因。
读着读着,一株独木成林的大榕树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书中写到的这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它的树冠大得惊人,占地20余亩,相当于我们半个校园这么大。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能长这么大吗?这就得从它枝上又生根的特点说起。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生根,气生根的生命力很强,它越长越长,伸入泥土后会越长越粗,最后形成这样的支柱根,有了支柱根的支撑作用,榕树的枝干就能向四周扩散生长了,从而形成了这“独木成林”的自然奇观。从远处看,(生读)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3)这句话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为生动传神?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卧”字用得最为生动传神,写出了榕树的枝叶向四周扩散得很宽的样子,还让我们感受到榕树特别的悠闲自在。
(4)师:一个“卧”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榕树的大,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的悠闲静谧之美。你们能不能读出这种悠闲自在?(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节奏要舒缓)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大榕树自然悠闲,宛若一个远离城市的人间天堂,所以作者这样赞叹——(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继续汇报。
预设4: 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从文中的“堆、簇、不留一点儿缝隙”,我感受到榕树的绿叶是层层叠叠挨挨挤挤,非常繁茂的。
(6)指导朗读,读出榕树绿叶的繁密。
预设5: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画面:从文中“生命在颤动”、“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我感受到了榕树的生命力特别的旺盛。
(7) 师:难怪巴金爷爷会发出这样的赞叹(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8)指导读第8自然段,师点评朗读。
4.小结写法:小小旅行家们,旅行到这儿,一株独木成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就这样静静地卧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是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出榕树的静谧之美的呢?(师板书:静态描写)
三、活动二:赏群鸟飞鸣之趣
1.小小旅行家们,品味了榕树的静谧之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早上“鸟的天堂”去欣赏群鸟飞鸣的乐趣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3自然段,边读边想:“鸟的天堂”的鸟儿又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作上记号,并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2.生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1:鸟数量特别多:“我们继续拍掌……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从两个“到处”感受到鸟儿的数量特别的多。(板书:多)
(1)指导朗读,读出鸟儿的多。
(2)点评朗读。
师:还有哪个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鸟特别的多感觉呢?
预设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应接不暇什么意思呢?(学生分享后出示字典意思)
“暇”指空闲,“不暇”就是不空闲,眼睛应接不暇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眼睛来不及一一过目。所以这句话最能反应出鸟的数量多。就像书中写的那样。
(3)师生配合朗读。
预设3:种类多、姿态多样: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感受到鸟的形态很多,一个排比句写出了鸟儿的姿态也很多。
(4)师:“鸟的天堂”里的鸟儿数量多、种类多、姿态也多,这么多的鸟都在“鸟的天堂”里生活,一定很——“热闹”“快乐”!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欢快热闹的感觉。(指名读)(板书:热闹、快乐)
(5)师指导朗读:读这几句话时语调要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如果能配上表情和手势,就会更有动感。
(6)全班齐读。
师:在鸟的天堂,一开始就这么热闹,鸟的就特别多吗?生:不是的。
(7)感受写法:作者是怎样写清楚“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鸟儿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的。
预设4:感受变化过程,起初... ...后来... ...接着... ...
师:你真善于发现,作者就是运用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将“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鸟儿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写得这样清晰,这样层次分明的。
(8) 让我们在读中用心感受作者的写法之妙吧!齐读这几句话。
(9) 这时,一只画眉鸟飞来出来,文中怎么描写画眉鸟的?
预设5:画眉欢歌,惹人喜爱。
出示关键句:“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0) 指名读,谈感受。(小巧可爱,惹人喜爱,快乐自由。)
师:前面作者写了群鸟飞鸣的热闹画面,这是“面”的描写,这里抓住一只画眉进行具体描写,这是特写镜头,以“点”的方式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使特点更加生动具体,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鸟的快乐和自由。
(11) 指名读这一句话,感受画眉的快乐。
4. 同学们,旅行进行到这儿,老师也想和你们这些小小旅行家们一起去感受“鸟的天堂”的那份热闹和快乐。让我们合作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老师读大鸟高飞的画面,你们读最热闹的群鸟飞鸣的画面,请一个同学来读描写画眉鸟的句子。
5. 点评朗读。
6. 小结写法:之前静谧的大榕树作者是运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来写的,那这群鸟飞鸣的热闹场面作者又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的呢?(板书:动态描写)
7. 对比朗读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说说自己的感受。
8. 这一静一动的巧妙结合,让我们看到了“鸟的天堂”这一晚一早别有洞天的美景,难怪巴金爷爷在离开的时候会发出这样的赞叹:(生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9.对子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1:
(1)鸟的天堂指的就是大榕树,它给鸟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舒服的生活环境。
(2)因为有周围的人保护着(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所以大榕树才得以成为鸟的天堂。
师: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预设2: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的地方。
师小节:是的,独木成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给鸟儿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开心快乐,在作者的心目中,大榕树就是鸟儿们的天堂。当然,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与人们的精心保护也是分不开的,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0.小小旅行家们,巴金爷爷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使大榕树的静和鸟儿的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带给了我们身临其境般的美感。你们知道巴金爷爷为什么能把鸟的天堂写得这么生动吗?快来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1) 自由朗读“阅读链接”。
(2) 指名读。
(3) 谈感受。
师小结: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只有热爱,才能细心观察,用情描写。生命,无处不是生命,反复出现的“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土地、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也正是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写出这么美好的文字。(板书:热爱、赞美)
四、活动三:说眼中自然之景
师:同学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小旅行家,就要像巴金爷爷这样饱含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而徜徉于美景之中,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1. 观看视频,全班交流看到的画面,相机出示相关画面。
2. 将画面连成一段话说给对子伙伴听。
3. 全班美景分享,对照评价标准,评出本次旅行活动的“最美旅行家”。
师:同学们,这趟旅行,巴金爷爷让我们看到了自然之美潜藏在静态描写的静谧里,流淌在动态描写的变化中,你们作为小小旅行家,在美景中徜徉,在美文中积累,圆满完成了此次“跟着课本去旅行”的体验活动。下一站我们将跟随大作家贾平凹先生一起去探寻月迹里的趣味美,请大家课下在组内继续分享鱼池美景,评出组内的“最美旅行家”,并摘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22 鸟的天堂
榕树 鸟儿
大 茂盛 多 自由 快乐
静 动
热爱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