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六 [古诗文默写]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
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⑤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矣。
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 ,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⑦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⑧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⑨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
⑩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亲贤臣 ,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 , 有所广益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 ,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 渔唱起三更 。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 直下看山河 。
身向云山那畔行 ,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 饿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 , 水萦纡 。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二、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对于面临“生”与“义”的选择的基本观点是: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②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 所欲有甚于生者 ”“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两句表明了仁人志士不苟且偷生、不逃避死亡的原因。
③孟子善于用比喻说理,在阐述“生”与“义”的选择之前,先用“ 鱼 , 我所欲也 ; 熊掌 , 亦我所欲也 ”作比,使说理显得生动形象。
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之初,出现了“ 群臣进谏 , 门庭若市 ”的盛况。
⑤《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 客之美我者 , 欲有求于我也 ”。
⑥《出师表》中表明青年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⑦《出师表》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写出诸葛亮接受使命时的艰难处境。
⑧《出师表》中诸葛亮总结先汉后汉成败的经验教训,告诫后主应“ 亲贤臣 , 远小人 ”。
⑨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⑩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门人弟子填其室 ”一句,写出了老师弟子之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两句,比喻新颖传神,是传颂千古的咏雪佳句。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是: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
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千古兴亡多少事 ? 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流 。”期末专题复习六 [古诗文默写]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 。二者不可得兼, 。
②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先达德隆望尊, ,未尝稍降辞色。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
⑤今诸生学于太学, , ,无冻馁之患矣。
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 ,岂他人之过哉?
⑦ ,望其旗靡,故逐之。
⑧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⑨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⑩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 。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受命以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陛下亦宜自谋, ,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燕然未勒归无计。
。鬓微霜,又何妨!
,西北望,射天狼。
醉里挑灯看剑, 。
马作的卢飞快, 。
四面歌残终破楚, 。
?英雄末路当磨折。
中庭生旅谷,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雪上空留马行处。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年少万兜鍪, 。天下英雄谁敌手?
辛苦遭逢起一经,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望西都,意踌躇。 ,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吹笛到天明。
闲登小阁看新晴。 , 。
乘风好去, , 。
, ,深秋远塞若为情!
山河千古在, 。 ,梦中行采薇。
无限山河泪, 。 ,欲别故乡难。
当时奢侈今何处? , 。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
二、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对于面临“生”与“义”的选择的基本观点是: , 。
②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两句表明了仁人志士不苟且偷生、不逃避死亡的原因。
③孟子善于用比喻说理,在阐述“生”与“义”的选择之前,先用“ , ; , ”作比,使说理显得生动形象。
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之初,出现了“ , ”的盛况。
⑤《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 , ”。
⑥《出师表》中表明青年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 。
⑦《出师表》中“ , ”写出诸葛亮接受使命时的艰难处境。
⑧《出师表》中诸葛亮总结先汉后汉成败的经验教训,告诫后主应“ , ”。
⑨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⑩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一句,写出了老师弟子之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比喻新颖传神,是传颂千古的咏雪佳句。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 ? 。
《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是: , , 。
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