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07: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锡市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
总分:130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 八年级准备开展“用互联网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入八年级,大家对文学的热爱
日趋浓厚,通过检索关键词“文学之美”,检索到下面一段文字。
文学之美,在于用美的心灵,写出美的文字。美在独特的情感体验,那蹒跚着走到铁道边去买橘子的
背影,读来让人 sù sù ( )落泪;美在多彩的自然景象,倔.强挺立的白杨,鲜 yú( )的菌子,
颇能撼动人心;美在卓越的建筑人文,古朴美观的赵州桥、( ① )的苏州园林、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无不流露出中国人民的智慧;美在严谨的科学探索,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寻觅丰富的
生命历程。
(1)给加点字注音。(1 分)
倔.强
(2)看拼音写汉字。(2 分)
①sù sù 落泪 ②鲜 yú
(3)根据语境,为空白处①选择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惟妙惟肖 B. 自出心裁 C. 妙手偶得 D.因时制宜
(4)文中划线句的句子成分和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人民”修饰“智慧”,充当状语。
B. 句子的谓语是“流露”,“无不”起修饰限定,充当定语。
C. 句子的主语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D. 主干可以提取为“赵州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纪念碑流露智慧”。
2. 通过互联网搜索八上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检索到以下四个选项,你觉得其中表述不.正.确.一项是(3分)
( )
A. 《答谢中书书》中“中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古人的信函称之为“书”,是一种文体;“元丰
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运用了皇帝年号纪年法。
B.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王绩《野望》、李贺《雁门太守行》、陶渊明《饮
酒(其五)》都是律诗。
D. 《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宣扬
仁政,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3.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可以快速完成古诗词的积累,请填写下面的表格。(8 分)
关键词 诗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的言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与飞禽相关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的诗句 (4)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大战即将来临时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与战争相关 李贺《雁门太守行》)
的词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火不断,诗人期盼亲人消息的迫切心
情。杜甫《春望》)
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班级由此
拟定了一则倡议书,请你修改,然后在社交媒体宣传。(3分)
全体同学:
为进一步维护绿色文明的上网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更好地促进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健康发
展,A 特向大家通报以下倡议:
①依法上网,严格自律。讲诚信、守底线,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暴力。
②文明上网,弘扬风尚。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B , 。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做到学娱结合、张弛有度。
同学们,正确使用互联网,不仅关系我们的成长,更关系到校园文明和社会和谐。让我们行动起来!
2024 年 1 月 10 日
八年级全体同学
(1)A.处语言不得体,请修改: 。
(2)B 处需要再拟一条倡议:______ ___,___________。
(3)此倡议书有两处处格式不正确,其问题是 (写出一个即可)。
5.在“用互联网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年级针对拍照搜题这一情况,开展“搜题软件使用利弊谈”
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3 分)
正方观点:学生使用搜题软件利大于弊。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方便快捷;运用得当,
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
反方观点:
二、阅读与赏析(54 分)
(一)名著阅读(9 分)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从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
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彭德怀。
B.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对红军
的忠诚是少年人的无可置疑的忠诚。
C.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是作者花了足足三十年
时间写就的十卷科普巨著。
D. 鲁迅认为《昆虫记》是一部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
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7.《昆虫记》的译本很多,不同的译者会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编译,以诗意的语言、活泼的
笔调让我们感受到昆虫世界里不可思议的生命之美。如“天才的纺织家—— ”“挥舞着镰刀的斗
士—— ”“来自田野的交响乐手—— ”。(3 分,写出三个对应的昆虫名称)
8.语文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极具《昆虫记》特色的元旦祝福:
【示例】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萤火虫:萤火虫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一盏灯,在黑夜中,照亮前方
的行程。2024 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萤火虫吧,带着自己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自己的心,暖暖地,也给
周围的人带去希望。
请你参照以上示例,编辑一条信息表达新年祝福。要求:体现《昆虫记》中至少一种昆虫的习性或特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联读(19 分)
[甲]:括字存中,为沭阳主簿。县依沭水,故迹漫为污泽①,括新其二堤,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
原委②,得上田七千顷。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
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
辽③使萧禧来理④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
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命以画图示禧,禧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⑤数十,预
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
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
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
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①污泽:积水的洼地。 ②播节原委:分导节制(沭水的)主流和支流。 ③辽:契丹族在中国北方
建立的封建王朝,下文的“北朝”为宋对辽的称号。 ④理:处理宋辽议和及土地割让事宜。 ⑤地讼之
籍:争论土地的文件。
[乙]: 游花山寺
[宋] 沈括
经旬飘雨喜新晴,病马缘畦取次行。老态只应随日至,春心无意与花争。
山川满目浮烟合,楼板侵天暮霭横。嗟我有身无处用,强携尊酒入峥嵘。
9、请根据表格内提示的方法,完成“文言字词积累卡”。(4 分)
文 文中字词 温馨提示 释义
言 而轻绝.好乎 [勾连成语法]络绎不绝 (1)
字 疏.沟渎 [灵活组词法]盖以诱敌,诱,诱惑 (2)
词 括新.其二堤 [课内迁移法]词类活用: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 (3)
积 用为动词)
累 以威.用其民 [查阅字典法]《古代汉语词典》中“威”的意思有: (4)
卡 ①威慑②尊严,威严③威力,威势④欺凌⑤畏惧 (填序号)
10、请你用“/”来给甲文中的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图 其 山 川 险 易 迂 直 风 俗 之 纯 庞 人 情 之 向 背 为《使契丹图抄》上 之
11、请你翻译“命以画图示禧,禧始屈”和“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两句话。(4分)
(1)命以画图示禧,禧始屈。
(2)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
12、传统中国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这也正是对沈括的评价,“立德”“立功”爱民忠君,
甲文中的他(1) ;(2分)“立言”著书,甲文中的他(2)
(1分) 。(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件)
13、下面是某同学读完乙诗后的总结,请补充完整。(2 分)
某同学:此诗相传是沈括因战事失利被贬后,隐居梦溪园时所作,流露着哀伤,“春心无意与花争”
用了(1) 的修辞,即便用“山川满目浮烟合,楼板侵天暮霭横”描绘了眼前一幅(2)
的画面,但“病马”和“老态”都流露出诗人的落寞自伤。
14、联读两篇诗文后,你会发现,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大多以“博学”“慎思”“笃行”为准则,沈括就
是如此。请结合甲文和乙诗的相关内容分别阐释理由。(3分)
(三)说明文阅读(6 分)
“玉兔号”月球车(节选)
①浩瀚苍穹,绚烂群星,见证了属于中国的“太空大片”。这部大片的主角之一“玉兔号”月球车,
实现了中国人与月球首次“零距离接触”的理想。
②“玉兔号”月球车身披“黄金甲”,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降低昼夜
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从而支持和保护月球车上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激光点阵器等
10 多套科学探测仪器。
③按.照.科.研.人.员.的.精.心.设.计.,“玉兔号”与人类的作息制度一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还
要午休,只不过它每天工作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 14 天,然后又会一觉睡 14 天。
④漫漫长夜之后,“玉兔号”怎么才能立刻点火工作呢?它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个叫它起床
工作的“闹钟”。承担这两项功能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据“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相关专家介绍,
晚上,“玉兔号”的桅杆会收起来,太阳翼也会扣上,“这个过程中相当于把巡视器(月球车)散热的途
径隔绝掉了。然后,当阳光逐渐从东边起来,到达 5度的高度时,巡视器就被唤醒了,进入到第二天白天
的正常工作。”
⑤不仅气温低时要睡觉,气温高时也要小憩。白天时,“玉兔号”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帆板还要调整
角度,避免被阳光照射得太热。最热的月午,月球车还要进行“午休”。这种作息极大地增强了“玉兔号”
适应月表恶劣环境的能力。
⑥对一些特别娇嫩的设备,月球车内还专门准备了“暖宝”——核电池。核电池提供电能的时间非常
长,一个硬币大小的核电池,就可使用 5000 年。这项技术如能成功,将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
第三个将核动力应用于太空探测的国家。
15. 有人认为第③段中加点词“按照科研人员的精心设计”可以删去,并不影响表达,你觉得呢?(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核电池提供电能的时间非常长,一个硬币大小的核电池,就可使用 5000 年。
(四)现代文阅读(20 分)
母亲和树 张亚凌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
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
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
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
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
夸赞?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
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
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
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
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
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
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
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⑨1990 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
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 30 岁死了,儿媳改嫁
了,撇下不到 2 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 18 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
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
家好好活。
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
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
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
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阳光深处的柔软》)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斑斑劣迹”,属于褒词贬用,原指错误恶劣行为很多。这里指“我”童年时顽
皮淘气的事情很多。
B.第⑩段写到邻家婆婆一生的遭遇,她的坚强豁达让人心生敬佩,不仅教育了“我”,而且更深刻地
表现了文章主题。
C.第 段画线句子以叶别离树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离世的悲伤之情。
D.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像作者笔下的树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18、作者记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6分)
树名 树的神奇之处 “说人论事”
茅坑
即使长在茅坑边无人搭理也长得又粗又
边的 (1)
高大。
杨树
院子
里的
(2) 人要在伤痛中坚强地成长,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两棵

门口
的歪
即使压弯了弄断了还是不断生长。 (3)
脖子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
20、请说说第⑦、⑧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文章标题“母亲和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作文(50 分)
走进八年级,我们也走进了花季。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幼稚;多了几
分自信,少了几分犹豫;多了几分宽容,少了几分狭隘;多了几分理智,少了几分盲从……我们看到了自
己的成长足迹。
请以“你让我多了几分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 2024 - 2025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
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一)
1. (1)jué (2)①簌簌②腴(3)B(“自出心裁”意思是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
模仿别人,符合苏州园林独特设计的语境。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C项“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D项“因时制宜”
指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4)D(句子主语是“古朴美观的赵州桥、
自出心裁的苏州园林、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修饰“智慧”,作定
语;“无不”修饰“流露”,作状语)
(二)
2. C(王绩《野望》是五言律诗;李贺《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属于古体诗;陶渊明
《饮酒(其五)》是五言古诗)
(三)
3.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入则无法家拂士(3)谁家新燕啄春泥(4)归雁入胡天(5)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四)
4. (1)“通报”改为“发出”(“通报”侧重于上级对下级或向有关方面告知情况,“发
出”更能体现倡议的主动性)
(2)示例:理性上网,明辨是非。(合理即可,围绕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或不良影
响等方面作答)
(3)①倡议书的称呼应顶格写;②落款处应先写署名,再写日期。
(五)
5. 示例:学生使用搜题软件弊大于利。过度依赖搜题软件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遇
到问题不愿主动思考,只是依赖软件找答案;搜题软件的答案不一定准确,可能误导学生
的学习方向;长期使用搜题软件,学生容易养成抄袭习惯,不利于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学习
能力的提升;而且在考试中使用搜题软件属于作弊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不利于学生良
好品德的培养。(反驳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即可)
二、阅读与赏析(54 分)
(一)名著阅读(9分)
6. A(这个人物描述的是贺龙,不是彭德怀)
7. 蜘蛛 螳螂 蝉(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蜘蛛织网的高超技艺、螳螂的捕食姿态以及蝉
的发声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描写,赋予它们这些形象的称呼)
8. 示例:法布尔笔下的蚂蚁,总是齐心协力搬运食物。2024 年,愿我们如蚂蚁般团结协作,
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汇聚力量,创造美好未来。(体现昆虫习性或特点,表达祝福,
语言通顺即可)
(二)古诗文联读(19分)
9. (1)断绝(2)疏通(3)使……新(4)①(“以威用其民”意思是用威势来役使百姓,
“威”在这里是“威慑”的意思)
10. 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11. (1)(皇帝)命令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才屈服。(2)总共会面六次,契丹知道
无法改变(沈括的立场),于是放弃了对黄嵬地区的争夺。
12. (1)治水患、察访民情、出使契丹解决疆地争端等,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解难题(如
治理沭水、救助淮南饥荒、在与契丹的土地争端中据理力争等)(2)编写《笔谈》,记载
朝廷旧事、名人逸事等,流传于世(“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
耆旧出处,传于世”)
13. (1)拟人(将“春心”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说其“无意与花争”)(2)烟雾弥漫、
暮色浓重(描绘了一幅山川被浮烟笼罩、楼板在暮霭中横亘的昏暗朦胧画面)
14. 博学:甲文中沈括“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展现其
广泛的学识;乙诗中他能借景抒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色,体现一定文学素养,可见博
学。慎思:甲文中沈括处理辽使争地问题时,先仔细查阅故牍,找到依据才进行辩论,体
现思考周全;乙诗中他借“病马”“老态”“浮烟”“暮霭”等意象表达被贬后的心境,
反映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笃行:甲文中沈括治水患、制仪器、出使契丹等,将所学
知识用于实践;乙诗中他虽被贬仍“强携尊酒入峥嵘”,积极面对生活,体现行动坚定。
(三)说明文阅读(6分)
15. 不能删去。“按照科研人员的精心设计”强调了“玉兔号”月球车的作息制度是经过
科研人员科学规划和研究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如果删去,就无法突
出这一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不能体现科研人员在月球车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6. 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个硬币大小”与“5000 年”形成鲜明对比,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核电池提供电能时间之长,突出了核电池在太空探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优
势。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17. A(“斑斑劣迹”在这里指“我”童年时调皮捣蛋的行为,是中性词,并非褒词贬用)
18. (1)人要像树一样,不抱怨环境,努力做好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积极生长)
(2)铁丝勒得很深仍继续生长(即便遭受伤害,依然顽强生长)(3)人要像树一样,在
挫折中坚强,不放弃希望(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19.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憋着使不完的劲儿”“寻思”将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
出杨树生长迅速、充满生命力的特点,表现了树的神奇,也为下文母亲以树喻人做铺垫,
暗示人应像树一样积极向上。
20. 内容上:详细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歪脖子树上荡秋千的经历,表现了“我”童年的
顽皮淘气,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通过树被“我”弄歪的结果,引出母亲对“我”的数落
以及后来母亲以这棵树教育“我”要像树一样坚强的情节。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承接上文母亲拿树说人,引出下文母亲在“我”高考失利时再次以门口这棵树鼓
励“我”的内容。
21. ①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树为喻,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树”是母亲教育“我”
的载体,体现了母亲对“我”的言传身教。②母亲像树一样,有着坚韧、顽强、乐观的品
质,她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使“我”学会像树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树”象征
着母亲的精神品质。③母亲去世后,树成为“我”对母亲思念的寄托,看到树就仿佛看到
母亲,“树”寄托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④文章以“母亲和树”为标题,贯穿
全文,将母亲与树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对母亲
教诲的感恩之情。
三、作文(50 分)
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